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回忆》是太宰治早期作品,作品讲述了主人公对幼少时期的回忆。本文将从作品末尾提到的姨母与母亲或御代的相似入手,通过文本分析,解读主人公认为谁与谁相似,为什么主人公认为两人相似。论述姨母与母亲相似时,将使用太宰治其他作品中的母亲形象加以佐证。论述姨母与御代相似时,将多少涉及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并适当使用伊格尔顿在精神分析中的观点。
关键词 :回忆;太宰治;相似;母亲
“母亲独自坐在较低的沙发上,姨母和御代站在后排……照片中的御代似乎动了一下,她从脸到胸部的轮廓变得有点模糊不清。双手交叉放在腰带处姨母看起来十分耀眼。我觉得甚是相似。[1]”在太宰治作品《回忆》的文末,有这样一段与照片有关,意味深长的描述。主人公认为谁与谁相似?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一、姨母与母亲相似
井伏鳟二在《太宰治研究》一书中,对《回忆》有如下解读。
『思ひ出』は、太宰君の意図によると、過去の生活感情をすっかり整理して書き残して置きたい気持ちから書いたもので、その意味では私小説だと當人も手紙に書いてゐる。[2]
(《回忆》这一作品,是太宰治通過写作来彻彻底底地整理过去人生、感情的成果,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作品可以看作是私小说。作者本人在信中也是这么认为的。)
因此,我们可以将《回忆》视作作者太宰治的自传小说,将作者的生涯与他的作品紧密结合进行分析。
姨母在我心中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反倒是关于父母的事情,我却没太多记忆,可谓一片空白。虽然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里,家里有曾祖母、祖母、父亲、母亲、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还要姨母和姨母的四个女儿,但是在我五六岁之前,除了姨母之外,有关家里其他人的记忆,我可以说是完全记不起来了。[3]
主人公是这个大家族的第四个儿子,在当时的家父长制度下,只有作为继承人的长子会被重视。至于其他的孩子,即便是次子也得不到多少重视,更别说是四子了。而得不到家人关注的主人公更是因为母亲体弱,从小便被姨母和女佣抚养长大。对于有着如此成长经历的主人公来说,“有关母亲的记忆,总觉得是悲凉的居多”,只有姨母肯来照顾他这个大家族中“多余的人”。三好行雄在《太宰治必携》中,对姨母这一角色有如下解读。
太宰はこの叔母に二歳の時から、養育される。日中は叔母の娘たちと過ごし、夜になると叔母と添い寝する太宰の姿は、誰の目にも「親子」そのものと映ったに違いない。このことはまた、太宰自身の幼年体験の中で叔母がまぎれもなく「実母」であるという認識を深めさせることになる。
(太宰治自两岁起便由姨母抚养。白天与姨母的女儿们一同度过,晚上由姨母陪着睡觉,任谁来看这都与真正的母子别无二致。这使得太宰治在幼年时期,对姨母有着近似生母的认识。)
主人公亲近姨母,姨母也将主人公视作自己的孩子来守护。在《回忆》一文的开头,主人公因姨母不在身边,感到孤单、不安,哭泣着唤姨母归来。而姨母的表现则是。“姨母正和一群亲戚在远处一片铺着地毯的低洼之地热闹地说笑着。听到我的哭喊声后,姨母赶紧站了起来,不料她的脚被毛毯给绊住了,整个身子就如同行大礼一般,大幅度地摇摆起来”。面对哭泣着的主人公,姨母的着急、担心是非常明显地。但是,在同样的情形下,主人公的母亲却展现了完全相反的态度。
“有一次,我从仓库了取出了哥哥的洋装……我原本打算穿着这身行头去和账房的学徒一起玩……却迟迟都未见他过来……终于,我等得不耐烦了,就双手插着裤兜里大声地苦了起来。母亲听见我的哭声,就走过来问我是怎么了,之后便脱去我身上的洋装,还狠狠地打了我的屁股。那一刻,我心如刀割一般,感觉十分难堪。”[4]
