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姆和杰瑞在电视屏幕上窜来跳去,一不留神就会跳出屏幕。那么,杰瑞会一脚踏入金鱼缸,扑腾几下,又利索地跃出,溅出的水扑得汤姆一脸,这灰猫“喵——”一声,停下了,鱼和老鼠,不可兼得。哲学命题跟前,任何活物都没了准。杰瑞飞奔在陌生的空间,被电视发出的荧光一照,在白墙上投射出一个巨大的影子,在暗调子的氛围里,唬得汤姆一愣一愣,连杰瑞自己也慌了神。屋内风云激变全靠电视屏幕微弱的光,随着画面的变幻,整个房间呈现出一种病态的灰蓝,我们的主人公汤瑞先生正窝在沙发上,眯缝着眼观望着。是一阵寒意逼得他醒来,他掖了掖毛毯的角,身上却是滚滚的烫。他还没到电视看着看着就睡过去的年纪,这是他小时候爷爷干的事——在底楼阴暗潮湿的客厅里,爷爷裹着军大衣窝在沙发上,尽管电视声音大得惊人,他看着看着便沉沉地睡,若汤瑞摸到遥控板一换台,爷爷准能醒过来。
汤瑞张开身子,努力用脚去勾电视遥控板,一下,又一下,由于重心不稳,他非但没有取到遥控板,整个人还重重滑到了地上,这一弄,他清醒了不少。
在此之前,汤瑞正在看《猫和老鼠》,准备截取几个片段,为明天的英文口语课准备素材。他的学生将在课堂上扮演汤姆和杰瑞或者其他什么,展开一段即兴对话,他会为他们打分,然后聊些有的没的,把课堂塞塞满。这学期,他从公共英语教研室调到了英语系,因着他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又有几篇较为出彩的论文发表。面前的学生从黑压压的一众变成了水灵灵的一小片,本以为在同大家讲些七零八凑的笑话时,会响起笑声,哪怕搓搓手这样的回应,没想到仍是冷冷清清。他喜欢讲旅行见闻,比如,在澳洲旅行时为躲雨进了一间小酒屋,和对面的老头聊起天,发现对方竟是大名鼎鼎的库切,遂飞奔至街对面的书店买了一本《耻》想要个签名,返回时发现刚才那桌坐着另外二人,自己要去结账时,酒保却否认他曾在这儿喝过酒。他讲得眉飞色舞,满脸的肌肉四处牵引,双手配合着运动,像一台挖机在得意地工作,他尽量避免喷出唾沫,不然真成一台搅得黄泥沙四处舞的挖机。
“所以,這是真的吗?”一个女孩的声音,发音极其标准,分明带着些许戏谑和嘲弄。
汤瑞停了下来,耸耸肩,吐了口气,转身回到讲台。他本想就此打住,讲解下一个知识点,但是没能阻止一股憋了许久的气流涌上,他发狠般来了一句:“你觉得呢?”他并未找准“你”的方位,盯着教室后墙的钟,不过,他仍保持着嘴角上扬。
没有回应,像极了此时的房间,光秃秃的。系主任与自己的谈话在耳畔响着,大致是说让他多听听课,不能按上大学英语的套路来教专业学生,不然学生的投诉多了,很难处理。汤瑞仍是耸耸肩,大家都清楚,他给学生的打分高了,自然没有投诉了。但是,他对唇舌位置的精确要求、对口语语法的精确要求和对语音语调的精确要求不允许他和稀泥。这学期,他给两个班上口语课,进行了三次小测试,还没有一个90分产生,第三次分数出来之后,开始有了所谓的投诉,也有学生或撒娇或警告,请汤瑞期末成绩手下留情,不然会影响绩点。除了苦笑一下,他不想做其他选择。
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从手机中流出,这是他为自己设的锻炼闹钟,夜间八点了,汤瑞无措地立着,窗外黑得很。他按掉闹钟,冲到屋门边,打开了门。外卖晚餐正躺在门垫上,塑料袋松松垮垮,水珠铺满了袋子,一晃就要滴落下来。汤瑞拿手一摸:“怎么不打个电话?”他嘀咕着,目光落在门口的纸条上——请把快递放在门口。“好吧。”汤瑞抓起袋子去了厨房,一转身的工夫,他带上了家门,按下了客厅电灯开关。菜糊成了一堆,油渗得一次性餐盒斑斑驳驳,他小心地把饭菜倒入了绿色垃圾桶,把剩下的袋子、餐盒等丢进了灰色垃圾桶。借着客厅的灯光,他看到油腻腻的汁水正在自己手上爬。
汤姆和杰瑞仍在电视屏幕里上蹿下跳,即使按下电视开关,欢快还将在液晶屏上持续着。汤瑞换上运动服,一手一个垃圾袋走出了门。他从来不坐电梯,为了避免尴尬的沉默和虚伪的寒暄。所幸,他住在五楼,走走就走走了。当他下到三楼,听到打火机“吧嗒”一声,三楼和二楼之间的窗边立着个人,汤瑞刚伸出的右脚往后一擦。
“怎么不走电梯啊,拿这么多东西上上下下怪累的!”一个大嗓门的老头瞅着他。显然,汤瑞被对方认成了送外卖的,他只好笑笑,点了下头,迅速往下走,手中两个垃圾袋因为过分热情颠得直晃。
经过小区游乐场的时候,思虑已久的想法又一次蹦了出来,这种感觉就像期待下雪,但雪总也不下下来,不过,有的事光想想就足够迷人。这天晚上,汤瑞那个如雪花般的想法付诸实践了。
冬日夜间,整个游乐场只有两个孩子在玩耍,两个大人一左一右刷着手机。这个游乐场大概有200平米,主体是一个坑,样子像一口平底锅,一圈斜坡上布满了各种玩意儿,滑滑梯、绳索、攀岩石,特别酷的样子。汤瑞瞄了一眼,甩开了手臂,开始了夜跑。从搬进这个小区开始,汤瑞就想在游乐场里玩一次,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他反复说服自己抛弃这个念头。尽管整个游乐场里找不到“大人不准玩”的提示,但是孩童爬上跳下,从不见大人玩乐其中。他担心,自己一旦放肆玩起,会成为众矢之的,小区内四散着的大叔大妈迅速集结起来,业主群内成天等着“战斗”的各种网名“嗖”地扑上来。想到这,他头皮发麻,立刻掏出手机检查了一通,确认自己已经退出了所有业主群。很长一段时间,其中纷杂成为他生活的极大困扰,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被人叽叽喳喳无限放大,业主群内常有人因一些细枝末节被点名道姓或被放照片。在越发在乎个人感受的当下,有一群人戴着网络的面具重复着某种无聊和卑劣。以至于他在家放音乐时会下意识地打开手机看看有没有谁在嚷嚷“谁家放音乐啊烦死了”,无论多舒缓的古典乐都听得他胆战心惊,最后他不得不戴上了耳机。前不久的万圣节夜,一群小孩在小区里横冲直撞,随意串门,不给糖就捣蛋,汤瑞不得不理会猛烈的撞门声,愣愣地盯着身着奇装异服的不速之客和身后握着话语权的家长业主,最后掏出了一盒准备炖梨的冰糖。大家哄笑散开,留下一个有着钻石棱角的糖罐。那天晚上,业主群里分了好几派,有的说“要培育小区传统,增加邻里交往”,有的说“传统要有,礼貌也要有”,有的说“孩子的天性不可违”,有的直接问“你们懂什么西方鬼传统”……闹哄哄里,汤瑞按下了“删除并退出”键。大概,分手时候朝对方扇完两个巴掌转身便走就是这般神气,不过,往昔种种,总会在某个时刻某个场合突然现出,个中滋味,仍然剩给自己品尝。 跑跑停停一个小时之后,汤瑞坐在学校附近一间不打烊咖啡馆里。他点了一杯热牛奶和一个鸡蛋吐司,落座时,他瞥见了三米外的吕晓明——一个月前他们在这间咖啡馆相了一次亲。是装没看见还是装不认识?汤瑞似乎没有选择的权利,因为吕晓明已经看到他了。
“汤瑞,这么巧啊,一起坐吧!”她这个路数和点火抽烟的老头一样。
汤瑞的手隔着外套扯了扯与皮肤粘连在一块儿的T恤,向吕晓明走去。
一个月前,在学院工会主席的撮合下,他们二人在这儿见了次面。吕晓明是个海归,留美八年,目前是经济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二人年龄相仿,各方面条件基本匹配,凑成一对不成问题。不过,初次见面后,像许多流于形式的相亲一样,二人没有继续接触。
“最近很忙吗?”吕晓明有明亮的眼睛和明亮的音色。
“不忙,”汤瑞接过服务生送来的热牛奶,抿了一口,“你呢?”
