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如果老师善于激发,则每一位学生都将“所向无敌”。所以做为一个老师应当具有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本领。高中的物理多数学生学习起来都觉得很难。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呢?通过从学生到老师的探究。要想激发学生的潜能起码得从这三方面做起: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刺激;其次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因为情感可以为学生提供动力;最后要激发学生的理想,因为理想可能强迫着学生学习。有兴趣,有情感,有理想,学生定可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关键词:兴趣 感情 理想 激发 潜能 刺激 动力 强迫
在教学过程中,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却有着极大的差别。是什么造成的呢?原因有很多,有环境,家庭,社会等等。但做为一个老师我们很清楚不是因为学生的智力差异。我相信每一位正常的学生都能学好每一科,他们有着很大学习潜能。如果老师能够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那么就不愁学生学不好哪一门学科了。高中的物理多数学生学习起来都觉得很难。如何才能让他们学好呢?做为一个物理老师,应该多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刺激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伟大的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才可能想学理物、爱学理物,才可能学好理物,从而用好物理。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往往是在学生对物理事物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学生对物理事物和物理事理追根究底的强烈探索兴趣,达到对学生有很强的刺激力。
(1)设计简易实验创设情景。如讲超重和失重时可设计成:教师将一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瓶侧打一小孔,学生马上想到水会从孔中喷出,教师马上分别让瓶自由下落,竖直上抛或斜抛,结果发现水未喷出,为什么?一种要探究的欲望被激活。
(2)可利用生活体验创设情景。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环境引起学生新旧概念的冲突,从而让学生感到已学知识的不足,造成认知的不协调,进而让学生产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先让一铁球和一小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释放,学生由生活经验很容易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然后师生一起实验:准备大、小两张纸片,将较小的纸片揉成团,将两者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结果轻的物体下落快,这样一来,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兴趣就会激发起来。
(3)用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通过现场的实验演示,让学生心中觉得不可能做到的在实验中却做到了,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讲到物体的机械能时,将一个小拴在单摆上的小铁球拉起来,将球放手,演示者将鼻子刚好接近到小球同一高度的另一侧,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小球将会在同学们的亲眼目视下摆到演示者的鼻子处却碰不伤人。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
2、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创新思维是在排疑解难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教师要允许学生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在学生积极主动提问时,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让他们带着成就感去学习,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脑子里有了问题,才会主动思考,有了主动思考,才会有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有找出与众不同的新思维和独特见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疑难、悬念,引起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产生矛盾冲突,使心理感到困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意向。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中,演示用漏斗吹乒乓球,学生观察后会提出问题:乒乓球为什么不会被吹掉,而是在漏斗出气处滚动?这样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对学生始终感新鲜而有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灵活性。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就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教师应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只有使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的怀疑,才能激发其进取创新的欲望。所以物理教学过程应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把更多的问题带出教室。
3、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课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我们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做实验的时候,即使各个学习小组中学习稍差一些的学生都会积极的参与到实验中。在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探究实验及一些有趣的实验,这些实验既生动又形象,在实验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从而引导学生探索新的知识。所以在实验的教学中我们一贯的原则就是尽量让学生做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绝不放弃任何一个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我们要想办法改进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把复杂的实验改为既简单、实验现象又明显的实验。
让学生多做小实验、搞小制作还可以弥补课内实验的不足,如:使用的器材不受限制,学生回家后可以自找材料,就地取材,利用废品,人人能做到,而且对这些材料感到分外亲切;从仪器的设计和制造、实验步骤和方法的确定,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全过程,都由学生探索物理奥秘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习了电动机的原理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制一个电动机模型,并利用课下时间组织他们展示自己制作的电动机,我们对制作的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这种看似较小的奖励,但对学生来说有可能是一直支持他努力学习物理的动力。
二、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为学生提供动力
现代教育观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起引导作用。课堂教学是的师生双边的活动,需要师生互相的配合。学生要学好物理,掌握知识,必须依靠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认真学习。许多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学科的好恶,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如果这位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他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心理更加放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把学习变为一种美的享受,这必将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
