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危险房屋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我国相关部门已经着手对农村危房进行改造。但在执行危房改造任务的过程中卻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资金缺失、监督管理等。本文将基于农村危房改造进行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危房改造;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引言
受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建房成本高等因素制约,目前还有相当规模的4类重点对象贫困户动态新增危房未清零,部分深度贫困户还无力改造危房,影响了脱贫攻坚进程。农村危房改造作为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中的硬指标、硬任务,工期紧、任务重、资金统筹压力大。正确研判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支出,破解资金困境已势在必行。
一、农村危房改造的现状和因素
2010年,我国政府在对房屋质量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农村房屋由于危险房屋数量较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农村危房急需改造。广西地形地势崎岖、少数民族众多,这给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危房改造前,应先对扶持对象加以确定,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不要是危房就改造,如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等家庭应优先扶持。由于改造危房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对危房改造提供专项资金,防止因资金缺乏,影响危房改造的工期和工程质量。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危房鉴定阶段问题
主要存在危房认定不精准,挤占有限的改造资金。农村危房等级认定由住建部门负责,但危房点多面广,不能全覆盖鉴定,目前除少数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委托房屋鉴定机构认定外,多数地方主要由乡(镇、街道)组织联村领导、村三委干部及驻村工作队进行排查认定,因对危房鉴定标准把控不准,出现将有个别轻微破损点的房屋认定为C级危房,或将C级危房认定为D级拆除重建,出现“过度改”,部分还将有禁止性事项的对象纳入改造,出现“人情改”、“关系改”。
(二)设计阶段问题
主要存在“一户一改造方案”编制质量较差,难以指导施工和控制成本。一是改造方式选择不精准,个别地方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改造方案主要由村(组)干部会同施工队编制,或直接委托施工队编制,存在迎合农户不合理诉求,过度修缮、超面积建房等现象突出,加大补助资金支出,同时造成贫困户建房举债过高,因房返贫;二是改造内容不精准,未严格按照“危险什么、加固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编制改造方案,确定改造内容,房屋危险部位漏改、安全部位错改层出不穷,或简单以装修粉刷代替危房改造的现象,无的放矢,难以控制工程造价。
(三)施工阶段问题
部分地方成本控制措施执行不到位,资金使用低效。一是“三边”现象突出,危改前未严格按改造方案编制工程预算(一般采用实物量法编制),算清每户成本后又组织开工,成本管理在施工准备阶段就失控;二是统筹整合人、财、物等资源水平较差,其中改造质量标准不统一、安全隐患多、户均改造成本高;三是“一户一方案”执行效果差,个别地方直接以户均2.1万元的标准委托施工方定额改造,“一包了之”,导致“缩水改造”或“过度改造”,资金使用效率低;四是工程现场签证流于形式,改造项目清单发生变更时,业主方口头或电话指挥多,实地查验少,高估冒算多。
(四)竣工验收和结算阶段问题
一是竣工验收与工程量结算未同步开展,浪费人、物、财力。工程验收时,仅对“安全稳固、遮风避雨”标准进行核查,未根据改造方案、工程签证、照片资料,同步核实工程量清单增减情况,导致结算时重复劳动;二是工程结算不严格,部分地方实行按危改项目总数抽取5%~10%的比例进行结算审计(查),或仅对工程变更签证进行审核,未实地收方,工程量失真,补助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五)后续巩固提升(使用)阶段问题
部分地方未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危改后续巩固提升费用高。一是未严格落实工程质量保修金制度,存在“一交(房)了之”和“一结(算)了之”,导致保修期满后,无从追究施工方责任;二是后续巩固提升机制缺失,对保修期外的房屋未实行动态监测机制,导致新增的危险点或危险构件无限扩大,增加后续巩固提升成本。
三、对于农村危房改造提出的建议
(一)危房鉴定阶段成本控制
危房识别作为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应结合实际建立“行业扶贫+属地管理”负责机制,落实住建部门、乡(镇、街道)双主体责任,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认定模式,逐村逐户逐房“过筛子”。一是组建乡级工作组,全面摸排危房。从縣、乡抽调专技人员,经组织房屋改造基本理论和观摩实操培训合格后,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对所有农户的唯一住房等级进行初步认定;二是成立县级专家组,分片包乡镇危房改造工作,其中对乡镇认定为A、B级房屋抽查审定,对C、D级危房全覆盖鉴定等级,通过县乡联动,网格化排查,有效破解危房存量大、周期长、鉴定费用高等问题;三是全域筛查,锁定对象。危房等级确定后,组织住建、扶贫、民政、残联等行业部门联审比对贫困户属性,同时组织人社、公安、市场监管、房管和人行等部门比对公职人员、车辆、实际经营实体、住房和收入等方面信息,剔除有禁止性事项的贫困户,精准锁定危改对象,控制资金使用范围。