“还行吧,我一直是这个节奏。”
吕晓明的面前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腦和一沓资料。汤瑞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选择在嘈杂的公共场所独享备受瞩目的专心致志,或者说,“专注”这件事在如此气氛下可以实现吗?不过,也有人会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选择在雾霾沉沉的冬夜让两条腿无限摆动独享喘不上气的辛苦。他们第一次见面,也是这样不冷不热,像两支足球队第一次交手,有试探,有防守,有迂回,谁也没有踢出一个漂亮的弧度,恨得观众都想砸了手中的遥控器。
“你上次说的,”吕晓明很是善解人意,在尴尬来临前,打破了沉默,“就是那个,课堂上的问题,解决了吗?”
汤瑞用纸巾揩去手指缝间的面包屑,又把它们聚在一堆:“好比这些面包屑,它们是不重要的,我就这么想。”
“是吗?”吕晓明合上了电脑,她的眼珠打了个弯,带着那种小女孩的俏皮。
“或许,你可以跟学生们聊聊化妆品、直播、美剧或者别的什么。相信我,他们会更喜欢。”
汤瑞非常诚恳地点点头:“我得先去了解了解。”
“Mr Tang!”
三个女孩从侧门走进来,带着由衷的惊喜模样,一个狡黠地笑,一个一脸懵,最边上那个赶忙拉着同伴往里走。她们窃窃私语,簇在点单台前,不时偷偷望来几眼。
“她们很可爱哦,是一群小仙子!但是,你却把她们当做巫婆。”吕晓明望着年轻的身影,毫不客气地对汤瑞说。
汤瑞也回头朝女孩们看,她们一人端着一杯饮料,正小心翼翼地往正门出去,那个一脸懵的女孩回了下头,正好撞见汤瑞的目光,她的手抖了一下,差点没有拿住杯子,她吐了下舌头,走出了同伴为她开好的门,另外两个女孩朝汤瑞挥了挥手。潇潇洒洒,散在风里。
“我也要走了。”吕晓明开始把手提电脑和资料往袋子里装。她喝光了杯中的咖啡,起身了。
汤瑞似乎还没反应过来,见吕晓明起身,他也站了起来,迎着吕晓明的注视,他局促地说:“不好意思,我还有事,就不送你了。”
“不需要啊,”吕晓明朝汤瑞摆摆手,“再见!”
玻璃门外红色的尾灯扑朔,吕晓明驾驶着她的黑色大奔消失在夜色里。上一次,这辆车直接冲向店铺,稳稳地停在汤瑞的面前,他的保温杯轻轻晃动了一下。天还没那么冷,咖啡馆外头的几张桌子还在营业,汤瑞身着剪裁得体、熨烫服帖的休闲西装坐在夕阳里,等待着他的相亲对象。吕晓明风风火火关上车门,快步走到汤瑞面前:“我刚下课,被学生围着问了几个问题。”她戴着黑框眼镜,刚抹的口红减轻了她的疲态。一个盛装翩翩来,一个下班匆匆至,很容易被计较。不过,汤瑞面不改色。
假如有人在旁侧观察,会迅速判断这是一场司空见惯的相亲。也许,吕晓明并不想被人识破,才会挑选一个工作日的下午。都不重要,只不过,汤瑞总会把自己缠在一堆丝线中,却不享受作为茧中之物的安详。他开始心不在焉,努力理顺此时此刻的自己,一个月前的自己在玻璃外调整着呼吸,被阳光消逝后突然亮起的灯晃了眼。对方的脸上泛起了油光,让隐匿的毛孔冒了出来,那样子仍是好看的。他们聊了很多,话题不重要,当时的情绪却值得回味。汤瑞再一次提到了他故去的父母,像每次相亲一样。
他着迷于观察对方的表情、眼神、肢体动作,他觉得可以从中读到什么。他深信认定的一切,就像那时他深信搬出父母的房子以后自己的生活会更好。搬出去一个月后,他收到了父母在车祸中双双死亡的消息。也是在这样的冬夜,他正在淋浴,电话一直在响,他没有听到。退了休的双亲参加了一个旅行团,车在山崖侧翻。他惊慌失措,冲出门外,走到小区门口,才想起什么也没有带,又跑回去,掏不出钥匙,跑上跑下,让物业叫了开锁师傅,在寒风里,他的头发结了冰。
“我好像在讲别人的故事。但是,却是我失去了父母。”
吕晓明双手叠在胸前,小声道着“Sorry”。
“他们在的时候,我一直拒绝相亲,他们不在了,我开始相亲了。我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对对方不公平。”
吕晓明在车上反复回味和汤瑞的聊天细节,他的捉摸不透令人玩味,在等红灯的时候,她给他发了一条微信:我们可以试着交往一下。
汤瑞一直没有回复。不过,微信运动里,他的步数正在不断增加,他可能正在回家的路上。
他确实在回家的路上。路上没什么人,车也很少,路灯直挺挺地坚守在路的两侧,低着头,谦卑而有力量。那天晚上,他一路摸着路灯杆子在黄光的笼罩下跑到大马路上才打到车,司机问他去哪,沉默良久,他报出了父母家的地址。旅行社在电话中不断与他确认信息,他将搭乘最早的飞机前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在陌生人的簇拥下,见到两具冷冰冰的尸体。出租车司机侃侃而谈:“你知道吗?这前半夜坐车的勉强算人,后半夜坐车的啊,全是鬼。”汤瑞不响,可能司机觉得索然无味,加了句:“我看你挺正常。”车窗外,寒风凛冽,他开了点窗,整个脑袋立马僵了。住在父母家的时候,妈妈总要看着他吹干头发,才放心转身,而爸爸总是对他这一头过长的头发不满。汤瑞很快将“我家”改口作“我父母家”,回家的方向也迅速有了新的规划,妈妈天天打电话来,他回应得不冷不热,但毫不掩饰一个人住的喜悦。渐渐地,电话少了,那种喜悦更加透彻。城市的夜一帧一帧飞过,他第一次发现这条路如此之长。司机一个劲加速,仪表盘慌乱地变化,只有前方扭过脸的红灯前来解救被他人掌控的自己。“请你开慢一点。”汤瑞没有等来司机的回应,又被一脚油门往后一甩,心脏和胃扭在了一起,像一碗沸腾的面,没有等来关火,继续糊成一团。“在前面下车。”在下一个红灯亮起时,汤瑞叫了起来。司机在绿灯乍起时踩下油门,又一脚刹车,把汤瑞放在了一个陌生的公交站台,赌气般一言不发。头发还没有干,城市还没有完全入眠,只剩一阵恶心弥漫在他的胸前。他准备拦下下一辆出租车,告诉司机“请把速度控制在50码以下”。 然而,没有一个司机愿意辜负这样的夜,愿意放弃风驰电掣的快感。
