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展回顾与述评

来源 :教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_wi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国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就城镇化问题先后提出了许多观点。本文在回顾中国城镇化道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城镇化理论研究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未来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中国特色 城镇化 回顾 述评
  作者简介:张婧(1987-),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与区域发展。
  1中国城镇化道路发展的理论研究轨迹
  早期的城镇化理论在建国初期形成,很多见解和观点的提出被认为是偏左的思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是中国城镇化理论的深入研究时期。在最近的二十年中,中国城镇化理论研究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其研究成果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中国城镇化理论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建国初期发展阶段、逆城镇发展阶段、新时期发展阶段。由于不同发展阶段都有鲜明时代背景,因此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研究也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2 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特征述评
  2.1建国初期城镇化理论研究的内容及特征(1949—1957年)
  从1953至1957年,国家首次提出“五年计划”,156个重点项目在各大城市中纷纷上马,最主要的成绩就是诞生了十一座新城市。这个时期,中国城镇化理论研究的特征为“城市领导农村”和“城市恢复重建”。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农村转向城市后的社会经济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城市与乡村的衔接等方面的问题研究[1]。
  2. 2逆城镇发展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特征(1958—1977年)
  1958年,历史上的“大跃进”时期,大量农村务农人员进入城市,到1960年前后,中国城镇人口已高达一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膨胀,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到1961年底,中国国民经济开始进入调整期,全国范围内城镇人口压缩三千多万,第一次逆城镇化现象出现[2]。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历史上著名的“上山下乡,先苦后甜”导致大批城镇青年涌入农村,第二次逆城镇化现象出现。这个时期的研究特征为“逆城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何有效压缩城镇人口;如何动员职工和家属下乡;如何引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问题。
  2.3 新时期发展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特征(1978年至今)
  直到 1978 年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领导及时作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1998年10月,国务院党中央在《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小城镇大战略”的构想。时隔两年“小城镇大战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通知》中进行了细致的阐述[3]。这一时期的研究特征为“现代化城镇建设”,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小城镇问题研究;民工潮的出现与解决问题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问题研究;城镇化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
  3 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纵观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全部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其研究特征存在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也正是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制约了城镇化理论的发展。所以,未来中国城镇化理论的研究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3.1 提倡城乡统籌、合理布局、节约土地
  所谓“城乡统筹”就是需要我们改变和抛弃固有的重城市、轻农村的传统理念,不能搞区域特殊化,即“城乡分治”,城乡分治的结果就是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合理布局”是指,城镇间产业结构分布及规模要合理,特别是要与区域经济配套发展。“节约土地”是指,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要讲究时效性,不宜过度开发。
  3.2 实现“以大带小”促进立体化新农村的形成
  “以大带小”是指,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通过产业辐射功能将周边中小城市和城镇带动起来,促进人口质量升级和城镇规模扩张,从而达到不同城市和城镇间的协调发展局面。通过“以大带小”组建起科学合理的城镇化网络体系,更好地发挥城乡之间的资源优势。“以大带小”这种组织形式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实现立体化新农村的发展目标。
  3.3立足“主体功能区”理论挖掘城市职能
  “主体功能区”理论的提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城乡道路具有指导性意义。完善功能区职能就是要把城镇通过集聚、带动以及扩散等方式确保自己所占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整个城市在多元功能统筹的基础上进入更合理的运行模式。
  3.4 建立“城市群”实现“集合体”效应
  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以一个区域内城市为中心,通过政策引导产生极化效应,使大批相近产业的人口汇聚,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实力增强,迅速使该城市成为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
  结语: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中国正在尝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论研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及社会价值,它不仅可以从理论上解决学术纷争纠正片面的认识,而且还能够为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指明方向。在既有理论支撑,又有政策扶持的情况下“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 朱兰.中国城镇化理论研究简评[J].湖南农机,2013(11):229-230.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李强,陈宇琳,刘精明.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2(7).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创新教育的提出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努力将其体现在教学中。  关键词:数学;创新教育;教学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面对崇尚创新的21世纪,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标举新课程理念的大旗,着眼于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
期刊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一大法宝。教师应结合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创设情境,将评价与教学内容巧妙融合,多角度多样化地进行课堂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课堂评价;多维视角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效发挥课
期刊
摘要:县级教研机构一直都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现状,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体制的转型,县级教研机构的职能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就要求教研机构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努力促进教师专业的长足发展,从而为我国县级的学校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 要求我们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音乐对一个人的熏陶与感染,对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其它艺术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一方面剖析了中职学生心理状况,对音乐课的态度和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的现状;另一方面,针对问题提出了打好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基础,实施多元化教学形式的方法与途径,对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生;音乐课;教学现状;多元化教学  法国作家雨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角色也在新课程中发生着巨大的转变。《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并要求其转换角色.应对挑战。本文从教材、传授方式、工作方式等几个层面上,探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关键词:新课改;英语教师;角色转变  进入21世纪以来,新课改走进了高中英语的课堂。新课改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英语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思想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做了重大变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六十年一甲子,以中国人的甲子观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完成了一段重要的历程,已开始新一个轮回。国史研究也因国际国内重要档案的解密成为史学工作者关注焦点,笔者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整理成文。  一、有关国史教学中的教材处理  1、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  问题1: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首先,帝国主义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次,国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如果将词汇和语境有效地结合,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课堂中强调语境渗透,发挥词汇的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的优势,将语言语境和情境语境相结合,深刻理解听到话语的意义,活学活用词汇。  关键词:词汇教学;语镜的运用;语境的作用  语境的定义:语境的英语对应词是context。“Context”最初只指某个词句的上下文,如今它的含义被扩展成“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环境。  语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理念提出,数学教学应注重调动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为实现新课标要求,部分高中数学课堂开始引入情景教学模式。由于运用过程缺乏合理设计,目前情景教学存在部分问题,需要数学教师及时调整应用策略,增加情景的生活性、文化性及开放性,从而调动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问题;应用  高中数学的课程内容具有高度抽象性,学生以思维构建为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对小学识字教学进行概述,阐明小学师资教学的目的并说明反思小学识字教学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文章的第二部分重点对小学识字教学进行教学思想、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上的反思;最后,作者总结了两种能够改善小学识字教学现状的方法,希望本文能够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学反思  引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学生接触我国优秀的文化历史的第一步就是“识字
期刊
在传统应试教育中,素质教育得不到落实,课程结构体过于单一,学科之间相对比较封闭,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过于陈旧,难以展现科技化、社会的新式内容,而且教学内容比较容易脱学生实际的生活实践,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师的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更好的提高,这些弊端严重制约着高中语教学质量的提髙和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因而解决这些问题是常迫切的。  新课改以提倡素质教育为基础,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各级各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