面对哭泣着的主人公,母亲没有先安抚,而是脱了主人公身上穿的洋装,狠狠地抽了他的屁股。对于渴求母爱的主人公来说,母亲给出的回应是拒绝。被拒绝的主人公“感觉十分难堪”。母亲与姨母的态度大相径庭,这给幼年时期的主人公的记忆留下了伤痕。生母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而是姨母填补了这一空缺。“幼年时期,比起生我的母亲,我更亲近姨母,说实话,我时不时地会去五所川原的姨母家玩”,《津轻》中的这段叙述证明了,在主人公心中尽到母亲职责的是姨母。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渴求生母的母爱反被拒绝,转而从姨母那里得到满足的主人公来说,把自己当亲生子对待的姨母就是母亲。这可以成为说明“相似”指的是姨母与母亲相似的根据之一。
然而,为什么姨母与生母会对主人公采取了全然不同的态度?这在主人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疑问的种子:莫非我不是母亲与父亲的孩子,而是姨母与父亲的孩子?我是不义之子?姨母与母亲的相似或许就是主人公对这一禁忌秘密的告白。
太宰治在中学四年级的习作《口红》中有“母亲是妾室”的设定。在《口红》之前发表的《戏曲虚势》中的母亲则成了继母。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太宰治会有意识地将主人公设定为“并非在父母之间孕育的孩子”“由母亲以外的女性诞下的孩子”“血液中流淌着颓废与放荡”。有学者认为,作品《无间奈落》也有关于“由母亲以外的女性诞下的孩子”的暗示。
『無間奈落』において、あふれる好意をもって記述されている唯一の「女性」、この叔母きゑをモデルとした「父」の「義妹」こそ、作者太宰の「母」であろう。(中略)忌避すべき、「父と叔母の間に生まれた不義の子」、その宿命がおのが生の根源をつらぬく秘密なのだ。[5]
(在《无间奈落》中,唯一被用充满善意的笔触描写的女性,便是以姨母为原型的“父亲”的“妻妹”了,或许可以说这才是作者太宰治的母亲。(省略)“父亲与姨母之间的不义之子”,这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秘密。)
我们可以认为,《回忆》的主人公内心有一个禁忌的秘密:自己是身上流着淫荡血液的不义之子。他不知道事实如何,也不敢去问事实是什么,因为他是这个大家族里“多余的人”。姨母与母亲的相似或许就是他在压抑人生中的告白。 二、姨母与御代相似
《回忆》中,御代这一角色是主人公的初恋对象,姨母则是相当于母亲的角色。人天生对熟悉的事物有亲近感,恋人与母亲有相似之处,这是很自然的。但是,对于主人公来说,从照片中发现的相似让他再次感觉到了自己的罪恶。
再分析主人公的罪恶意识之前,我们要先明确《回忆》这一作品与芥川龙之介的《大道寺信辅的前半生》有不少联系。太宰治自中学时代便喜爱芥川龙之介的作品,1927年芥川龙之介的自杀给太宰治的人生带来巨大的冲击,这可在其作品中略窥一二。相马正一指出,太宰治自称文坛处女作的自传体小说《回忆》以近乎改编的形式利用了芥川《大道寺信辅的前半生》中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对比两作品后,我们会发现最为相似的地方是主人公与姨母的情节。
我梦见姨母扔下我,独自一人离家出走了。在那梦里我看到她的胸脯被玄关处的大门挤得满满的,豆大的汗珠从她那涨得通红的胸脯上滴下,还梦见她用抱怨的口气对我嚷道:“我已经厌倦你了……”而我却将脸贴在姨母的乳房处,泪流满面地哀求她不要扔下我。当姨母将我从梦中摇醒时,我一下子就扑到了姨母的胸脯里,埋着脸不断地哭泣着。后来即使我已经完全从那个梦里清醒过来,但仍然因那个梦而感到悲伤,之后又啜泣了许久。从那晚以后,我没有向任何人说起这个梦,包括姨母本人。[6]
