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榜样在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H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生活,是人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定性。先进的道德及道德模范对社会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道德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树立道德榜样,运用生动事例来教育人、影响人,能够弘扬一定社会的正确价值取向,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道德;道德模范;道德人格;道德建设
  
   由于人对客观世界需要的依赖性而产生了道德,它是社会的一种特殊的人的价值观念。道德即是社会调节的一种手段又是人实现自身统一,精神完善的一种特殊方式,他始终根植在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价值形态。道德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方式,通过它的调节功能和导向功能、教育功能,辩护功能和沟通功能等功能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而实现。同时道德也是个人精神自我完善的重要力量。道德可以激励人们坚持不懈的追求真、善、美。道德对社会的作用是通过端正社会舆论、树立道德榜样、塑造道德人格、培养内心信念,最后形成公民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社会风尚等方式,为经济基础和社会利益服务。[1]先进的道德及道德模范对社会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那么下面我来讲讲道德模范及其它在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准则,做一个善良的人不难,只要不去伤害人家也算是积德了。但是我们如何做个高尚的人呢?这是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想不少人看过《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吧,里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感人的事迹。每个人都是那样的让人震撼,看后会让人觉得自己的渺小和和行动的怯懦。我不能拿那一个人来做例子去说明,是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那样的让人崇敬,他们的形象让人挥之不去,他们真实的善意却永远的留在了我的脑海。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那是因为我们的本初和我们成长的环境影响和熏陶了我们。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极力的推崇道德模范呢?社会主义的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光辉形象,是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典型。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模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我们党的历来主张,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优势,把全国道德模范作为道德标杆,他们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他们既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建设中诞生的英模人物,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实现政治文明必不可少的榜样群体。他们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来自于我们中间的平凡之人。他们之所以能做出那么高的成就达到那么高的境界,那是他们更讲奉献,更讲诚信,更讲拼搏,更讲创新,更能 “予人玫瑰”,并以此为乐为荣,乐在其中。在他们的内心,给永远比拿更快乐。也许这就是他们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也就是说,他们所能做到的,我们其他人也一样能够做到。区别只在于,他们做了,我们没做,他们做得更好,我们却满足于一般。他们爱别人胜过自己,爱公平正义胜过金钱,爱奉献胜过索取,而我们却恰恰相反。正因此,他们才成了我们学习的榜样。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内心里崇高的道德。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爱和善,由内而外的散发和传播着人间的温情,这是怎样的一种无私情怀。正所谓,心中无私天地宽。他们以一种自然而然的行动撒播着爱和真。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一代又一代先进模范人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谱写了如歌如泣的动人赞歌,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有情有义的模范人物,也许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同事或朋友,有些我们从未谋面,但他们都是百姓公认的道德模范,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到值得学习。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他们身上有一种伸张社会正义的力量,有雪中送炭的脉脉温情,有我们内心脆弱时需要振奋的动力。也正因此,我们才必须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我们个人的道德才会更高尚,我们的社会才更和谐美好。
  第二、道德模范在道德建设中的地位。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道德建设一是注重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方针、理论定位和价值模式,这是由于一是在经济生活领域中,新旧两种制度正处在转换交替时期,两种制度并存,呈现出某种胶着对峙的状态,二是在政治领域生活中,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提到全党议事日程,但是这是一个艰巨复杂的任务,必然采取审慎的方针,有领导有秩序的逐步展开。三是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传播工具的现代化,打破了时空界限,冲击着旧的封闭的圈子,引起人民认识上的突破、超越和种种“模仿”,中西文化的交流、撞击,预示着我国传统文化形态正在向现代化形态的过度和转变。四是当今一个世界、一个市场、两种制度并存和竞争的新格局,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国际化的客观趋势,要求我们重新估计和分析发展的新局势。五是现代化的一个大趋势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大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道德领域决不是一块纯而又纯的理想圣地,它是一个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卑下、真善美与假恶丑同生长的现实世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就要使自己能够成为动员人民群众去及时发现和正确认识这些社会矛盾的有效工具并使其在先进的社会舆论中敏锐的反映出来,对社会不断变化着的矛盾做出监督性的反映,提供解决这些矛盾的有效方法,以此激发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自觉地参加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过程,为解决这些矛盾提供不可缺少的道义力量,道德模范在道德建设中可以起到凝聚效应和示范效应,以此来带动和影响一代甚至是几代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和谐的社会氛围。让做好事成为一种习惯,让每个人的心越来越近,让社会这个大家庭充满温情和善意,少些罪恶和无耻。[2]由此可以看出道德模范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然而道德力量始终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要素。发展需要有资源保证,这个资源不但指物质,也指精神。经济靠一时的投资拉动,或许可以立竿见影,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精神道德品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支撑,数量的外延扩张是走不远的。党的十七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个人品德建设”的新要求,并进一步强调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的道德激励机制。我们开展“十大道德楷模”、“十大孝星”评选表彰活动,就是要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树立道德模范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道德模范是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中流砥柱。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的冲浪者,站在时代的巅峰,号召和带领着一大批有志之士,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和崇高的理想奉献着自己有限的韶华。他们是我国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道德模范人物是时代发展进步的旗帜。