劈头盖脸的寒风袭来,汤瑞跑了起来。跑步的时候,脑袋好像被撕开一道口子,杂念、乱麻、压缩在一起的各种脓包呼啦一声滑了出去;身体表面的皮屑、角质和无数无意存活的细胞在风里盲目地转;双脚安上了轮子,只觉得疲乏但也停不下来……他也变成了一阵风,吹向遥远的春天,去往温暖的热带,或者在海上发怒,又折回陆地带来一片狼藉。他妈在他临走前总是问:“你是一阵风吗?”汤瑞上了楼,屁股还没坐热,转身就走,不吃饭不留宿也不多说话。“儿子啊,我给你的备注变成‘风’了,洋气吗?”妈妈发来的这条短信,他还没想好怎么回。即便往后的日子,他回复了无数句子,已经没有人迅速回复或打来电话。他这阵风怕是无法溯源了,在城市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上,他胡乱地走,并不是在追逐自己的杰瑞,也不是在躲闪自己的汤姆。他不过是想找到回家的路。在众多黑洞洞的窗口,他寻不到家的窗户。事实上,他也掏不出家的钥匙,钥匙可能被抛在了城市立交的一个缝隙,他太想告别得彻底一些。再年轻一点的时候,没有一种情绪真正值得铭记,好比路上的車,总是一辆一辆地开过去,除非记忆超群,才能记下每个车牌号码。当他精疲力尽到达曾经的“我家”,发现那扇门换了指纹锁,那上面还没来得及添上他的指纹。
“你在家门口放声大哭了?”
汤瑞侧着脸,夕阳打在他的半边脸上,硬朗的轮廓一览无余,父母的全部优点恰到好处地遗传给了他。他想了一下,回过脸,看着吕晓明:“哭了,但没有放声。我,怕吵到别人。”
“你应该哭一次,毫无顾忌地。这样,就会好。”
这种“毫无顾忌”应该类同此时正在小区游乐场发生的这一幕。但汤瑞只听见声音,没有看见状况,是个年轻的女孩,哭得让人心痛。他正斜躺在小区游乐场的那口“锅”里,静静地盯着冷冷的星空,观察每一颗星星的挪动。此前,他考察了许久,游乐场周围的人家都已入睡,也没有人在窗口点着烟。他放心大胆地坐上了滑梯,“嘭——”重重一声响,体重、速度和不锈钢材质共同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他记得上次有几个小孩也让这不锈钢斜面发出了怪叫,然后,他们起着哄说“滑梯放屁”,又大笑着跑散了。轮到他了,只存一抹尴尬和一抹担忧。他坐在地上,调整呼吸,静默许久,又去试了小型攀岩和爬绳,他还是有些忐忑,没放开好好玩。玩了几圈,一直以来的期待和初刻的惊喜便消逝了。他靠着“锅”的内壁,像一个刚注射过毒品的吸毒者,有迷幻的满足。果然是一个如雪花般的愿望,在没有下雪的冬夜开出了花又迅速凋谢。
年轻女孩像一个发条零件破损的玩具,随时要炸裂,也随时要停摆。为着俗不可耐的情感故事,她在耗尽自己。汤瑞一动也不敢动,他想等女孩离开后再从“锅底”钻出来。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女孩仍在歇斯底里地咆哮,如果温度再低一点,她的眼泪和鼻涕该成为一件冰雕作品了。女孩口里念叨的事激不起汤瑞心中任何波澜,也许,别人听到他诉说父母离世那些事时也是这样。波澜只属于一片水域,在各种力的助推下有了动静,一点一点的涟漪散开去,而在其他的湖面,仍是平静如砥。
“吱——”一扇窗玻璃被拉开了,无尽的愤怒压抑在窗户轨道里。没有人说话,又是一阵拉动窗玻璃的声音,似乎缓和了一点。紧接着,有人走过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在北风的搅动下显得锋利。
“你别在这儿喊了,业主都投诉了!”一个男声压着嗓子说。
女孩仍在抽泣。
“你住在哪?我送你回去。”
除了持续的抽泣声,只剩下风声。
汤瑞站了起来,穿过滑滑梯的栏杆,迎着穿制服的保安的目光——满是狐疑的目光,似乎要将他看透。汤瑞抖了抖双腿,一个箭步冲上了斜坡。保安仍打量着他。路灯下,身着家居服的女孩蜷缩成一团,如待宰的羔羊等待着命运的奇迹。他可能遇见过她,取快递的时候,倒垃圾的时候,或出小区道闸的时候,他也可能从未遇见过她,和其他同住一个小区的住客一样,彼此无感。然而,但凡与自己有些许关联,都能生出共情,女孩的这般模样让他心中多出一丝恻隐。
“你们认识?”保安试探着看着汤瑞。
汤瑞与年轻女孩对望了一眼。她披着头发,身体哆嗦,哭肿的眼睛里没有任何内容。她似乎是他教过的某位学生,曾经端坐课堂一隅,望着窗外做着自己的梦,兼带着听听无聊的故事,然后毕业工作,与人合租在大学附近,挤着公交去CBD上班,希望某一天能在这座城市收获面包和爱情。
“走吧。”汤瑞用无法拒绝的口吻说。
年轻女孩起了身,她踉跄了一下,保安扶了她一把。她走在前面,两个男人走在后面。汤瑞回头看了一眼游乐场,月光下,那里好像铺上了一层霜。在一个单元楼下,女孩走了进去。保安仍是迷惑地盯着汤瑞:“怎么回事?”
