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议论文写作一则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二则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的有序化表達建立在思维的缜密基础之上。因此如何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思维品质当为重中之重。2015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张开先生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一文提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由此,材料作文增加了更加明确的任务指令,以防止套作。
关键词:审读材料;思维品质;基础
基于此,对于材料作文具体情境的审读是基础,明确并完成任务是要求。这二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对议论文写作中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那么,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通过审读材料、完成任务从而提升议论文思维品质呢?下面以2018年3月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作文题为例具体加以解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大幅增加“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这给不爱背诵古诗文的高二学生小李带来了苦恼。他想:已进入新时代,多背古诗文有用吗?高考中5分的占比,要花大量时间背诵《逍遥游》《离骚》《赤壁赋》等长篇诗文,值得吗?
而对于从小喜爱古诗文的高一学生小华来说,这是个好机会。她想借此创建“古诗文社”,与同学一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又怕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业……该怎么办呢?
请选择其中的一位,针对他或她的苦恼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 审读材料
审读材料即详细阅读材料提供的关键信息。相较于传统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而言,材料作文通过具体的材料提供了言说的范围。或是具体的事件型材料,或是抽象的名言、关键词型材料,都让考生有话可说。
(一) 丰富性
丰富性指的是材料提供了广阔的言说空间。就材料而言,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考生需求,必然需要提供丰富的写作范围供考生选择。本次作文题材料以2017年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大幅增加“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引发的现实学生问题为背景,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能激发他们的言说欲。
第一则“小李”材料的写作角度建议:高二的特点、“新时代”内涵的界定与阐释、古诗文“有用”与“无用”之间的辨析等。
第二则“小华”材料的写作角度建议:高一的特点、“好机会”的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与“古诗文”的关联等。
(二) 指向性
指向性指的是材料提供了言说的目标方向。以上述材料作文为例,“请选择其中的一位,针对他或她的苦恼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写作最核心的部分必然是你的看法和建议的提出,这是该则材料作文的明确方向。如果不是针对小李和小华的苦恼进行阐述分析,而是大谈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古诗文的价值意义,有将材料作文泛化为话题作文的倾向。
但是你所给出的看法和建议却必须针对小李和小华的苦恼,这就涉及材料作文任务的限制性。
二、 完成任务
材料中的任务指令即材料作文写作的具体要求,完成任务即完成材料的具体要求。如果只提供材料而缺乏任务指令,就会漫谈。
限制性
限制性指的是材料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高考作文本质上是戴着镣铐跳舞,既给了你广阔的言说空间和深刻的思想挖掘。但这里的广阔并非漫无边际,如果把其当作话题作文抽取关键词写作便会泛化。
以上材料作文,试题给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请选择其中的一位,针对他或她的苦恼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从材料来看,两位学生小李小华苦恼的具体内容构成了材料的基本情境,而他们的苦恼又是由“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大幅增加‘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这一重要背景导致的,因为,既然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增加的,也就意味着这些古诗文的背诵成了硬性规定,小李的忧与小华的喜皆源于此。那么,其言说的话题应该是“增加高中生古诗文背诵量的利与弊”。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要完成材料提出的任务,关键是如何针对小李或小华的实际情况(苦恼),分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与“应试学习(高考、分值、学业)”之间的关系。小李或小华的实际情况是议论的前提与对象,脱离这二人的情况作文就失去了“写作任务”的针对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应试学习”的关系是论题,脱离这一论题就跑出了材料任务要求的范围。
因此,谈看法与建议的前提应该是对小李或小华的想法观点做出正确的辨析。
在正确分析二人想法与内在原因的基础上,针对二人的情况“谈看法或提建议”应基于恰当的价值取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性态度,既要认识到作为“强国一代”的青年学子背诵古诗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也要正视“高考”这一现实存在的应试学习。一方面,高中课标所推荐背诵的古诗文,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高中生背诵学习它,首先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其次,身处“新时代”中国的青年(学生),物质生活富足以后,就会有“精神寻根”的欲求。习近平主席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一种很正常的时代表现,更是中国未来走向世界的需要。所以,高中生背诵优秀古诗文,有助于对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每个高中生都应该“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另一方面,虽说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反对死记硬背。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是一种最基础的方式,这里说的“记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下来。背诵古诗文不仅是增加知识的一种方法,而且也是记忆力训练的一种手段。通过背诵可以增强记忆力,这对于学习其他课程均有好处,而且,意境丰富的诗文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形象思维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所以,背诵古诗文并不有碍“应试学习(高考)”。
具体的写作中,既需要审读分析材料也需要准确分析任务,并且针对任务的限制性重新回归材料审读关键信息,逐步提升议论文写作思维。这无疑是当下许多学生需要培养和训练的能力。
作者简介:
陈丹宁,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大附中。
关键词:审读材料;思维品质;基础
基于此,对于材料作文具体情境的审读是基础,明确并完成任务是要求。这二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对议论文写作中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那么,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通过审读材料、完成任务从而提升议论文思维品质呢?下面以2018年3月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作文题为例具体加以解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大幅增加“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这给不爱背诵古诗文的高二学生小李带来了苦恼。他想:已进入新时代,多背古诗文有用吗?高考中5分的占比,要花大量时间背诵《逍遥游》《离骚》《赤壁赋》等长篇诗文,值得吗?
