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融入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2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是大学生人格培养和积极心理品质塑造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探讨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开展道德人格教育的必要性、现状及对策,以此来探索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融入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方法,以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启迪。
  关键词:道德人格;心理健康;课程教学
  道德人格(moral personality)是现代西方道德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主题,是道德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交叉领域。所谓道德人格,是关于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由个体特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等成分的有机结合。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进入社会环境以后,在与外界环境和他人不断进行各种道德实践过程中逐渐塑造而成的。大学生道德人格是指大学生个体在各种道德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个体的尊严、价值和品质总和,是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道德实践形象的统一体。目前我国的道德人格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道德人格的培养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我们分析和把握当前道德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为广泛开展道德人格研究奠定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因其覆盖面广、实施简便、导向明确、影响力大等优势和特点,被普遍认为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重点、教学方法与形式、教学效果与评价等问题却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共识。每所高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各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国内目前还没有把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和培养。因此,本研究通过融入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积极人格和心理品质。
  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中开展道德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一直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德育低效问题一直是摆在德育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大学生道德人格涉及大学生更深层、更本质的道德意识层面,因此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能够在根本上解决大学生道德层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高校德育低效问题。同时,高校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和内容的契合性,因此,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与融合也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国内关于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几乎都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而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视角出发开展教育的几乎是空白。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把道德人格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以期对高校德育低效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同时也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研究路径。
  二、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现状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编形成“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问卷,针对南昌市部分高校5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大学生256人,占48%;女大学生276人,占52%。来自城市的学生138人,占26%;来自农村394人,占74%。理工科专业学生169人,占32%;文科、艺术类专业学生145人,占27%;医学类专业学生218人,占41%。研究结果如下:
  在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重要性方面:92%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7%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1%的学生认为根本不重要。
  在调查学生是否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时:59%的学生认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22%的学生认为不太喜欢,19%的学生认为枯燥无味。
  在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自身道德、价值观念形成的作用方面:26%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29%的学生认为作用比较大,34%的学生认为作用比较小,而11%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在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作用性方面:91%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或比较大,剩余9%的学生则认为作用不大或几乎没有作用。
  在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的作用时:66%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13%的学生认为作用比较大,剩余21%的学生认为作用不大或几乎没有作用。
  在评价当前人们的整体道德水平时:38%的学生认为很好,并认为总体而言人们的道德水平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呈上升发展趋势。17%的学生认为比较好,虽然有部分人道德水平低下。11%的学生认为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23%的学生认为较差,大部分人道德水平低下。11%的学生认为很差,人们的道德水平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下降。
  在评价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状况时:51%的学生认为很好,知行合一;23%的学生认为比较好,相对其他人群来说算是好的;2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知行脱节。
  在调查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谁对他们的道德人格产生了最重要的影响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时:55%的学生认为是父母,24%的学生认为是老师,19%的学生认为是教科书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只有2%的学生认为是亲戚朋友。
  综合本次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在大学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就授课内容和形式而言还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尚需做一定的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在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社会以及在他们个人成长方面均有较大的作用。但该课程在他们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方面,近一半的学生认为作用不明显。就目前现状而言,人们的整体道德水平较高,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较为完善,但两者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仍需改进和提高。
  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中开展道德人格教育的对策
  1.改革教学大纲,增加道德人格教育等内容
  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大纲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主要基于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新生的学习、生活出现心理问题时的解决方法,另外还涉及大学生毕业后的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大学生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社会问题,仅仅解决他们暂时面临的一些心理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建议在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大纲基础上,增加一些帮助大学生适应长远规划和目标的心理学知识,如完美人格的塑造、积极心理的形成等内容。这些内容以新章节的形式出现,并在其下再细分出不同小节。如在完美人格的塑造内容下再细分出人格的概念、人格的特征、人格的结构、完美人格的培养途径等四个小节,在第四节里面增加道德人格的培养等内容。这样就能较为合理地解决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视角来培养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空白,同时也丰富了大学生完美人格培养的内容和内涵。   2.改革教学形式,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形式的弊端在于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又不利于他们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和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形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在讲授道德人格的知识时,教师在介绍道德人格的相关概念时可以运用常规的教师讲授等课堂教学形式;在介绍道德人格的特征时,可以运用视频教学,如播放《心理访谈》《道德观察》《今日说法》等涉及道德和法制方面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道德人格特征有较为直观和生动的理解;在介绍如何塑造良好的道德人格时,可以采用心理案例讨论、团体辅导和心理情景剧扮演等方法,让学生从旁观者角度去深入思考当前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并判断谁是谁非的问题,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还应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课的作用,发挥道德模范榜样的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各异的道德实践活动。如采用网上投票的形式开展大学生道德人物评选活动,以学生讲座的形式开展大学生道德人物讲演活动,充分挖掘大学生身边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提高大学生对高尚行为的认识和模仿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3.改革考核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考核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开卷考试的形式让学生完成试卷上的题目。二是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写一篇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论文,并就论文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应该说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强调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力,而较少涉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探索与应用能力,这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开设的初衷是有出入的。因此,除了改革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形式以外,还应该进一步改革其考核方式,使学生学以致用、学为所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助人自助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在课程考核阶段,建议采用理论+实践的方式。理论考核部分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在实践考核阶段,可以采用学生分组的方式,对不同小组进行实践考核。每个小组5~10人组成,每个小组策划一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活动,并请教师和其他组成员进行评分。实践活动还将按综合评分的高低进行评选,优胜者可以获得由学工部门颁发的奖金和证书,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晓芹.高职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内容与途径探析[J].教育探索, 2010(5):137-138.