“我家住3幢,你不用送我,”汤瑞摆了下手,指着那个女孩,也可能是告别,“但凡过得去,没人愿意把自己搞得那么狼狈。”
他准时出现在了第二天下午的课堂上,汤姆和杰瑞并未一同前来,他醒得太迟,没有工夫再准备一遍上课的内容。他打算和学生纯粹地聊聊天,聊聊化妆品、直播、美剧或者别的什么,说不定可以在拉近距离上有实质性的进展。他信心满满。汤瑞用抹布擦拭着讲台上的灰尘,又将粉笔槽里的粉笔灰揩入了垃圾桶,当他从卫生间洗完抹布回来,教室里竟然还是没有一个人。他好像站在深夜的街头,为扑面而来的川流不息惊讶。又等了一会儿,汤瑞掏出了手机。系教学秘书的留言蹦了出来:
您好!根据教务处统一安排,英语系大一、大二学生于明天下午统一参加***教授的讲座,届时停课半天。收到请回复。
汤瑞拍了一张“空无一人的教室”给教学秘书发了过去,教学秘书迅速回复:抱歉,汤老师,因为您从来不回复,所以我默认您知道了。
他打了“好吧”二字,想了想,还是没有发出去。
教室里凉嗖嗖的,他的呼吸都有回音。他坐在第一排靠走廊的座位,从抽屉里翻出了一本乔伊斯的英文版短篇小说集,看上去旧旧的。书的主人读了大半,每一页都留下了备注笔记,上面是单词的释义,语法的解读,甚至自己的情绪。涂注满满的阅读很少真正有趣,看得出,阅读者非常细致,也很投入,他可能已经无数次漫步在都柏林街头,闭着眼睛就能画出每一条街的位置。也许,书的主人是英语一班那个头发短短的戴眼镜的女孩,她总是安静地坐在这儿,站起来发言会脸红,两颊跟着露出两个小小的梨涡。她看上去是那种会花心思读书的人,要知道这年节鲜少有学生愿意读原著,哪怕是中文版。在别人逛街的时候,她坐在这间教室,去都柏林游荡,有风吹来,是三叶草的清香,时间隐身了,她偶尔翻翻词典,偶尔在草稿上画幅小画,累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儿。三篇小说之后,她开始书写花体英文字体,看得出她刚开始接触,字母之间并不连贯,有些地方弯得也很突兀,但是,一笔一划极其用心。汤瑞眉心出汗,翻书的手开始抖,像个经验不足的偷窥者。隔壁教室放起了披头士的《Yellow Submarine》,然后传来一阵拖动桌椅的声音,伴随着闹嚷的人声,变化不大的旋律在海浪中颠簸,敲击铁链的声音划开了一个缝。汤瑞不由自主晃动着身子,跟着哼了起来。钻进一个黄色潜水艇,无忧无虑地在浪花里忽上忽下,把自己关在里面,不用担心氧气会不够、燃料会耗尽、世界会有尽头,不断地向前、向前,重要的是什么也不带。音乐停了,隔壁教室响起了掌声。汤瑞侧耳倾听,再也听不到什么。 “感谢他,为我打开了这个世界……”
短篇小说集的末页空白处,花体英文像洒下的花瓣翩翩起舞,汤瑞不确定要不要继续看下去,但是,他已经不由自主掏出笔,改了一个句子,像批改作业这么自然。
“是的,是他让我对这个专业产生了兴趣,之前蹉跎的一年实在太浪费了……”
汤瑞继续看下去。
“Mr Tang真是个有趣的人。”
猝不及防地,结束了。汤瑞紧紧拿着书,把书页从头到尾拨了一遍,深深吐了一口气,他很开心,从来没有过这般感受。他总是站在讲台上,坐在父母家的沙发上,躺在自己家的躺椅上,迎接着别人的注视或审判,他小心翼翼地,哪怕风吹过都会扇动他鼻翼的绒毛。他拿出手机,给这一页拍了张照片。
“Mr Tang,你在啊?”英语一班唯一的男孩走了进来。
“哦,是,你——”
“讲座太无聊了,我就回来了,”男孩坐在窗边的位子上,“其实是太深奥了,好像不太适合我们。”
汤瑞点点头。
“你们的座位固定吗?”
“是啊,这是我们班的专用教室。”
大半个学期过去了,汤瑞竟然没有发现学生每次都坐在同样的座位。在男孩低下头翻抽屉的时候,汤瑞迅速把那本小说集还了回去。
“你忙吧,下次课见。”
“……Mr Tang,可以请教你几个问题吗?”
汤瑞撤下了脚步,看着那个男孩,回答道:“好。”
上个暑假,汤瑞去印度尼西亚旅行,常驻当地的大学同学周然带他去了一趟南苏拉威西的望加锡。他特别怕热,要不是机票便宜得惊人,他也懒得出这趟门。在绵延险峻的山里穿梭,风吹来热带高原的凉意,华莱士线上的独特风景让他不断按着手中的快门。盛夏的甜酸无处不在。油油的绿遍布山野。一扇扇门被打开,一层层油彩被剥开。司机大声讲着电话,出来的每个单词随着身体颠来颠去。全身上下的平滑肌联动作业,一个劲儿地恶心让大脑呈现放空的状态,什么都来不及想就驶出了平坦地带。
“在这个世界上多待一天,我们就有义务去了解万千风情。”
周然变黑了,但仍是當年的诗人才子。
“你终于来了!邀请你多少次了!”周然把手搭在汤瑞的肩上,喝了一口啤酒,因为颠簸,泡沫流了他一身。
汤瑞仍看着窗外,没有风景。父母在的时候,一直计划着一家人一起出来走走。他父亲是个人类学学者,常年在国内开展田野调查。他说过很多次,要去塔纳托拉查看看。
虽然听了无数遍,但那儿可怕的白事场面还是让汤瑞惊了神,周然倒是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裹尸布没有让他却步。几百头水牛倒在血泊中,空洞的眼中淌下泪水,汤瑞侧过脸,在旁人的欢呼声中肃立。从棺材中爬出的尸体被换上了新衣服,存世的家人簇拥在尸体两侧,面露笑容双手比心一起合影。汤瑞瞠目结舌,一转身却被周然熟识的当地人介绍给了躺在家中棺材里的祖母——她已过世一年了,被甲醛保护的皮肤依然紧致。汤瑞忐忑地向衣着考究的祖母问了好,他的心“扑通”直跳,好像要蹦出来看得更仔细。死亡在这密林深处是现世的一部分,以身体的永生表达“死生契阔”,让初来乍到者为眼前的一切惊叹。汤瑞不再惊叹,他很容易恢复平静,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平静。
“你要是托拉查人,会试着离开这儿吗?”周然问他。
他想了一下:“这个假设不存在。”
周然耸了耸肩:“如果必须回答呢?”
