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中,词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考察了有关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目的、原则、方法以及启示和思考六大方面,发现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了长足发展,但仍有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目的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外国学生识词、辨词、选词用词的能力。
“识词”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学习者要知道汉语词语的音、形、义,其次要求学习者掌握什么是词,什么是语素,什么是短语,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辨词”指学习者对汉语词语要有准确的把握,一方面把握汉语中同音词、同形词、同音同形词、同形同音词、多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的联系与区别,另一方面要将汉语中的词语与学习者的母语进行联系,对比其中的区别。
“选词用词”,是动态使用词语的一种形式,表现在遣词造句时在意识思维中的选词、做题时的选词填空等。在HSK考试中,阅读部分、听力部分都会对词语的选择有所考察。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释义方法
这里首先需要说明,教学中的词汇释义方法与词典中的词汇释义方法是有区别的。词典中关于词汇的释义方法对于本族语者是适用的,但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来说,词典释义并不适合他们,因为词典释义时术语较多并且较为复杂,学习者无法理解。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释义的原则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不同的词语适用不同的方法。词语教学要详略得当,有侧重点。例如汉语中一些词已经形成了固定搭配,在讲解时可以直接讲解搭配,便于学生应用。
2.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的母语、语言背景背景、语言水平不同,教师可采取不同的释义方法。教师自身条件和教学理论信仰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3.充分发挥学生利用词典的能力,给出简明易懂的情境和例子。例如讲解动词“跑、跳”等时,教师可以做动作,简单明了,不需要复杂的释义。同时,在讲解时,也可以给出语境,便于学生理解。
(二)對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释义的方法进行总结,大概有以下:
1.直接法。指在词汇讲解时,使用实物或图片等非常直观的方式。在名词的讲解中使用较多。例如讲解“苹果、香蕉、竹子”等词时,可使用此方法,既简洁方便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比较法。指把讲解的词语与它的近义词、反义词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让学习者发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中高级阶段此方法使用频率较高。例如,将“喜欢/喜爱/热爱”从词义、用法、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有助于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并且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汉语词汇。
3.语素扩展法。汉语中,有些词的各个语素义合起来是整个词义,例如“靓丽”,“靓”指漂亮,“丽”指美丽,“靓丽”是漂亮美丽之意。但也有一些词汇的语素义部分与词义有关或完全与词义无关。因此,教师在使用此种方法时要进行辨别,谨慎使用。
4.情景法。指把新词放在语境中,通过一定的话语、上下文来理解词义。例如“锁”,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这辆自行车没有锁”中“锁”的词性影响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因此要在语境中进行释义。
5.翻译法。如果某个新词用汉语释义比较麻烦、复杂,则可以直接用学习者的母语进行翻译。例如“空调”,英语中为“air conditioner”,学生可以迅速明白,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图片法,两种释义方法结合起来。但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汉语与学习者的母语中词的义项要对应起来,如果不对应,用了翻译法,会让学生产生误解。
6.搭配法。指通过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来理解词义。比如数量、名量词的搭配,“一头牛”“一个人”等,如果直接讲解“头”作为量词的意义很难讲清楚,可以运用词语搭配的方法。
7.话语连结法。指通过话语来学习词汇。例如关联词“虽然……但是……”“既……又……”等,可以给出图片、情境,让学习者造句,在句子、话语环境中学会词义。
8.类聚法。在每单元词语总结时,可以将同一个语义场的词放在一起复习,有利于学生清楚词语的分类、意义等,并且可以将词语相互对照,便于学生掌握。
9.联想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后边要讲解的生词起到一个铺垫、引导的作用。例如讲“聚会”“酒”“醉”三个词,可以先讲“聚会”,“聚会”要喝“酒”,“酒”喝多会“醉”,环环相扣,有利于生词的复现,学生通过这些词的意义就会不自觉的把他们联想在一起。
10.类推法。指通过某个语素,类推出一些词语。例如“可爱”中的“可”,可以类推出“可亲”“可敬”等词语,这种方法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11.功能释义法。对只有语法功能作用的词语的解释。例如“能够”:表示有能力或有条件做某事;表示善于或许可做某事;表示有某种用途。
12.猜测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上下文语境和教师的诱导。教师设定语境,再用学习者学过的词语进行引导,让学习者猜测词义,掌握词的用法。
