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4m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功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写作,而忽视朗读,有时虽把朗读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但也是一个形式而已,却读不出正确的节奏,韵味和真正的感情。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切实作到“校园要有朗朗的读书声”。
  1.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求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几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的正确,增强语感。长期训练,他们的听话能力就会提高。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我方言区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靠积累,朗读是积累的前提,熟读才能成诵。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反复朗读,形象与声音最终以词的形式定格于大脑中。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生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通过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2.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引发共鸣。小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陌生的课文内容、一些较长的感情充沛的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就有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过,小学生的好奇心、模仿性很强,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图画。“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3.朗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恰当的有声语言,着重读出各种优美、生动的词语和句子的用法,读出不同体裁作品的内容层次和段落结构及写作特点和修辞效果。久之,学生就能从范文中学习丰富的写作词汇,懂得遣词造句的一般规律。课文语言的逻辑性也会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课文语言的声调、语气及词汇表达的丰富性会影响学生,是他们说话生动而富有表情,从而形成和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佩服。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教育。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的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逐渐掌握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规律,把这种规律自觉地运用于无声的默读中,能更正确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其他文献
【摘要】关于数学活动课的几点认识内容提要:①结合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的训练点选编数学活动课的内容。②结合本地实际,设计活动课。③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关键词】精雕细刻,兴趣,培养,新鲜,竞争,争先恐后,高瞻远瞩    我是來自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告诉我,教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教学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观察、
期刊
【摘要】我是一名中学英语教师,以我在上学时的经历和现在任教三年的经历来说,我觉得在一份英语考试卷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完型填空。对学生来说完型也是让他们丢分最多最头疼的部分了。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去轻松的应对完型填空呢?在这篇论文中我通过分析学生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总结出了一些技巧。我将通过三个方面的技巧来说明。  【关键词】完型填空,阅读,逻辑推理,上下文    完型填空是将一篇300字左
期刊
1.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①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
期刊
跨入二十一世纪,作为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在神州大地唱响,像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各个角落,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冲击着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应试教育教育体制。从知识的传授角度来看,应试教育在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是功不可没的,并赢得了外国教育家的一度欣赏;从思维训练方面来看,应试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规范性;从意志品质来看,应试教育养成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并体现了它的公平性,但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发挥学习者主体潜在的各种技能,提高学习效果;相反,很多消极情感态度影响学生活动,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  【关键词】历史课堂,情感教育,方法    情感教学是初中历史课的三大目标之一。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本人作了一些积极主动的尝试和探索。情感教学,应追求牵一“情”而动全身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种积极思考、发现、探索问题的过程,是未来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地理课程要完成好学科担负的重任,必须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束缚,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地理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已迈出了较坚实的步伐,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资质,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期刊
【摘要】探究是创新的根源,也是前提。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探究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善于保护和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个性。  【关键词】创设氛围,培养意识,实施学习,发展能力    具有探究品质,是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之一。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教育创新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要想发展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让学
期刊
【摘要】歌剧是一门高雅艺术,在当前通俗音乐流行的时代,要学生积极投入欣赏歌剧音乐,了解表现歌剧,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费一番心思。针对这一特殊视角,笔者认为,要落实音乐课程的新理念,首先要正确看待音乐新课程。音乐新课程本身也是一个新事物,由于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实践经验,它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也因此,对新课程的应用,不应是机械接受,而应本着每一所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学习研究、探索、创新和发展的
期刊
当前,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全面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而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在素质教育的滚滚洪流中找准坐标,再现辉煌,也为众多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苦苦探索,孜孜所求。  据有关统计表明,小学生在校时间的60~70%是在课堂上度过,特别是农村村小。而语文课就占了所有课时的25%以上,因此,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主渠道、主阵地在课堂,而实现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理所当然是重中之重
期刊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审美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过分注重识字技能的传授,一味地强调识字的工具性作用。因此,识字教学往往被视为纯技能性的训练,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