“我会拿起一把刀,捅向水牛的颈部。”
“我会忘了这一切,再次出发。”
汤瑞和男孩聊了很久,最后互加了微信。不过,他告诉男孩,自己不太看微信,但都会回复。男孩点点头。汤瑞顺便处理了一下微信上的一连串红点,一个个点下来,他看到了吕晓明的信息。
他感到全身燥热,扯下了外套。
好啊。谢谢你。
发出了,他又觉得不妥,但他不知道有个“撤回”的功能。他又补了一句:
抱歉,我才看到。
又补了一句:
晚上一起吃饭吧。
他盯着手机屏幕,脸上像浇了一层油。吕晓明很快回复了他:
好啊!不过,不用“抱歉”。
汤瑞张开身子,努力用脚去勾电视遥控板,一下,又一下,由于重心不稳,他非但没有取到遥控板,整个人还重重滑到了地上,这一弄,他清醒了不少。
在此之前,汤瑞正在看《猫和老鼠》,准备截取几个片段,为明天的英文口语课准备素材。他的学生将在课堂上扮演汤姆和杰瑞或者其他什么,展开一段即兴对话,他会为他们打分,然后聊些有的没的,把课堂塞塞满。这学期,他从公共英语教研室调到了英语系,因着他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又有几篇较为出彩的论文发表。面前的学生从黑压压的一众变成了水灵灵的一小片,本以为在同大家讲些七零八凑的笑话时,会响起笑声,哪怕搓搓手这样的回应,没想到仍是冷冷清清。他喜欢讲旅行见闻,比如,在澳洲旅行时为躲雨进了一间小酒屋,和对面的老头聊起天,发现对方竟是大名鼎鼎的库切,遂飞奔至街对面的书店买了一本《耻》想要个签名,返回时发现刚才那桌坐着另外二人,自己要去结账时,酒保却否认他曾在这儿喝过酒。他讲得眉飞色舞,满脸的肌肉四处牵引,双手配合着运动,像一台挖机在得意地工作,他尽量避免喷出唾沫,不然真成一台搅得黄泥沙四处舞的挖机。
“所以,這是真的吗?”一个女孩的声音,发音极其标准,分明带着些许戏谑和嘲弄。
汤瑞停了下来,耸耸肩,吐了口气,转身回到讲台。他本想就此打住,讲解下一个知识点,但是没能阻止一股憋了许久的气流涌上,他发狠般来了一句:“你觉得呢?”他并未找准“你”的方位,盯着教室后墙的钟,不过,他仍保持着嘴角上扬。
没有回应,像极了此时的房间,光秃秃的。系主任与自己的谈话在耳畔响着,大致是说让他多听听课,不能按上大学英语的套路来教专业学生,不然学生的投诉多了,很难处理。汤瑞仍是耸耸肩,大家都清楚,他给学生的打分高了,自然没有投诉了。但是,他对唇舌位置的精确要求、对口语语法的精确要求和对语音语调的精确要求不允许他和稀泥。这学期,他给两个班上口语课,进行了三次小测试,还没有一个90分产生,第三次分数出来之后,开始有了所谓的投诉,也有学生或撒娇或警告,请汤瑞期末成绩手下留情,不然会影响绩点。除了苦笑一下,他不想做其他选择。
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从手机中流出,这是他为自己设的锻炼闹钟,夜间八点了,汤瑞无措地立着,窗外黑得很。他按掉闹钟,冲到屋门边,打开了门。外卖晚餐正躺在门垫上,塑料袋松松垮垮,水珠铺满了袋子,一晃就要滴落下来。汤瑞拿手一摸:“怎么不打个电话?”他嘀咕着,目光落在门口的纸条上——请把快递放在门口。“好吧。”汤瑞抓起袋子去了厨房,一转身的工夫,他带上了家门,按下了客厅电灯开关。菜糊成了一堆,油渗得一次性餐盒斑斑驳驳,他小心地把饭菜倒入了绿色垃圾桶,把剩下的袋子、餐盒等丢进了灰色垃圾桶。借着客厅的灯光,他看到油腻腻的汁水正在自己手上爬。
汤姆和杰瑞仍在电视屏幕里上蹿下跳,即使按下电视开关,欢快还将在液晶屏上持续着。汤瑞换上运动服,一手一个垃圾袋走出了门。他从来不坐电梯,为了避免尴尬的沉默和虚伪的寒暄。所幸,他住在五楼,走走就走走了。当他下到三楼,听到打火机“吧嗒”一声,三楼和二楼之间的窗边立着个人,汤瑞刚伸出的右脚往后一擦。
“怎么不走电梯啊,拿这么多东西上上下下怪累的!”一个大嗓门的老头瞅着他。显然,汤瑞被对方认成了送外卖的,他只好笑笑,点了下头,迅速往下走,手中两个垃圾袋因为过分热情颠得直晃。
经过小区游乐场的时候,思虑已久的想法又一次蹦了出来,这种感觉就像期待下雪,但雪总也不下下来,不过,有的事光想想就足够迷人。这天晚上,汤瑞那个如雪花般的想法付诸实践了。
冬日夜间,整个游乐场只有两个孩子在玩耍,两个大人一左一右刷着手机。这个游乐场大概有200平米,主体是一个坑,样子像一口平底锅,一圈斜坡上布满了各种玩意儿,滑滑梯、绳索、攀岩石,特别酷的样子。汤瑞瞄了一眼,甩开了手臂,开始了夜跑。从搬进这个小区开始,汤瑞就想在游乐场里玩一次,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他反复说服自己抛弃这个念头。尽管整个游乐场里找不到“大人不准玩”的提示,但是孩童爬上跳下,从不见大人玩乐其中。他担心,自己一旦放肆玩起,会成为众矢之的,小区内四散着的大叔大妈迅速集结起来,业主群内成天等着“战斗”的各种网名“嗖”地扑上来。想到这,他头皮发麻,立刻掏出手机检查了一通,确认自己已经退出了所有业主群。很长一段时间,其中纷杂成为他生活的极大困扰,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被人叽叽喳喳无限放大,业主群内常有人因一些细枝末节被点名道姓或被放照片。在越发在乎个人感受的当下,有一群人戴着网络的面具重复着某种无聊和卑劣。以至于他在家放音乐时会下意识地打开手机看看有没有谁在嚷嚷“谁家放音乐啊烦死了”,无论多舒缓的古典乐都听得他胆战心惊,最后他不得不戴上了耳机。前不久的万圣节夜,一群小孩在小区里横冲直撞,随意串门,不给糖就捣蛋,汤瑞不得不理会猛烈的撞门声,愣愣地盯着身着奇装异服的不速之客和身后握着话语权的家长业主,最后掏出了一盒准备炖梨的冰糖。大家哄笑散开,留下一个有着钻石棱角的糖罐。那天晚上,业主群里分了好几派,有的说“要培育小区传统,增加邻里交往”,有的说“传统要有,礼貌也要有”,有的说“孩子的天性不可违”,有的直接问“你们懂什么西方鬼传统”……闹哄哄里,汤瑞按下了“删除并退出”键。大概,分手时候朝对方扇完两个巴掌转身便走就是这般神气,不过,往昔种种,总会在某个时刻某个场合突然现出,个中滋味,仍然剩给自己品尝。 跑跑停停一个小时之后,汤瑞坐在学校附近一间不打烊咖啡馆里。他点了一杯热牛奶和一个鸡蛋吐司,落座时,他瞥见了三米外的吕晓明——一个月前他们在这间咖啡馆相了一次亲。是装没看见还是装不认识?汤瑞似乎没有选择的权利,因为吕晓明已经看到他了。
“汤瑞,这么巧啊,一起坐吧!”她这个路数和点火抽烟的老头一样。
汤瑞的手隔着外套扯了扯与皮肤粘连在一块儿的T恤,向吕晓明走去。
一个月前,在学院工会主席的撮合下,他们二人在这儿见了次面。吕晓明是个海归,留美八年,目前是经济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二人年龄相仿,各方面条件基本匹配,凑成一对不成问题。不过,初次见面后,像许多流于形式的相亲一样,二人没有继续接触。
“最近很忙吗?”吕晓明有明亮的眼睛和明亮的音色。
“不忙,”汤瑞接过服务生送来的热牛奶,抿了一口,“你呢?”
