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绿色科技 品味活动盛宴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js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科学教育,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时代提出的紧迫要求。北京教学植物园以《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校外教育机构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活动载体,以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养成为己任,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工作中逐步实现着他们的使命与责任、价值与作用!
  ——题记
  
  在素质教育中,科学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教育又是极有发展空间的有效载体。对一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言,科学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多年来,北京教学植物园以青少年成长为本,立足青少年科学探究意识与方式的培养,紧紧围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育人目标,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生动的主题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科技教育特色,并逐渐形成了“以园区为依托、名师为支柱、实验室为载体、品牌项目为龙头、辅射基层学校”的科技教育发展格局,构建了开展科技活动的最佳途径,在全市的多项活动中发挥了“纲举目张”的效应,成为开展科学教育的典范。
  
  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成长
  活动是最生动、最实在的活教育。谁抓住了丰富的活动,谁就抓住了活的教育,也就抓住了让学生发挥潜能的关键。北京教学植物园让学生走进了活动的海洋。
  北京教学植物园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园区内不仅植被丰富,种类繁多,而且所有植物均按照教学需要和植物类群关系以生态建园的思路配植。那种恬静自然的氛围,与一路之隔、风景如画的龙潭湖公园和谐地融为一体。
  如何使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成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呢?教学植物园的教师们一方面结合园区资源创造性地开发活动;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活动理念,将活动做成了系列,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补充、深化和整合着已有的知识,生发着解决问题的智慧,展示出令人惊喜的潜能。
  比如作为“翱翔计划”生物学科基地(育才学校)的资源支持单位,教学植物园在城市生态科学研究领域和科研方法培训等方面为基地提供了实验设施的硬件和课题专业指导教师的软件支持。先后为学生们开展了“中学生科学研究方法”、“植物转基因技术在抗盐植物筛选与研究中的应用方法”、“现代基因、染色体等分类方法与传统植物分类方法在未来植物学发展中的作用”、“森林植物群落的观察研究(野外实验)”等项目培训,同时充分利用园内先进的实验设施,邀请专家学者为孩子们进行“外来植物与北京城市生态环境及科学探究方法”、“城市生态观测与北京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及探究方法”等为主题的培训。更多的中小学科技爱好者在这里开展小课题研究,并有多项获得全国和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就像采访中老师们谈到的:“我们的科技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促进学校课内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在实践中,教学植物园将科技教育工作纳入到园区的整体发展规划,加大了对科技教育的投资力度,使科技教育工作按独有的特色阶段性地发展。他们积极创建开展科技教育的有效载体,用青少年喜闻乐见、贴近生活实际的各种教育形式,增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例如,通过开放实验室、生物科技夏令营、绿色科技俱乐部等多种实践形式;开展植物栽培、植物材料的艺术加工等动手活动;进行系列植物与环境的科学小实验等,使中小学生在观察、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索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并从中获得对科学思维的理解,感受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服务学校丰富校外活动内涵
  作为科普教育基地,教学植物园在科普资源为学科教学服务上不断探索,摸索适合学校学科教学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为科普场馆服务教学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作为全国惟一一家由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的、为基础教育教学服务的专用植物园,北京教学植物园不仅在中小学自然、生物等学科教学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完美延伸,更是首都中小学生亲近自然、探索科技奥妙的理想之地。基于此,教学植物园提出了“生态建园”的思想,全力打造生动、活泼、美妙、寓教于乐的“绿色课堂”,同时,精心设计开发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活动项目,积极探索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活动方式,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植物园真正实现“直接面向基础教育、面向教育教学、面向教材,为教学服务,为全市一百多万中小学生提供一个有别于学校课堂的新的学习场所,为生活在大都市的学生提供一个亲近自然、贴近实际的科学园地”的目标。
  同时,为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教学植物园先后翻扩建了展览温室、养护温室及现代农业温室;改造树木分类区,完善植物的养护设施和科普设施;翻建了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园区道路;新建有水生植物区、人工模拟湿地、草本植物区、农作物展示区、木化石园、动植物标本展览室、科普知识展览厅、中小学生开放实验室、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多功能教室、学生科技活动的多媒体报告厅、植物组培室、实验材料繁育室、气象观测站、生态环保厕所、雨水收集池与二次利用系统、太阳能节能灯和杀虫灯等教学设施。根据中小学教学需要选择、收集引入植物1800 余种(含品种),近2万株;设有植物标牌、特殊植物和类群植物说明牌、园区简介牌、科普宣传橱窗、导向牌等。
