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逐渐融入教学课程中。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他们喜爱的东西创设出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引起他们思考。本文将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浅谈如何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融入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不断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如今,信息技术已经进入数学课堂,促进了数学教学的变革,大大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应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课堂,让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教学。
一、制作趣味微课,课前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内、课外实践中,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他们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施加给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时难以热情高昂地完成任务。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知识内容制作趣味性的微课,以此在课前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以“时、分、秒”为例,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知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并且培养学生收集时间信息、建立正确时间的观念。在制作课前微课时,教师可以基于三年级学生喜好故事的特点,为学生制作由于不会分辨时间而犯错误的微课。首先,教师要在网络上搜集学生喜爱的动画角色形象,如熊大、熊二、光头强。然后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故事情景,比如熊大、熊二打算和光头强一起去种树,并且约好了时间,但是由于熊二看不懂时间,结果两人失约了。光头强只好一个人种树,且他买的蜂蜜也不给熊大与熊二吃。在确定故事之后,教师便可以借助时钟网页为截取与故事中时间相对应的机械、电子钟表的显示图片,然后将时钟图片与角色图片共同应用在演示文稿中,使用演示文稿制作成类似绘本的故事。最后,教师再使用录屏软件将播放的演示文稿录制下来,以配音的形式完成微课制作,将这一微课发送给学生,并向学生提出他们是否像熊二一样认不出时间的问题。如此,学生们的课前学习兴趣便会激活。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当教学中涉及小学数学概念这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应该结合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出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如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直观形象的课件,有效地表达概念的含义,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教师应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将数学知识渗透其中,让学生通过熟悉的问题对新知进行分析与整理,将各个方面的信息相互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的知识海洋中提升自我修养和各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周长”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图形的周长,你们知道周长是什么吗?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认真地观察过图形的边缘?你们有没有发现圆和多边形的不同?”等问题,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自己了解的知识。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夸赞,如同学们今天表现得特别优秀,老师对你们今天的学习状态非常满意,希望大家每天都可以用最好的一面迎接我们的课堂,等等。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现在,我需要一位同学配合我完成这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哪位同学愿意踊跃参加呢?”同学们纷纷举手,教师会在其中选择一名学生,让他用自己的小手在其展示的图形上沿着边缘画上一圈。然后,教师会说:“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表现得好不好?”同学们纷纷回答:“非常好!”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学生对这个问题记忆得更加深刻。在这之后,教师又向学生提问:“那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神奇的事情呢?我们沿着任意一个圖形的边缘走一圈,这个‘一圈’代表什么含义呢?”并用多媒体播放提前制作好的本节课主题“周长”,这样一来,学生的能力在形象的展示中得以有效提升。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它的价值在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能够更加凸显。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还可以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让学生重燃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信息技术不仅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复杂难懂的问题简单化,还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促使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通过生动直观的动画,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同一个圆内,直径和半径有无数条”的概念。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笔者同样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把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概念。信息技术是突破数学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化静态为动态,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单调,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自从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焕发出学习的活力。信息技术能够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使数学课堂绽放光彩。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元素于一体的教学课件可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智能教学软件可以及时生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分析结果,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减轻教师的负担。信息技术为教学注入了活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课内外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基于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类优势优化各种教学活动,以此达到在课前激发学生对章节知识的兴趣,并在课堂上以趣味的情境活跃学生的学习情趣与数学思维,以游戏形式提升训练与总结阶段的教学有效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娟.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J].中小学电教(下),2020(2):97.
[2]蔡鹏程.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在小学数学中的整合[J].文理导航(下旬),2020(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融入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不断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如今,信息技术已经进入数学课堂,促进了数学教学的变革,大大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应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课堂,让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教学。
一、制作趣味微课,课前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内、课外实践中,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他们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施加给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时难以热情高昂地完成任务。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知识内容制作趣味性的微课,以此在课前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以“时、分、秒”为例,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知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并且培养学生收集时间信息、建立正确时间的观念。在制作课前微课时,教师可以基于三年级学生喜好故事的特点,为学生制作由于不会分辨时间而犯错误的微课。首先,教师要在网络上搜集学生喜爱的动画角色形象,如熊大、熊二、光头强。然后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故事情景,比如熊大、熊二打算和光头强一起去种树,并且约好了时间,但是由于熊二看不懂时间,结果两人失约了。光头强只好一个人种树,且他买的蜂蜜也不给熊大与熊二吃。在确定故事之后,教师便可以借助时钟网页为截取与故事中时间相对应的机械、电子钟表的显示图片,然后将时钟图片与角色图片共同应用在演示文稿中,使用演示文稿制作成类似绘本的故事。最后,教师再使用录屏软件将播放的演示文稿录制下来,以配音的形式完成微课制作,将这一微课发送给学生,并向学生提出他们是否像熊二一样认不出时间的问题。如此,学生们的课前学习兴趣便会激活。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当教学中涉及小学数学概念这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应该结合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出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如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直观形象的课件,有效地表达概念的含义,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教师应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将数学知识渗透其中,让学生通过熟悉的问题对新知进行分析与整理,将各个方面的信息相互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的知识海洋中提升自我修养和各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周长”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图形的周长,你们知道周长是什么吗?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认真地观察过图形的边缘?你们有没有发现圆和多边形的不同?”等问题,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自己了解的知识。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夸赞,如同学们今天表现得特别优秀,老师对你们今天的学习状态非常满意,希望大家每天都可以用最好的一面迎接我们的课堂,等等。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现在,我需要一位同学配合我完成这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哪位同学愿意踊跃参加呢?”同学们纷纷举手,教师会在其中选择一名学生,让他用自己的小手在其展示的图形上沿着边缘画上一圈。然后,教师会说:“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表现得好不好?”同学们纷纷回答:“非常好!”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学生对这个问题记忆得更加深刻。在这之后,教师又向学生提问:“那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神奇的事情呢?我们沿着任意一个圖形的边缘走一圈,这个‘一圈’代表什么含义呢?”并用多媒体播放提前制作好的本节课主题“周长”,这样一来,学生的能力在形象的展示中得以有效提升。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它的价值在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能够更加凸显。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还可以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让学生重燃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信息技术不仅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复杂难懂的问题简单化,还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促使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通过生动直观的动画,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同一个圆内,直径和半径有无数条”的概念。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笔者同样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把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概念。信息技术是突破数学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化静态为动态,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单调,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自从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焕发出学习的活力。信息技术能够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使数学课堂绽放光彩。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元素于一体的教学课件可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智能教学软件可以及时生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分析结果,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减轻教师的负担。信息技术为教学注入了活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课内外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基于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类优势优化各种教学活动,以此达到在课前激发学生对章节知识的兴趣,并在课堂上以趣味的情境活跃学生的学习情趣与数学思维,以游戏形式提升训练与总结阶段的教学有效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娟.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J].中小学电教(下),2020(2):97.
[2]蔡鹏程.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在小学数学中的整合[J].文理导航(下旬),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