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宁化六中福建宁化365400)
【摘要】舒婷的朦胧诗渗透着深深的女性意识。本文着重论述了舒婷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内涵,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主体意识的觉醒、平等意识的追求和性别意识的认同。
【关键词】舒婷诗歌女性意识内涵主体意识的觉醒平等意识的追求性别意识的认同
舒婷的朦胧诗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也渗透着深深的女性意识。
当代女性意识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体意识的觉醒,即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最初主要表现在对男权的反叛和对封建制度的反抗;二是平等意识的追求,这里的平等主要是指两性的充分发展,包括性别差异的发展,它是一种男女和谐相处的状态,同时也符合顺应自然的原则;三是性别意识的认同,主要是从文化层面上来讲,站在女性立场上关注女性自身问题和体现女性自身特点。这三个层面是相互渗透的,紧密联系的。舒婷的诗不仅构思新颖,语言精美,同时在体现女性意识方面也是全方位的,以下从这三个方面对舒婷的诗所展现出来的女性意识进行简析。
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表现在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上,而这点以舒婷诗歌《神女峰》为代表体现得淋漓尽致。
“神女峰”是一个典型被异化的坚贞妇女形象。神女峰在人们的传说中一向被视作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在诗人眼中却是一个被风干的虚幻祭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特别是宋元以后,随着封建礼教的日益猖獗,贞节观更是大行其道。许许多多的妇女便戴着这种锦绣堆叠的枷锁过着“从一而终”的生活,成为“名留青史”的牺牲品。
舒婷的《神女峰》虽未对这种封建礼教进行强烈的抨击,却通过独特的反思者的视角对这一脍炙人口的神女峰传说提出质疑,鲜明的表达着对这种传统观念的批判。例如:
游人们向着神女峰挥舞起各色的花手帕,都被神女百代千年矢志不移忠贞与爱情的传说感动,诗人却感到悲伤痛苦:“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其实就是作者的手“突然收回”,因为在这千古流芳的故事中舒婷感受到了痛心和耻辱。凝视着这座山石,诗人开始质疑,梦虽美丽却徒留“美丽的忧伤”。陈腐的思想意识把人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化成了僵硬冰冷的石头,诗人却始终无法想信“心真能变石头”。鲁迅先生曾对此发表看法说:“国民将到被征服的地位,守节盛了;烈女也从此着重。因为女子既是男子所有,自己死了,不该嫁人,自己活着,自然更不许被夺。然而自己是被征服的国民,没有力量保护,没有勇气反抗了,只好别出心裁,鼓吹女人自杀。”可见这种礼教对中国妇女的迫害之深。
诗中体现女性开始觉醒的诗句:“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而且背叛已形成了滚滚的时代洪流。“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是诗的结尾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诗人看来,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可博得贞女烈妇的美誉,却不能享受生活的快乐,获得真正的幸福。她呼吁女性们抛开传统贞节观,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争取人的尊严与价值。这既是对爱的渴望,更是对人性复归的痛切的呼唤。一切做人的权力都应当受到维护和尊重,而决不应当被扭曲和阉割。
二、女性平等意识的追求
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表现在女性平等意识的追求上,而这点以舒婷诗歌《致橡树》为代表体现得透彻。
舒婷的《致橡树》无疑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重新构建出新时期追求独立与平等的女性形象。例如诗句: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诗文一开篇,作者诗篇就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了自己不愿成为依附爱人的凌霄花,借橡树的高枝来彰显自己;也不想成为一只痴情的鸟儿,日日为绿荫而歌唱,没有自我;也不愿像泉源只是单方面的一味付出,默默无闻,一厢情愿;更不愿意象险峰,成为爱人的陪衬品。又如诗句: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以上诗句都表达了诗人在追求平等并立的爱情观的同时,又不失女性特有的温婉细腻。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甘共苦,经的起“寒潮、风雷、霹雳”;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一起分享“雾霭、流岚、虹霓”。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舒婷的爱情观,体现了诗人对男女平等的追求,同时也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
三、女性性别意识的认同
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表现在女性性别意识的认同上,而这又以舒婷诗歌《赠》、《无题》、《惠安女子》等为代表。
性别意识的认同是指从文化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主张女性写作是由女性特殊的品质决定的,是具有女性意识的写作,是对自身作为女性身份的自我认可。舒婷诗歌中性别意识的认同更多的是体现在诗歌的创作根源和语言风格上。
