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广西壮族地区集中办学遇到的困难及存在问题寻找解决的对策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l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学校教育布局一直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的弊端。据调查,截止2009年,全区农村小学12349所,校均规模仅240人;初中1821所,校均规模968所;还有小学教学点10281个平均住校生不足45人。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义务教育学校设点多,办学规模小,也明显反映了城乡之间、各校之间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受教育极不均衡等现状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农村学校布点多,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从2011年起在广西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综合改革,在人口集中的乡镇所在地集中办好中心小学,初中集中到人口大镇甚至全部集中到县城举办,将优质教育做大做好。从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这一做法无疑符合我区的教育基本实情。
  集中办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挑战与机遇并存,是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教育改革课程。在集中办学过程中,我们也还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我们还得想办法去解决,从而推进这项改革健康向前发展。针对我校课题组前期进行大量的调查得出的困难和问题,笔者现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社会方面
  (一)先行试点,分步实施,稳步解决人居分散的问题
  人口居住分散、民族成分复杂,各民族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给农村中小学校的撤并、整合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使集中办学工作都能照顾到各民族的差异性,求大同而存小异,择其一而变其三。根据以往的改革经验,笔者认为可以按照“试点先行、先易后难、逐步推广、分步实施”的步骤,先在部分、特别是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市、县区、乡镇进行集中办学,然后再通过部分带全体,局部辐射全体。通过找出和借鉴部分学校集中办学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优化整合,带动全区集中办学全面铺开,进而找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集中办学模式。
  (二)以静制动,变长为短,全力解决交通条件恶劣问题
  农村交通条件相对落后是我区贫困地区的交通总体情况,更是我区农村中小学校集中办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困难。集中办学前有部分学生是走读生,孩子年龄小,且路途遥远,有的还要翻山越岭,涉水过河,求学路上危险重重,学生安全毫无保障。集中办学就是要把学生们都集中到一个相对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环境优美、学风浓厚的县、乡学校,让学生不再天天走很长时间的路,天天要承担交通不便带来的风险,以静制动;同时,集中办学将学生一天要走四趟,一周要走二十趟的路程缩短为一周两趟,大大缩短了学生在一周时间内往返学校的路程。为了保障年龄较小学生路上行程安全,当地政府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为学校配备学生专用车辆,在规定的时间内接送学生,家长也在相应的时间内接送学生,排除学生在路上的不安全因素,保证学生交通安全。
  (三)优化资源,整合布局,切实发挥教育资源的应有作用
  如何才能做好集中办学的教育资源的优化、教育布局的整合工作?一是要积极采取措施,着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二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盘活教育资源,防止学校负债运行。三是加快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合理配备中小学教师,节约教育资源。四是积极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减轻财政投入的压力和负担。五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力保教育公平。把建设示范初中、小学的重点放在乡镇,努力建设一批农村示范初中、小学。加强农村薄弱学校软硬件建设,实行城乡校长、师资交流,为薄弱学校培训骨干教师,切实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建立科学的农村中小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促进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的提高。
  (四)广泛挖掘,升华精粹,大力保护传承民族文化
  集中办学后,政府通过大力推进农村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农村文化宣传阵地,大力挖掘、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发现、升华和推进民族文化产业,使民族文化产业得以发展和壮大。大力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内容,使人民群众自得其所,其乐融融。组建农村业余文艺队、篮球队等兴趣组队,广泛在乡村与乡村、乡镇与乡镇、县城与县城间进行交流和交往,使民族文化得以进一步推广和繁荣。在学校教育教学上,通过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乡土文化、学习自己的乡土文化、发扬自己的乡土文化,以继承和发扬民族乡土文化为荣。努力培植一批优秀乡土文化体育项目,并将其推广为固定活动内容或赛事,使民族文化体育项目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二、学校方面
  (一)广筹资金,科学建设,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集中办学,加大对集中办学的财政投入。使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师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教学、教研活动得以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有限的场地、设备、图书仪器得以集中而有效使用,教学环境得到彻底改变,使边远山区的儿童少年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减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校际差别,有效地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认真落实已经建立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测定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由中央和自治区政府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承担。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将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比例适当提高。
  四是进一步加大学校建设投入,尽快解决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和设备配套资金,使各学校尤其是投入使用的集中办学学校配齐配套设备,建设好附属设施,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
  五是进一步强化集中办学学校功能建设,大力建设教师宿舍楼,确保教师统一住校,稳定教师安心工作,排除外来人员住校问题。建设统一的学生宿舍,每个宿舍住内宿生8—12人,要有卫生室、卫生间、洗澡间。设置具有先进运动场所,使学校功能齐全,学生乐意进校,乐意学习,乐意生活,以校为家,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改革管理,培养骨干,全面提高师资素质