“还行吧,我一直是这个节奏。”
吕晓明的面前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腦和一沓资料。汤瑞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选择在嘈杂的公共场所独享备受瞩目的专心致志,或者说,“专注”这件事在如此气氛下可以实现吗?不过,也有人会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选择在雾霾沉沉的冬夜让两条腿无限摆动独享喘不上气的辛苦。他们第一次见面,也是这样不冷不热,像两支足球队第一次交手,有试探,有防守,有迂回,谁也没有踢出一个漂亮的弧度,恨得观众都想砸了手中的遥控器。
“你上次说的,”吕晓明很是善解人意,在尴尬来临前,打破了沉默,“就是那个,课堂上的问题,解决了吗?”
汤瑞用纸巾揩去手指缝间的面包屑,又把它们聚在一堆:“好比这些面包屑,它们是不重要的,我就这么想。”
“是吗?”吕晓明合上了电脑,她的眼珠打了个弯,带着那种小女孩的俏皮。
“或许,你可以跟学生们聊聊化妆品、直播、美剧或者别的什么。相信我,他们会更喜欢。”
汤瑞非常诚恳地点点头:“我得先去了解了解。”
“Mr Tang!”
三个女孩从侧门走进来,带着由衷的惊喜模样,一个狡黠地笑,一个一脸懵,最边上那个赶忙拉着同伴往里走。她们窃窃私语,簇在点单台前,不时偷偷望来几眼。
“她们很可爱哦,是一群小仙子!但是,你却把她们当做巫婆。”吕晓明望着年轻的身影,毫不客气地对汤瑞说。
汤瑞也回头朝女孩们看,她们一人端着一杯饮料,正小心翼翼地往正门出去,那个一脸懵的女孩回了下头,正好撞见汤瑞的目光,她的手抖了一下,差点没有拿住杯子,她吐了下舌头,走出了同伴为她开好的门,另外两个女孩朝汤瑞挥了挥手。潇潇洒洒,散在风里。
“我也要走了。”吕晓明开始把手提电脑和资料往袋子里装。她喝光了杯中的咖啡,起身了。
汤瑞似乎还没反应过来,见吕晓明起身,他也站了起来,迎着吕晓明的注视,他局促地说:“不好意思,我还有事,就不送你了。”
“不需要啊,”吕晓明朝汤瑞摆摆手,“再见!”
玻璃门外红色的尾灯扑朔,吕晓明驾驶着她的黑色大奔消失在夜色里。上一次,这辆车直接冲向店铺,稳稳地停在汤瑞的面前,他的保温杯轻轻晃动了一下。天还没那么冷,咖啡馆外头的几张桌子还在营业,汤瑞身着剪裁得体、熨烫服帖的休闲西装坐在夕阳里,等待着他的相亲对象。吕晓明风风火火关上车门,快步走到汤瑞面前:“我刚下课,被学生围着问了几个问题。”她戴着黑框眼镜,刚抹的口红减轻了她的疲态。一个盛装翩翩来,一个下班匆匆至,很容易被计较。不过,汤瑞面不改色。
假如有人在旁侧观察,会迅速判断这是一场司空见惯的相亲。也许,吕晓明并不想被人识破,才会挑选一个工作日的下午。都不重要,只不过,汤瑞总会把自己缠在一堆丝线中,却不享受作为茧中之物的安详。他开始心不在焉,努力理顺此时此刻的自己,一个月前的自己在玻璃外调整着呼吸,被阳光消逝后突然亮起的灯晃了眼。对方的脸上泛起了油光,让隐匿的毛孔冒了出来,那样子仍是好看的。他们聊了很多,话题不重要,当时的情绪却值得回味。汤瑞再一次提到了他故去的父母,像每次相亲一样。
他着迷于观察对方的表情、眼神、肢体动作,他觉得可以从中读到什么。他深信认定的一切,就像那时他深信搬出父母的房子以后自己的生活会更好。搬出去一个月后,他收到了父母在车祸中双双死亡的消息。也是在这样的冬夜,他正在淋浴,电话一直在响,他没有听到。退了休的双亲参加了一个旅行团,车在山崖侧翻。他惊慌失措,冲出门外,走到小区门口,才想起什么也没有带,又跑回去,掏不出钥匙,跑上跑下,让物业叫了开锁师傅,在寒风里,他的头发结了冰。
“我好像在讲别人的故事。但是,却是我失去了父母。”
吕晓明双手叠在胸前,小声道着“Sorry”。
“他们在的时候,我一直拒绝相亲,他们不在了,我开始相亲了。我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对对方不公平。”
吕晓明在车上反复回味和汤瑞的聊天细节,他的捉摸不透令人玩味,在等红灯的时候,她给他发了一条微信:我们可以试着交往一下。
汤瑞一直没有回复。不过,微信运动里,他的步数正在不断增加,他可能正在回家的路上。
他确实在回家的路上。路上没什么人,车也很少,路灯直挺挺地坚守在路的两侧,低着头,谦卑而有力量。那天晚上,他一路摸着路灯杆子在黄光的笼罩下跑到大马路上才打到车,司机问他去哪,沉默良久,他报出了父母家的地址。旅行社在电话中不断与他确认信息,他将搭乘最早的飞机前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在陌生人的簇拥下,见到两具冷冰冰的尸体。出租车司机侃侃而谈:“你知道吗?这前半夜坐车的勉强算人,后半夜坐车的啊,全是鬼。”汤瑞不响,可能司机觉得索然无味,加了句:“我看你挺正常。”车窗外,寒风凛冽,他开了点窗,整个脑袋立马僵了。住在父母家的时候,妈妈总要看着他吹干头发,才放心转身,而爸爸总是对他这一头过长的头发不满。汤瑞很快将“我家”改口作“我父母家”,回家的方向也迅速有了新的规划,妈妈天天打电话来,他回应得不冷不热,但毫不掩饰一个人住的喜悦。渐渐地,电话少了,那种喜悦更加透彻。城市的夜一帧一帧飞过,他第一次发现这条路如此之长。司机一个劲加速,仪表盘慌乱地变化,只有前方扭过脸的红灯前来解救被他人掌控的自己。“请你开慢一点。”汤瑞没有等来司机的回应,又被一脚油门往后一甩,心脏和胃扭在了一起,像一碗沸腾的面,没有等来关火,继续糊成一团。“在前面下车。”在下一个红灯亮起时,汤瑞叫了起来。司机在绿灯乍起时踩下油门,又一脚刹车,把汤瑞放在了一个陌生的公交站台,赌气般一言不发。头发还没有干,城市还没有完全入眠,只剩一阵恶心弥漫在他的胸前。他准备拦下下一辆出租车,告诉司机“请把速度控制在50码以下”。 然而,没有一个司机愿意辜负这样的夜,愿意放弃风驰电掣的快感。
