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啃”下“难啃的骨头”

来源 :中学生导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3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语》的整本书阅读,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倍感头疼。老师头疼不知如何教,学生头疼不知如何读,可谓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再难啃,只要方法用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那么也能啃下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堂活动,设计好导读课,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师生共读的氛围,再以专题阅读的形式完成《论语》的整本书阅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论语》;专题阅读
  《论语》一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编排比较散乱零碎,内容连贯性不强,这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于学生而言,《论语》“文言文”的特性本身就造成了较大的阅读障碍,而《论语》内容上的这些特点更加增添了难度。因此,于学生而言,《论语》属于整本书阅读中“难啃的骨头”,要在一个学期内把这本书“啃”下来,对学生来说是非常艰难的。我认为如果高中阶段要进行《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应给学生两个学期的时间,否则学生只会囫囵吞枣,难以深入领略《论语》的内涵与魅力。并且除了整体阅读,还应让学生细读,一个学期细读前十章,一个学期细读后十章,如此方能“读进去”“读出味”。
  一、趣味导读——“难啃”也会想“啃”
  《论语》是文言文,学生在开始读之前就会产生一定的畏难心理,因此导读课我们切不可过于枯燥无味,如果只是单纯地介绍《论语》和孔子,是没有办法留住学生的“心”的,又如何能让学生愿意去“啃”这本书呢?因此我们的导读设计可以以“我从《论语》看孔子及其弟子”为主题,先抛开《论语》内容的思想性不讲,而导之以“人的趣味性”,先吸引学生的目光,以另类的、学生喜欢的方式打开《论语》,让学生先走进《论语》的大门,开始读《论语》的部分内容,这样方能顺利地进入整本书的阅读。
  而这一趣味性的打开方式,已有人走在了前面。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黄厚江先生写的《论语读人——黄厚江老师解读 〈论语〉》,让学生先整体感受孔子更真实、更生活、更有趣的样子,然后设计课堂討论:请你根据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后面的人物索引,阅读相关章节,思考孔子与他的弟子之间的关系,判断孔子对这些弟子的喜爱程度,并根据这些给主要的几个弟子排个序。
  如此有趣的导读和课堂活动,我们还怕留不住学生的心吗?当学生开始读《论语》后,我们再引导他们去“啃”《论语》的思想性,就容易得多了。
  二、师生共读——越“啃”越有“味”
  《论语》共二十章,每章之下又分则,我们可以让读《论语》成为每一堂语文课的一部分,设置课前5分钟的分享活动——我读《论语》。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读书小组的作用,每六个人为一组,每组负责一章。每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由一个组员选取该章的一则内容进行讲解,共5人,另一人负责主持。具体流程如下:
  1.主持人开场;
  2.由该同学带领全班齐读自己所选内容;
  3.该同学先解读重点字词,复述大意;
  4.该同学谈谈自己选这一则的理由,谈谈自己的对这一则的理解或困惑,要联系生活或历史;
  5.主持人组织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疑惑或不同意见。
  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应注意引导,看能否挖掘出思辨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实际上,《论语》中的思想有很多不适于当下的东西,也有很多至今仍为至理的东西,所以当学生联系生活或历史进行理解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聆听,在这个过程当中找出亮点,尤其学生有争议的地方,更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的解读。如孔子在《论语》中关于“愚民”的言论一直是有争议的,当学生在讲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时,很容易产生争议点,就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用思辨性的眼光来解读这一句话,加强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除了要有师生共读的读本——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外,还应有一些参考书,如钱穆的《论语今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因为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只有字词解释和翻译,而有些篇章的内容仅靠翻译,学生是难以理解的,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版本的《论语》解读来思考问题。而且钱穆的解读和南怀瑾的解读有些地方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我们也可以向学生分享这些不同的解读,由此引导学生去真正地思考自己对《论语》的理解,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性,也能加深学生对《论语》的理解,从而让学生越“啃”越有“味”。
  三、专题阅读——越“啃”越“深”
  每日一则的《论语》,可以让学生真正地在读论语,而且读出自己的体会。但如果仅有一则则的解读,而缺乏整体的理解和把握,那么“读整本的书”的目的就无法达到。因此在每个月的固定时间应该组织一场《论语》的读书分享会,可以由老师直接选定分享会的主题,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和展示。但这样其实不利于学生阅读主动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放手:先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把提出的问题罗列成清单;再由小组进行讨论,选出小组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最后拿到班级讨论,共同决定这个学期探讨哪些问题。这样讨论出来的问题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或确切地存在疑惑的问题,学生在课后会更有动力去研究探讨。基本上,高中阶段的学生是可以在这样的讨论活动中,直接命中我们老师认为的“重要问题”,即使遗漏了一些问题,我们也可以在学生讨论完后加以补充。
  在这里提供一些问题清单:
  1.什么是仁?孔子在《论语》中给出了若干个答案,每个提问者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样。请你把所有的答案找出来,合并在一起,总结孔子所说的“仁”的内涵。
  2.什么是孝?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如何才能称之为“孝”,请你总结孔子所说的“孝”的具体内涵。并谈谈你对孝的理解,或者思考现今社会如何才是“孝”?
  3.阅读《论语》,找出有关“君子”的话,分条记录后,按不同的角度对这些话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分类的标准和对“君子”的理解,并想一想,历史上有哪些人物可以称得上“君子”?   4.探讨《论语》中孔子的教学方法,谈谈这些方法对现在教育的意义。
  5.谈孔子的“治国”之道,在习大大的治国之策中是否有所体现。
  6.尝试根据《论语》制作孔子个人简历或孔子年谱。
  7.在《论语》中找出孔子周游列国的相关语录,整理他的大致路线,并分析他周游列国期间主要宣扬哪些思想?