  [2]黄海蓉.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的探讨[J].教育探索, 2013(7):120-121.
  [3]孙福兵.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4):46-48.
  [4]李丹梅.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 2014(5):63-65.
  [5]李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现状调查与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35(4):102-105.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今社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客教育正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开来。本文阐述了创客教育一词的由来以及国内相关政策对创客教育的重视,并分析了创客教育的优势之处。  关键词:创客教育;优势;模式  一、“创客教育”一词的由来  当今社会,大家对 “创客”一词并不陌生,“创”指创造,“客”指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创客”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  创客教育(Maker
期刊
摘 要:大学教育中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为实现教育的最大化,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力探索以“党支部”为核心,“团支部”为基础,“班级”为抓手,“宿舍”为导向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从而提升大学教育活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增强学生归属感。  关键词:大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级;宿舍  大学生的党支部、团支部、班级、宿舍是大学思想政治教
期刊
摘 要:我国西部12省(区)共有资源型城市33座,占资源型城市总数(118座)的28%,与其他资源型城市相比面临着更为突出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优化刻不容缓。西部资源型城市环境优化是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建设和谐民族地区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环境;优化  根据最新研究资料显示,在我国西部12省(区)除青海、西藏和重庆三省(直辖市)外共有资源型城市33座,占资源型城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ASP.net程序对设计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该方法在教学中强调采用真实的项目案例,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贯穿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多人协作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以此提高实际开发能力,实现该课程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教学方法;ASP.net;程序设计  ASP.net程序设计属于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阶段必修的应用开发类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ASP.net we
期刊
摘 要:课题组以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和思想政治辅导员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探究大学生和辅导员的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现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流行语的运用对辅导员感知亲和力的作用以及对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如何在日常思政教育中合理运用网络流行语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辅导员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  伴随着互联网的爆发性增长,社情民意的网络投射越来越明显,网络语言不断更迭
期刊
摘 要:高校外国留学生德育工作具有外事重要性、工作复杂性以及现实必要性等特点。良好的道德素质有利于建立健全高校外国留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体系,确保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目标的最终实现。本文考察了外国留学生德育工作立足法纪教育的事实理据,主张以校规校纪教育为抓手,把握实施教育的关键时期,不断探索其与汉语学习及中华文化教育的结合途径,发挥高校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高校外国留学生德育工作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期刊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方面身心还在发展之中,生理上的成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困扰;另一方面,高中生面临高考,有繁重的学业压力,容易影响自身情绪,产生不良的情感,进而引发心理疾病。在这两种危机的挑战下,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将积极心理学作为评估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依据,以“性别”“年级”“寄宿或走读”“家庭结构”“父母的管教方式”为变项,探究其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依据
期刊
摘 要:基于当前国际服饰品牌的发展变化,本文从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调整课程内容体系、组织安排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等几个方面探讨、总结了服饰品牌解析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  关键词:服饰品牌;解析;课程建设  创建品牌是服装行业走向全球的必由之路,服装行业走品牌化之路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各服装院校都开设有服饰品牌解析类课程,通过细分国内外服装品牌的类型,比较国内外同类品牌
期刊
摘 要:为了研究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本研究以23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以及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量表进行相关研究。经研究表明,大学生中高年级自我同一性状态低于低年级;成就型、延缓型自我同一性状态倾向于外向性的人格特征;意识形态领域的排他型自我同一性状态倾向于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弥散型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倾向于内向性、神经质的人格特征。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人格特征  一、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课堂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根据智慧课堂的特征,提出了构建智慧课堂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扩展了智慧课堂的内涵,并对智慧课堂的构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构建;民办高校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互联网+”思维驱动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发展成为智慧校园的核心,迎来了新机遇。民办高校在师资力量和软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