13.阐释文化含义。主要是讲解词语的本义及附着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背景对同一个词语的理解、所代表的文化义都有不同的地方。比如“龙”,在中国,“龙”是吉祥、权势、高贵的象征,但在西方国家,“龙”是邪恶的。在词语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阐释文化含义,让学习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词义,并且可以起到对中华文化传播的作用。
以上的教学方法,很多情况下是可以相互结合起来的,并不是只能单独使用,大多数是适用于实词的教学,例如直接法等,但也有对实词、虚词都适用的方法,例如比较法等,具体在教学中怎么运用、怎么结合起来需要教师通过实践进行总结。
(三)对于虚词的教学,主要侧重功能方面,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近义或同义词比较;有无虚词的比较;意义相对的虚词比较;同一方面的虚词放在一起比较;貌似相似,实质不同的虚词进行比较。下面是对虚词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 1.介词的教学。主要通过功能搭配、翻译、操练、对比让学生掌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要涉及词语法化之前的意义,但老师要有语法化意识。例如“把”,在虚化之前有“拿、持”的意思,虚化之后就是作为介词来出现的,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也是作为介词来使用的,如果给学生讲解虚化之前的意义,可能会让学习者混淆,觉得更加复杂。
2.连词的教学。主要侧重功能与意义方面。例如“和、跟、同、与、及”都表示联合关系,但是风格色彩和用法方面有所差异。教师可通过翻译和操练的方法进行教学。
3.副词的教学。汉语中副词有表示程度的、表示范围的、表示时间的、表示处所的、表示语气的、表示关联的等等,而且用法都比较多,因此相对于其他虚词来说,副词的教学更为困难。在副词教学中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例如“肯定/一定”,二者都可作副词,但是“肯定”作副词表示一种推断、猜测,即表示说话人认为事情或情况是怎样,不用怀疑,这时一般可以用“一定”替换,但是当推测的是将来的情况时,“肯定”后常用“要”或“会”,而“一定”后只能跟“会”,一般不跟“要”。
4.助词教学。可以在句法组合中讲解,采用对比、情景、操练等方法。例如助词“着/了/过”,可以放在“看了/看着/看过”中找出其不同与相同之处,进行分析。
5.语气词的教学。可以运用直接演示的方法。例如“啊/吗”,教师可以通过说“走啊!”“走吗?”,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语气的不同。需要注意语气词的偏误,最多的是“吗”的误用,学习者可能在疑问句后都会加上“吗”,例如学习者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你明不明白吗?”“你什么时候来吗?”。
6.叹词的教学。也可采用情景演示的方法。例如“唉/哎”,教师可以通过造句、语境让学生掌握叹词的用法。必要时可以与学习者母语进行对比,加深印象。
三、教学启示
1.词语的音、形、义、结构类型等有联系,体现了词汇的系统性。例如,汉语中有同音词、同形词、同音同形词等,关于词义,汉语中有多义词,关于结构类型,有偏正、主谓、动宾等。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词语的结构类型一般不会讲解,但教师自身需要掌握。
2.汉语词汇的系统性决定了词汇教学必须有系统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点备面”“以一带多”“温故知新”。例如“会”,有两种读音,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词性;“深”是多义词,在讲解时可能不会涉及到所有的义项,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水平等,视情况进行补充;“忽然/突然”是一对近义词,在教学中讲到其中一个时可以增加另一个,让学生思考其区别与联系,达到“以一带多”的教学效果。
3.单纯词意义理解相对容易,但义多、用法广、组合自由。合成词意义相对简单,组合不自由,但是内部语义理解难。
4.课堂教学中词汇教学出现的最大難点就是近义词。作为老师,应该有预判能力、应变能力,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语感概括能力。近义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区分:(1)意义方面。可以从意义轻重、范围大小、集体个体、搭配对象的不同来进行区别。“轻视/蔑视”属于意义轻重不同;“局面/场面”属于范围大小不同;“交换/交流”是一对近义词,“交换”一般搭配具体的、范围小的词,“交换礼物”,“交流”一般搭配抽象的、范围大的词,“交流思想”。(2)色彩方面。主要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不同。“宏达/巨大/庞大”:“宏大”是褒义词,“巨大”是中性词,“庞大”是贬义词。“脑袋/头部”则属于语体不同。(3)用法方面。主要是词性不同。“突然/猛然”,前者是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定语等;后者作副词,可以作状语。
5.语速方面。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因为学习者都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初中级阶段,教师需要调整自己说话的语速,如果太快学生会跟不上,在高级阶段可以相对快一些,根据学习者的情况来决定语速。
6.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方面。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学,在许多方面为教学提供便利。例如图片、音频的播放等,在PPT制作中,教师也要注意一些问题:(1)图片和生词要有一定联系,并且联系要较为密切,让学生看到图能够猜到、预测出要讲的词,便于学生掌握。(2)在新词讲解中最好能够标注词性和学习者母语相对应的翻译。因为同一个词可能有好几个不同的词性,标注出来学生不易混淆。(3)善于利用小图标。有些词可能要用程度也就是意义的轻重来区分,那么教师可以在意义较轻的词后放一个小图标,在意义较重的词后放多个小图标。一方面比较美观,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4)注音问题。汉语词语根据《汉语拼音方案》标音,教师在制作PPT中要注意是否标音正确。(5)增加汉字书写动图,将汉字与词汇教学结合起来。
