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江泽民),所以我国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学习以及培养相关人才变得刻不容缓!而信息技术课无疑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是摆在全体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我国教育制度某些方面的不完善和其它原因,使信息技术教学面临诸多尴尬。针对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各级教育部门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促进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我们通过实际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与建议,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一、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学科管理
调查发现,89%的教师认为对信息技术课重要性的认识思想观念不强是影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教学管理力度不够,部分工作只有布置,没有检查、考核,最终流于形式,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到学校领导、师生对该学科的态度;迫于升学压力,学校各种力量向高考科目倾斜,恨不得把信息技术必修课砍掉;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地位、待遇低下,工作价值得不到体现,积极性得不到激活;学生对这门课非常感兴趣,但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等问题感到非常迷茫,时间一长,就陷入浮躁情绪之中,上课随便打开个窗口,一个字“玩”。而这些现象更加深了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认识的偏颇,认为学信息技术是“不务正业”。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提高领导、教师、学生等全体人员的认识程度,进行深刻的反思,把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放在首位,这是解决教学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教学的先决条件。
⑴首先要转变学科观念。信息技术课作为高中的一门必修课,属于教育部规定的高中课程体系中有机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文、数学、外语、信息等课程是相互促进的,相反,语文、数学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语文阅读理解题中,很难想象,没有信息技术知识,我们能全面理解“进程”、CPU、程序的意义;数学中的函数变化也可由信息技术直观的表现出来……。近几年高考也在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创新教育的不断推进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涉及知识面更广,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这些都离不开生活中无孔不入的信息技术知识。
⑵ 其次是转变教材观。要把握好教材内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平衡关系。虽然IT发展很快,但基础性的东西变化不大,我们不应变的过快,一年一个样,过快则会陷入浮躁。
⑶ 然后是转变教学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推行“双主”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成了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活动、任务、作品对学生学习的驱动,因地制宜,分层次进行教学。
二、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教育的激励机制,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
近48%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是兼职的,有33%不满意自己的薪酬待遇,78.2%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政策。这些调查数据,事关基层广大教师积极性、创造性能否发挥的问题,是解决问题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应尽快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教育的奖励机制,要在教育教研、职称、职务、工资待遇、有害补助等相关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师予以倾斜。
三、加强教材、教法的研究,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离不开实验和操作,仅凭想象是学不会,更学不好的,因此信息技术课最好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上课,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推行“作品教学法”,它的可操作性非常强,通过实践,效果非常好, “作品教学法”就是在上课前,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作品的要求与自己的作品。学生则通过或模仿老师的作品、或自主创新,边学边做,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作品教学”中,我们提倡知识体系学生自主建构。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充分运用到“作品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外部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来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
四、充分运用现有的教育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不断加大对教育软硬件建设和维护的力度,充分利用校园网,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
调查发现,各高中教育硬件基本可以,但数量跟不上学生需要,日常维护力度较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长远目标出发,充分认识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投资和维护力度,开辟筹资渠道。
学校应采取适当办法,建设配置合理、资源丰富的信息环境,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五、加强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必须时刻关注信息技术行业的动态,还要学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其他知识。故各教育部门应建立起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制度,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六、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信息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人类在享受科技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文明、快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经历着潜在的危险。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人类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以至于对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产生了极大的挑战,君不见好多高中生上网成瘾,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这些现象是社会、家庭、学校所不愿看到的,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还有责任对信息技术负面影响进行干预。调查发现,以下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⑴采用过滤技术对学校网络进行监控、“净化”,减少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接触;⑵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信息应用规范;⑶ 提高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认识,增强免疫能力;⑷ 教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素养,以便言传身教。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共同努力,让素质教育之活水不断滋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假以时日,一定会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之花更加繁茂、美好。
一、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学科管理
调查发现,89%的教师认为对信息技术课重要性的认识思想观念不强是影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教学管理力度不够,部分工作只有布置,没有检查、考核,最终流于形式,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到学校领导、师生对该学科的态度;迫于升学压力,学校各种力量向高考科目倾斜,恨不得把信息技术必修课砍掉;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地位、待遇低下,工作价值得不到体现,积极性得不到激活;学生对这门课非常感兴趣,但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等问题感到非常迷茫,时间一长,就陷入浮躁情绪之中,上课随便打开个窗口,一个字“玩”。而这些现象更加深了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认识的偏颇,认为学信息技术是“不务正业”。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提高领导、教师、学生等全体人员的认识程度,进行深刻的反思,把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放在首位,这是解决教学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教学的先决条件。
⑴首先要转变学科观念。信息技术课作为高中的一门必修课,属于教育部规定的高中课程体系中有机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文、数学、外语、信息等课程是相互促进的,相反,语文、数学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语文阅读理解题中,很难想象,没有信息技术知识,我们能全面理解“进程”、CPU、程序的意义;数学中的函数变化也可由信息技术直观的表现出来……。近几年高考也在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创新教育的不断推进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涉及知识面更广,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这些都离不开生活中无孔不入的信息技术知识。
⑵ 其次是转变教材观。要把握好教材内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平衡关系。虽然IT发展很快,但基础性的东西变化不大,我们不应变的过快,一年一个样,过快则会陷入浮躁。
⑶ 然后是转变教学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推行“双主”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成了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活动、任务、作品对学生学习的驱动,因地制宜,分层次进行教学。
二、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教育的激励机制,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
近48%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是兼职的,有33%不满意自己的薪酬待遇,78.2%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政策。这些调查数据,事关基层广大教师积极性、创造性能否发挥的问题,是解决问题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应尽快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教育的奖励机制,要在教育教研、职称、职务、工资待遇、有害补助等相关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师予以倾斜。
三、加强教材、教法的研究,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离不开实验和操作,仅凭想象是学不会,更学不好的,因此信息技术课最好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上课,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推行“作品教学法”,它的可操作性非常强,通过实践,效果非常好, “作品教学法”就是在上课前,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作品的要求与自己的作品。学生则通过或模仿老师的作品、或自主创新,边学边做,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作品教学”中,我们提倡知识体系学生自主建构。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充分运用到“作品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外部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来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
四、充分运用现有的教育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不断加大对教育软硬件建设和维护的力度,充分利用校园网,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
调查发现,各高中教育硬件基本可以,但数量跟不上学生需要,日常维护力度较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长远目标出发,充分认识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投资和维护力度,开辟筹资渠道。
学校应采取适当办法,建设配置合理、资源丰富的信息环境,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五、加强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必须时刻关注信息技术行业的动态,还要学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其他知识。故各教育部门应建立起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制度,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六、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信息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人类在享受科技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文明、快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经历着潜在的危险。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人类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以至于对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产生了极大的挑战,君不见好多高中生上网成瘾,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这些现象是社会、家庭、学校所不愿看到的,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还有责任对信息技术负面影响进行干预。调查发现,以下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⑴采用过滤技术对学校网络进行监控、“净化”,减少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接触;⑵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信息应用规范;⑶ 提高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认识,增强免疫能力;⑷ 教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素养,以便言传身教。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共同努力,让素质教育之活水不断滋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假以时日,一定会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之花更加繁茂、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