公民道德建设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崇敬这些模范,关爱这些模范,学习这些模范,宣传这些模范,一是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他们身上汲取催人奋进的道德力量,转化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强大精神动力;二是着眼于知行统一这一关键环节,广泛开展群众性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观念内化为人们的自身修养,把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3]要注重典型引导,于平凡中见精神,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要立足实际,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第三、道德榜样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依赖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引导和规范人的思想行为,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重要作用。道德模范是道德的实践者和履行者。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最终体现为有效地激励广大公民培养与完善道德人格。道德榜样是一定社会道德的人格化,道德人格就是具体个人的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后天道德实践活动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道德人格标示着公民人格的道德性,同时也标示着整个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我们提倡高尚的道德人格。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道德榜样存在于社会现实之中,他们是活生生的个人或群体,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模范事迹承载着一定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一定社会所要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运用道德榜样进行道德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人们与道德榜样产生情感共鸣,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道德榜样是一定社会道德评价的标尺,它具有社会肯定性和主导性,能够激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实践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任何社会的道德榜样都是一定社会道德的模范履行者,因而都会受到社会的推崇和表彰。道德榜样为社会所尊崇爱戴的效应,能够使人们按照主导的社会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激励人们追求崇高、积极向上,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树立道德榜样是开展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道德榜样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历来备受重视,都十分强调道德示范、道德教化的力量,注重按照一定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树立道德榜样和道德典型,以此来理顺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可以说,依靠道德模范的凝聚效应和示范效,把一定的道德内化为人们的信念、行为和习惯,[5]是进行道德建设的有效方法和一条基本规律。
  
  参考文献:
  [1][2][3]《伦理学》唐凯麟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4]《潜能速醒》戴维·格斯特 海潮出版社
  [5]《伦理学导论》倪素襄 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摘 要: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本土存在着三大宗教,即佛教、道教、儒教①。本文采用前辈学者的这一界定,试图从“游戏”这一适用于三教中带有自身定义的特殊语词来审视其各自对待精神自由的态度,并且试着来探讨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中的诗兴成分与之的关系。  关键词:游戏;游戏三昧;物化②;游仙;乐道;诗兴人格    席勒说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充分是人。”③可以这样说,此在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精神,首先概括介绍图书馆服务的职能和功能,其次指出和谐社会与图书馆作用的一致性。强调图书馆服务中应关注弱势群体,注重阅读的人文环境;同时呼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使其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人文精神;阅读;职业精神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图书馆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
期刊
摘 要:随着2008年6月1日欧盟正式实施的REACH法规,由于REACH法规在注册、评估、授权、限制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中国纺织品及相关企业都受到了重大影响。中国企业的成本大大提高、竞争力降低、出口贸易额减少、企业发展受挫;同时,也将会对中国纺织类企业未来参与世界范围的竞争产生了正面促进作用。  关键词:REACH法规;影响    REACH法规已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对于我国的纺织业
期刊
摘 要: 量刑建议权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求刑权的有力途径,也是国家刑罚权运行的重要方面。本文从量刑建议的法律依据出发,指出检察机关公诉时提出量刑建议的必要性,并对量刑建议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公诉权;求刑权;量刑建议权    一、公诉量刑建议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检察权包括刑事案件的公诉权、直接
期刊
摘 要:水生植物是园林水景的重要造景素材,是水体绿化、美化、净化不可缺少的材料,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保持物种多样性,净化水体的重要生态意义。该文就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水生植物;应用;前景    水生植物是园林水景的重要造景素材,是水体绿化、美化、净化不可缺少的材料,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保持物种多样性,净化水体的重要生态意义。    
期刊
摘 要:作为支撑政府——市场——社会三足鼎立的一支重要力量,非营利组织承担着政府改革后转移出的部分社会经济职能,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非营利组织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相辅相成,其生存和发展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而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挥将有效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正确定位。因此,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需要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根据市场
期刊
摘 要:新疆少数民族食俗文化受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经济结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烤食习俗,并且与中原食俗互相学习,具有扩散性和交融性的特点,为中华饮食文明注入了鲜活的力量。此外,新疆少数民族食俗文化在性别角色、婚俗、精神信仰等民俗事象中都有所体现。它在丰富世界饮食文明、平衡膳食、发展旅游业等方面都有深远的意义,但其在经济方面也存在着局限性。  关键词:食俗文化;新疆少数民族;意义      新疆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都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军营中的建设对军队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在实现途径上必须走对官兵进行教育引导与文化熏陶相结合的路子。  关键词:军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理论灌输与引导;文化熏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
期刊
摘 要: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的财产的行为,是债权行为还是物权行为,学界颇有争议。我国《合同法》第51条不承认物权行为与物权合意,而把处分和负担合成了一个法律行为。构成无权处分需具备以下三个要件:行为人实施了处分行为;处分行为是行为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的;行为人没有处分权。我国应采用物权行为理论,我国的无权处分法律体系的建设可从德国的物权行为理论中借鉴经验。  关键词:无权处分;物权变动;善意取得  
期刊
摘 要:自2003年新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确立,针对乞讨人员的救助体系日益体现人性化特征,但是新的救助制度地实施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文章在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政策进行分析后提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针对城市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横向纵向救助体制,分类管理不同类型的受救助人员,加强救助的监管力度等是有效解决流浪乞讨人员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政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