(二)做好改造项目的方案
确定危房改造项目方案十分必要,因为明确的方案能让工作人员确定改造要求,最终实现理想预期。改造方案需要设计人员根据扶持对象自身的条件进行设计和制定,将不符合要求的对象剔除,将符合要求的对象进行分类,合理地给予补助资金。其次,设计人员要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将重点扶持对象纳入到规划系统中。
(三)严格监督管理
对于农村危房的改造工作,相关部门要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房屋改造。对于扶持对象,政府应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人们自愿自主申请房屋改造,再由政府审批。
(四)改造措施的确立
在改造过程中,改造部门应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明确岗位职责,各部门进行统一调度,合理分工,将改造工程做到最好。引进先进的改造工具和方法,有利于对危房危险程度的鉴定,施工人员可以利用先进的改造工具,提升自身的改造技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改造质量。因此,对于房屋改造措施和工具的确立,相关部门需加强关注。
结束语
总之,对于农村危房的改造,相关部门要及时完善改造方案,根据政府提出的改造政策,规范合理地展开工作,在改造过程中政府要为其投入相应的资金,以便于建筑单位改造。建筑单位也应合理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有效地提升改造质量,这样危房改造才会取得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一步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建村〔2019〕83号).
[2]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使用管理,助力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通知(财社〔2019〕53号).
[3]许和本.危房改造工程设计实践与思考[J].当代建设,2003,(3):18-18.
[4]刘志杰.漯河农村危房改造实践[J].城乡建设,2005,(11):44-45.
[5] 张久胜.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管理[J].现代审计,2009,(1):30-31.
作者简介:
邱志(1990-4-4),男,汉族,广西昭平县北陀镇人,本科,主要从事规划建设管理相关工作。
关键词:农村危房改造;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引言
受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建房成本高等因素制约,目前还有相当规模的4类重点对象贫困户动态新增危房未清零,部分深度贫困户还无力改造危房,影响了脱贫攻坚进程。农村危房改造作为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中的硬指标、硬任务,工期紧、任务重、资金统筹压力大。正确研判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支出,破解资金困境已势在必行。
一、农村危房改造的现状和因素
2010年,我国政府在对房屋质量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农村房屋由于危险房屋数量较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农村危房急需改造。广西地形地势崎岖、少数民族众多,这给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危房改造前,应先对扶持对象加以确定,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不要是危房就改造,如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等家庭应优先扶持。由于改造危房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对危房改造提供专项资金,防止因资金缺乏,影响危房改造的工期和工程质量。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危房鉴定阶段问题
主要存在危房认定不精准,挤占有限的改造资金。农村危房等级认定由住建部门负责,但危房点多面广,不能全覆盖鉴定,目前除少数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委托房屋鉴定机构认定外,多数地方主要由乡(镇、街道)组织联村领导、村三委干部及驻村工作队进行排查认定,因对危房鉴定标准把控不准,出现将有个别轻微破损点的房屋认定为C级危房,或将C级危房认定为D级拆除重建,出现“过度改”,部分还将有禁止性事项的对象纳入改造,出现“人情改”、“关系改”。
(二)设计阶段问题
