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地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t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理课的教学中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这样长期正向思维会影响思维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正、逆向思维连接的难度,使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下面,我就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在新课教学中加强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执果索因
  讲解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例如:在讲授地球的变迁时,首先可引导学生阅读“2亿年前大陆漂移图”和“6500万年前大陆漂移图”,然后利用学生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表述地球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原理,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理论;漂移——分离——形成。
  2、反向逆推
  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例如:在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小到大循序排列,分选性较好”这一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否。风力沉积物分选性亦较好。)像这样的反向,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
  3、辩证分析
  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效应”。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我在讲解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由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可以具有化繁为简、事半功倍之效,并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常用的方法是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寒地区发现了喀斯特地形,试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学生一般都知道喀斯特地形发育的两个基本条件,而现在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具备条件,这样的思维定势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史寻求答案,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青藏高原在地质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沉积巨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上升,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气候高温多雨,发育了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急剧抬升后,喀斯特地形亦随之上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道题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串联了有关知识,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必须以扎实的双基为前提,否则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我们只有在夯实学生双基的前提下,顾及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056800河北省魏县白仕望中学)
其他文献
改错是引导学生辨析正误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在许多公开课中看到,改错题的出现率非常高。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改错题在课堂上使用起来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见效快,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可谓一举多得。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通过讲解字母与数字、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的简写形式后,我随即出示了4个判断题:⑴a×8写成a8;⑵b×c写成bc;⑶x+5写成5x;⑷c+c写成c2。学生先是迅速读题,然后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遵循这一教学新理念,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一些探索:
期刊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爆炸、知识剧增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新的时代呼唤高素质的人才。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要求人们终生学习,所以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而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数学教学只重视数学结论的教学,忽视
期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新知引入法、创设情景引入法、贴近生活实际引入法、操作演示引入法、数学本身发展需要引入法、观察比较归纳引入法等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恰当地引入新知,展示知识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入,能够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入新知?我经过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种积极的情感表现,也是一种内在动力。兴趣激发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下面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坚持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利用绘画、动作、实物、小品、游戏、音乐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氛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
期刊
【摘要】英语课内设置“课外专递”可以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信心,寓教于乐,乐中受教。  【关键词】课外专递 主动学习 综合素质 寓教于乐 乐中受教     我们都知道,英语教学和语文教学一样,教学内容丰富,不能只局限于一本教材中,教学方法要活,要有吸引力,要让学生有语言表达的欲望和兴趣。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而不能一味地强
期刊
前几天上午第一节课是数学课,我和学生学习“稍复杂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当学生读完题,完成第一步解、设未知数后,学生对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一时想不出,我正在引导学生寻找解题思路时,只听见“吧嗒”、“吧嗒”……好像房檐滴水的声音,我没有停止讲话。而是往窗外瞄了一眼,没下雨呀!于是我边讲边仔细观察学生,突然发现第二排靠窗的xxx眼睛虽然看着黑板,但手中却在按自动笔,原来这声音是他弄出来的。当时我很生气,于
期刊
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据此,我认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素质的教育    新课标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初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多思、好动是他们的特点。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使初中生的作文个性鲜明。要训练初中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我认为应该从初中生的特点入手,抓住初中生的年龄优势,因势利导,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初中生的优势总的来说有这么几点:    一、具有丰富的情感  大家知道,文章乃是有情物,无情便缺乏写作动机,无写作动机自然就谈不上写出好文章。而初中生绝大数懂感情,重感情。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