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从探究文本的形式开始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or025castor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山水比德,万物有灵。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习惯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思考人生,歌咏生命。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生命的壮歌》就是由两则故事组成的一曲生命的赞歌,其中的《“蚁国英雄”》一文虽篇幅短小,但文本形式精美,意蕴精深,堪当精品。
  一、 编选精到,裁剪精心——抓住精髓涅槃重生
  本文编选自金马的散文《蝼蚁壮歌》。原文有14段,近2000字,篇幅较长,不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编者仅选取了原文中最精彩的一段。原作者金马写到:“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毫克,真正是比毫毛还要轻上十倍、百倍。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个体牺牲,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警,又是如此无以复加地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来?”由此可知,文本虽只节选了一段,但原文的精髓风神尽在。编者将其和“生命桥”编在一起,以《生命的壮歌》为题,形成了全新的文本。正是由于编者的匠心独具,在阅读训练层面使学生在不增加阅读负担的情况下扩大了阅读容量;在内容层面使学生了解了不同的动物在种群遭受危险时的表现;在主题层面,学生通过不同动物在种群遭受危险时对自己生死的选择、在生死关头对生命的态度,丰富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在形式层面,与下面的“生命桥”的多段式形成对比,呈现出文本的形式美。
  二、 结构精巧,布局精妙——三条线索相辅相成
  文本机局精致。文本虽只有一段,但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俱备,起承转合俱全。文章围绕着蚂蚁扭团突出大火包围的故事,安排了三条线索。明写蚂蚁:“被火舌缩小的包围圈里已是黑压压的一片”,“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蚁团冲进了河流里”;暗写火势:“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火神肆虐的热浪……”“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写人衬托:“由于游客的不慎”,“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导忽然叫道……”“我心里惋惜地想着”。文本三条线索明暗交织,相辅相成,金针密线,浑然天成。
  三、 遣词精准,用语精当——意蕴主题不言自明
  文本用词恰当精准。围绕着“英雄”的主题,“突围”的事件,文本铺排陈叙,娓娓道来。主题意蕴不是直白的表露,而是通过恰当的语言文字间接地表现出来。
  写蚂蚁,“一片,一团,一层”值得流连。遇到危险,蚂蚁不是各自逃命,而是聚成“一片”;面对危险,不是分崩离析,而是“扭成一团”;危险之中,不是离心离德,想着自己能否活命,而是“越来越迅速地滚动”。将这小生灵突然面对灾难时的镇定、机智、团结、勇敢一步步展现出来,让人读后在感叹、震惊之余,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写火势,一个“肆虐”值得涵泳。文本三处写到火势:“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根红色的项链”,“火神肆虐的热浪中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显然,作者对火的描写由远及近,从视觉感受到嗅觉气味到触觉感觉,步步深入,写出了火的逼近、身处火场的危险,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游客,一个“不慎”值得玩味。由于游客的不慎才酿成大火,给蚁国带来灭顶之灾,促使蚂蚁扭团突围,导致外层蚂蚁为了种群的安全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也才触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和动物和谐相处,不能因为我们的疏忽给自然带来灾难,影响到生态环境。一个“不慎”间接地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写出了作者对人类行为不检点导致环境被破坏的批评。
  写作者,一个“惋惜”值得感叹。关于蚂蚁被围困,作者写到“我心里惋惜地想着”,一个“惋惜”让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跃然纸上,尊重生命、善良仁慈的形象就隐含在这一声“惋惜”中。当看到蚁团在烈火中滚动时,作者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惜笔墨地热烈赞颂道:“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肝胆俱裂”是人的体验,是对生命的礼赞,是作者感情的迸发,是对这小生灵无限敬仰的体现。
  升华主题,“升腾”一词值得驻足。文章末尾写到“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文本这里用了“升腾”一词,值得我们驻足停留。按照词典中的解释,“升腾”是“向上升起”,细读文本我们发现,这里升腾的不仅仅是外层蚂蚁被灼焦遇水冷却的烟雾,恐怕更多的是作者看到的蚁国英雄们不屈的灵魂,是对她们高尚精神的崇敬之情,是美好的祝愿,是生命的礼赞,是感动,是冲击,是对人生的思考,是对生命的感悟……
  十九世纪著名的文学大师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蚁国英雄”》一文,看似简单,实则丰厚,教学中让我们睁大善于发现的眼睛,关注表达,关注文本形式,引领学生细细品味文本之妙。
其他文献
