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文学作品,在我已经是一件久违了的事情。不仅出于专业研究方向的局限,也不仅由于本职工作的忙碌,还有一种原因实在不想说出来,那就是对于当下的许多文学作品,因为过分追逐思潮的时尚,或者一味沉于技巧的探索,而有意无意地漠视我们生活的现实,从而给像笔者之类的读者,带来由于题材内容的浮泛狭窄而造成的欣赏隔膜;当然,更不想也不屑于去读那些所谓“用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们,用她们独特的“当代人格”所书写的“风流作品”。
但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过朋友们推荐给我的这部也属当下正在走红的作家张平的日记体小说新作《对面的女孩》之后,我对于时下文学的某些偏见,才开始有所扭转。
其实,之所以能够阅读这部小说,也由于有着一种审美认同的心理基础。那就是对曾经写过《天网》、《抉择》和《十面埋伏》等等名篇,向以关注现实著称的小说家张平先生的信任。因为,在我看来,文学固然有她自身的独特品格与独立价值,但不关注世态人心的创作和没有思想力量的作品,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唤起绝大多数读者的审美兴趣。而张平的作品,尽管可能在方法和技巧上没有刻意的建构和新潮的追求,却以对于我们所生活时代世态人心的极大关注与敏锐体察,在当代文学的创作园地里,取得了独特的成绩。《对面的女孩》这部日记体新作,虽然在人物的塑造上,一改往日他小说中主人公往往是叱咤风云的强者形象这一写作路径,托言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女学生日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性格逆来顺受,内心纯洁善良,被强大的传统势力.及其陈腐观念百般欺凌的弱小女孩的典型形象;但却保持了他鞭挞落后与丑恶,呼唤进步与美好,激扬道义与法治,关注社会与人生的创作旨趣。
正如这部小说的副标题所示,《对面的女孩》在文体格式上,是“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女学生日记”。日记的主人张红英是一个虽然被转为城市户口,但仍然生活在落后的乡村;从而由物质生活到精神观念,依然比较贫穷和质朴女孩。当她求学的路径因贫穷而愈加狭窄,想继续上高中将来考大学,却因为始而没有关系,进不去高中的门;既而有了机会,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进不起高中的门;分数可以上正规中专,但却被“关系”硬的人家顶了指标;无奈之下,只好托人“活动”而且据说也是顶替了他人之后,才上了一所前途黯淡的纺织技校。但是,恰恰就是这所她藉以安身求生的技校,师资和管理极不正规,甚至充斥着封建的思想,滋生着丑恶的流毒,正气不兴,邪气弥漫。学生的优秀品质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鼓励,学生的人格天性得不到起码的尊重与爱护:原本正常的对于学生某些思想状况的正面引导与教育,也由于一些老师素质低,甚至道德败坏,和学校领导在管理上惟我独尊的家长作风,而成为封建观念借尸还魂、兴风作浪的堂皇手段。就连主人公漂亮可人这种女孩子原本幸运的人生资本,也成为她招致诸多不幸的天然祸根。不仅男同学对她的关爱,横遭班主任的无端监视、无故羞辱和无理审讯,而且引来了心术不正的班主任老师的要挟诱骗。张红英为了交齐学校无度收取的“班费”,返还同样贫困的同桌同学的好心馈赠,急于挣钱而受到社会上坏人的诱骗有了过失时,学校和老师所给予她的,是不问青红白的借机整治,与心理阴暗的挟私报复。遇上这样没有正义感与是非观的学校与老师,张红英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作为小说的第二号主人公,张红英的同桌男生郭志杰,是小说着力刻画的另一个人物形象。他与张红英一样家庭贫困、心地善良。所不同者,面对生活的磨难,他生活的姿态比较积极主动、思想的视野比较开阔而且活跃。虽然愤世嫉俗,但不乏幼稚与天真。所以,当他对于同桌女生的真诚关爱遭遇歪曲甚至蹂躏时,他的反抗因为传统思维和习惯势力的十分顽固与过于强大,往往变得事与愿违。因为性情的桀傲不驯,他多次被无端地交由本不该介入的公安机关去管束。他与张红英由开始时的相惜而迫不得已走向“联盟”,再到相互支撑乃至最后“相恋”,完全是因为学校和老师的错误教育和逼迫。如果说,张红英的简单、质朴与幼稚,是导致她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性格原因的话,小说则通过郭志杰这样一个与张红英性格互补的典型形象的塑造告诉我们:其实张红英的性格弱点,并不能算作她悲剧命运的真正根由。
张红英悲剧命运的真正根由到底是什么?这正是小说所要告诉读者或者说是想提醒读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老师,乃至我们这个貌似公正严格,实际上仍然充满了专制思想与蛮横心性的社会身上。读《对面的女孩》,你不能不思索贫穷对于人生的挤压,不能不思索观念对于社会的影响,不能不思考学校教育的尴尬现状,也不能不思考那些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诸多不公正、不合理、不人道、不文明的深层因由。
小说中的老师为了自己的面子,随意践踏作为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学校为了所谓的纪律,可以无视乃至肆无忌惮地践踏法律,动辄就将不听话的学生交给公安部门关押威吓。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及所施行的这样的教育,连文明社会起码的做人准则与法治观念都没有,又怎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对面的女孩》作为一部小说,可以看作是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某些观念文化积弊的寓言式揭示!原本比较明显的“救救孩子”的创作主旨,因而还可引申为“救救成人”,“救救老师”,“救救我们自己”!因为,如果没有一代精神健全、文明合格的成人老师,又如何指望会培养出下一代合格的学生?!没有思想和精神健康健全的真正的人,又怎么能建设一个文明昌盛的理想社会?这一切的一切,关键应当由学会尊重和正确对待个人开始,特别是由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合格的家长和老师开始!这不是个别作家的个人忧思,而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深切忧患。