  一是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施布局调整,彻底打破原有状况,进行新的结构性调整,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校内实行岗位责任制。对不胜任的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或分流辞退,对各学科教师进行梳理调整,使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使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是强化师资配备。集中办学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依据办学规模,相应增加教师编制。如:确保授课教师人员外,增加一些生活教师,按50:1,心理咨询按100:1,寄宿生生活管理员按100:1,保安人员按200:1,食堂工友按50:1,文体教师按200:1的比例配备,图书室、卫生室、阅览室等功能室也要配备专职人员。
  三是强化教师业务水平。集中办学前,由于条件所限,缺乏竞争,教师敬业精神不足,教研活动长期不能开展,除课本外,教师没有其他业务书籍,长年累月吃老本,业务能力提高不大。集中办学后,学校少了,同样的投资能起到最大的效益,学校都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城镇中心,不仅稳定了老师的思想,而且同一个岗位由多位教师来竞聘,这样不仅激发了教师的竞争意识和敬业精神,还增添了教师的就业危机感,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社会参与,家庭配合,全面实施学校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教育的主题。素质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开阔的视野,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实施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实现这一目标,不是由学生、教师或学校单独一方面能够做到的,必须靠社会广泛参与,家庭大力支持。同时,社会、家庭、学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优美的环境,优良的条件,优秀的师资,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也是集中办学不可缺少的要件。因此,集中办学就是优化教育资源,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分科列目,强化功能,全力做好学生全面服务
  集中办学不仅是把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教育教学而已,而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学校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吃喝拉撒、衣食娱健的问题。学校除了要配备授课教师之外,还要配备后勤人员,保育员、卫生员、心理咨询教师等,以确保学生在学校品行兼修、德才兼备,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健康人才。
  (责任编辑 袁妮)
其他文献
王粲(公元一七七年——公元二一七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出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他生活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环境中,有“文若春华,思若泉涌,发言可咏,下笔成篇”的良好天赋和卓绝才华。在文学上,诗赋皆工,成绩斐然。像当时的许多文人一样,王粲的生活道路是坎坷的:十三岁时,大军阀董卓挟持汉献帝以及洛阳城内外数百万居民西迁长安,在强权的威胁下,王粲不得不流寓长安;他十七岁时,董卓被
一、切记“五大关注”,夯实基础    (一)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关注考纲变化  第一,对于大纲增加增强的内容要高度重视,对于删减的内容要大胆丢掉,对于表述变化的内容要迅速适应。  第二,全面理解和把握考点,重视《题型示例》。关注考试的范围、增减的内容,还应更加关注《基本题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即上下文所简称的《题型示例》)及所附样卷。样卷展示了题量、题型的大致情况,能帮考生了解高考试卷的题量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高喊“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日常礼仪得体、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工作
历史洞察力是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洞悉世界,以历史知识和智慧分析和判断现实问题的一种“内视功”和“预见力”。它包括高效的信息收集能力、犀利的判断力、深刻的感悟力、准确的预见力、独特的创造力等五种主要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洞察力也就打开了学生看历史和世界的“天眼”。现以“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是和平统一还是武力统一?”为例说明培养学生历史洞察力的过程。    一、“搜集统一分裂史实,用唯物史观把握方向”是基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教学中通过熟读、背诵,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例如,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文字优美,感情真挚。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如何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爱”    做好班主任工作,像热爱教育事业一样,要关心班上的每位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具备这样的
世纪之交兴起的素质教育热潮,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在教育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也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回声。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也就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班主任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  学校是孩子人生的第二课堂,班主任是孩子学习的引路人,班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中提出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因为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同,所以在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都应是异彩纷呈的,自然写出的作文也应该是各有千秋、各有特色的。但是,学生写作的现状却恰恰与此完全相反。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
新课标下,新版本的高中思政教材火热出炉,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气息,将近几年我国的发展经验和最新政策融入了课本,然而同时省掉了老版教材的相关内容,个人认为有点可惜,因为老版中还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东西,为现代新的提法做下了铺垫,而且从这个知识体系中来说,一些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也在我们学习范围内。  我们在学习中沿袭的是老版高中教材,对政治包含的各方面内容都有一个较为详尽的描述,而且层次划分较为
我们知道,体能通常是指身体的机体能力,它是一切生命活动和目标行为的动力基础,科学系统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研究不同运动项目对体能储备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合项目特点的体能训练方法,是运动员能够保持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法宝。  800米跑能力是反映身体素质中耐力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作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中考和体育高考等测试内容。历年来广西体育高考都把800米跑用作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