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孔子的教育领导思想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yuk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孔子的教育领导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领导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孔子的教育领导角色、课程领导思想、以“仁”为本的教育领导理论、“力行中庸”的教育领导原则、“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领导方法。
  关键词:孔子;教育领导;儒家思想
  教育领导就是确定教育组织的发展方向与愿望,对全体成员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其积极主动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与活动。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的教育领导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领导领域占有主导地位。孔子的教育领导思想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一、孔子的教育领导角色
  孔子的教育领导角色更多地体现在其自觉修养与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虚怀若谷、学而不厌和重行重信之中。
  在自觉修养上,孔子主张勤奋,学而知之。作为领导者首先做到了以身作则,因为孔子本身不仅善于学习而且乐于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终身的事业。但并没有因此而强求学生,他遵循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行为上领导人,以情感人。孔子多次对弟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不耻下问,敏而好学”,“学而知之”,“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认为,在学习上,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够学到知识。孔子倡导学习要“学而不厌”。“学而不厌”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就比较难了,关键就在于有无恒心。学习目的是为“道”,不是欲求功利。若为了求逐功利,如在一定的时间内未达目标,必会对求知灰心丧气。俗话说,无欲则刚。若求知的目的是为了信仰、为了事业,则会在求知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本身就是目的,从而感到学无止境。这样去做了,必会“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才能真正做到“学而不厌”。孔子曾对弟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孔子的弟子们也非常佩服孔子的这种求知精神,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言、行之间,他更重“行”,注重行为和实践。他主张出言要慢,行动要快,先做后说,多做少说,说了就一定做到。他标榜古人“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说古代杰出人物言语所以不轻易出口,是因为如果做不到会感到可耻的。所以“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以言、行关系的准则教育领导学生,在实践中,他也注意“听其言而观其行”。他的学生宰予在白天睡了觉,他十分气愤,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接着他发表议论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他教育学生言行统一,不光要听别人怎么说,更重要的是要观察他怎么做的。应指出,孔子并非轻视言语,只是反对那些花言巧语的人。要言而有信才是君子所为。这不仅是教育领导者自身应力行的,也是领导者成功领导的关键所在。
  二、孔子的课程领导思想
  孔子所要培养的是从政的君子,是有道德文化的人,既要德才兼备,又要文武双全。为了实现这种教育目的,他有选择地设置了全面合理的课程。继承西周贵族“六艺”教育传统,吸收采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新学科,虽沿袭用“六艺”名称,但对所传授的学科都作了调整,充实了内容。据考证,孔子一生用了大量的时间共修订了6种经典著作,有《诗》《书》《礼》《乐》《易经》《春秋》,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内容丰富且系统,为中国古代文献的传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开辟了我国课程领导的先河。孔子还把这些课程传授给他的学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把学生引向君子之路,正是这样和谐的课程体系培养出了一批社会的栋梁之材。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没有天命和鬼神的内容,教育思想是唯物的,这在2500年前的战国时代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从流传下来的《论语》一书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学生把他像父亲一样尊敬和爱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是现代教育体制下很难体会到的。
  三、孔子的以“仁”为本的教育领导理论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安邦的贤才,为新兴的社会力量找到政治保障,从而改变春秋以来礼崩乐坏、犯上作乱、天下无道的混乱局面,以实现其“仁”、“礼”统一的理想的社会模式。通过君子的从政即“修己”、“安人”,达到“复礼”。所以孔子主张“举贤才”。而孔子的一生也为“举贤才”而努力。
  君子的要求是德才兼备,但最重要的品质是“仁”。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主要体现在忠恕两个方面。“忠”是尽心竭力,主动为人谋。“恕”是推己及人。君子把仁德看得高于一切,片刻不离,“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在生命和“仁”发生冲突后,“杀身以成仁”。君子要“不忧、不惧、不惑”,兼具仁智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君子乐天知命就可以“不惑”,胸怀坦荡就可以做到“不惧”,视野宽阔,眼光长远就可以做到“不忧”。知者“知人”、“利仁”。“知人”是“爱人”的前提,“知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爱人”,“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孔子赞赏的是仁、义、礼统帅下的勇。他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他还说:“勇而无礼则乱。”做“君子”是孔子激励人们前进的发展愿景,这个愿景在孔子那里是至高无上的,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
  四、孔子的“力行中庸”的教育领导原则
  人的行为不一定都合乎道德准则,常有做得过分或者不及的情况。孔子认为,那样都不好,最好是做得恰到好处,强调“中庸”。而中庸之道又是孔子的重要领导与管理思想。教育领导主要面对的是人,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领导人。中庸之道恰恰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更是教育领导的重要原则。孔子的“中庸”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它既有孔子的道德观,也有他的立身处世之道;既有他的审美观,也有他的治国安邦之道。孔子的社会实践表明,他所说的“中庸”是要人们抓住事物矛盾的中节即关节点和规律性,办事要恰到好处。中庸是恰当处理人们的感情和行为的正确态度,在孔子看来,“过犹不及”,过与不及都不是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都是有害的。而“中庸”则具有适度的特性,是善的象征。
   “中庸”的内涵是丰富而又深刻的,要想在任何场合都能做到用一种适度的方法去处世是不容易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容易走极端,我们往往能够避免较大的极端,却容易疏忽于危害较小或无明显危害的极端,按照自己的偏好做事,所以容易走向谬误。尤其是处于领导岗位的人,需要能够掌控全局,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这就需要时刻谨记“中庸”,行为中要做到中庸,把握好事物或处世的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实践中只有力行中庸掌握好这个度,才能远离自己的过与不及。
  五、孔子的“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领导方法