劈头盖脸的寒风袭来,汤瑞跑了起来。跑步的时候,脑袋好像被撕开一道口子,杂念、乱麻、压缩在一起的各种脓包呼啦一声滑了出去;身体表面的皮屑、角质和无数无意存活的细胞在风里盲目地转;双脚安上了轮子,只觉得疲乏但也停不下来……他也变成了一阵风,吹向遥远的春天,去往温暖的热带,或者在海上发怒,又折回陆地带来一片狼藉。他妈在他临走前总是问:“你是一阵风吗?”汤瑞上了楼,屁股还没坐热,转身就走,不吃饭不留宿也不多说话。“儿子啊,我给你的备注变成‘风’了,洋气吗?”妈妈发来的这条短信,他还没想好怎么回。即便往后的日子,他回复了无数句子,已经没有人迅速回复或打来电话。他这阵风怕是无法溯源了,在城市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上,他胡乱地走,并不是在追逐自己的杰瑞,也不是在躲闪自己的汤姆。他不过是想找到回家的路。在众多黑洞洞的窗口,他寻不到家的窗户。事实上,他也掏不出家的钥匙,钥匙可能被抛在了城市立交的一个缝隙,他太想告别得彻底一些。再年轻一点的时候,没有一种情绪真正值得铭记,好比路上的車,总是一辆一辆地开过去,除非记忆超群,才能记下每个车牌号码。当他精疲力尽到达曾经的“我家”,发现那扇门换了指纹锁,那上面还没来得及添上他的指纹。
“你在家门口放声大哭了?”
汤瑞侧着脸,夕阳打在他的半边脸上,硬朗的轮廓一览无余,父母的全部优点恰到好处地遗传给了他。他想了一下,回过脸,看着吕晓明:“哭了,但没有放声。我,怕吵到别人。”
“你应该哭一次,毫无顾忌地。这样,就会好。”
这种“毫无顾忌”应该类同此时正在小区游乐场发生的这一幕。但汤瑞只听见声音,没有看见状况,是个年轻的女孩,哭得让人心痛。他正斜躺在小区游乐场的那口“锅”里,静静地盯着冷冷的星空,观察每一颗星星的挪动。此前,他考察了许久,游乐场周围的人家都已入睡,也没有人在窗口点着烟。他放心大胆地坐上了滑梯,“嘭——”重重一声响,体重、速度和不锈钢材质共同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他记得上次有几个小孩也让这不锈钢斜面发出了怪叫,然后,他们起着哄说“滑梯放屁”,又大笑着跑散了。轮到他了,只存一抹尴尬和一抹担忧。他坐在地上,调整呼吸,静默许久,又去试了小型攀岩和爬绳,他还是有些忐忑,没放开好好玩。玩了几圈,一直以来的期待和初刻的惊喜便消逝了。他靠着“锅”的内壁,像一个刚注射过毒品的吸毒者,有迷幻的满足。果然是一个如雪花般的愿望,在没有下雪的冬夜开出了花又迅速凋谢。
年轻女孩像一个发条零件破损的玩具,随时要炸裂,也随时要停摆。为着俗不可耐的情感故事,她在耗尽自己。汤瑞一动也不敢动,他想等女孩离开后再从“锅底”钻出来。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女孩仍在歇斯底里地咆哮,如果温度再低一点,她的眼泪和鼻涕该成为一件冰雕作品了。女孩口里念叨的事激不起汤瑞心中任何波澜,也许,别人听到他诉说父母离世那些事时也是这样。波澜只属于一片水域,在各种力的助推下有了动静,一点一点的涟漪散开去,而在其他的湖面,仍是平静如砥。
“吱——”一扇窗玻璃被拉开了,无尽的愤怒压抑在窗户轨道里。没有人说话,又是一阵拉动窗玻璃的声音,似乎缓和了一点。紧接着,有人走过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在北风的搅动下显得锋利。
“你别在这儿喊了,业主都投诉了!”一个男声压着嗓子说。
女孩仍在抽泣。
“你住在哪?我送你回去。”
除了持续的抽泣声,只剩下风声。
汤瑞站了起来,穿过滑滑梯的栏杆,迎着穿制服的保安的目光——满是狐疑的目光,似乎要将他看透。汤瑞抖了抖双腿,一个箭步冲上了斜坡。保安仍打量着他。路灯下,身着家居服的女孩蜷缩成一团,如待宰的羔羊等待着命运的奇迹。他可能遇见过她,取快递的时候,倒垃圾的时候,或出小区道闸的时候,他也可能从未遇见过她,和其他同住一个小区的住客一样,彼此无感。然而,但凡与自己有些许关联,都能生出共情,女孩的这般模样让他心中多出一丝恻隐。
“你们认识?”保安试探着看着汤瑞。
汤瑞与年轻女孩对望了一眼。她披着头发,身体哆嗦,哭肿的眼睛里没有任何内容。她似乎是他教过的某位学生,曾经端坐课堂一隅,望着窗外做着自己的梦,兼带着听听无聊的故事,然后毕业工作,与人合租在大学附近,挤着公交去CBD上班,希望某一天能在这座城市收获面包和爱情。
“走吧。”汤瑞用无法拒绝的口吻说。
年轻女孩起了身,她踉跄了一下,保安扶了她一把。她走在前面,两个男人走在后面。汤瑞回头看了一眼游乐场,月光下,那里好像铺上了一层霜。在一个单元楼下,女孩走了进去。保安仍是迷惑地盯着汤瑞:“怎么回事?”