(《对面的女孩——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女学生日记》,张平著,作家出版社2000年9月版,22.00元)
但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过朋友们推荐给我的这部也属当下正在走红的作家张平的日记体小说新作《对面的女孩》之后,我对于时下文学的某些偏见,才开始有所扭转。
其实,之所以能够阅读这部小说,也由于有着一种审美认同的心理基础。那就是对曾经写过《天网》、《抉择》和《十面埋伏》等等名篇,向以关注现实著称的小说家张平先生的信任。因为,在我看来,文学固然有她自身的独特品格与独立价值,但不关注世态人心的创作和没有思想力量的作品,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唤起绝大多数读者的审美兴趣。而张平的作品,尽管可能在方法和技巧上没有刻意的建构和新潮的追求,却以对于我们所生活时代世态人心的极大关注与敏锐体察,在当代文学的创作园地里,取得了独特的成绩。《对面的女孩》这部日记体新作,虽然在人物的塑造上,一改往日他小说中主人公往往是叱咤风云的强者形象这一写作路径,托言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女学生日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性格逆来顺受,内心纯洁善良,被强大的传统势力.及其陈腐观念百般欺凌的弱小女孩的典型形象;但却保持了他鞭挞落后与丑恶,呼唤进步与美好,激扬道义与法治,关注社会与人生的创作旨趣。
正如这部小说的副标题所示,《对面的女孩》在文体格式上,是“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女学生日记”。日记的主人张红英是一个虽然被转为城市户口,但仍然生活在落后的乡村;从而由物质生活到精神观念,依然比较贫穷和质朴女孩。当她求学的路径因贫穷而愈加狭窄,想继续上高中将来考大学,却因为始而没有关系,进不去高中的门;既而有了机会,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进不起高中的门;分数可以上正规中专,但却被“关系”硬的人家顶了指标;无奈之下,只好托人“活动”而且据说也是顶替了他人之后,才上了一所前途黯淡的纺织技校。但是,恰恰就是这所她藉以安身求生的技校,师资和管理极不正规,甚至充斥着封建的思想,滋生着丑恶的流毒,正气不兴,邪气弥漫。学生的优秀品质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鼓励,学生的人格天性得不到起码的尊重与爱护:原本正常的对于学生某些思想状况的正面引导与教育,也由于一些老师素质低,甚至道德败坏,和学校领导在管理上惟我独尊的家长作风,而成为封建观念借尸还魂、兴风作浪的堂皇手段。就连主人公漂亮可人这种女孩子原本幸运的人生资本,也成为她招致诸多不幸的天然祸根。不仅男同学对她的关爱,横遭班主任的无端监视、无故羞辱和无理审讯,而且引来了心术不正的班主任老师的要挟诱骗。张红英为了交齐学校无度收取的“班费”,返还同样贫困的同桌同学的好心馈赠,急于挣钱而受到社会上坏人的诱骗有了过失时,学校和老师所给予她的,是不问青红白的借机整治,与心理阴暗的挟私报复。遇上这样没有正义感与是非观的学校与老师,张红英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作为小说的第二号主人公,张红英的同桌男生郭志杰,是小说着力刻画的另一个人物形象。他与张红英一样家庭贫困、心地善良。所不同者,面对生活的磨难,他生活的姿态比较积极主动、思想的视野比较开阔而且活跃。虽然愤世嫉俗,但不乏幼稚与天真。所以,当他对于同桌女生的真诚关爱遭遇歪曲甚至蹂躏时,他的反抗因为传统思维和习惯势力的十分顽固与过于强大,往往变得事与愿违。因为性情的桀傲不驯,他多次被无端地交由本不该介入的公安机关去管束。他与张红英由开始时的相惜而迫不得已走向“联盟”,再到相互支撑乃至最后“相恋”,完全是因为学校和老师的错误教育和逼迫。如果说,张红英的简单、质朴与幼稚,是导致她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性格原因的话,小说则通过郭志杰这样一个与张红英性格互补的典型形象的塑造告诉我们:其实张红英的性格弱点,并不能算作她悲剧命运的真正根由。
张红英悲剧命运的真正根由到底是什么?这正是小说所要告诉读者或者说是想提醒读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老师,乃至我们这个貌似公正严格,实际上仍然充满了专制思想与蛮横心性的社会身上。读《对面的女孩》,你不能不思索贫穷对于人生的挤压,不能不思索观念对于社会的影响,不能不思考学校教育的尴尬现状,也不能不思考那些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诸多不公正、不合理、不人道、不文明的深层因由。
小说中的老师为了自己的面子,随意践踏作为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学校为了所谓的纪律,可以无视乃至肆无忌惮地践踏法律,动辄就将不听话的学生交给公安部门关押威吓。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及所施行的这样的教育,连文明社会起码的做人准则与法治观念都没有,又怎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对面的女孩》作为一部小说,可以看作是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某些观念文化积弊的寓言式揭示!原本比较明显的“救救孩子”的创作主旨,因而还可引申为“救救成人”,“救救老师”,“救救我们自己”!因为,如果没有一代精神健全、文明合格的成人老师,又如何指望会培养出下一代合格的学生?!没有思想和精神健康健全的真正的人,又怎么能建设一个文明昌盛的理想社会?这一切的一切,关键应当由学会尊重和正确对待个人开始,特别是由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合格的家长和老师开始!这不是个别作家的个人忧思,而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深切忧患。
(《对面的女孩——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女学生日记》,张平著,作家出版社2000年9月版,2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