7.互动方面。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输入,更重要的是输出,教师要让学生多操练、多说话,也就是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8.教师用语不要过于复杂。如前所述,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遵守从“简”原则。尽量用简单、简洁的话语把新词讲明白,尽量不去用一些专业术语进行解释,会让学生无法理解,进一步失去学习汉语的兴趣。
9.对于新词教学,不要描述,而是通过设定情境,这样更简洁明了。例如讲“醉”,老师可以先向学生说自己喝了很多酒,再表演出“醉”的状态,这样要比用词典上的释义更加利于学生掌握。
10.有侧重点的对新词进行讲解。名词侧重于对词义的解释,虚词侧重于功能的解释。
11.词汇的操练。词汇的操练有很多种方法:造句、跟读、总结大意、看图猜词、选词填空等等,教师要根据操练的目的适当选用不同的方法。
12.总结结构。例如“为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为了”在句子中可以在主语之前,也可以在主语之后。教师在讲解中可以先举例子、造句,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列出其结构。类推的方法
13.提问时尽量用短句,对语境设定不要太长,少用是非问。是非问对学生思维的局限较大,长句会比较复杂,要遵循从“简”原则。
14.对外社交方面。因为教师教授的都是留学生,教师代表了国家的形象,一定要在课堂上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尽量避免谈及关于国家政治等敏感性问题,在选词、选图方面也要注意。
注释: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85页。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彭小川,李守纪,王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张和生.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2005(S1):6-8.
[6]刘智伟,任敏.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02):64-68.
[7]陆俭明.词汇教学与词汇研究之管见[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12-17.
[8]姜欧.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05):115-117.
[9]李明.近20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75-80.
[10]郭晓.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文献综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5):95-96.
[11]李润生.近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观[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7(02):32-45+51.
作者简介:
何丽媛(1995—),女,汉,甘肃泾川人, 硕士在读,单位:烟台大学,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目的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外国学生识词、辨词、选词用词的能力。
“识词”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学习者要知道汉语词语的音、形、义,其次要求学习者掌握什么是词,什么是语素,什么是短语,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辨词”指学习者对汉语词语要有准确的把握,一方面把握汉语中同音词、同形词、同音同形词、同形同音词、多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的联系与区别,另一方面要将汉语中的词语与学习者的母语进行联系,对比其中的区别。
“选词用词”,是动态使用词语的一种形式,表现在遣词造句时在意识思维中的选词、做题时的选词填空等。在HSK考试中,阅读部分、听力部分都会对词语的选择有所考察。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释义方法
这里首先需要说明,教学中的词汇释义方法与词典中的词汇释义方法是有区别的。词典中关于词汇的释义方法对于本族语者是适用的,但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来说,词典释义并不适合他们,因为词典释义时术语较多并且较为复杂,学习者无法理解。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释义的原则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不同的词语适用不同的方法。词语教学要详略得当,有侧重点。例如汉语中一些词已经形成了固定搭配,在讲解时可以直接讲解搭配,便于学生应用。
2.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的母语、语言背景背景、语言水平不同,教师可采取不同的释义方法。教师自身条件和教学理论信仰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3.充分发挥学生利用词典的能力,给出简明易懂的情境和例子。例如讲解动词“跑、跳”等时,教师可以做动作,简单明了,不需要复杂的释义。同时,在讲解时,也可以给出语境,便于学生理解。
(二)對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释义的方法进行总结,大概有以下:
1.直接法。指在词汇讲解时,使用实物或图片等非常直观的方式。在名词的讲解中使用较多。例如讲解“苹果、香蕉、竹子”等词时,可使用此方法,既简洁方便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比较法。指把讲解的词语与它的近义词、反义词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让学习者发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中高级阶段此方法使用频率较高。例如,将“喜欢/喜爱/热爱”从词义、用法、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有助于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并且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汉语词汇。