“我家住3幢,你不用送我,”汤瑞摆了下手,指着那个女孩,也可能是告别,“但凡过得去,没人愿意把自己搞得那么狼狈。”
他准时出现在了第二天下午的课堂上,汤姆和杰瑞并未一同前来,他醒得太迟,没有工夫再准备一遍上课的内容。他打算和学生纯粹地聊聊天,聊聊化妆品、直播、美剧或者别的什么,说不定可以在拉近距离上有实质性的进展。他信心满满。汤瑞用抹布擦拭着讲台上的灰尘,又将粉笔槽里的粉笔灰揩入了垃圾桶,当他从卫生间洗完抹布回来,教室里竟然还是没有一个人。他好像站在深夜的街头,为扑面而来的川流不息惊讶。又等了一会儿,汤瑞掏出了手机。系教学秘书的留言蹦了出来:
您好!根据教务处统一安排,英语系大一、大二学生于明天下午统一参加***教授的讲座,届时停课半天。收到请回复。
汤瑞拍了一张“空无一人的教室”给教学秘书发了过去,教学秘书迅速回复:抱歉,汤老师,因为您从来不回复,所以我默认您知道了。
他打了“好吧”二字,想了想,还是没有发出去。
教室里凉嗖嗖的,他的呼吸都有回音。他坐在第一排靠走廊的座位,从抽屉里翻出了一本乔伊斯的英文版短篇小说集,看上去旧旧的。书的主人读了大半,每一页都留下了备注笔记,上面是单词的释义,语法的解读,甚至自己的情绪。涂注满满的阅读很少真正有趣,看得出,阅读者非常细致,也很投入,他可能已经无数次漫步在都柏林街头,闭着眼睛就能画出每一条街的位置。也许,书的主人是英语一班那个头发短短的戴眼镜的女孩,她总是安静地坐在这儿,站起来发言会脸红,两颊跟着露出两个小小的梨涡。她看上去是那种会花心思读书的人,要知道这年节鲜少有学生愿意读原著,哪怕是中文版。在别人逛街的时候,她坐在这间教室,去都柏林游荡,有风吹来,是三叶草的清香,时间隐身了,她偶尔翻翻词典,偶尔在草稿上画幅小画,累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儿。三篇小说之后,她开始书写花体英文字体,看得出她刚开始接触,字母之间并不连贯,有些地方弯得也很突兀,但是,一笔一划极其用心。汤瑞眉心出汗,翻书的手开始抖,像个经验不足的偷窥者。隔壁教室放起了披头士的《Yellow Submarine》,然后传来一阵拖动桌椅的声音,伴随着闹嚷的人声,变化不大的旋律在海浪中颠簸,敲击铁链的声音划开了一个缝。汤瑞不由自主晃动着身子,跟着哼了起来。钻进一个黄色潜水艇,无忧无虑地在浪花里忽上忽下,把自己关在里面,不用担心氧气会不够、燃料会耗尽、世界会有尽头,不断地向前、向前,重要的是什么也不带。音乐停了,隔壁教室响起了掌声。汤瑞侧耳倾听,再也听不到什么。 “感谢他,为我打开了这个世界……”
短篇小说集的末页空白处,花体英文像洒下的花瓣翩翩起舞,汤瑞不确定要不要继续看下去,但是,他已经不由自主掏出笔,改了一个句子,像批改作业这么自然。
“是的,是他让我对这个专业产生了兴趣,之前蹉跎的一年实在太浪费了……”
汤瑞继续看下去。
“Mr Tang真是个有趣的人。”
猝不及防地,结束了。汤瑞紧紧拿着书,把书页从头到尾拨了一遍,深深吐了一口气,他很开心,从来没有过这般感受。他总是站在讲台上,坐在父母家的沙发上,躺在自己家的躺椅上,迎接着别人的注视或审判,他小心翼翼地,哪怕风吹过都会扇动他鼻翼的绒毛。他拿出手机,给这一页拍了张照片。
“Mr Tang,你在啊?”英语一班唯一的男孩走了进来。
“哦,是,你——”
“讲座太无聊了,我就回来了,”男孩坐在窗边的位子上,“其实是太深奥了,好像不太适合我们。”
汤瑞点点头。
“你们的座位固定吗?”
“是啊,这是我们班的专用教室。”
大半个学期过去了,汤瑞竟然没有发现学生每次都坐在同样的座位。在男孩低下头翻抽屉的时候,汤瑞迅速把那本小说集还了回去。
“你忙吧,下次课见。”
“……Mr Tang,可以请教你几个问题吗?”
汤瑞撤下了脚步,看着那个男孩,回答道:“好。”
上个暑假,汤瑞去印度尼西亚旅行,常驻当地的大学同学周然带他去了一趟南苏拉威西的望加锡。他特别怕热,要不是机票便宜得惊人,他也懒得出这趟门。在绵延险峻的山里穿梭,风吹来热带高原的凉意,华莱士线上的独特风景让他不断按着手中的快门。盛夏的甜酸无处不在。油油的绿遍布山野。一扇扇门被打开,一层层油彩被剥开。司机大声讲着电话,出来的每个单词随着身体颠来颠去。全身上下的平滑肌联动作业,一个劲儿地恶心让大脑呈现放空的状态,什么都来不及想就驶出了平坦地带。
“在这个世界上多待一天,我们就有义务去了解万千风情。”
周然变黑了,但仍是當年的诗人才子。
“你终于来了!邀请你多少次了!”周然把手搭在汤瑞的肩上,喝了一口啤酒,因为颠簸,泡沫流了他一身。
汤瑞仍看着窗外,没有风景。父母在的时候,一直计划着一家人一起出来走走。他父亲是个人类学学者,常年在国内开展田野调查。他说过很多次,要去塔纳托拉查看看。
虽然听了无数遍,但那儿可怕的白事场面还是让汤瑞惊了神,周然倒是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裹尸布没有让他却步。几百头水牛倒在血泊中,空洞的眼中淌下泪水,汤瑞侧过脸,在旁人的欢呼声中肃立。从棺材中爬出的尸体被换上了新衣服,存世的家人簇拥在尸体两侧,面露笑容双手比心一起合影。汤瑞瞠目结舌,一转身却被周然熟识的当地人介绍给了躺在家中棺材里的祖母——她已过世一年了,被甲醛保护的皮肤依然紧致。汤瑞忐忑地向衣着考究的祖母问了好,他的心“扑通”直跳,好像要蹦出来看得更仔细。死亡在这密林深处是现世的一部分,以身体的永生表达“死生契阔”,让初来乍到者为眼前的一切惊叹。汤瑞不再惊叹,他很容易恢复平静,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平静。
“你要是托拉查人,会试着离开这儿吗?”周然问他。
他想了一下:“这个假设不存在。”
周然耸了耸肩:“如果必须回答呢?”
“我会拿起一把刀,捅向水牛的颈部。”
“我会忘了这一切,再次出发。”
汤瑞和男孩聊了很久,最后互加了微信。不过,他告诉男孩,自己不太看微信,但都会回复。男孩点点头。汤瑞顺便处理了一下微信上的一连串红点,一个个点下来,他看到了吕晓明的信息。
他感到全身燥热,扯下了外套。
好啊。谢谢你。
发出了,他又觉得不妥,但他不知道有个“撤回”的功能。他又补了一句:
抱歉,我才看到。
又补了一句:
晚上一起吃饭吧。
他盯着手机屏幕,脸上像浇了一层油。吕晓明很快回复了他:
好啊!不过,不用“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