新中国成立后,男女平等被写进宪法,两性关系的同一性被绝对强调。这种绝对的平等其实就相当于等同,把女性与男性等同化。女性所追求的男女平等,其实并非是以个体的差异和自我为代价的等同化,而是在承认男女个体独特性的前提下,男性与女性的具体的平等。所以写作是有“性别意识”的。舒婷的诗歌往往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觉、细腻的女性情怀展现其思想,如《赠》中有这样的句子:“你没有察觉到/我在你身边的步子/放得多么慢/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炭/想这样安慰你/然而我不敢。”“你没有问问/走过你的窗下时/每夜我怎么想/如果你是树/我就是土壤/想这样提醒你/然而我不敢。”笔墨流淌处,无不洋溢着一种似水的柔情,这种柔情是女孩子特有的,也可以说是女性作家特有的。
又如《无题》这首诗,所表达的就是爱,而这种爱的表情方式偏偏是“我不告诉你”。诗中小伙子亲昵地问她“你怕吗?”“你快乐吗?”“你在爱着?”时,沉浸于热恋中的少女在时,她却用了三个连续否定——“不告诉你”,表明了女性自觉,而这种表情方式又完全是女性的,是对自身作为女性的性别认同。这些诗从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以女性经验、视角写出女性主体对爱情、对人生的真切感悟。
再如舒婷的《惠安女子》则写出了对惠安女子的爱怜、不测命运的忧戚,含蓄、委婉而优美。诗中一开始诗人给惠安女子塑出了一座美丽的雕像:“琥珀色的眼睛”里燃烧着火一般的期待,“以古老部落的银饰约束柔软的腰肢”,“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的习惯动作,裸足踩在海天之间的碱滩和礁石上。然而诗人真正关心的却是惠安女子的命运:风景虽然雅致美妙、传奇虽然委婉动人,然而她们裸足踩过的碱滩和礁石,却是局外人看不到的。她们的命运最终成为供男人欣赏的封面和插图中的一道美妙风景,而女性真实生命的要求却不被理解。诗中女性特有的感伤、细腻与婉约以及女性特有的词汇抒写了一种独特的忧伤。那是一种淡淡的忧伤,痛而温柔,苦而坚韧,秀中有骨,华美而不矫情,很确切地体现诗人站对女性生存境遇及命运的思考和关注的那种心情。
舒婷典雅瑞丽、委婉绰约、美丽而忧伤的诗歌风格在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中是独特的,诗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善良柔情,敏感细腻,真诚丰富也是男性作家所不及的。
总之,主体意识的觉醒、平等意识的追求和性别意识的认同,构成了舒婷朦胧诗鲜明的个人风格,渗透着深深的女性意识。在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舒婷的出现,不仅带来了新时期女性写作的勃兴,更重要的是其带有女性意识的写作,摆脱了男性中心的话语模式,传达了女性的觉醒以及对妇女解放的强烈呼唤与期待。她以诗歌宣示了女性作为相对于男性的另一个独立个体的性别特点,为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明哲温馨的暖色和忧郁深沉的气质,同时也为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诗歌奠定了在诗坛的基础和地位,为女性诗歌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启发。
【摘要】舒婷的朦胧诗渗透着深深的女性意识。本文着重论述了舒婷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内涵,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主体意识的觉醒、平等意识的追求和性别意识的认同。
【关键词】舒婷诗歌女性意识内涵主体意识的觉醒平等意识的追求性别意识的认同
舒婷的朦胧诗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也渗透着深深的女性意识。
当代女性意识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体意识的觉醒,即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最初主要表现在对男权的反叛和对封建制度的反抗;二是平等意识的追求,这里的平等主要是指两性的充分发展,包括性别差异的发展,它是一种男女和谐相处的状态,同时也符合顺应自然的原则;三是性别意识的认同,主要是从文化层面上来讲,站在女性立场上关注女性自身问题和体现女性自身特点。这三个层面是相互渗透的,紧密联系的。舒婷的诗不仅构思新颖,语言精美,同时在体现女性意识方面也是全方位的,以下从这三个方面对舒婷的诗所展现出来的女性意识进行简析。
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表现在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上,而这点以舒婷诗歌《神女峰》为代表体现得淋漓尽致。
“神女峰”是一个典型被异化的坚贞妇女形象。神女峰在人们的传说中一向被视作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在诗人眼中却是一个被风干的虚幻祭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特别是宋元以后,随着封建礼教的日益猖獗,贞节观更是大行其道。许许多多的妇女便戴着这种锦绣堆叠的枷锁过着“从一而终”的生活,成为“名留青史”的牺牲品。
舒婷的《神女峰》虽未对这种封建礼教进行强烈的抨击,却通过独特的反思者的视角对这一脍炙人口的神女峰传说提出质疑,鲜明的表达着对这种传统观念的批判。例如:
游人们向着神女峰挥舞起各色的花手帕,都被神女百代千年矢志不移忠贞与爱情的传说感动,诗人却感到悲伤痛苦:“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其实就是作者的手“突然收回”,因为在这千古流芳的故事中舒婷感受到了痛心和耻辱。凝视着这座山石,诗人开始质疑,梦虽美丽却徒留“美丽的忧伤”。陈腐的思想意识把人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化成了僵硬冰冷的石头,诗人却始终无法想信“心真能变石头”。鲁迅先生曾对此发表看法说:“国民将到被征服的地位,守节盛了;烈女也从此着重。因为女子既是男子所有,自己死了,不该嫁人,自己活着,自然更不许被夺。然而自己是被征服的国民,没有力量保护,没有勇气反抗了,只好别出心裁,鼓吹女人自杀。”可见这种礼教对中国妇女的迫害之深。