这一段叙述描写了主人公对姨母的依赖,主人公没向任何人说起这个梦是因为害怕姨母离开自己。但是,为何“胸脯”“乳房”频频出现,这段不敢言说的梦是否这两个关键词有联系?伊格尔顿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精神分析章节中认为,“婴儿会为了奶而吮吸母亲的乳房,但在这样做的时候会发现这个从生理角度看来必不可少的活动也能给与快感;而对弗洛伊德来说,这就是性欲的最初觉醒”[7]。《大道寺信辅的前半生》中类似情节则将主人公的心理独白描写的更加直白。
当他进了小学的时候,年轻的姨母也许是为了拜年还是干什么来了,乳房胀得难受。把奶汁往黄铜漱口杯里挤,却怎么也挤不出来。姨母皱着眉头,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奶给信娃吃吧?”然而,靠吃牛奶长大的他,当然不知道这奶怎么个吃法。姨母最后找来邻居的孩子……非常腼腆的信辅,就算是能吸奶吧,他也决不肯去吸姨母的奶的。但是,不管怎么样,他仍然憎恨邻居家的女孩子。同时也憎恨给邻居家女孩子吸奶的姨母。这件小事在他的记忆里留下了极为难堪的嫉妒。但是,除了这个之外,他的vita sexualis(性欲生活)在当时也许已经开始了……[8]
伊格尔顿提到,“男孩与母亲身体的密切接触把他引向一个想与母亲结婚的无意识欲望……说服男孩放弃其对母亲的乱伦欲望的是父亲的威胁……让自己向父亲屈服,把自己跟母亲分开……变成一个性别化的主体,超越他的俄狄浦斯情結。”《回忆》的父亲让主人公感到害怕,“对于父亲,我是害怕的……仓库门口射进来的阳光将他那庞大的身躯顿时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现在我只要一想起当时的情景,仍然会感觉到十分厌恶。”主人公对父亲怀有恐惧,他处在克服俄狄浦斯情结的过程中,但他注定不会成功,因使他产生这一情结的对象并不是生理上的母亲,父亲的威胁作用大大消减。主人公尝试着将自己视为姨母与父亲的不义之子,期望借此将自己引入克服俄狄浦斯情结的正常程序中,然而结果是让自己背上了另一重罪恶。
《回忆》主人公的性觉醒过程非常坎坷,大家族中“多余”的他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只是徒增罪恶感。主人公在大家族中不受重视,甚至弟弟的保姆也能将罪恶的手伸向幼小的主人公。“我虽然才上了小学,可有件事情却让我不再是小孩子了。在老家屋子后面,有一片杂草地,在一年夏天的某个晴日里,照顾弟弟的保姆教我做了那件十分刺激的事情”。“多余”的主人公没有诉说的对象,他认为弟弟保姆对他做的事情是一种罪恶,进而联想到自己对姨母的越界想法,并认为自己已然是一个戴罪少年。
随着记述时间线的移动,主人公在面对青少年的正常生理现象时,感觉到的是羞耻,是罪恶,他始终认为自幼年开始的性觉醒是罪恶人生的开始。“我的脸色蜡黄,我一直坚定地认为是自慰造成的,因此只要有人提及我的脸色,我的心就会扑通扑通跳,仿佛自慰的秘密被揭穿了一样。” 主人公耻于向他人诉说自己的内心世界,大家族出身是他自己的骄傲,“多余”的他又有着倍于常人的敏感。“我不知道这伤感是来自何处,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又自慰起来,将御代的事从脑中拔除——因为我不愿意在这时玷污御代”。门第差异令他自认为初恋必将无疾而终,无法排遣的苦闷使他又做起“羞耻”的事。主人公性觉醒的过程是他罪恶感逐渐加深的过程,他的种种经历最终将他带入一个死循环。每当主人公做出自认为是羞耻的事时,他便会想到,这一切的源头是从姨母开始的,他与众人不同,他伴罪恶而生。