今年重庆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竟有十万名学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而这些选择放弃高考的,多是农村学生。诚然,成才之路万千条,没有必要大家都来挤高考这座独木桥,但未战先弃,害怕竞争,毕竟也非社会提倡的行为。考生为何放弃高考?是迫于无奈还是主动选择?其间有何隐情?  大学高昂的学费导致很多农村学生弃考。学生中小学教育的花费使许多家庭经济不堪重负,高额大学学费更是学子求学无法翻越的山。从上世纪90年代前的免费
复习课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发挥着梳理巩固已知、学习探索未知的重要作用。针对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存在的“只见知识、不见联系,只见练习、不见复习,只见教师、不见学生”的诸多问题,实现“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的教学目的,本研究基于思维导图和复习课的特点,尝试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数学复习课中,通过多年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数学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分析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结果的“不配合”是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多数教师的处理方法是让实验“迁就”理论结论。通过实验,教师们都渴望达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结果并非都能如愿。教师为了坚持不犯科学知识性的错误,会想尽办法,使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一致,会尽量地把实验归结为意外或误差等,有的甚至出现了造假现象。虽然有的教师坚持了不犯科学性知识错误,但却犯了另一类更为严重的科学性错误——科学精
广义的无知:指缺乏知识,不明事理。这里所述的“无知”,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把全班学生当作是一个零起点的整体,对于要学习的知识是一无所知(就算他们知道,也当他们是不知道的那种)。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把学生当作是对这一知识点完全空白的一种状态,除了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学到的如:同圆或等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以及有关于圆心和怎么画圆等知识以外,有关于圆的周长的相关知识,比如圆周率等,一无所
银行职员用假钞练手儿,错了可以再来;杂技演员用铁盘子、铁碗练手儿失了手,至多把铁盘子、铁碗摔变了形;据说护士最初用橘子、橙子等皮厚肉软的瓜果类练习针灸、注射,后来是同伴间相互练手儿。用病人练手儿,是万分小心的,一针扎不好,病人会喊的,第二针再失手儿,病人就要闹了。教师当然也需要练手儿,只不过没有假的、铁的或可供替代的,只有活生生的学生,错了、失手儿了,不显山不露水,但可怕的是它能剪去一段岁月,荒芜
前天走出校门才发现学校对面树起了一个大红招牌“华泰证券XX办理点”,看来“全民炒股”的星星之火已经燎到这个小镇。此举不仅方便了小镇居民,也方便了学校教职工炒股。  以前大家在校园里见面都问买房了吗,孩子考试怎么样,现在见面了就问“赚了吗?”“你的股票涨了吗?”在证券所工作的亲戚说,过去大学老师开户多,现在是中小学老师开户多。面对中国股市全线飘红的大趋势,办公室里、饭桌上,“不甘寂寞”的老师们从谈论
把脉认知起点构建算理本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下面结合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谈谈我在这方面的认识。  试教:看似有效的平淡教学  课初练习整数加减法计算并复习计算方法。  1.情境引入,出示三种文体用品价格情况:  跳绳 羽毛球 乒乓球   4.75元3
高效一词,源于工业生产。意思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使效益最大化。据说福特汽车公司为了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把熟练工人的操作过程拍成录像,去掉多余的动作之后让所有工人模仿训练,结果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工业嫁接到教育,高效给了教师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我们开始用“投入——产出”的模式思考教师的教学行为。听过两则教育科研行为,觉得比较典型。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华老师在教室后面架起了
激发兴趣    经过小学数学的学习,初中生对数学的自我理解已经根深蒂固,在初级教育阶段如何引导并修正他们对数学的看法,甚至是消除其莫名的畏惧感,成为学科知识传授前的必修课。这个时期是学生产生朦胧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阶段,榜样作用在此时尤为重要,超强的学习和模仿能力使得他们在该阶段的人生设计对将来的成长能产生巨大作用。作为数学老师,将每个学生的理想和展望数字化,是开展因材施教工作的前提,也是采用导向
A老师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已在神圣的教坛上辛勤地耕耘了20个年头,仍是成千上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没有多少光环,除了平凡还是平凡,但她又是个做事极为认真,追求完美的人。诸多的不称心并没有影响她对工作的热情。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她指导学生参加市级竞赛每次都获大奖。她知道世事有太多的不公平,她不会一味地索要公平,她会自己去争取公平,创造公平。她教育学生: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这就是公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