诗中体现女性开始觉醒的诗句:“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而且背叛已形成了滚滚的时代洪流。“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是诗的结尾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诗人看来,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可博得贞女烈妇的美誉,却不能享受生活的快乐,获得真正的幸福。她呼吁女性们抛开传统贞节观,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争取人的尊严与价值。这既是对爱的渴望,更是对人性复归的痛切的呼唤。一切做人的权力都应当受到维护和尊重,而决不应当被扭曲和阉割。
二、女性平等意识的追求
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表现在女性平等意识的追求上,而这点以舒婷诗歌《致橡树》为代表体现得透彻。
舒婷的《致橡树》无疑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重新构建出新时期追求独立与平等的女性形象。例如诗句: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诗文一开篇,作者诗篇就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了自己不愿成为依附爱人的凌霄花,借橡树的高枝来彰显自己;也不想成为一只痴情的鸟儿,日日为绿荫而歌唱,没有自我;也不愿像泉源只是单方面的一味付出,默默无闻,一厢情愿;更不愿意象险峰,成为爱人的陪衬品。又如诗句: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以上诗句都表达了诗人在追求平等并立的爱情观的同时,又不失女性特有的温婉细腻。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甘共苦,经的起“寒潮、风雷、霹雳”;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一起分享“雾霭、流岚、虹霓”。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舒婷的爱情观,体现了诗人对男女平等的追求,同时也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
三、女性性别意识的认同
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表现在女性性别意识的认同上,而这又以舒婷诗歌《赠》、《无题》、《惠安女子》等为代表。
性别意识的认同是指从文化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主张女性写作是由女性特殊的品质决定的,是具有女性意识的写作,是对自身作为女性身份的自我认可。舒婷诗歌中性别意识的认同更多的是体现在诗歌的创作根源和语言风格上。
新中国成立后,男女平等被写进宪法,两性关系的同一性被绝对强调。这种绝对的平等其实就相当于等同,把女性与男性等同化。女性所追求的男女平等,其实并非是以个体的差异和自我为代价的等同化,而是在承认男女个体独特性的前提下,男性与女性的具体的平等。所以写作是有“性别意识”的。舒婷的诗歌往往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觉、细腻的女性情怀展现其思想,如《赠》中有这样的句子:“你没有察觉到/我在你身边的步子/放得多么慢/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炭/想这样安慰你/然而我不敢。”“你没有问问/走过你的窗下时/每夜我怎么想/如果你是树/我就是土壤/想这样提醒你/然而我不敢。”笔墨流淌处,无不洋溢着一种似水的柔情,这种柔情是女孩子特有的,也可以说是女性作家特有的。
又如《无题》这首诗,所表达的就是爱,而这种爱的表情方式偏偏是“我不告诉你”。诗中小伙子亲昵地问她“你怕吗?”“你快乐吗?”“你在爱着?”时,沉浸于热恋中的少女在时,她却用了三个连续否定——“不告诉你”,表明了女性自觉,而这种表情方式又完全是女性的,是对自身作为女性的性别认同。这些诗从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以女性经验、视角写出女性主体对爱情、对人生的真切感悟。
再如舒婷的《惠安女子》则写出了对惠安女子的爱怜、不测命运的忧戚,含蓄、委婉而优美。诗中一开始诗人给惠安女子塑出了一座美丽的雕像:“琥珀色的眼睛”里燃烧着火一般的期待,“以古老部落的银饰约束柔软的腰肢”,“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的习惯动作,裸足踩在海天之间的碱滩和礁石上。然而诗人真正关心的却是惠安女子的命运:风景虽然雅致美妙、传奇虽然委婉动人,然而她们裸足踩过的碱滩和礁石,却是局外人看不到的。她们的命运最终成为供男人欣赏的封面和插图中的一道美妙风景,而女性真实生命的要求却不被理解。诗中女性特有的感伤、细腻与婉约以及女性特有的词汇抒写了一种独特的忧伤。那是一种淡淡的忧伤,痛而温柔,苦而坚韧,秀中有骨,华美而不矫情,很确切地体现诗人站对女性生存境遇及命运的思考和关注的那种心情。
舒婷典雅瑞丽、委婉绰约、美丽而忧伤的诗歌风格在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中是独特的,诗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善良柔情,敏感细腻,真诚丰富也是男性作家所不及的。
总之,主体意识的觉醒、平等意识的追求和性别意识的认同,构成了舒婷朦胧诗鲜明的个人风格,渗透着深深的女性意识。在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舒婷的出现,不仅带来了新时期女性写作的勃兴,更重要的是其带有女性意识的写作,摆脱了男性中心的话语模式,传达了女性的觉醒以及对妇女解放的强烈呼唤与期待。她以诗歌宣示了女性作为相对于男性的另一个独立个体的性别特点,为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明哲温馨的暖色和忧郁深沉的气质,同时也为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诗歌奠定了在诗坛的基础和地位,为女性诗歌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