  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即领导方法得当,领导时机适宜,领导因被领导对象和领导情境的不同而不同。孔子在教导弟子时,常采用启发式教育,孔子解惑答疑不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先让弟子自己思考解答,当弟子无法解答时,孔子才去开导他们。此外,孔子还观察受过启发的弟子们能否依据自己的指导去作进一步的探索反省,从而举一反三,对于同类问题有所理解、有所解答。如果弟子不能做到这一点,孔子则说此子不可教,不想再开导启发他了。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在教育实践中非常重视应用这种教育方法,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领导弟子最善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首先应该熟知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实施教育,把握学生特点,是孔子因材施的基础。对所要领导的人有所了解,然后依据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情况施以教育。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是以其对弟子的深刻了解为基础的。如果不熟悉所教之人,就不可能在教育过程中针对他们的问题对症下药,也就不可能使该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这种注重了解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方法的领导无疑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温恒福.重视和加强教育领导学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4,(9):60.
  [2]温恒福.教育领导的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12.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4]韦感恩.“中庸”——孔子的矛盾方法论[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1)101.
  [5]李国庆.孔子教育思想浅析[J].教育研究,2007,(3):42.
   编辑/张铁辉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对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进行了分析。良好的课堂教学需要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提供可理解性输入,要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时刻对学生充满期待,要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开放自己。才能真正做到备好课、上好课,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让师爱伴着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能;策略  “课堂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形式,是对学生培养技能并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它又为教师提供
期刊
摘要:本文指出庄子哲学中的部分观点与现代设计的某些倡导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并指出庄子哲学中的 “因时制宜”、“师法自然”的真理性思想无论古今中外都是适用的,而这些思想能给当今的工业设计教育带来新的启示,文章后半部分即是对工业设计造型设计基础课程创新教育的方向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庄子哲学;工业设计;创新教育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穿越古今,在今天依然显示着独特的
期刊
记者:张厅长,您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龙江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教育改革发展的情况。      张永洲: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教育战线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龙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科技、智力支持
期刊
摘要:在现行的学校体育中,由于许多体育教育工作者受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体育教育观念仍然比较陈旧、落后,严重地制约着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在此基础上依据“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师应勇于更新观念,激发个性中的挑战精神、改革精神、敬业精神。并摆正其位置,不断丰富文化底蕴,培养人文教育,树立健康新形象。期望改革后的体育教育是一门融人文教育和个性体育教育为一体的更
期刊
摘要:根据营销专业 “3 + 1” 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本文提出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论述了该方法可采用的教学形式及组织过程,并举例说明了这种教学方法在几门营销主干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文章最后对该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营销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运作逻辑上存在的主要缺陷之一就是教学方式方法与培养方案脱节。目前大学的教学方式在很多
期刊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重中之重,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现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本文从学生自身、教师教学、课程安排、学校管理的角度共同分析,如何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和生命线,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现阶段,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
期刊
摘要:商务英语测试的真实性体现在测试任务与目标语言使用领域(即商务领域)任务在特征方面保持一致。本文以Douglas(2000)提出的任务特征清单为基础,分别从指导语特征、输入特征、期待应答特征、输入与应答互动以及评估特征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商务英语测试的真实性。  关键词:真实性;商务英语测试;任务特征  1.引言  在语言测试领域,“真实性”(authenticity)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B
期刊
摘要:为提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备专业所需的素质,笔者在教学中探索了新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在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渗入音乐元素,试图将音乐教育融合于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课堂教学;方法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很多高校开办了艺术设计专业,很受考生和家长的青睐,国家每年会培养出很多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培养目标和要
期刊
摘要:在教师教育体系逐渐开放的今天,高师院校尤其是省属的高等师范院校应继续发展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通过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实现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分离;加强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实现实质性合作;加强教师教育,建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等途径,使师范院校教师培养与基础教育相衔接,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培养高素质中小学师资的新路子。  关键词: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基础教育;衔接  2001年5月29日颁布的《国务
期刊
摘要:虚拟装配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概念。它可有效支持自顶向下的并行产品设计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本文在分析了虚拟装配技术基本思想后,提出了在双缸打包机设计中实施虚拟装配技术具体的实施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虚拟装配;主模型;并行设计  1 引言  近年来,世界机械制造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适应变化迅速的市场需求,产品研制周期、质量、成本、服务成为每一个现代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近20年来的实践证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