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向生活靠拢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c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课内外的界限,把数学知识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去学习,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
  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的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
  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际学习新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就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例如: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巩固新知。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学校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的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要使数学教学向生活靠拢,我们教师首先要拥有数学意识、数学的思维方式,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应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变禁锢、封闭的数学小课堂为开放的与社会天地相接壤的数学大课堂。
  【组稿编辑:王 艳】
  (作者单位:410100湖南省长沙县金井中学)
其他文献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少做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源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的新世纪,学校的教育也必将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同创新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可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慢,教改意识不强。  每一个深入到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多数语文教师一提到改革与创新,总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这种现象在我们农村小学尤为突出
期刊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人在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出愉快教学“八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先学后做,当堂训练  要把课堂教学由以往的教师讲课过程转变为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课堂上,先让学生自读课本。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出示自学指导提纲,并出好自学思考题,使学生通过自学识记课本基础知识。然后,教师检查自学效果,针对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对所有学生在自学环节中能
期刊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小学作文入门教学也不例外。曾有一位家长向我诉苦,她说好多次了,面对教师布置的作文(三年级有家庭作业),孩子苦思也写不出来,急得直哭,又怕难过教师的检查关,夜深了,都不敢上床睡觉。无奈,为了孩子的健康,她只好代劳了。不几天,我从报上又看到了这么一条消息:×教师自己编写童话故事,作为三年级作文入门的启蒙手段,由写憨态乖巧的小动物,以及想象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编写简单的故事,然后逐
期刊
长时间以来,学生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低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数学教学。要想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打破“数学难学”的瓶颈,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教学艺术外,注意培养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至关重要。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之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如果脱离了实际
期刊
改错是引导学生辨析正误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在许多公开课中看到,改错题的出现率非常高。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改错题在课堂上使用起来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见效快,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可谓一举多得。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通过讲解字母与数字、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的简写形式后,我随即出示了4个判断题:⑴a×8写成a8;⑵b×c写成bc;⑶x+5写成5x;⑷c+c写成c2。学生先是迅速读题,然后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遵循这一教学新理念,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一些探索:
期刊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爆炸、知识剧增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新的时代呼唤高素质的人才。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要求人们终生学习,所以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而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数学教学只重视数学结论的教学,忽视
期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新知引入法、创设情景引入法、贴近生活实际引入法、操作演示引入法、数学本身发展需要引入法、观察比较归纳引入法等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恰当地引入新知,展示知识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入,能够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入新知?我经过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种积极的情感表现,也是一种内在动力。兴趣激发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下面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坚持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利用绘画、动作、实物、小品、游戏、音乐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