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我们常常可以感觉到:每当写作时,学生们就感觉到害怕,抓耳挠腮觉得“不知道写什么”、“没什么内容可写的”,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任务,也往往是笔下的人物是别人的人物,笔下的事情是作文选上抄来的事情……这样的作文质量每况愈下,无疑也影响孩子的健康心理。究其原因这主要还在于农村小学生手头作文题材匮乏,没有“真事”、缺乏“发现”,因而很难抒发真情,进而害怕作文。
关键词:作文 困境 语文素养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于综合性强,决定了作文训练的难度大。“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们。我们常常可以感觉到:每当写作时,学生们就感觉到害怕,抓耳挠腮觉得“不知道写什么”、“没什么内容可写的”,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任务,也往往是笔下的人物是别人的人物,笔下的事情是作文选上抄来的事情……这样的作文质量每况愈下,无疑也影响孩子的健康心理。究其原因这主要还在于农村小学生手头作文题材匮乏,没有“真事”、缺乏“发现”,因而很难抒发真情,进而害怕作文。那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使这生变害怕写作为乐于写作呢?
一、就地取材,使学生有“话”可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不知道写些什么是许多学生的通病。那么,作为老师就应该努力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农村的孩子虽然在信息的储存上要小于城市孩子,接触的新鲜事物要少,但农村孩子却有着他们得天独厚的宝库。农村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农村孩子亲眼目睹,也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作为教师就应该就地取材,着眼于农村,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教师可以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也可以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不同的场地,让孩子们去亲身体验。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或一处景物,看它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由此让学生知道它们也会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素材。学生的生活充实了,自然就有话可说了。
二、加强指导,“说”中规范
书面语和口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更是困难,由说到写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所以当我们学生的肚里有“话”时,不必急于让他写下来,就让他充分地说吧,作文课不妨可以先成为说话课,尽量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经历一件事情之后总能侃侃而谈,说个不停。但要求把所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作文就会令许多学生头疼,无从下笔。关键在于写作之前的说话指导上。让学生充分地说不等于漫无目的地说,教师还应该加以指導。你说一件事情,是不是让听众清楚地了解事情所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哪些人,都发生了什么,经过如何。你说一个人,是不是让听众大致了解了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其实就是写作中的“取材、构思、起草” 等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说的同时其实就是为学生动笔写做准备了。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说话训练不仅仅是一个口头表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训练以及文字表达,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它使教学双方处于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的气氛中,对提高学生素质大有益处。
三、由说到写,突破作文教学难点
在经过说话的指导后,学生下笔作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但是书面语从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写一段总起分述的话,再到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有着许多要求、许多规范的,怎样才能使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容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呢?我认为教师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作文的指导上。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真意切,文质兼美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值得我们借鉴。在训练中借助典型课文或片断,可以让学生仿写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句子,亦可以仿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教师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讲清系统知识,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训练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
四、精心批改,展示亮点
只有加强作文批改与讲评,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作文批改中我们应坚持“多表扬,少批评,以鼓励为主”的评语。学生作文中表达出了真情实感,习作中有一点自己的观点看法,按了一定的方法来布局谋篇等等,我们就应该给予鼓励、表演。“作文应该精批细改,给出学生建设性的意见。”这里的“精批”,不应是“精细”,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精致,有重点;“细改”,不但不要大删大改,而且还要尽量少改、小改,努力改在要点上。学生的作文本上应该是老师勾画出来的精彩片断,闪光之处,给学生的评语应该是肯定的、赞美的,长期下来,我们学生的作文才能在教师的鼓励下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采取这种模式可使学生消除学生无话可说的苦恼,可以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认识不断被深化,能力不断被提高,兴趣也会越来越高。作文课堂也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作文 困境 语文素养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于综合性强,决定了作文训练的难度大。“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们。我们常常可以感觉到:每当写作时,学生们就感觉到害怕,抓耳挠腮觉得“不知道写什么”、“没什么内容可写的”,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任务,也往往是笔下的人物是别人的人物,笔下的事情是作文选上抄来的事情……这样的作文质量每况愈下,无疑也影响孩子的健康心理。究其原因这主要还在于农村小学生手头作文题材匮乏,没有“真事”、缺乏“发现”,因而很难抒发真情,进而害怕作文。那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使这生变害怕写作为乐于写作呢?
一、就地取材,使学生有“话”可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不知道写些什么是许多学生的通病。那么,作为老师就应该努力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农村的孩子虽然在信息的储存上要小于城市孩子,接触的新鲜事物要少,但农村孩子却有着他们得天独厚的宝库。农村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农村孩子亲眼目睹,也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作为教师就应该就地取材,着眼于农村,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教师可以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也可以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不同的场地,让孩子们去亲身体验。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或一处景物,看它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由此让学生知道它们也会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素材。学生的生活充实了,自然就有话可说了。
二、加强指导,“说”中规范
书面语和口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更是困难,由说到写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所以当我们学生的肚里有“话”时,不必急于让他写下来,就让他充分地说吧,作文课不妨可以先成为说话课,尽量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经历一件事情之后总能侃侃而谈,说个不停。但要求把所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作文就会令许多学生头疼,无从下笔。关键在于写作之前的说话指导上。让学生充分地说不等于漫无目的地说,教师还应该加以指導。你说一件事情,是不是让听众清楚地了解事情所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哪些人,都发生了什么,经过如何。你说一个人,是不是让听众大致了解了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其实就是写作中的“取材、构思、起草” 等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说的同时其实就是为学生动笔写做准备了。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说话训练不仅仅是一个口头表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训练以及文字表达,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它使教学双方处于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的气氛中,对提高学生素质大有益处。
三、由说到写,突破作文教学难点
在经过说话的指导后,学生下笔作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但是书面语从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写一段总起分述的话,再到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有着许多要求、许多规范的,怎样才能使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容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呢?我认为教师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作文的指导上。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真意切,文质兼美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值得我们借鉴。在训练中借助典型课文或片断,可以让学生仿写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句子,亦可以仿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教师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讲清系统知识,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训练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
四、精心批改,展示亮点
只有加强作文批改与讲评,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作文批改中我们应坚持“多表扬,少批评,以鼓励为主”的评语。学生作文中表达出了真情实感,习作中有一点自己的观点看法,按了一定的方法来布局谋篇等等,我们就应该给予鼓励、表演。“作文应该精批细改,给出学生建设性的意见。”这里的“精批”,不应是“精细”,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精致,有重点;“细改”,不但不要大删大改,而且还要尽量少改、小改,努力改在要点上。学生的作文本上应该是老师勾画出来的精彩片断,闪光之处,给学生的评语应该是肯定的、赞美的,长期下来,我们学生的作文才能在教师的鼓励下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采取这种模式可使学生消除学生无话可说的苦恼,可以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认识不断被深化,能力不断被提高,兴趣也会越来越高。作文课堂也会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