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乐园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示出被动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多样、知识的实用、内容的趣味、氛围的热烈,从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让课堂变成故事的课堂。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所以我们让学生带着感情去体味历史人物和事件带给社会的影响是必要的,也会让他们记忆深刻。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中学生大都是故事迷,特别是哪些科学性、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更受他们的欢迎。加强历史课堂的故事性,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抽象的或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同时也可以使其以良好的状态投入课文的学习。
  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故事的新颖性,尽量选择人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例如在讲《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我插入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
  其次要注意故事的教育性,要使学生受到某种启迪,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历史是历史,不是野史。”不能只是为了猎奇、搞笑、哗众取宠而陷入低级、庸俗。
  再次要注意和课文内容的相关性,设计的故事要和课文内容有所关联,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在讲《戊戌变法》时,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喜太后追捕” 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最后还要注意故事须短小精悍,能说明问题即可。
  二、让课堂变成问题的课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教师自己要会教,主要教学生学会学习。课堂上,教师应努力诱导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教师要激励学生勤思、多问,让他们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相互讨论交流,让他们都尽其发展,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端,科学联想、总结、记忆,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师不能满足于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学习,更好地去自己学习,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去主动找出问题、提出问题,达到终身学习的效果。教师要经常反思:课堂上是否关注了学生?知识是给与学生的还是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的?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才能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更加生动。
  要通过自己课堂教学的教法思路、提问思路,让学生在课后也去主动学习。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学习建议。比如学习《美国南北战争》后,可以留给学生任务,让他们观看电影《光荣战役》、《美国南北战争》等,思考美国种族歧视的现状和原因是什么、怎么才能消除种族歧视、是否只有美国才有种族歧视等等。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三、让课堂变成活动的课堂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课堂问题和练习等等,而不应固定于某个模式,从而有效地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他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供机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还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大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我认为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讨论或小组竞赛,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我在讲课时,就曾组织学生编演《鸦片战争》历史剧,让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总之,组织多种多样的历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能稳定学习动机,是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很好的辅助手段。
其他文献
我们生活在合作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课题,合作式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便于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教学需要训练,训练过程又是由说到写、由述到作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许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活动,培养合作精神,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机会和平台。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今天,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识字教学是学生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还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就基础性而言,只有解决了识字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更早、更顺利地进行阅读、进行情感体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并逐步学会运用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完成《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
期刊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识字要“多认少写,及早阅读”,即把“认写同步”调整为“认写分开、多认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项十分枯燥的工作,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
期刊
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能验证知识、提高说服力;同时科学实验是融直观性、实验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达到揭示自然奥秘的目的,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和爱好;更主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因此, 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时时处处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在愉快的教学中共同完成教育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在新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入课堂教学,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究。随着践行的深入,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因此,作为语文学科,语文教师更应该组织培养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
期刊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听学生反映说,上课听得很“明白”,自己解题时却困难重重、无从入手。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即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
期刊
摘 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实验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主要途径。这就强调了“探究”在科学学习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大胆地尝试、猜测、探索,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
期刊
学习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我知道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应有这样的共识:观察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必须在训练中培养,在实践中提高。  关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实践载体,因为我们是科学课,那一定是我们的科学教学、我们所用的科学教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什么?我想除了按照科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训练外,应重点关注如何让学生的观察更有目的性、 更有计划、 更持久。  下面我将以案例的形
期刊
课标是指针,课堂是主阵地,课标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过程来实施的。这样,对课标内容的深入了解、对课标精髓的深刻领悟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形似而神散,使教学改革流于形式。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四轮驱动”也许能帮你指点迷津。  一、呈现新目标  1.要想把《新目标》落实到每节课和每一次活动中,每节课和每次活动都要尽可能多方面呈现《新目标》,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
期刊
保护嗓音要从少年儿童做起,因为自幼嗓子沙哑或者发音不清楚,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儿童的嗓音,由于发音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如果没有正确的科学方法指导,大声地喊唱,长时间地放开喉咙嘶叫,久而久之,就会使儿童甜美的声音变得粗哑生硬。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切实注意保护好儿童的嗓音。  首先,教给儿童科学的发声方法。儿童在初学唱歌时,往往不自觉地将口腔咽喉打开。正确方法如“微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