做为教师,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借助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语言表达要有趣味性。为了保证学生整节课精神饱满,学生经常保持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如果课堂上是程式老化,结构单一,语言乏味,学生学习必定肃然无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语言诙谐幽默,做好“演员”角色,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同时保持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强调问题。也可以穿插一些成语典故、幽默笑话、顺口溜、歇后语、物理学史、科学家生平事迹等。还可以采用问题讨论、分组竞赛等手段,随时变换教法,抓住学生眼球,让学生随着教师的导演,紧跟教师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和学习任务。如果只是老师教学生练习,课堂气氛会比较沉闷,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学生的兴趣就会被得到激发。
为此,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更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经常深入学生群中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经常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体育或文艺活动,在娱乐和游戏中改善师生关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从情感上喜欢物理,不学好物理有种对不住老师的情感,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三、激发学生的理想,理想“强迫”着学生学习
学生选择读高中,都是为了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是为了考上好大学而读书;有的人认识到物理与其它学科有很大的联系,学好物理就能学好其它学科;有的人更是为了证明自己而读书。有了理想就会产生强迫自己学好物理的动力;当物理学懂后,才发现物理学起来还是很有乐趣,同时也发现学习物理并不是很难,最后才产生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知道,要想使学习兴趣长期保持,那么学习的动力就要不断的来源于“需要”,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他们的“需要”来自于外界的“要求”和自发的兴趣。成人为了生活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而学习,或个人兴趣学习一点生活技能以外的东西。
有些孩子由于家长和教师的要求在学习,学习的内在的动因,只为了博得家长和教师的欢心。这种学习显得有些被动,对相当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习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由于不像成人为生活而奔波,他们没有掌握生活的技能的压力,有些学生就出现了敷衍甚至放弃学习。为了防止或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教师应该将学校“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
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让理想和成就感“强迫”他们主动地、自觉地、兴趣盎然学习物理,探究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应用物理以发明创造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学生就会“强迫”着自己学习。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对物理感兴趣,让学生把老师当成朋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从而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巨大学习潜能。让学生快乐,和谐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学习。
参考文献:
1、杨金林主编:《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江苏教育出版社
2、[美]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教育出版社
3、肖川主编:《教育情境的物质》、《中小学管理》,2002年
4、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5、高海燕:《物理学科与兴趣教学.素质教育论丛(上)》,2001年10月1日出版
关键词:兴趣 感情 理想 激发 潜能 刺激 动力 强迫
在教学过程中,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却有着极大的差别。是什么造成的呢?原因有很多,有环境,家庭,社会等等。但做为一个老师我们很清楚不是因为学生的智力差异。我相信每一位正常的学生都能学好每一科,他们有着很大学习潜能。如果老师能够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那么就不愁学生学不好哪一门学科了。高中的物理多数学生学习起来都觉得很难。如何才能让他们学好呢?做为一个物理老师,应该多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刺激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伟大的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才可能想学理物、爱学理物,才可能学好理物,从而用好物理。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往往是在学生对物理事物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学生对物理事物和物理事理追根究底的强烈探索兴趣,达到对学生有很强的刺激力。
(1)设计简易实验创设情景。如讲超重和失重时可设计成:教师将一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瓶侧打一小孔,学生马上想到水会从孔中喷出,教师马上分别让瓶自由下落,竖直上抛或斜抛,结果发现水未喷出,为什么?一种要探究的欲望被激活。
(2)可利用生活体验创设情景。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环境引起学生新旧概念的冲突,从而让学生感到已学知识的不足,造成认知的不协调,进而让学生产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先让一铁球和一小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释放,学生由生活经验很容易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然后师生一起实验:准备大、小两张纸片,将较小的纸片揉成团,将两者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结果轻的物体下落快,这样一来,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兴趣就会激发起来。
(3)用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通过现场的实验演示,让学生心中觉得不可能做到的在实验中却做到了,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讲到物体的机械能时,将一个小拴在单摆上的小铁球拉起来,将球放手,演示者将鼻子刚好接近到小球同一高度的另一侧,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小球将会在同学们的亲眼目视下摆到演示者的鼻子处却碰不伤人。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
2、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创新思维是在排疑解难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教师要允许学生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在学生积极主动提问时,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让他们带着成就感去学习,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脑子里有了问题,才会主动思考,有了主动思考,才会有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有找出与众不同的新思维和独特见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疑难、悬念,引起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产生矛盾冲突,使心理感到困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意向。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中,演示用漏斗吹乒乓球,学生观察后会提出问题:乒乓球为什么不会被吹掉,而是在漏斗出气处滚动?这样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对学生始终感新鲜而有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灵活性。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就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教师应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只有使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的怀疑,才能激发其进取创新的欲望。所以物理教学过程应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把更多的问题带出教室。