  随着北京市高中新课程的全面展开,教学植物园以“为学校开展特色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为出发点,积极主动地与北京市多所中学合作开发校本课程。为了更好地利用北京教学植物园活的植物标本资源,以植物园为课堂,在对北京市中小学现行《生物学》、《自然》、《科学》等教材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统计、归纳、整理后,从植物学基础知识、植物与人类及环境关系的角度,编写了10余万字的《北京教学植物园现场教学参考资料》,供本园教师及中小学相关学科教师组织学生来园参观、教学时使用。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在植物园参观学习的效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结合教学植物园植物标本和教学实际情况,他们组织专人编写了《学生活动方案》。他们还利用植物资源和专业教师的优势与北京市多所中小学合作,为学校开发研究性学习校本选修教材提供有力的支持……如今,园区每年都要接待师生10~15 万人次;为160余所学校10万师生的生物课、劳技课等课堂教学提供实习与实验材料。教学植物园也因此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校外教育先进集体”、“首都青少年环境保护先进集体”;2010年,还被科技部、教育部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先进单位”,成为北京市教育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机构!
  
  依托园区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活动载体
  “提高校外教育工作的创新能力,使校外教育工作体现时代性,符合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根据校外教育工作的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开阔新视野、树立新观念、探索新方法”——这是现代校外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新与创造的关键是优化载体,创出特色,打造品牌。有专家指出,“校外教育机构只有紧紧抓住‘特色’做文章,才能抓住发展的根本,才能在基础教育中发挥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善于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善于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这是形成特色的基础。要善于集中力量形成特色,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人新我特”。那么,教学植物园的比较优势又是什么呢?“环境教育,绿色生态,植物研究,这些不正是我们的最大优势吗?”“很多活动这些年一直在做,但苦于没有用一根‘主线’串起来……”于是,在广大教职员工的集思广益之下,基于北京市委“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的工作部署和行动计划,教学植物园确定了新的发展之路——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主题,凸显“绿色、科技、环保”的特点,在对原有资源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开辟新的项目,打造具有教学植物园标志性的品牌活动,由此,“绿色科学探索系列行动”应运而生。
  关注生态、关注环保,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尝试着解决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实现低碳生活,是“绿色科技探索系列行动”这次行动的一大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从“植物与环境”的不同角度出发,设置了10个分项目,帮助青少年和广大市民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理念:
  ——“植物与环境论坛”旨在促进青少年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意识,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专家之间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绿色科技俱乐部”以北京教学植物园为基地,以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科技辅导团为依托,通过组织学生听科普讲座,引导学生看科技文章,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辅导学生撰写科研小论文等活动形式,探索培养青少年对绿色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北京市中小学生开放实验”配有植物监测、水质、土壤、环境、气象、食品营养与安全、显微观察等方面的仪器设备,全年免费向学生开放;
  ——“北京市中学生第九届《植物栽培》竞赛”意在通过栽培植物,让远离大自然的城市学生亲手体验栽种过程、学习栽培技巧、体验栽种乐趣;
  ——“北京地区保护植物知识竞赛”通过以“保护珍稀植物共建生态家园”为主题的竞赛活动,使学生了解北京市保护植物的现状及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并自觉参与到保护植物的行动中;
  ——“科普游园会”以植物与低碳生活关系为主题,旨在普及科技知识,倡导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活动期间,免费参观教学植物园各园区,并可参加多项互动活动;
  ——“科普展览”是向大众普及植物与环境知识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展览。由橱窗展览、学校巡展和教学植物园导赏手册三部分组成;
  ——“科普讲座”旨在普及植物与环境的科学知识,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介绍绿色生活方式;
  ——“美境行动”旨在以方案设计与实施为基础,开展培训、沙龙、交流营等环保实践活动,并选择优秀方案,由专家指导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提高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环保方案并予以实施,激发学生动手动脑,解决身边环境问题的能力;
  ——“植物大课堂”是在绿色的环境中,配合有趣的互动活动,围绕大家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的一次与植物有关的中小学生探秘活动;
  ——“绿色科幻画”主要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尝试手、脑并用以及科技与艺术的融会贯通。
  在这些活动中,植物园十分重视三个环节,即活动选择的自愿性,活动参与的能动性,活动过程的体验性。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相互支撑、相互呼应,使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与加强。
