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增强课堂的灵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分析初中数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探索初中数学灵动课堂创设的方法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灵动课堂 创设
新课标中对初中数学提出了要求,要求中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在數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需求和体验式教学。根据这一需求,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该做到既能结合教学任务内容,也应该创设性的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寓教于乐”,通过课题情境创设,带领学生去体验、感受,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变“枯燥”“单调”的数学课堂为“灵动”“有趣”。下面从分析当前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创设灵动课堂的策略。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依旧存在着以老师为主、课堂氛围单调、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灵动课堂难以呈现。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1.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被动式教学
传统教学中,依旧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被动式教学。课堂上一般是以教师传授课本知识,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形式为主。教师照着备课内容在讲台上独自讲授知识点,学生在讲台下被动记忆和接受。遇到某个重点需要加深印象的问题,就叫起某个优秀学生来回答。这样的数学教学方式是没有生命力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注意力只是很短的时间,很快在这种被动式教学下,学生就会思想开小差。这种缺少师生互动、缺乏主动参与的课堂,反应的是教师并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没有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是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强迫记忆。冷冰冰的课堂挫伤的是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2.单一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乏味
初中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是以“讲授”为主,并对讲授内容加以板书,很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方式改善初中数学的教学,这样没有生命力的教学方式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新课程任务实施之前,教师要事先做好备课,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合理借助好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重组,使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初中数学灵动课堂创设的有效措施
1.加强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解题过程
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巩固知识点的过程。解题过程是教师需要充分重视的。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计划时,需要精心设计课堂中的问题,使问题难易适度,但必须分层次,使题目具有挑战性但并不是不能做到的,引起学生挑战的欲望但不挫伤学生的信心,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尽情发挥。例如在教学“实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出一道题供学生思考,即:两个无理数的和得数是否同是无理数。给出题目后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们会给出答案并列举例子,比如提出两个互为相反的无理数进行相加,如3与-3,用相反数的例子来解释。教师应该给予同学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堂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氛围,增强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的教学参与
“学习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而是知识解决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在初中数学课程上,如果想要取得灵动效果,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参与是指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新的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促进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设法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创设问题情境,增进课堂的灵动性
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需要对课堂进行问题情境设置,让学生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索,理解教学重点,感受数学知识的广泛运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但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还不甚清楚,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教学任务脱节,可有可无;在设置的情境问题中没有条理,不知情境设计的意图;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忽略学生解题的路径。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首先理解问题创设的目的,依据教学内容安排问题情境设计;明白问题情境创设是协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对问题情境设计采用多种呈现方式,尽可能让问题情境呈现得有意思。
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呈现灵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当前新课改的根本要求。在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自身素质和课堂驾驭能力的提高,重视自身专业水平与时俱进的提升和发展,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做好课程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创新思考,自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丽君. 灵动的课堂 飞扬的思想[J].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3(04):10-12.
[2] 赵志红.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J]. 考试与评价,2015 (11):76.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灵动课堂 创设
新课标中对初中数学提出了要求,要求中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在數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需求和体验式教学。根据这一需求,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该做到既能结合教学任务内容,也应该创设性的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寓教于乐”,通过课题情境创设,带领学生去体验、感受,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变“枯燥”“单调”的数学课堂为“灵动”“有趣”。下面从分析当前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创设灵动课堂的策略。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依旧存在着以老师为主、课堂氛围单调、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灵动课堂难以呈现。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1.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被动式教学
传统教学中,依旧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被动式教学。课堂上一般是以教师传授课本知识,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形式为主。教师照着备课内容在讲台上独自讲授知识点,学生在讲台下被动记忆和接受。遇到某个重点需要加深印象的问题,就叫起某个优秀学生来回答。这样的数学教学方式是没有生命力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注意力只是很短的时间,很快在这种被动式教学下,学生就会思想开小差。这种缺少师生互动、缺乏主动参与的课堂,反应的是教师并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没有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是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强迫记忆。冷冰冰的课堂挫伤的是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2.单一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乏味
初中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是以“讲授”为主,并对讲授内容加以板书,很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方式改善初中数学的教学,这样没有生命力的教学方式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新课程任务实施之前,教师要事先做好备课,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合理借助好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重组,使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初中数学灵动课堂创设的有效措施
1.加强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解题过程
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巩固知识点的过程。解题过程是教师需要充分重视的。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计划时,需要精心设计课堂中的问题,使问题难易适度,但必须分层次,使题目具有挑战性但并不是不能做到的,引起学生挑战的欲望但不挫伤学生的信心,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尽情发挥。例如在教学“实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出一道题供学生思考,即:两个无理数的和得数是否同是无理数。给出题目后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们会给出答案并列举例子,比如提出两个互为相反的无理数进行相加,如3与-3,用相反数的例子来解释。教师应该给予同学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堂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氛围,增强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的教学参与
“学习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而是知识解决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在初中数学课程上,如果想要取得灵动效果,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参与是指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新的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促进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设法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创设问题情境,增进课堂的灵动性
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需要对课堂进行问题情境设置,让学生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索,理解教学重点,感受数学知识的广泛运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但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还不甚清楚,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教学任务脱节,可有可无;在设置的情境问题中没有条理,不知情境设计的意图;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忽略学生解题的路径。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首先理解问题创设的目的,依据教学内容安排问题情境设计;明白问题情境创设是协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对问题情境设计采用多种呈现方式,尽可能让问题情境呈现得有意思。
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呈现灵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当前新课改的根本要求。在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自身素质和课堂驾驭能力的提高,重视自身专业水平与时俱进的提升和发展,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做好课程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创新思考,自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丽君. 灵动的课堂 飞扬的思想[J].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3(04):10-12.
[2] 赵志红.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J]. 考试与评价,2015 (11):76.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