《东京八景》比《回忆》晚八年面世,这一作品提到了《回忆》的写作意图。“现在,这个《回忆》成了我的处女作,我把自己从童年开始所做的坏事,都毫无修饰地写了下来……我本打算有一封简短的遗书作为我那曾是卑鄙的小孩的幼年以及少年时代的告别……”。《东京八景》明确了对《回忆》主人公的负面评价,将主人公的性觉醒贴上了罪恶的标签。我们可以想象,在主人公眼中相似的姨母与御代,御代使他想起自己的罪恶,姨母是他罪恶的源头,这是一个少年坎坷成长的烙印。
太宰治的作品多处涉及《圣经》,《圣经》认为人类生来便有原罪,有罪恶感、羞耻感。太宰治的作品《二十一世纪旗手》中有这么两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生而有罪”。结合《回忆》这一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太宰治作品中的某种逻辑。作为“不义之子”诞生,生而有罪;幼年少年时期的性觉醒是卑鄙孩子的象征;得不到母亲的疼爱是因为自身的卑鄙与肮脏。当《回忆》的主人公发现姨母与母亲相似时,他对自己的诞生发出了疑问,这是一个渴求母爱的少年。当回忆的主人公发现姨母与御代相似时,他给自己打上了罪恶的标签,这是一个缺少关爱的懵懂少年。
参考文献:
[1]太宰治著.李月婷等译.潘多拉的盒子[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
[2]太宰治著.崔艳燕等译.人间失格[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
[3]太宰治小論 葉と思い出[J] .香椎潟 第19卷 57-66页. 1973年10月
[4]頼雲荘.太宰治『思ひ出』試論 芥川龍之介との関連性から[J].日本語日本文学.2011年
[5]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151页
[6]芥川龙之介著.林皎碧译.罗生门[M].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8月
[7]李彦霞.试论_母亲_对太宰治的影响[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05-30
[8]韩婷.论太宰治文学中_不存在的母亲[D]. 华中师范大学.2014-05-01
关键词 :回忆;太宰治;相似;母亲
“母亲独自坐在较低的沙发上,姨母和御代站在后排……照片中的御代似乎动了一下,她从脸到胸部的轮廓变得有点模糊不清。双手交叉放在腰带处姨母看起来十分耀眼。我觉得甚是相似。[1]”在太宰治作品《回忆》的文末,有这样一段与照片有关,意味深长的描述。主人公认为谁与谁相似?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一、姨母与母亲相似
井伏鳟二在《太宰治研究》一书中,对《回忆》有如下解读。
『思ひ出』は、太宰君の意図によると、過去の生活感情をすっかり整理して書き残して置きたい気持ちから書いたもので、その意味では私小説だと當人も手紙に書いてゐる。[2]
(《回忆》这一作品,是太宰治通過写作来彻彻底底地整理过去人生、感情的成果,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作品可以看作是私小说。作者本人在信中也是这么认为的。)
因此,我们可以将《回忆》视作作者太宰治的自传小说,将作者的生涯与他的作品紧密结合进行分析。
姨母在我心中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反倒是关于父母的事情,我却没太多记忆,可谓一片空白。虽然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里,家里有曾祖母、祖母、父亲、母亲、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还要姨母和姨母的四个女儿,但是在我五六岁之前,除了姨母之外,有关家里其他人的记忆,我可以说是完全记不起来了。[3]