3、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课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我们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做实验的时候,即使各个学习小组中学习稍差一些的学生都会积极的参与到实验中。在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探究实验及一些有趣的实验,这些实验既生动又形象,在实验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从而引导学生探索新的知识。所以在实验的教学中我们一贯的原则就是尽量让学生做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绝不放弃任何一个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我们要想办法改进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把复杂的实验改为既简单、实验现象又明显的实验。
让学生多做小实验、搞小制作还可以弥补课内实验的不足,如:使用的器材不受限制,学生回家后可以自找材料,就地取材,利用废品,人人能做到,而且对这些材料感到分外亲切;从仪器的设计和制造、实验步骤和方法的确定,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全过程,都由学生探索物理奥秘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习了电动机的原理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制一个电动机模型,并利用课下时间组织他们展示自己制作的电动机,我们对制作的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这种看似较小的奖励,但对学生来说有可能是一直支持他努力学习物理的动力。
二、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为学生提供动力
现代教育观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起引导作用。课堂教学是的师生双边的活动,需要师生互相的配合。学生要学好物理,掌握知识,必须依靠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认真学习。许多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学科的好恶,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如果这位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他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心理更加放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把学习变为一种美的享受,这必将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
做为教师,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借助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语言表达要有趣味性。为了保证学生整节课精神饱满,学生经常保持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如果课堂上是程式老化,结构单一,语言乏味,学生学习必定肃然无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语言诙谐幽默,做好“演员”角色,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同时保持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强调问题。也可以穿插一些成语典故、幽默笑话、顺口溜、歇后语、物理学史、科学家生平事迹等。还可以采用问题讨论、分组竞赛等手段,随时变换教法,抓住学生眼球,让学生随着教师的导演,紧跟教师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和学习任务。如果只是老师教学生练习,课堂气氛会比较沉闷,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学生的兴趣就会被得到激发。
为此,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更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经常深入学生群中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经常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体育或文艺活动,在娱乐和游戏中改善师生关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从情感上喜欢物理,不学好物理有种对不住老师的情感,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三、激发学生的理想,理想“强迫”着学生学习
学生选择读高中,都是为了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是为了考上好大学而读书;有的人认识到物理与其它学科有很大的联系,学好物理就能学好其它学科;有的人更是为了证明自己而读书。有了理想就会产生强迫自己学好物理的动力;当物理学懂后,才发现物理学起来还是很有乐趣,同时也发现学习物理并不是很难,最后才产生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知道,要想使学习兴趣长期保持,那么学习的动力就要不断的来源于“需要”,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他们的“需要”来自于外界的“要求”和自发的兴趣。成人为了生活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而学习,或个人兴趣学习一点生活技能以外的东西。
有些孩子由于家长和教师的要求在学习,学习的内在的动因,只为了博得家长和教师的欢心。这种学习显得有些被动,对相当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习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由于不像成人为生活而奔波,他们没有掌握生活的技能的压力,有些学生就出现了敷衍甚至放弃学习。为了防止或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教师应该将学校“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
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让理想和成就感“强迫”他们主动地、自觉地、兴趣盎然学习物理,探究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应用物理以发明创造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学生就会“强迫”着自己学习。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对物理感兴趣,让学生把老师当成朋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从而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巨大学习潜能。让学生快乐,和谐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学习。
参考文献:
1、杨金林主编:《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江苏教育出版社
2、[美]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教育出版社
3、肖川主编:《教育情境的物质》、《中小学管理》,2002年
4、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5、高海燕:《物理学科与兴趣教学.素质教育论丛(上)》,2001年10月1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