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理课的教学中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这样长期正向思维会影响思维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正、逆向思维连接的难度,使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下面,我就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在新课教学中加强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执果索因
讲解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例如:在讲授地球的变迁时,首先可引导学生阅读“2亿年前大陆漂移图”和“6500万年前大陆漂移图”,然后利用学生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表述地球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原理,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理论;漂移——分离——形成。
2、反向逆推
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例如:在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小到大循序排列,分选性较好”这一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否。风力沉积物分选性亦较好。)像这样的反向,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
3、辩证分析
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效应”。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我在讲解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由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可以具有化繁为简、事半功倍之效,并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常用的方法是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寒地区发现了喀斯特地形,试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学生一般都知道喀斯特地形发育的两个基本条件,而现在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具备条件,这样的思维定势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史寻求答案,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青藏高原在地质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沉积巨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上升,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气候高温多雨,发育了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急剧抬升后,喀斯特地形亦随之上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道题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串联了有关知识,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必须以扎实的双基为前提,否则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我们只有在夯实学生双基的前提下,顾及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056800河北省魏县白仕望中学)
一、在新课教学中加强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执果索因
讲解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例如:在讲授地球的变迁时,首先可引导学生阅读“2亿年前大陆漂移图”和“6500万年前大陆漂移图”,然后利用学生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表述地球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原理,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理论;漂移——分离——形成。
2、反向逆推
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例如:在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小到大循序排列,分选性较好”这一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否。风力沉积物分选性亦较好。)像这样的反向,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
3、辩证分析
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效应”。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我在讲解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由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可以具有化繁为简、事半功倍之效,并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常用的方法是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寒地区发现了喀斯特地形,试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学生一般都知道喀斯特地形发育的两个基本条件,而现在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具备条件,这样的思维定势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史寻求答案,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青藏高原在地质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沉积巨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上升,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气候高温多雨,发育了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急剧抬升后,喀斯特地形亦随之上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道题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串联了有关知识,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必须以扎实的双基为前提,否则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我们只有在夯实学生双基的前提下,顾及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056800河北省魏县白仕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