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藤萝悲剧:让学生看见亮色与沉痛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mao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径悲剧》是一篇有深度的文章。我试图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文中走个来回,理解文章中古藤萝包涵的形象特征和内在的美好,通过幽径和藤萝被毁前后的对比让学生看见亮色和沉痛。
  课堂开始,我用季羡林先生的数字故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季羡林先生的生平和主要成就,把学生带回那个年代,短短的3分钟时间,学生有了一些震撼,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学者,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作品呢?
  接着我出示了北大燕园的图片,请同学们在本文找出相应的文字来描绘这个画面,把学生的视线带领到幽径中来。接下来我就很自然地引导同学们走入描写藤萝段落。平常的幽径中有不平常的美,神奇的幽径里有更美的东西吗?幽径里最有特色的是什么?同学们很快找到这样的句子:“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通过男女生分读、表演读文中描写藤萝的段落,同学们感受到藤萝的自然生长、直上云天、凌云之志,这时候,同学们对于藤萝的美,作者对于藤萝的喜爱已经有了直观的感受。
  紧接着,我改变语调念出句子“然而,这根藤萝命运多舛。”让学生在文中找,为什么这样说?学生很快在文中找到答案:“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
  我继续引导:生活在北大,尤其是那个年代的北大,幽径中的藤萝尚且如此悲剧,“我”呢?学生继续读文章。投影出示下面的段落:
  “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请学生体味,作者对于幽径悲剧的心境究竟如何呢?四个“偏偏”如何读出味道来?所有这些真是“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的吗?品读文章,感受作者维护真善美,尊重历史,真爱文明的决心和呼唤。这段话表现了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无可奈何的心情,正可谓“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但他并不消沉,而是从个人的情思生发出来,上升到对人生、社会、时代的思考。“我”将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一个倔强的老人,表现的是矢志不渝的决心。我继续指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用坚定的语气读出作者那种虽然失望,但不绝望的情感。
  第一遍的品读让学生阅尽了幽径的美,幽径的毁,季老的悲。这是一篇极美的散文,需要带领学生反复地品读,在文中反复地来回。
  这篇文章的教学,通过两种色彩词语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亮色和悲痛,藤萝已不再是一棵古树,它已经成了历史和文化的负载和见证。幽径悲剧不仅仅是指古藤萝被砍断,更可悲的是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没有人有一丝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萝的生死,任那些愚氓者任意地践踏生活中的真、善、美。古藤萝的最终被砍,如同人们最终摒弃了自然,摒弃了历史与遥远的精神回望。(作者为江苏省镇江实验初级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巧用古诗词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首先,可带领学生研读诗词,探寻意境,品学语言。接着,结合学生习作,展示对比,带领学生体会诗词入文的魅力。再次,结合学生修改后的习作,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诗词的意蕴,准确运用,真正为写作锦上添花。  关键词 古典诗词 写景作文 习作比对 巧妙化用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词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资源,巧
期刊
摘 要 用是最好的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始终围绕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互哺的思路进行设计。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习金字塔理论 以用促学 学用互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为初中地理的学习做了基础铺垫,初中地理教师必须重视与小学科学的有效衔接,本文仅以湘教版的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为例,介绍了通过研究两者的课程标准、分析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学情,找准知识衔接点等这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小学科学 教育衔接  整个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分为五个方面: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科学探究”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期刊
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以来,作文教学依旧处于困窘的境地。《2015年江苏省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45%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22%的学生认为单元作文体系无趣或无实在意义。“作文难,不仅是学生的心病,也成了教师心头解不开的结。”(黄厚江语)如何突破作文教学的窘境?顾明老师执教的《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一课给我们诸多启迪。  一、作文教学的精准定位  作文教学因何尴尬?定位不
期刊
摘要 读书笔记可加深对书籍的消化理解,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可促进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抒写真情实感”“感悟生活,勤于探索”“凸显个性色彩”使你在阅读和抒写之间,耕耘心灵、收获人生。  关键词  随笔 真情 感悟 个性  “随笔”,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议论。 简单地说,“随笔”就是随时写笔记,把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所感、所论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很有必要。教师可以通过新颖的课堂提问、学生自编的课堂表演、想象类的课堂作文以及形式多样的课堂合作小组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 语文 课堂 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什么是想象力呢?想象力是人脑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构造出没有经历过的事物或形象的能
期刊
提起“清华园”,很多人会自然地联想起清华大学。这所我国著名高等学府以严谨求实的学风以及开放的世界眼光,培育了无数高素质的人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徐州,有这样一所学校,它的校名里同样有“清华”二字;它的校园,也叫“清华园”。它就是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近年来,该校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全人教育”为目的,积极推行初中阳光生活课程建设,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全面、心态健康、阳光的学生,现已成为铜山区
期刊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经过积极主动乃至痛苦的思维过程,极有可能呈现出的是一种表面上流畅有序的课堂局面,而事实上,这是一种惰性的平衡和低层次的和谐。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主动地设置矛盾,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在已知领域转圈,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愤愤悱悱”中进行思考和交锋,从而活化学生的思维,实现洞达通彻的教学超越。  黄厚江老师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课,巧妙地利用“矛盾”的激化与释放,不断和
期刊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温度”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小节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已经初步学习了关于物体冷与热的判断和摄氏温度的相关内容,并且与温度相关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学生对温度既熟悉也陌生,学生对温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温度数值越大,物体越热,反之则越冷”,对温度计也仅仅会初步使用而已。中学阶段关于“温度”的教学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
期刊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如果“不求甚解”,八年级学生大致能了解文字内容。但要深度理解课文,尤其是比较深刻地理解陶渊明的写作意图,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和书下的注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内容。但是如果“穿插”不当,就会使课堂枝枝蔓蔓,影响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和理解。在全国初中阶段古诗文教学研讨会上,徐杰老师执教的《五柳先生传》则巧妙地运用了“穿插”,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