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多种作文评改的方法和措施。本文试就如何在作文评改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谈一谈。
  【关键词】课程改革;作文评改;多媒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献标识码】A
  一、寒风吹树木,严霜结庭兰——作文评改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和师生综合评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虽然与传统模式相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为学生不是目睹例文,还是离不开“读、听”的口头模式,所以要他们合理地整体感知例文全文是很困难的,卷面是否清洁、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等问题也难以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把握标准。作文评改如果不改变纸上谈兵的方式,就无法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二、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多媒体网络的积极作用
  随着多媒体网络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可以说为作文评改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多媒体拥有声音、画面、动画结合的优点,为作文评改提供了极为便捷高效的手段,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使评改的难度大大降低。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交互和多媒体功能,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网络指导作文评改,可以说是真正把作文评改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三、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作文评改与多媒体结合
  那么,怎么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与作文评改结合,让学生能自主修改作文,进而提高作文能力呢?
  (一)教师总览,明确目标。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采用浏览的方式,大体了解全班学生习作的情况,根据教学大纲和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作文评改目标。然后在评改课上通过多媒体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明确本次作文评改的目标和要求,引发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和动机。
  (二)示范批改,教给方法。明确评改目标和要求后,我们不要急于让学生批改,而是要先给学生做示范,这样学生评改作文时才会有理可依,有法可循。教师找出反映共性问题的一二篇典型作文,把作文投影在大屏幕上,指导学生按照评改目标要求进行评改。作文评改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这时,教师所起的作用是策划、组织等主导作用。而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逐步了解和掌握评改的要求和方法,为下一步的评改打好基础。
  (三)自评自改,提升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通过上个环节教师的示范,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评改的要求和方法,这时候可以大胆放手,相机引导,让学生自己修改文章了。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认真“寻宝”,即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优点、闪光点;二是引导学生细心“挑刺”,即多挑出文中值得修改的地方。这样的修改过程较大地释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对学生自能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四)互评互改,取长补短。通过自评,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了作文评改的要求和方法,达到了能力提升的目的。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评互改。将学生分成几组,学生互相评改。一个学生改完了一篇作文后,应对其作出客观评价,为首批;第二个学生在批改时,对文章有何见解也要写在作文本上,为二批。这样做,作文相对写得好的学生可以指导相对写得差的;而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批改优秀作文时,则可从中学到对方的优点,从中汲取精华以为己,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五)群批群改,集思广益。经过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环节,这时可以挑出典型的例文全班共同评改。首先,把挑出的作文投影在大屏幕上,让这个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一遍,先找出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用错的词和不通的句子,当即在电脑中改正。然后,让学生集体朗读作文,鼓励他们结合本次习作要求,默读全篇,考虑内容是否具体,选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叙述是否有序,过渡是否自然等,让他们找出好的词句、片断,并说说开头好在何处,结尾好在何处,不足之处在什么地方等。接着,教师通过电脑操作,把习作中的好词佳句及不足之处用不同的颜色或字体显示出来,有些加上下划线、加上着重号,然后师生集体修改。教师即时利用光标移动、插入、改写、删除等操作技术对作文中的问题进行修改,使作文“更上一层楼”。最后教师把修改前后的作文同时打开,让学生进行比较。所有学生马上就从大屏幕上看到了修改前后的差异,那种效果是从前无法想象的。
  (六)网络共享,促进提高。学生完成作文之后,有一种被人理解和欣赏的欲望。这种欲望是学生写作的动力之一。多媒体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教师可以在网上开辟班级博客,创建“作文园地”,与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批改。学生可以通过登陆博客或发EMAIL等形式,翻看任何一位同学的作文,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作文提出自己的评改意见,这些意见可以是就全篇的,也可以是就某一段、某一句话的……这些积极做法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在不断“共享”中自然而然地端正了写作态度,充分调动了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写作水平、鉴赏能力。
  总之,我们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引进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作文评改,能把图像、声音、文字等教学材料融合,能让师生共同参与作文的评改全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的积极状态,视听感官得到充分调动,听、说、读、写、看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发展,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学生作文水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其他文献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场所。本文对综合实践基地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和结构,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与活动实施模式,提升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实效,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基地 课程资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体制改革要求提出
前几天,媒体披露了陕西吴斌同学高考诗作获满分的消息。吴斌在作文时另辟蹊径,写了一首现代诗歌《无题》,全诗连同题记在内只区区209字,但在阅卷现场,数名阅卷老师一致叫好,给判了60分。笔者认为,一个高中生能在考场环境下,写出一首切合题意、意韵充盈的诗歌实属不易。单就水准来说,判给满分未尝不可。  首先,诗作很好地扣住了题旨。这首诗紧扣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认识的关系这一话题,以阳光只有一种颜色为题记,用
【摘要】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呈现形式,初中生缺乏生活经验,更缺少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尤其是他们不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深刻的道理,因而把握生活,把握生活源头是当前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循序渐进、切合实际的训练方法,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关键词】作文;源头;活水  【中图分类号】G623.2
【摘要】在新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充分认识到利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体现新的教学方式对革新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就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希望以此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课堂;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信息技术已恵及千家万户,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带来生机,也为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带来了契机 ,让语文课堂告别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苍白无力的现状,为沉寂的语文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讓语文教学永葆青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全面变革。随着信
【摘要】中学诗歌的教学相当注意诗句的疏通、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情感的把握。当然,对于诗歌阅读乃至通常意义上语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基本功的训练非常必要。但诗句的疏通或者表达技巧的分析不可破坏诗歌的整体气韵,不能使诗歌的分析成为诗歌的肢解。事实上,看懂了作品,透彻地了解了语言文字,能把握住“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这些关键字的妙处,只能称得上理解了作品,并不等于是高水平的鉴赏
央视“开讲啦”节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立足于目标受众需求,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与青年代表交流对话,激情碰撞,与300位大学生组成的现场观众零距离接触,真诚、平等,充满温度、智慧,屡屡带给人们心灵的洗礼与撞击,因为“接地气”而深受追捧。“开讲啦”是面向全国青年的课堂,它的成功让笔者陷入反思,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如何让思想政治课堂成为真正“接地气”的课堂,从而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摘要】传统的作文教学重技法指导,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所以总是会出现学生不喜欢作文,不会写作文,不愿意写作文的状况,导致其写的文章千篇一律,缺少文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不断探索,逐渐摸索出一条作文教学之路:改变以往作文教学随意性的特点,使作文教学呈现阶梯状。突破以往作文技法指导的局限性,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不怕写作文了,写作课上都跃跃欲试了,作文水平自然得到了提高。  
无论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乡间的山野小路,到处都能见到自行车穿梭的身影。自行车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自行车的发展历史,感受发明者们的创意和智慧。  179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木制的自行车,但该车既没有类似脚踏板的驱动装置,也没有类似车把手的转向装置。骑行者靠双脚用力交替蹬地前行,改变方向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在骑车过程中,西夫拉克观察到即使在双脚
摘 要 “互联网 ”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组织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以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发展作为教学评价的基本点,进而可以形成“互联网 ”时代的历史课堂基本范式。本文所述是我们近年开展的一个项目的实验研究,通过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倡导并努力实现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开放性、选择性、探究性、体验性,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历史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