主人公是这个大家族的第四个儿子,在当时的家父长制度下,只有作为继承人的长子会被重视。至于其他的孩子,即便是次子也得不到多少重视,更别说是四子了。而得不到家人关注的主人公更是因为母亲体弱,从小便被姨母和女佣抚养长大。对于有着如此成长经历的主人公来说,“有关母亲的记忆,总觉得是悲凉的居多”,只有姨母肯来照顾他这个大家族中“多余的人”。三好行雄在《太宰治必携》中,对姨母这一角色有如下解读。
太宰はこの叔母に二歳の時から、養育される。日中は叔母の娘たちと過ごし、夜になると叔母と添い寝する太宰の姿は、誰の目にも「親子」そのものと映ったに違いない。このことはまた、太宰自身の幼年体験の中で叔母がまぎれもなく「実母」であるという認識を深めさせることになる。
(太宰治自两岁起便由姨母抚养。白天与姨母的女儿们一同度过,晚上由姨母陪着睡觉,任谁来看这都与真正的母子别无二致。这使得太宰治在幼年时期,对姨母有着近似生母的认识。)
主人公亲近姨母,姨母也将主人公视作自己的孩子来守护。在《回忆》一文的开头,主人公因姨母不在身边,感到孤单、不安,哭泣着唤姨母归来。而姨母的表现则是。“姨母正和一群亲戚在远处一片铺着地毯的低洼之地热闹地说笑着。听到我的哭喊声后,姨母赶紧站了起来,不料她的脚被毛毯给绊住了,整个身子就如同行大礼一般,大幅度地摇摆起来”。面对哭泣着的主人公,姨母的着急、担心是非常明显地。但是,在同样的情形下,主人公的母亲却展现了完全相反的态度。
“有一次,我从仓库了取出了哥哥的洋装……我原本打算穿着这身行头去和账房的学徒一起玩……却迟迟都未见他过来……终于,我等得不耐烦了,就双手插着裤兜里大声地苦了起来。母亲听见我的哭声,就走过来问我是怎么了,之后便脱去我身上的洋装,还狠狠地打了我的屁股。那一刻,我心如刀割一般,感觉十分难堪。”[4]
面对哭泣着的主人公,母亲没有先安抚,而是脱了主人公身上穿的洋装,狠狠地抽了他的屁股。对于渴求母爱的主人公来说,母亲给出的回应是拒绝。被拒绝的主人公“感觉十分难堪”。母亲与姨母的态度大相径庭,这给幼年时期的主人公的记忆留下了伤痕。生母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而是姨母填补了这一空缺。“幼年时期,比起生我的母亲,我更亲近姨母,说实话,我时不时地会去五所川原的姨母家玩”,《津轻》中的这段叙述证明了,在主人公心中尽到母亲职责的是姨母。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渴求生母的母爱反被拒绝,转而从姨母那里得到满足的主人公来说,把自己当亲生子对待的姨母就是母亲。这可以成为说明“相似”指的是姨母与母亲相似的根据之一。
然而,为什么姨母与生母会对主人公采取了全然不同的态度?这在主人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疑问的种子:莫非我不是母亲与父亲的孩子,而是姨母与父亲的孩子?我是不义之子?姨母与母亲的相似或许就是主人公对这一禁忌秘密的告白。
太宰治在中学四年级的习作《口红》中有“母亲是妾室”的设定。在《口红》之前发表的《戏曲虚势》中的母亲则成了继母。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太宰治会有意识地将主人公设定为“并非在父母之间孕育的孩子”“由母亲以外的女性诞下的孩子”“血液中流淌着颓废与放荡”。有学者认为,作品《无间奈落》也有关于“由母亲以外的女性诞下的孩子”的暗示。
『無間奈落』において、あふれる好意をもって記述されている唯一の「女性」、この叔母きゑをモデルとした「父」の「義妹」こそ、作者太宰の「母」であろう。(中略)忌避すべき、「父と叔母の間に生まれた不義の子」、その宿命がおのが生の根源をつらぬく秘密なのだ。[5]
(在《无间奈落》中,唯一被用充满善意的笔触描写的女性,便是以姨母为原型的“父亲”的“妻妹”了,或许可以说这才是作者太宰治的母亲。(省略)“父亲与姨母之间的不义之子”,这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秘密。)