3.语素扩展法。汉语中,有些词的各个语素义合起来是整个词义,例如“靓丽”,“靓”指漂亮,“丽”指美丽,“靓丽”是漂亮美丽之意。但也有一些词汇的语素义部分与词义有关或完全与词义无关。因此,教师在使用此种方法时要进行辨别,谨慎使用。
4.情景法。指把新词放在语境中,通过一定的话语、上下文来理解词义。例如“锁”,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这辆自行车没有锁”中“锁”的词性影响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因此要在语境中进行释义。
5.翻译法。如果某个新词用汉语释义比较麻烦、复杂,则可以直接用学习者的母语进行翻译。例如“空调”,英语中为“air conditioner”,学生可以迅速明白,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图片法,两种释义方法结合起来。但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汉语与学习者的母语中词的义项要对应起来,如果不对应,用了翻译法,会让学生产生误解。
6.搭配法。指通过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来理解词义。比如数量、名量词的搭配,“一头牛”“一个人”等,如果直接讲解“头”作为量词的意义很难讲清楚,可以运用词语搭配的方法。
7.话语连结法。指通过话语来学习词汇。例如关联词“虽然……但是……”“既……又……”等,可以给出图片、情境,让学习者造句,在句子、话语环境中学会词义。
8.类聚法。在每单元词语总结时,可以将同一个语义场的词放在一起复习,有利于学生清楚词语的分类、意义等,并且可以将词语相互对照,便于学生掌握。
9.联想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后边要讲解的生词起到一个铺垫、引导的作用。例如讲“聚会”“酒”“醉”三个词,可以先讲“聚会”,“聚会”要喝“酒”,“酒”喝多会“醉”,环环相扣,有利于生词的复现,学生通过这些词的意义就会不自觉的把他们联想在一起。
10.类推法。指通过某个语素,类推出一些词语。例如“可爱”中的“可”,可以类推出“可亲”“可敬”等词语,这种方法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11.功能释义法。对只有语法功能作用的词语的解释。例如“能够”:表示有能力或有条件做某事;表示善于或许可做某事;表示有某种用途。
12.猜测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上下文语境和教师的诱导。教师设定语境,再用学习者学过的词语进行引导,让学习者猜测词义,掌握词的用法。
13.阐释文化含义。主要是讲解词语的本义及附着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背景对同一个词语的理解、所代表的文化义都有不同的地方。比如“龙”,在中国,“龙”是吉祥、权势、高贵的象征,但在西方国家,“龙”是邪恶的。在词语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阐释文化含义,让学习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词义,并且可以起到对中华文化传播的作用。
以上的教学方法,很多情况下是可以相互结合起来的,并不是只能单独使用,大多数是适用于实词的教学,例如直接法等,但也有对实词、虚词都适用的方法,例如比较法等,具体在教学中怎么运用、怎么结合起来需要教师通过实践进行总结。
(三)对于虚词的教学,主要侧重功能方面,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近义或同义词比较;有无虚词的比较;意义相对的虚词比较;同一方面的虚词放在一起比较;貌似相似,实质不同的虚词进行比较。下面是对虚词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 1.介词的教学。主要通过功能搭配、翻译、操练、对比让学生掌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要涉及词语法化之前的意义,但老师要有语法化意识。例如“把”,在虚化之前有“拿、持”的意思,虚化之后就是作为介词来出现的,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也是作为介词来使用的,如果给学生讲解虚化之前的意义,可能会让学习者混淆,觉得更加复杂。
2.连词的教学。主要侧重功能与意义方面。例如“和、跟、同、与、及”都表示联合关系,但是风格色彩和用法方面有所差异。教师可通过翻译和操练的方法进行教学。
3.副词的教学。汉语中副词有表示程度的、表示范围的、表示时间的、表示处所的、表示语气的、表示关联的等等,而且用法都比较多,因此相对于其他虚词来说,副词的教学更为困难。在副词教学中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例如“肯定/一定”,二者都可作副词,但是“肯定”作副词表示一种推断、猜测,即表示说话人认为事情或情况是怎样,不用怀疑,这时一般可以用“一定”替换,但是当推测的是将来的情况时,“肯定”后常用“要”或“会”,而“一定”后只能跟“会”,一般不跟“要”。
4.助词教学。可以在句法组合中讲解,采用对比、情景、操练等方法。例如助词“着/了/过”,可以放在“看了/看着/看过”中找出其不同与相同之处,进行分析。
5.语气词的教学。可以运用直接演示的方法。例如“啊/吗”,教师可以通过说“走啊!”“走吗?”,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语气的不同。需要注意语气词的偏误,最多的是“吗”的误用,学习者可能在疑问句后都会加上“吗”,例如学习者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你明不明白吗?”“你什么时候来吗?”。
6.叹词的教学。也可采用情景演示的方法。例如“唉/哎”,教师可以通过造句、语境让学生掌握叹词的用法。必要时可以与学习者母语进行对比,加深印象。
三、教学启示
1.词语的音、形、义、结构类型等有联系,体现了词汇的系统性。例如,汉语中有同音词、同形词、同音同形词等,关于词义,汉语中有多义词,关于结构类型,有偏正、主谓、动宾等。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词语的结构类型一般不会讲解,但教师自身需要掌握。
