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装备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装备发展朝着制造集成化、组装模块化、使用智能化、传输信息化、故障检测自动化、维修卡片化方向发展。探索新形式下的教育培训模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装备维修技术人才,是职教院校的重要课题。结合当前装备技术人才的培养现状,谈谈教学模式探索的初步成果。
[关键词]培训 装备发展 技能 维修
一、加强针对性,优化课程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必须以社会需求为牵引,按照“效益就是生产力”的要求培养人才,航空装备配置到到哪里,课堂就延伸到那里;装备维修岗位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
(一)要着眼学生特点对症下药
职业院校的生源相对学历教育的生源来说在文化层次、范围和整体素质上,有一定的差距。并且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弱,文化素质与专业训练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解决“素质能力与专业要求”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放前、赶后、带中间”。“放前”就是对于那些文化素质高,能自主学习的人,鼓励他们成为领头羊带着班集体共同前进;“赶后”是与管理干部、学习骨干一起针对文化素质较弱的少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进行学习辅导,使这一部分人能够跟上培训的进度成为合格的装备维修人才;“带中间”是指教师在授课当中以大多数人的接受能力为基础,进行备课、讲课、培训,把这一部分人作为培训的重点;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整体训练水平的共同提高,要大力开展了每日一问、点将台等活动,促进了整体培训水平的提高,解决文化素质与教育训练要求之间的矛盾。
(二)要紧贴市场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及时跟踪调研,从劳动力市场反馈信息看,熟练能干的“技工型”人才是当前最需求的人才。技能型人才不需要掌握很深、很复杂的深奥理论,但一定要掌握基本的工作原理,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从事最基本的维修保养工作,既“充、添、加、拆装分解、擦洗润滑”等工作。构建适应培养合格维修技能型人才的教学体系,是职教院校的办学宗旨。当前各种装备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技能型维修人员的培训要在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和训练项目进行不断的梳理调整,科学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搭配,强化人才动手能力培养,使培训工作着力在“基本概念、基本构造、基本原理、基本工作、基本维护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
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大力改进教学手段
教育在发展,教学手段要更新。教育训练内容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才能使人才培养适用市场要求。
(一)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试验仪器、设备
已有的教学仪器设备是根据教学需要研制、购买的,这些仪器设备、教具器材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演示形象直观,尤其在演示部件的原理时更能显示出其独有的优越性;同类新、旧装备的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还是一样的,装备的基本维护方法、步骤、注意事项是基本上不变的,因此已有仪器设备、教具还可以继续发挥它们应有的效能。
能动的模型板讲解原理性的内容既形象直观,又便于学生自己操作、验证教师所讲的知识。例如在讲解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时,利用齿轮泵模型能够清楚讲解油泵吸油、排油、增压的过程与工作原理。并且学生可以自己操作、观看油泵的工作情形,验证教师所讲的内容,使得油泵的工作情形非常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掌握。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够同时捕捉、处理、编辑、存储和播放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能将办公室、公共活动区、公共资源设备等通过计算机网络互联起来,形成超越时空的环境,供工作人员交换信息、传递数据或进行讨论。
多媒体技术能够解决目前实装短缺带来的训练难题,能够将声音、图像、图片、文字及课件等资料利用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有声有色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这种软件进行授课时,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愉快的、兴趣盎然的。
例如:在讲飞机操纵时,通过抓取飞行训练游戏中飞机操纵的部分,演示通过控制舵面的变化来改变飞机的飞行姿态的过程就既形象、直观,又有趣味;利用3D软件制作关键部件的结构关系、工作情形,用Flash制作出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与实物图片一起编辑开发成教学、练习软件,能增加人才学习的兴趣,较好的解决没有实装的难题。
(三)挖掘现有装备的潜能
教学装备和教学内容常常始终滞后于装备的应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使现有的老装备发挥最大潜能为教学服务,是可以实现的。新装备与老旧装备,在主要结构和系统上基本相同,在某些主要机件和装备的分布上也区别不大,只是在控制、调节、自检等设备方面进行了更新和换代;而基本的维修、保养等工作所必需的技能、知识,如:“拆装、测量、包扎、焊接、涂注油和保险”等科目完全可以用老旧装备进行训练。
三、加强联合,共育技术英才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横向联系,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成立实习基地共育合格装备维修技术人才,是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和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学习交流取长补短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一个人不断进取、学习的体现。一是加强与同类院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既可促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进,又能促进教学建设经验的交流。具体做法:合理选派部分教学骨干到其兄弟院校参观见学、交流学习,观摩学习教学方法,通过交流看差距,通过比较明不足,达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二是选送教员到进修学习,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并结合本专业特点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三是学习对方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解决没有装备、设备进行教学手段的能力。通过交流学习到了好的教学法,促进了教学建设的进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理论上和物质上的保证。