我们可以认为,《回忆》的主人公内心有一个禁忌的秘密:自己是身上流着淫荡血液的不义之子。他不知道事实如何,也不敢去问事实是什么,因为他是这个大家族里“多余的人”。姨母与母亲的相似或许就是他在压抑人生中的告白。 二、姨母与御代相似
《回忆》中,御代这一角色是主人公的初恋对象,姨母则是相当于母亲的角色。人天生对熟悉的事物有亲近感,恋人与母亲有相似之处,这是很自然的。但是,对于主人公来说,从照片中发现的相似让他再次感觉到了自己的罪恶。
再分析主人公的罪恶意识之前,我们要先明确《回忆》这一作品与芥川龙之介的《大道寺信辅的前半生》有不少联系。太宰治自中学时代便喜爱芥川龙之介的作品,1927年芥川龙之介的自杀给太宰治的人生带来巨大的冲击,这可在其作品中略窥一二。相马正一指出,太宰治自称文坛处女作的自传体小说《回忆》以近乎改编的形式利用了芥川《大道寺信辅的前半生》中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对比两作品后,我们会发现最为相似的地方是主人公与姨母的情节。
我梦见姨母扔下我,独自一人离家出走了。在那梦里我看到她的胸脯被玄关处的大门挤得满满的,豆大的汗珠从她那涨得通红的胸脯上滴下,还梦见她用抱怨的口气对我嚷道:“我已经厌倦你了……”而我却将脸贴在姨母的乳房处,泪流满面地哀求她不要扔下我。当姨母将我从梦中摇醒时,我一下子就扑到了姨母的胸脯里,埋着脸不断地哭泣着。后来即使我已经完全从那个梦里清醒过来,但仍然因那个梦而感到悲伤,之后又啜泣了许久。从那晚以后,我没有向任何人说起这个梦,包括姨母本人。[6]
这一段叙述描写了主人公对姨母的依赖,主人公没向任何人说起这个梦是因为害怕姨母离开自己。但是,为何“胸脯”“乳房”频频出现,这段不敢言说的梦是否这两个关键词有联系?伊格尔顿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精神分析章节中认为,“婴儿会为了奶而吮吸母亲的乳房,但在这样做的时候会发现这个从生理角度看来必不可少的活动也能给与快感;而对弗洛伊德来说,这就是性欲的最初觉醒”[7]。《大道寺信辅的前半生》中类似情节则将主人公的心理独白描写的更加直白。
当他进了小学的时候,年轻的姨母也许是为了拜年还是干什么来了,乳房胀得难受。把奶汁往黄铜漱口杯里挤,却怎么也挤不出来。姨母皱着眉头,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奶给信娃吃吧?”然而,靠吃牛奶长大的他,当然不知道这奶怎么个吃法。姨母最后找来邻居的孩子……非常腼腆的信辅,就算是能吸奶吧,他也决不肯去吸姨母的奶的。但是,不管怎么样,他仍然憎恨邻居家的女孩子。同时也憎恨给邻居家女孩子吸奶的姨母。这件小事在他的记忆里留下了极为难堪的嫉妒。但是,除了这个之外,他的vita sexualis(性欲生活)在当时也许已经开始了……[8]
伊格尔顿提到,“男孩与母亲身体的密切接触把他引向一个想与母亲结婚的无意识欲望……说服男孩放弃其对母亲的乱伦欲望的是父亲的威胁……让自己向父亲屈服,把自己跟母亲分开……变成一个性别化的主体,超越他的俄狄浦斯情結。”《回忆》的父亲让主人公感到害怕,“对于父亲,我是害怕的……仓库门口射进来的阳光将他那庞大的身躯顿时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现在我只要一想起当时的情景,仍然会感觉到十分厌恶。”主人公对父亲怀有恐惧,他处在克服俄狄浦斯情结的过程中,但他注定不会成功,因使他产生这一情结的对象并不是生理上的母亲,父亲的威胁作用大大消减。主人公尝试着将自己视为姨母与父亲的不义之子,期望借此将自己引入克服俄狄浦斯情结的正常程序中,然而结果是让自己背上了另一重罪恶。