而对于从小喜爱古诗文的高一学生小华来说,这是个好机会。她想借此创建“古诗文社”,与同学一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又怕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业……该怎么办呢?
请选择其中的一位,针对他或她的苦恼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 审读材料
审读材料即详细阅读材料提供的关键信息。相较于传统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而言,材料作文通过具体的材料提供了言说的范围。或是具体的事件型材料,或是抽象的名言、关键词型材料,都让考生有话可说。
(一) 丰富性
丰富性指的是材料提供了广阔的言说空间。就材料而言,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考生需求,必然需要提供丰富的写作范围供考生选择。本次作文题材料以2017年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大幅增加“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引发的现实学生问题为背景,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能激发他们的言说欲。
第一则“小李”材料的写作角度建议:高二的特点、“新时代”内涵的界定与阐释、古诗文“有用”与“无用”之间的辨析等。
第二则“小华”材料的写作角度建议:高一的特点、“好机会”的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与“古诗文”的关联等。
(二) 指向性
指向性指的是材料提供了言说的目标方向。以上述材料作文为例,“请选择其中的一位,针对他或她的苦恼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写作最核心的部分必然是你的看法和建议的提出,这是该则材料作文的明确方向。如果不是针对小李和小华的苦恼进行阐述分析,而是大谈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古诗文的价值意义,有将材料作文泛化为话题作文的倾向。
但是你所给出的看法和建议却必须针对小李和小华的苦恼,这就涉及材料作文任务的限制性。
二、 完成任务
材料中的任务指令即材料作文写作的具体要求,完成任务即完成材料的具体要求。如果只提供材料而缺乏任务指令,就会漫谈。
限制性
限制性指的是材料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高考作文本质上是戴着镣铐跳舞,既给了你广阔的言说空间和深刻的思想挖掘。但这里的广阔并非漫无边际,如果把其当作话题作文抽取关键词写作便会泛化。
以上材料作文,试题给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请选择其中的一位,针对他或她的苦恼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从材料来看,两位学生小李小华苦恼的具体内容构成了材料的基本情境,而他们的苦恼又是由“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大幅增加‘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这一重要背景导致的,因为,既然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增加的,也就意味着这些古诗文的背诵成了硬性规定,小李的忧与小华的喜皆源于此。那么,其言说的话题应该是“增加高中生古诗文背诵量的利与弊”。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要完成材料提出的任务,关键是如何针对小李或小华的实际情况(苦恼),分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与“应试学习(高考、分值、学业)”之间的关系。小李或小华的实际情况是议论的前提与对象,脱离这二人的情况作文就失去了“写作任务”的针对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应试学习”的关系是论题,脱离这一论题就跑出了材料任务要求的范围。
因此,谈看法与建议的前提应该是对小李或小华的想法观点做出正确的辨析。
在正确分析二人想法与内在原因的基础上,针对二人的情况“谈看法或提建议”应基于恰当的价值取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性态度,既要认识到作为“强国一代”的青年学子背诵古诗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也要正视“高考”这一现实存在的应试学习。一方面,高中课标所推荐背诵的古诗文,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高中生背诵学习它,首先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其次,身处“新时代”中国的青年(学生),物质生活富足以后,就会有“精神寻根”的欲求。习近平主席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一种很正常的时代表现,更是中国未来走向世界的需要。所以,高中生背诵优秀古诗文,有助于对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每个高中生都应该“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另一方面,虽说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反对死记硬背。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是一种最基础的方式,这里说的“记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下来。背诵古诗文不仅是增加知识的一种方法,而且也是记忆力训练的一种手段。通过背诵可以增强记忆力,这对于学习其他课程均有好处,而且,意境丰富的诗文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形象思维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所以,背诵古诗文并不有碍“应试学习(高考)”。
具体的写作中,既需要审读分析材料也需要准确分析任务,并且针对任务的限制性重新回归材料审读关键信息,逐步提升议论文写作思维。这无疑是当下许多学生需要培养和训练的能力。
作者简介:
陈丹宁,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