(二)校企联合,拓宽培训渠道
实习基地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密切校企关系,拓宽训练途径的有力措施。实习基地解决了实装训练的瓶颈,解决了构造课实习与维护課实习的难题,锻炼了人才的外场动手能力,强化了外场维护作风。具体作法是“送出去、请进来”。
“送出去”就是把学生送到实习基地,由实习基地的带教人员直接带教培养人才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密切了培训单位与使用单位之间的联系,为人才培训开辟了新途径。针对没有实装训练的现状加强与有实装单位的沟通、协调,根据课程进度和单位实际工作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共同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聘请有经验的在职人员为授课教员,利用该单位任务空余的时间,带领各专业的人才到实习基地的装备上实习,实习内容根据实际,结合课程大纲培训要求与带教人员共同制定,具体由带教人员落实,授课教师辅助上课。
“请进来”就是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结合实际工作,针对具体怎么干进行授课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实际工作的需要,为我们改进教学培训模式,优化培训课程内容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这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一线教师,他们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授课中理论与工作实际联系紧密,能凸现实际工作需要。通这种方式看到了实际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的区别,找到了我们自身存在的差距和努力方向。这种方法促进了知识的交流,了解了用人单位的需要,使我们的教育培训工作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为培养适用用人单位需要的一线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练兵比武,促进动手能力培养
练兵比武能激发人的斗志,鼓舞士气,促进技能练习热情,加强动手能力培养,缩短与 需要的差距。练兵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可在培训的各个阶段展开,具体有单兵对抗、专业班对抗,单项技能对抗、全能对抗。在专业课阶段开展“专业、理论知识”竞赛活动,将各种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开展教学班内部单兵比武,能激发人才的斗志,掀起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热潮;开展教学班与教学班之间的竞赛,增强团队意识、锻炼协作精神。在技能训练阶段开展“技术能手”比武竞赛,展开单兵之间、团队之间的技能比武,鼓励学生的练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为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给用人单位输送合格的装备使用维护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随着 新型装备不断进入用户,我们的教育培训也要紧跟装备的发展而发展,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拓宽培训渠道、练兵比武等方法多管齐下,定能培训出与装备维修保障需要相适应的合格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北京南苑95997部队机械教研室)
[关键词]培训 装备发展 技能 维修
一、加强针对性,优化课程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必须以社会需求为牵引,按照“效益就是生产力”的要求培养人才,航空装备配置到到哪里,课堂就延伸到那里;装备维修岗位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
(一)要着眼学生特点对症下药
职业院校的生源相对学历教育的生源来说在文化层次、范围和整体素质上,有一定的差距。并且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弱,文化素质与专业训练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解决“素质能力与专业要求”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放前、赶后、带中间”。“放前”就是对于那些文化素质高,能自主学习的人,鼓励他们成为领头羊带着班集体共同前进;“赶后”是与管理干部、学习骨干一起针对文化素质较弱的少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进行学习辅导,使这一部分人能够跟上培训的进度成为合格的装备维修人才;“带中间”是指教师在授课当中以大多数人的接受能力为基础,进行备课、讲课、培训,把这一部分人作为培训的重点;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整体训练水平的共同提高,要大力开展了每日一问、点将台等活动,促进了整体培训水平的提高,解决文化素质与教育训练要求之间的矛盾。
(二)要紧贴市场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及时跟踪调研,从劳动力市场反馈信息看,熟练能干的“技工型”人才是当前最需求的人才。技能型人才不需要掌握很深、很复杂的深奥理论,但一定要掌握基本的工作原理,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从事最基本的维修保养工作,既“充、添、加、拆装分解、擦洗润滑”等工作。构建适应培养合格维修技能型人才的教学体系,是职教院校的办学宗旨。当前各种装备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技能型维修人员的培训要在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和训练项目进行不断的梳理调整,科学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搭配,强化人才动手能力培养,使培训工作着力在“基本概念、基本构造、基本原理、基本工作、基本维护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
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大力改进教学手段
教育在发展,教学手段要更新。教育训练内容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才能使人才培养适用市场要求。
(一)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试验仪器、设备
已有的教学仪器设备是根据教学需要研制、购买的,这些仪器设备、教具器材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演示形象直观,尤其在演示部件的原理时更能显示出其独有的优越性;同类新、旧装备的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还是一样的,装备的基本维护方法、步骤、注意事项是基本上不变的,因此已有仪器设备、教具还可以继续发挥它们应有的效能。