《回忆》主人公的性觉醒过程非常坎坷,大家族中“多余”的他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只是徒增罪恶感。主人公在大家族中不受重视,甚至弟弟的保姆也能将罪恶的手伸向幼小的主人公。“我虽然才上了小学,可有件事情却让我不再是小孩子了。在老家屋子后面,有一片杂草地,在一年夏天的某个晴日里,照顾弟弟的保姆教我做了那件十分刺激的事情”。“多余”的主人公没有诉说的对象,他认为弟弟保姆对他做的事情是一种罪恶,进而联想到自己对姨母的越界想法,并认为自己已然是一个戴罪少年。
随着记述时间线的移动,主人公在面对青少年的正常生理现象时,感觉到的是羞耻,是罪恶,他始终认为自幼年开始的性觉醒是罪恶人生的开始。“我的脸色蜡黄,我一直坚定地认为是自慰造成的,因此只要有人提及我的脸色,我的心就会扑通扑通跳,仿佛自慰的秘密被揭穿了一样。” 主人公耻于向他人诉说自己的内心世界,大家族出身是他自己的骄傲,“多余”的他又有着倍于常人的敏感。“我不知道这伤感是来自何处,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又自慰起来,将御代的事从脑中拔除——因为我不愿意在这时玷污御代”。门第差异令他自认为初恋必将无疾而终,无法排遣的苦闷使他又做起“羞耻”的事。主人公性觉醒的过程是他罪恶感逐渐加深的过程,他的种种经历最终将他带入一个死循环。每当主人公做出自认为是羞耻的事时,他便会想到,这一切的源头是从姨母开始的,他与众人不同,他伴罪恶而生。
《东京八景》比《回忆》晚八年面世,这一作品提到了《回忆》的写作意图。“现在,这个《回忆》成了我的处女作,我把自己从童年开始所做的坏事,都毫无修饰地写了下来……我本打算有一封简短的遗书作为我那曾是卑鄙的小孩的幼年以及少年时代的告别……”。《东京八景》明确了对《回忆》主人公的负面评价,将主人公的性觉醒贴上了罪恶的标签。我们可以想象,在主人公眼中相似的姨母与御代,御代使他想起自己的罪恶,姨母是他罪恶的源头,这是一个少年坎坷成长的烙印。
太宰治的作品多处涉及《圣经》,《圣经》认为人类生来便有原罪,有罪恶感、羞耻感。太宰治的作品《二十一世纪旗手》中有这么两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生而有罪”。结合《回忆》这一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太宰治作品中的某种逻辑。作为“不义之子”诞生,生而有罪;幼年少年时期的性觉醒是卑鄙孩子的象征;得不到母亲的疼爱是因为自身的卑鄙与肮脏。当《回忆》的主人公发现姨母与母亲相似时,他对自己的诞生发出了疑问,这是一个渴求母爱的少年。当回忆的主人公发现姨母与御代相似时,他给自己打上了罪恶的标签,这是一个缺少关爱的懵懂少年。
参考文献:
[1]太宰治著.李月婷等译.潘多拉的盒子[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
[2]太宰治著.崔艳燕等译.人间失格[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
[3]太宰治小論 葉と思い出[J] .香椎潟 第19卷 57-66页. 1973年10月
[4]頼雲荘.太宰治『思ひ出』試論 芥川龍之介との関連性から[J].日本語日本文学.2011年
[5]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151页
[6]芥川龙之介著.林皎碧译.罗生门[M].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8月
[7]李彦霞.试论_母亲_对太宰治的影响[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05-30
[8]韩婷.论太宰治文学中_不存在的母亲[D]. 华中师范大学.201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