2.汉语词汇的系统性决定了词汇教学必须有系统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点备面”“以一带多”“温故知新”。例如“会”,有两种读音,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词性;“深”是多义词,在讲解时可能不会涉及到所有的义项,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水平等,视情况进行补充;“忽然/突然”是一对近义词,在教学中讲到其中一个时可以增加另一个,让学生思考其区别与联系,达到“以一带多”的教学效果。
3.单纯词意义理解相对容易,但义多、用法广、组合自由。合成词意义相对简单,组合不自由,但是内部语义理解难。
4.课堂教学中词汇教学出现的最大難点就是近义词。作为老师,应该有预判能力、应变能力,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语感概括能力。近义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区分:(1)意义方面。可以从意义轻重、范围大小、集体个体、搭配对象的不同来进行区别。“轻视/蔑视”属于意义轻重不同;“局面/场面”属于范围大小不同;“交换/交流”是一对近义词,“交换”一般搭配具体的、范围小的词,“交换礼物”,“交流”一般搭配抽象的、范围大的词,“交流思想”。(2)色彩方面。主要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不同。“宏达/巨大/庞大”:“宏大”是褒义词,“巨大”是中性词,“庞大”是贬义词。“脑袋/头部”则属于语体不同。(3)用法方面。主要是词性不同。“突然/猛然”,前者是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定语等;后者作副词,可以作状语。
5.语速方面。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因为学习者都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初中级阶段,教师需要调整自己说话的语速,如果太快学生会跟不上,在高级阶段可以相对快一些,根据学习者的情况来决定语速。
6.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方面。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学,在许多方面为教学提供便利。例如图片、音频的播放等,在PPT制作中,教师也要注意一些问题:(1)图片和生词要有一定联系,并且联系要较为密切,让学生看到图能够猜到、预测出要讲的词,便于学生掌握。(2)在新词讲解中最好能够标注词性和学习者母语相对应的翻译。因为同一个词可能有好几个不同的词性,标注出来学生不易混淆。(3)善于利用小图标。有些词可能要用程度也就是意义的轻重来区分,那么教师可以在意义较轻的词后放一个小图标,在意义较重的词后放多个小图标。一方面比较美观,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4)注音问题。汉语词语根据《汉语拼音方案》标音,教师在制作PPT中要注意是否标音正确。(5)增加汉字书写动图,将汉字与词汇教学结合起来。
7.互动方面。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输入,更重要的是输出,教师要让学生多操练、多说话,也就是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8.教师用语不要过于复杂。如前所述,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遵守从“简”原则。尽量用简单、简洁的话语把新词讲明白,尽量不去用一些专业术语进行解释,会让学生无法理解,进一步失去学习汉语的兴趣。
9.对于新词教学,不要描述,而是通过设定情境,这样更简洁明了。例如讲“醉”,老师可以先向学生说自己喝了很多酒,再表演出“醉”的状态,这样要比用词典上的释义更加利于学生掌握。
10.有侧重点的对新词进行讲解。名词侧重于对词义的解释,虚词侧重于功能的解释。
11.词汇的操练。词汇的操练有很多种方法:造句、跟读、总结大意、看图猜词、选词填空等等,教师要根据操练的目的适当选用不同的方法。
12.总结结构。例如“为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为了”在句子中可以在主语之前,也可以在主语之后。教师在讲解中可以先举例子、造句,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列出其结构。类推的方法
13.提问时尽量用短句,对语境设定不要太长,少用是非问。是非问对学生思维的局限较大,长句会比较复杂,要遵循从“简”原则。
14.对外社交方面。因为教师教授的都是留学生,教师代表了国家的形象,一定要在课堂上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尽量避免谈及关于国家政治等敏感性问题,在选词、选图方面也要注意。
注释: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85页。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彭小川,李守纪,王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张和生.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2005(S1):6-8.
[6]刘智伟,任敏.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02):64-68.
[7]陆俭明.词汇教学与词汇研究之管见[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12-17.
[8]姜欧.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05):115-117.
[9]李明.近20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75-80.
[10]郭晓.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文献综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5):95-96.
[11]李润生.近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观[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7(02):32-45+51.
作者简介:
何丽媛(1995—),女,汉,甘肃泾川人, 硕士在读,单位:烟台大学,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