能动的模型板讲解原理性的内容既形象直观,又便于学生自己操作、验证教师所讲的知识。例如在讲解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时,利用齿轮泵模型能够清楚讲解油泵吸油、排油、增压的过程与工作原理。并且学生可以自己操作、观看油泵的工作情形,验证教师所讲的内容,使得油泵的工作情形非常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掌握。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够同时捕捉、处理、编辑、存储和播放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能将办公室、公共活动区、公共资源设备等通过计算机网络互联起来,形成超越时空的环境,供工作人员交换信息、传递数据或进行讨论。
多媒体技术能够解决目前实装短缺带来的训练难题,能够将声音、图像、图片、文字及课件等资料利用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有声有色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这种软件进行授课时,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愉快的、兴趣盎然的。
例如:在讲飞机操纵时,通过抓取飞行训练游戏中飞机操纵的部分,演示通过控制舵面的变化来改变飞机的飞行姿态的过程就既形象、直观,又有趣味;利用3D软件制作关键部件的结构关系、工作情形,用Flash制作出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与实物图片一起编辑开发成教学、练习软件,能增加人才学习的兴趣,较好的解决没有实装的难题。
(三)挖掘现有装备的潜能
教学装备和教学内容常常始终滞后于装备的应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使现有的老装备发挥最大潜能为教学服务,是可以实现的。新装备与老旧装备,在主要结构和系统上基本相同,在某些主要机件和装备的分布上也区别不大,只是在控制、调节、自检等设备方面进行了更新和换代;而基本的维修、保养等工作所必需的技能、知识,如:“拆装、测量、包扎、焊接、涂注油和保险”等科目完全可以用老旧装备进行训练。
三、加强联合,共育技术英才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横向联系,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成立实习基地共育合格装备维修技术人才,是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和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学习交流取长补短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一个人不断进取、学习的体现。一是加强与同类院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既可促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进,又能促进教学建设经验的交流。具体做法:合理选派部分教学骨干到其兄弟院校参观见学、交流学习,观摩学习教学方法,通过交流看差距,通过比较明不足,达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二是选送教员到进修学习,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并结合本专业特点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三是学习对方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解决没有装备、设备进行教学手段的能力。通过交流学习到了好的教学法,促进了教学建设的进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理论上和物质上的保证。
(二)校企联合,拓宽培训渠道
实习基地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密切校企关系,拓宽训练途径的有力措施。实习基地解决了实装训练的瓶颈,解决了构造课实习与维护課实习的难题,锻炼了人才的外场动手能力,强化了外场维护作风。具体作法是“送出去、请进来”。
“送出去”就是把学生送到实习基地,由实习基地的带教人员直接带教培养人才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密切了培训单位与使用单位之间的联系,为人才培训开辟了新途径。针对没有实装训练的现状加强与有实装单位的沟通、协调,根据课程进度和单位实际工作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共同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聘请有经验的在职人员为授课教员,利用该单位任务空余的时间,带领各专业的人才到实习基地的装备上实习,实习内容根据实际,结合课程大纲培训要求与带教人员共同制定,具体由带教人员落实,授课教师辅助上课。
“请进来”就是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结合实际工作,针对具体怎么干进行授课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实际工作的需要,为我们改进教学培训模式,优化培训课程内容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这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一线教师,他们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授课中理论与工作实际联系紧密,能凸现实际工作需要。通这种方式看到了实际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的区别,找到了我们自身存在的差距和努力方向。这种方法促进了知识的交流,了解了用人单位的需要,使我们的教育培训工作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为培养适用用人单位需要的一线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练兵比武,促进动手能力培养
练兵比武能激发人的斗志,鼓舞士气,促进技能练习热情,加强动手能力培养,缩短与 需要的差距。练兵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可在培训的各个阶段展开,具体有单兵对抗、专业班对抗,单项技能对抗、全能对抗。在专业课阶段开展“专业、理论知识”竞赛活动,将各种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开展教学班内部单兵比武,能激发人才的斗志,掀起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热潮;开展教学班与教学班之间的竞赛,增强团队意识、锻炼协作精神。在技能训练阶段开展“技术能手”比武竞赛,展开单兵之间、团队之间的技能比武,鼓励学生的练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为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给用人单位输送合格的装备使用维护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随着 新型装备不断进入用户,我们的教育培训也要紧跟装备的发展而发展,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拓宽培训渠道、练兵比武等方法多管齐下,定能培训出与装备维修保障需要相适应的合格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北京南苑95997部队机械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