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上的多元化、教学内容上的优化以及教学主体的互换的适度调整,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应用学习和媒体学习,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应用数学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主体;自主学习;快乐应用;多种媒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面对新教材,作为教师应当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适应新教材的新思路,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一、激发兴趣,实现教学主体转换
新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一定的情感”。可见情感具有很强的内动力。因此,数学教学应贯彻“情知”教学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克服教学中“情”“知”分离,单纯就知识讲知识,而忽视学生情感或意志因素作用的倾向,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我乐学”上来。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一旦“学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教师的能力大小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经过他们的思考和动手操作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特点,创设问题与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的兴趣,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转变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则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外因,是教学活动中教学策略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会学,教必须为学服务。因此课堂教学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上来。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会”和“会学”。教师要以爱心、耐心为基础,与学生达成情感上的共融,使学生喜欢与教师一同学习、探究与交流,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在备课中不能单纯以教材知识为对象,更要做到兼顾现实已有的知识现状、能力水平,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进行教学设计,遵循“探索领先、学导结合、优化训练、当堂达标”的教学思路,合理安排讲练比例,着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优化疑点,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不断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学生通过的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得出不同的见解,再通过组间合作就能达成“共识”。同时通过倾听、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自我反思,互帮互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自我完善的机会。
三、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快乐应用
数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是构成现代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与数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倡导“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理论思想和方法来分析解决生活、生产实践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布置一些与当堂知识有关的问题或思路,去寻找问题,去解决问题,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教师拿出一个足球,让学生观察足球上的图案,并且只数出了12块黑皮,问白皮多少块?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每块黑皮有五条边,并且分别与五块白皮的一条边粘合在一起,而每块白皮的三条边分别和三块黑皮粘合在一起,所以封闭的足球表面的12块黑皮与若干块白皮紧密相连,白皮、黑皮的边数都不会有剩余或缺少。如果设白皮有x块,则它共有6x条边,6x条边里,一部分边是白皮与白皮交接,另一部分是白皮与黑皮交接。显然,与黑皮相接在一起的有3x条边。这就会得到方程3x=5*12,这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开拓创新,多种媒体互促互动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紧扣教材,选择新颖的事例,精心设计课件,创造逼真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学成为声、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使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本质,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了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课中,让学生理解a、b、c大小与抛物线的关系是一个难点。过去只靠取个别数值画出相应的抛物线,利用个别案例来说明抛物线开口大小、开口方向等的制约条件,而这样做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利用几何画板来处理这一问题就容易多了。如教师事先做好二次函数y=ax2+bx+c曲线组的图像。学生可依次调整a、b、c的大小,观察图像的开口大小、开口方向、对称轴的位置、图像与y轴交点位置的变化,总结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又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利用方程来研究曲线性质的必要性,使学生不仅能从性质的语义上理解、记忆性质,而且在出现“二次函数的性质”时,头脑中立刻浮现出这些函数的图像所表示性质的形象,从而真正把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用数学和发展数学。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八大报告。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3]近年中考试题分析
【关键词】教学主体;自主学习;快乐应用;多种媒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面对新教材,作为教师应当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适应新教材的新思路,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一、激发兴趣,实现教学主体转换
新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一定的情感”。可见情感具有很强的内动力。因此,数学教学应贯彻“情知”教学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克服教学中“情”“知”分离,单纯就知识讲知识,而忽视学生情感或意志因素作用的倾向,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我乐学”上来。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一旦“学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教师的能力大小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经过他们的思考和动手操作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特点,创设问题与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的兴趣,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转变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则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外因,是教学活动中教学策略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会学,教必须为学服务。因此课堂教学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上来。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会”和“会学”。教师要以爱心、耐心为基础,与学生达成情感上的共融,使学生喜欢与教师一同学习、探究与交流,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在备课中不能单纯以教材知识为对象,更要做到兼顾现实已有的知识现状、能力水平,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进行教学设计,遵循“探索领先、学导结合、优化训练、当堂达标”的教学思路,合理安排讲练比例,着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优化疑点,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不断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学生通过的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得出不同的见解,再通过组间合作就能达成“共识”。同时通过倾听、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自我反思,互帮互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自我完善的机会。
三、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快乐应用
数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是构成现代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与数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倡导“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理论思想和方法来分析解决生活、生产实践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布置一些与当堂知识有关的问题或思路,去寻找问题,去解决问题,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教师拿出一个足球,让学生观察足球上的图案,并且只数出了12块黑皮,问白皮多少块?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每块黑皮有五条边,并且分别与五块白皮的一条边粘合在一起,而每块白皮的三条边分别和三块黑皮粘合在一起,所以封闭的足球表面的12块黑皮与若干块白皮紧密相连,白皮、黑皮的边数都不会有剩余或缺少。如果设白皮有x块,则它共有6x条边,6x条边里,一部分边是白皮与白皮交接,另一部分是白皮与黑皮交接。显然,与黑皮相接在一起的有3x条边。这就会得到方程3x=5*12,这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开拓创新,多种媒体互促互动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紧扣教材,选择新颖的事例,精心设计课件,创造逼真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学成为声、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使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本质,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了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课中,让学生理解a、b、c大小与抛物线的关系是一个难点。过去只靠取个别数值画出相应的抛物线,利用个别案例来说明抛物线开口大小、开口方向等的制约条件,而这样做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利用几何画板来处理这一问题就容易多了。如教师事先做好二次函数y=ax2+bx+c曲线组的图像。学生可依次调整a、b、c的大小,观察图像的开口大小、开口方向、对称轴的位置、图像与y轴交点位置的变化,总结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又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利用方程来研究曲线性质的必要性,使学生不仅能从性质的语义上理解、记忆性质,而且在出现“二次函数的性质”时,头脑中立刻浮现出这些函数的图像所表示性质的形象,从而真正把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用数学和发展数学。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八大报告。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3]近年中考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