  如今,“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教育贯穿于科技教育的全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每一名学生,推动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已成为教学植物园每位科技教师的共识。他们的科普教育并不只局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承,也不只局限于科学能力的提升,而是高度重视以求实精神与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科学精神的培养。
  将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与青少年科技知识的普及、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有益地结合;与中小学生课程改革恰当地结合,为中小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平台,北京教学植物园正沿着这条科技教育的健康发展之路执著前行。■
  □编辑 郭卿
其他文献
农村地区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就需努力解决当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农村学校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实际工作脱节,导致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缺乏动态生成的、满足教学实际需要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工学矛盾突出,没有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思想的良性流动和分享;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领导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询意见稿中
“名校办分校”是在政府提倡“发挥名校优质教育资源优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办学模式。作为首都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北京小学也进行着此类探索。在这过程中,学校始终保持冷静的思考、清晰的思路、明确的策略,追求着本校与分校的共同发展。  自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以不同的办学方式开办了北京小学广外分校、北京小学大兴分校清城部、北京小学走读部、北京小学大兴分校翡翠城部、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
打造生命价值教育的名牌是前进二小实现优质办学,促进师生发展的主要策略,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战略。     ■ 构建生命共同体的途径  构筑团队共同愿景。通过构筑团队共同愿景,激发动力和活力。开学伊始,学校各组团队在办学思想、目标等教育价值体系的统领下,结合组内实际,制定了各自团队愿景和队训、团队目标。激发了组员的教育激情与活力,提高了团队凝聚力。  建设生命化的课堂和课程。把课堂作为生命价值
站在操场的主席台上,宣布对你和另一名同学的处分的时候,我的心在流泪,我的声音努力保持平静。这是在我近20年的教育生涯中,第一次处分学生。  我知道,处分你,是我教育的失败。谈话之后,你站到我面前,说:“能不能不给我处分?”我几乎要暴露自己心房上最柔软的那一面,但是,我还是板起脸告诉你:“孩子,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犯了就要承担后果。”  处分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犯了错误之后,我们几个老师坐在一起商
北京市高中教育研究会以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为中心课题展开研究,这正是抓住了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高中在校生最高年份只有31.8万人,1949年高中在校生只有20.7万人。而2010年,我国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规模已达4659.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
为了落实精品特色战略,东城区十分重视两支队伍建设,启动了教育家成长工程,开拓探索优质教育人才建设的新途径,助推教师队伍发展与前进。通过举办“教育家成长论坛”、“办学实践研讨会”、评选表彰“师德标兵”、举行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等举措,培养、发掘、推出了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以下介绍的五位校长和教师,就是东城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代表。    作为一名资深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杨春林自任北京五中分校校长以来,以
近些年,随着“课题”成为广大教师尽人皆知的词汇,“课题研究”这个“旧时王谢堂前燕”纷纷“飞入寻常百姓家”,甚至呈现了全民参与的态势,国家级、省市级、地市级、县市级……校校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然而,这些“课题研究”真的起到预期的作用了吗?一线教师怎样看课题研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教师对课题研究颇有怨言?是什么因素裹挟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研究?一线教师应该怎样进行课题研究?怎样的课题研究更贴近一线
目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说”比“听”多,教师往往只听学生精彩的回答,而忽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反映出的问题。教师说的多,会代替学生思维;教师说不到点子上,不能针对学生的问题说,就等于医生不能对症下药,也就不能药到病除。因而,我们语文教师要做到学会倾听,大量地听,耐心地听,适时地说,有节制地说。  学会倾听,要建立在学生大量“说”的基础上  俗话说得好,“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句话的内涵,就是
“高校支持西城区小学发展”项目,简称“UDS”项目。U是指大学(University),D指地区(District),特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S指学校(School)。“UDS”代表三方构成合作共同体。   2010年9月28日,“高校支持西城区小学发展”项目启动会召开。会上区教委和高校专家、项目学校校长签订“高校支持西城区小学发展”项目合作协议书,明确了协作三方的权利和义务。  “高校支持西城区
本期推荐书目  《做最好的老师》  内容介绍: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他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推荐理由:  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典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