主要存在“一户一改造方案”编制质量较差,难以指导施工和控制成本。一是改造方式选择不精准,个别地方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改造方案主要由村(组)干部会同施工队编制,或直接委托施工队编制,存在迎合农户不合理诉求,过度修缮、超面积建房等现象突出,加大补助资金支出,同时造成贫困户建房举债过高,因房返贫;二是改造内容不精准,未严格按照“危险什么、加固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编制改造方案,确定改造内容,房屋危险部位漏改、安全部位错改层出不穷,或简单以装修粉刷代替危房改造的现象,无的放矢,难以控制工程造价。
(三)施工阶段问题
部分地方成本控制措施执行不到位,资金使用低效。一是“三边”现象突出,危改前未严格按改造方案编制工程预算(一般采用实物量法编制),算清每户成本后又组织开工,成本管理在施工准备阶段就失控;二是统筹整合人、财、物等资源水平较差,其中改造质量标准不统一、安全隐患多、户均改造成本高;三是“一户一方案”执行效果差,个别地方直接以户均2.1万元的标准委托施工方定额改造,“一包了之”,导致“缩水改造”或“过度改造”,资金使用效率低;四是工程现场签证流于形式,改造项目清单发生变更时,业主方口头或电话指挥多,实地查验少,高估冒算多。
(四)竣工验收和结算阶段问题
一是竣工验收与工程量结算未同步开展,浪费人、物、财力。工程验收时,仅对“安全稳固、遮风避雨”标准进行核查,未根据改造方案、工程签证、照片资料,同步核实工程量清单增减情况,导致结算时重复劳动;二是工程结算不严格,部分地方实行按危改项目总数抽取5%~10%的比例进行结算审计(查),或仅对工程变更签证进行审核,未实地收方,工程量失真,补助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五)后续巩固提升(使用)阶段问题
部分地方未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危改后续巩固提升费用高。一是未严格落实工程质量保修金制度,存在“一交(房)了之”和“一结(算)了之”,导致保修期满后,无从追究施工方责任;二是后续巩固提升机制缺失,对保修期外的房屋未实行动态监测机制,导致新增的危险点或危险构件无限扩大,增加后续巩固提升成本。
三、对于农村危房改造提出的建议
(一)危房鉴定阶段成本控制
危房识别作为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应结合实际建立“行业扶贫+属地管理”负责机制,落实住建部门、乡(镇、街道)双主体责任,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认定模式,逐村逐户逐房“过筛子”。一是组建乡级工作组,全面摸排危房。从縣、乡抽调专技人员,经组织房屋改造基本理论和观摩实操培训合格后,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对所有农户的唯一住房等级进行初步认定;二是成立县级专家组,分片包乡镇危房改造工作,其中对乡镇认定为A、B级房屋抽查审定,对C、D级危房全覆盖鉴定等级,通过县乡联动,网格化排查,有效破解危房存量大、周期长、鉴定费用高等问题;三是全域筛查,锁定对象。危房等级确定后,组织住建、扶贫、民政、残联等行业部门联审比对贫困户属性,同时组织人社、公安、市场监管、房管和人行等部门比对公职人员、车辆、实际经营实体、住房和收入等方面信息,剔除有禁止性事项的贫困户,精准锁定危改对象,控制资金使用范围。
(二)做好改造项目的方案
确定危房改造项目方案十分必要,因为明确的方案能让工作人员确定改造要求,最终实现理想预期。改造方案需要设计人员根据扶持对象自身的条件进行设计和制定,将不符合要求的对象剔除,将符合要求的对象进行分类,合理地给予补助资金。其次,设计人员要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将重点扶持对象纳入到规划系统中。
(三)严格监督管理
对于农村危房的改造工作,相关部门要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房屋改造。对于扶持对象,政府应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人们自愿自主申请房屋改造,再由政府审批。
(四)改造措施的确立
在改造过程中,改造部门应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明确岗位职责,各部门进行统一调度,合理分工,将改造工程做到最好。引进先进的改造工具和方法,有利于对危房危险程度的鉴定,施工人员可以利用先进的改造工具,提升自身的改造技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改造质量。因此,对于房屋改造措施和工具的确立,相关部门需加强关注。
结束语
总之,对于农村危房的改造,相关部门要及时完善改造方案,根据政府提出的改造政策,规范合理地展开工作,在改造过程中政府要为其投入相应的资金,以便于建筑单位改造。建筑单位也应合理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有效地提升改造质量,这样危房改造才会取得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一步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建村〔2019〕83号).
[2]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使用管理,助力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通知(财社〔2019〕53号).
[3]许和本.危房改造工程设计实践与思考[J].当代建设,2003,(3):18-18.
[4]刘志杰.漯河农村危房改造实践[J].城乡建设,2005,(11):44-45.
[5] 张久胜.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管理[J].现代审计,2009,(1):30-31.
作者简介:
邱志(1990-4-4),男,汉族,广西昭平县北陀镇人,本科,主要从事规划建设管理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