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堂灌”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视学生为盛纳知识的容器,过于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势必会压制学生的主动性,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往往会造成尴尬的场面:教者口干舌燥,听者昏昏欲睡;教者谆谆,听者恹恹。实践证明,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那种传统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了。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为主,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力求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呢?
一、注重引入,启发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题的引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开端,设计好这个环节,对于上好一节课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意课题的引入。向学生提出新颖、巧妙的问题,创设疑难情景,造成学生的“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愤”、“悱”状态,以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它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达到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目的。如在讲“单项式”的乘法时,我先让学生计算:2x2y3 .3x3y3。在计算的过程中,请两位同学分别板演出自己的结果。
2x2y3.3x3y3=6x5y6;2x2y3 .3x3y3=5x6y9 。
当学生注意到“所得的结果不同”时,教师问:“两种答案到底哪种正确呢?”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得到启发,把注意力聚焦于:单项式相乘,系数到底是相加还是相乘?相同字母的指数到底是相乘还是相加?于是同学们积极思考,纷纷动手,把2x2y3.3x3y3写成2 . x2.y3 .3 .x3 .y3=(2×3)(x2 .x3 )(y3 .y3)=6x5y6。到此,同学们就会揭示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两个要点。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急需弄个水落石出。课的引入,还有悬念法、比较择优法等,无论你利用哪种方法,都要着眼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教师避免“满堂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学习
“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而“发现学习”,是强调学生自己发现行为。学生在获取新知识之前,先有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因而,此法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在概念、原理、法则的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法教学效果较好。如在讲“同类项”概念时,先提供下列背景:
2x2与3x2是同类项,x2y3与-4y3x2是同类项。
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0.2 X2y与5xy2是不是同类项呢?学生要判断这个问题,先必须从前面所给的背景中挖掘、揭示同类项这个概念的内涵,即“所含字母相同”(内涵1)和“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内涵2)。学生自己一旦发现了这两个内涵,在判断“0.2 x2y与5xy2是不是同类项?”这样的问题便能轻而易举地解答了。同时,同类项概念也由学生自己概括出来。由上述事例可知:发现学习法既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剖解问题的能力;比教师直接把同类项的概念教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
三、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搞活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有助于激发、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是一种有利引导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教学的好方法。平时,我在教学活动中注意把组织好课堂讨论同避免满堂灌,废止注入式结合起来考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在讲“绝对值”一课中,提出问题:若a是有理数,化简│a│。学生已可求出一个正数、0和负数的绝对值。现在给出的题设是:a是有理数,又如何化简│a│ 呢?学生积极思考后,联想到正数、0和负数的绝对值及有理数的分类,于是大家纷纷讨论,畅所欲言,把有理数a按正数,负数和0三类讨论可得:(1)当a>0时,│a│=a。(2)当a =0时,│a│=0。
(3)当a<0时,│a│=-a。于是问题就在讨论中得到解决了。
因此,教师如果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再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教师也可参与讨论),让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探究、发现和证明新的知识和结论。不但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讨论中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系统的了解。
教学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的教改实践是成功的。第一,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改变,自觉能力大为增强,扭转了教师满堂灌,学生围绕着转的被动学习状态,出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的可喜局面。第二,由于促使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发现新知识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探索发现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第三,使学生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具有一定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如下几个数据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二00二年上期初三毕业含考,100班参考人数50人,及格率100%,人平分94.14分,优秀人数47人,优秀率94%。2008年下期接初三58C的数学,接班时,58C的数学成绩排名最后,人平分与第一名相比相差17分多,可在2009年上期毕业会考时,人平分、合格率、优秀率均居全年级第一名,人平分超出第二名3分多。
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呢?
一、注重引入,启发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题的引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开端,设计好这个环节,对于上好一节课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意课题的引入。向学生提出新颖、巧妙的问题,创设疑难情景,造成学生的“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愤”、“悱”状态,以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它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达到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目的。如在讲“单项式”的乘法时,我先让学生计算:2x2y3 .3x3y3。在计算的过程中,请两位同学分别板演出自己的结果。
2x2y3.3x3y3=6x5y6;2x2y3 .3x3y3=5x6y9 。
当学生注意到“所得的结果不同”时,教师问:“两种答案到底哪种正确呢?”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得到启发,把注意力聚焦于:单项式相乘,系数到底是相加还是相乘?相同字母的指数到底是相乘还是相加?于是同学们积极思考,纷纷动手,把2x2y3.3x3y3写成2 . x2.y3 .3 .x3 .y3=(2×3)(x2 .x3 )(y3 .y3)=6x5y6。到此,同学们就会揭示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两个要点。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急需弄个水落石出。课的引入,还有悬念法、比较择优法等,无论你利用哪种方法,都要着眼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教师避免“满堂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学习
“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而“发现学习”,是强调学生自己发现行为。学生在获取新知识之前,先有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因而,此法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在概念、原理、法则的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法教学效果较好。如在讲“同类项”概念时,先提供下列背景:
2x2与3x2是同类项,x2y3与-4y3x2是同类项。
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0.2 X2y与5xy2是不是同类项呢?学生要判断这个问题,先必须从前面所给的背景中挖掘、揭示同类项这个概念的内涵,即“所含字母相同”(内涵1)和“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内涵2)。学生自己一旦发现了这两个内涵,在判断“0.2 x2y与5xy2是不是同类项?”这样的问题便能轻而易举地解答了。同时,同类项概念也由学生自己概括出来。由上述事例可知:发现学习法既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剖解问题的能力;比教师直接把同类项的概念教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
三、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搞活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有助于激发、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是一种有利引导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教学的好方法。平时,我在教学活动中注意把组织好课堂讨论同避免满堂灌,废止注入式结合起来考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在讲“绝对值”一课中,提出问题:若a是有理数,化简│a│。学生已可求出一个正数、0和负数的绝对值。现在给出的题设是:a是有理数,又如何化简│a│ 呢?学生积极思考后,联想到正数、0和负数的绝对值及有理数的分类,于是大家纷纷讨论,畅所欲言,把有理数a按正数,负数和0三类讨论可得:(1)当a>0时,│a│=a。(2)当a =0时,│a│=0。
(3)当a<0时,│a│=-a。于是问题就在讨论中得到解决了。
因此,教师如果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再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教师也可参与讨论),让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探究、发现和证明新的知识和结论。不但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讨论中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系统的了解。
教学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的教改实践是成功的。第一,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改变,自觉能力大为增强,扭转了教师满堂灌,学生围绕着转的被动学习状态,出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的可喜局面。第二,由于促使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发现新知识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探索发现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第三,使学生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具有一定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如下几个数据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二00二年上期初三毕业含考,100班参考人数50人,及格率100%,人平分94.14分,优秀人数47人,优秀率94%。2008年下期接初三58C的数学,接班时,58C的数学成绩排名最后,人平分与第一名相比相差17分多,可在2009年上期毕业会考时,人平分、合格率、优秀率均居全年级第一名,人平分超出第二名3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