  四、删减阅读——越“啃”越“薄”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引导学生理解《论语》,不断地通过资料来丰富其内涵,这样的阅读就会让书越读越“厚”。但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习如何让书越读越“薄”,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删除一些冗余的信息,从而把握一本书的“重点”,真正地读懂这本书。
  其实,《论语》就像一个个独立的“微博”,删减一些内容并不会伤筋动骨。因此在完成《論语》的初步阅读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二次阅读——删减《论语》。删减依据可以是:从现代社会去衡量已没有什么价值,无须继承;有的语录缺乏意义感,只是琐碎的记录;有些是意思重复的话。在删减后再去阅读《论语》,去思考《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从而让学生有一种“学有所得”的体会,让学生了解《论语》想表达的内涵,把握住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的重大意义。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以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词来重新编排《论语》,比如:如果你要出一本“君子语录”,你想选哪些语句作为书的内容?依据是什么?你想象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这样的重新编排,可以让学生重新认识《论语》一书,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论语》——《论语》可以是一本本薄薄的小册子,同时也体现出不同学生对《论语》的不同认识。
  《论语》的阅读方法当然是多种多样的,这里的不过是其中的一种,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挖掘更多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以更丰富的课堂活动的方式,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让学生不单单会读《论语》能读《论语》,还能自己带着这些方法去读其他的“整本书”。
  【参考文献】
  [1]包建新.《论语》阅读的N种打开方式——兼论整本书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2019.6:28.
  [2]卢吉增.《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2018.4:20.
  [3]程翔.《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谈[J]语文教学通迅·初中,2019.3:26.
  (作者单位:清远市第一中学,广东   清远    511500)
其他文献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枝末节,它是使人物血肉丰满的重要艺术手段。一两个好的细节,能使人物栩栩如生,能使表达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能在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在初中学过的叙事作品中,让我们记忆最深刻的有:朱自清《背影》中的那个“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
期刊
摘 要:现如今,创新教学是学科教育中的主线索,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融入英文歌曲也是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英文歌曲是流行文化的象征,所以当教师利用歌曲来辅助教学时,学生的爱好能得到落实,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了良好的基础。再者,歌曲具有动人的旋律和婉转的腔调,能够抓住学生的耳朵,使他们快速掌握单词的发音并且精准定位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中英文翻译的理解和记忆,使得教学事半功倍。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科素养,这是学生当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核心,也是学生品德、智力、体质全面发展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教学目标; 探究学习;教学方法  “小学英语IIO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逾四年,我们作为一线老师围绕“IIO课堂教学模式、课型、模块整体设计、输入、内化、输出”等关键词开展了系列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以初中化学中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以及从微观角度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为重点进行阐述,课堂上创设真实情境“碳酸钡中毒事件”,并通过实验探究构建落实核心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学习,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急救”中毒村民进入微观世界探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角度,全方位认识复分解反应,课程达成度较高。  关键词: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微观实质  1.教学内容及教学现状
期刊
摘 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及相关的文件精神,小初高的思政课衔接课程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思政课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统筹好小初高思政课的目标与内容,并不断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教师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与增强,切实提高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课程  引言: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包括教学目标与内容一体化,同
期刊
摘 要:物象,作为文学作品形象之一,与人物形象一起构成了文学中的艺术形象。物象的意蕴很多,有实指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义、主题义,与文章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紧密联系。在写作时,如果能结合主题和情感,寻找一个情思“凝聚物”贯穿全文,可以借物抒情,托志于物,构建情境相融的艺术氛围。  关键词:物象;情思  纪昀在《清艳堂诗序》中写道:“凡物色之感于外,与喜怒哀乐之动于中者,两相薄而发为歌咏。”这
期刊
摘 要: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就是学生学习的典范,要坚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班上的每一位學生;班主任要讲究批评艺术,让学生虚心接受班主任的批评,掌握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艺术,实施共同教育。本文结合自己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班主任管理艺术。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班主任;管理艺术  班主任也一般都是科
期刊
摘 要:班主任对于在课堂上扰乱纪律的同学从“立威、立恩、立法”三个维度进行转化,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情感体验。  关键词:非典型;后進生;立威;立恩;立法  新的学年进入了新的年级:初一年级,接手了初一7班的班主任,心中还是比较忐忑的,因为初中孩子的教育我没有太多经验,虽然也做过多年班主任,但以前的班级相对来说,属于比较好管理的班级,可是新班级不仅入学考试时的分数非常低,而且男女生比例还不均衡,
期刊
摘 要:在电力系统当中进行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该系统安全运行的稳定性,并对系统进行一定的优化。本文针对电子系统中的电子电工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对电子电工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列出了其技术特点与在电子系统当中的实际应用方法,以供参考,希望能满足群众的用电需求。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子;电工技术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前行,各行各业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对电力企业带来了一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提倡美育教育的一系列文件出台,核心素养理念在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古典诗乐是距离学生较远的古曲音乐,与现代高中生喜爱的潮流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将以第九单元《文人情致》为例,首先分析了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古典诗乐的重要内涵,再提出目前该单元鉴赏课上教学所遇到的问题,最后尝试通过分析现状以及高中生学习特点等方式谈谈几点古典诗乐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