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活动课程得到广泛重视。语文活动课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类,也将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语文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活动课旨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应用语文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将解析语文活动课的意义和现状,并介绍完善语文活动课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价值;应用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它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活动课的研究不应滞后,尤其是在现今语文课堂教学面临诸多问题的情况下。语文活动课将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创造性、实践性的体现,有助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学者郑进认为“语文活动课是对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弥补了语文教学中直观可视性不强,灵活多样性有限的不足,从而使语文学科触及到更为深广的层面。”[1]本文将对当前的语文活动课进行分析,以期对语文活动课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一、语文活动课的价值
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以学科知识和文本解读为中心。很多课堂教学,就是文本内容的学习,从文章的主题、段落大意、甚至是句义;二是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中心。毋庸置疑,教师讲解为主仍是现今语文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而学生理解与否无法直接考量;三是教学目标以掌握答案和结论为中心。教师提问题,学生找答案是教学的常态。
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有很多,而语文活动课因其强调语文活动、进行活动教学的特点,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关键途径:
语文活动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乐意学。语文活动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打破了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使语文教学“活”了起来。活动课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走向语文课堂的舞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语文活动课能较好地反映社会实际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促使学生结合理论和实践。语文活动课以学习活动为中心,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大语文教学”的倡导者张孝纯先生提出“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
二、语文活动课的困境
实际中语文活动课仍面临较多困境,主要可分两类:一是语文活动课在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和次数仍较少。而语文活动课仍较少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该类型课程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一些教师能力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是主观心理畏惧;二是部分教师形成惯性,习惯于已有的教学方式;三是语文学科教育人士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比较片面,以成绩为作为衡量标准。综上,语文活动课被拒于语文学科的日常教学之外。
另一种情况则为在已开展的语文活动课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易脱离语文学科,迷失原本方向,成为无指向、无目的、无学理的“三无”活动;二是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设计简单。语文活动课发展时间较短,目前活动课程教学形式多以课堂小组讨论、集体观看视频等为主。虽便于组织,但事实上学生主动性较低,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导致语文活动课程序化情况严重;三是重活动轻归纳,甚至只活动不归纳,学生无法从课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和经验,无法及时形成相应语文能力;四是活动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监督指导,教师角色和作用存在一定的缺失。作为一门学科学习课程,教师的作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五是缺少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语文活动课形式多样,过程相对复杂,因此课程的评价就变得难以操作,不易科学化、系统化。
三、语文活动课的完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际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在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上,仍缺乏专业知识和理论的指导,也没有太多成功案例可以借鉴。语文教师们只有踏实地站在学科高度,遵循学科规律,理性选择、科学设计、有效实施,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活动课的作用和价值: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学条件的改善提高。“教师是发生在所有各级各类学校和课堂中并通过所有教育渠道进行教育变革的关键活动者。”[2]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与课程要求仍有差距。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专业水平的培训,为教师创设一个相互之间平等交流和对话的情境,力求教师教学能结合先进理念,有更多活动实践课色彩;
确立目标性、针对性、灵活性的课程设计原则。根据活动目标确定活动内容,预防活动盲目自流、高耗低效。课程内容的确定应以教材大纲为基,结合教学进度,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内容开放、形式多样,体现语文活动能力培养的系统性。活动课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避免加重学生及家长的经济负担。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因此应灵活选择组织形式,多种组织形式综合使用,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活动对象是全体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得有机会参与,提高自己。在突出参与普遍性的同時注意学生的特殊性,对个体和整体都要予以考虑。“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这包括两个要点:一是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二是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需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3];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吸引儿童参加活动还不足以保证教育的效果,只有从中获得评价的有益的结果才能满足并诱发今后的行动。对语文活动课进行评价时,不单单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还得对课程过程进行评价。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评价活动目标;评价活动内容;评价活动形式;评价活动过程;评价活动结果;评价活动中的师生素质。总体而言,可以从活动课本身和参与师生的素质两方面进行。采取的评价方法有:观察法、问卷法、学生自评法、师生民主评议法、家长评价法等。利用前置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不断获取反馈信息,检出问题并修正,从而使活动课始终围绕目标进行,保证课程顺利进行。
总之,语文活动课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际能力。语文活动课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贯彻了素质教育原则,体现了《语文课标》的教学精神,为语文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语文活动课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锻造和人文情懷的养成,将比单在课堂内的“坐而论道”更为有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获得能力,塑造人格,更好地在语文活动的天地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进.初中语文活动课与语文教育的关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赵中建主译:《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周明星主编.教育创新素质与方法[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87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活动课程得到广泛重视。语文活动课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类,也将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语文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活动课旨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应用语文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将解析语文活动课的意义和现状,并介绍完善语文活动课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价值;应用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它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活动课的研究不应滞后,尤其是在现今语文课堂教学面临诸多问题的情况下。语文活动课将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创造性、实践性的体现,有助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学者郑进认为“语文活动课是对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弥补了语文教学中直观可视性不强,灵活多样性有限的不足,从而使语文学科触及到更为深广的层面。”[1]本文将对当前的语文活动课进行分析,以期对语文活动课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一、语文活动课的价值
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以学科知识和文本解读为中心。很多课堂教学,就是文本内容的学习,从文章的主题、段落大意、甚至是句义;二是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中心。毋庸置疑,教师讲解为主仍是现今语文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而学生理解与否无法直接考量;三是教学目标以掌握答案和结论为中心。教师提问题,学生找答案是教学的常态。
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有很多,而语文活动课因其强调语文活动、进行活动教学的特点,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关键途径:
语文活动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乐意学。语文活动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打破了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使语文教学“活”了起来。活动课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走向语文课堂的舞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语文活动课能较好地反映社会实际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促使学生结合理论和实践。语文活动课以学习活动为中心,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大语文教学”的倡导者张孝纯先生提出“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
二、语文活动课的困境
实际中语文活动课仍面临较多困境,主要可分两类:一是语文活动课在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和次数仍较少。而语文活动课仍较少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该类型课程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一些教师能力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是主观心理畏惧;二是部分教师形成惯性,习惯于已有的教学方式;三是语文学科教育人士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比较片面,以成绩为作为衡量标准。综上,语文活动课被拒于语文学科的日常教学之外。
另一种情况则为在已开展的语文活动课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易脱离语文学科,迷失原本方向,成为无指向、无目的、无学理的“三无”活动;二是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设计简单。语文活动课发展时间较短,目前活动课程教学形式多以课堂小组讨论、集体观看视频等为主。虽便于组织,但事实上学生主动性较低,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导致语文活动课程序化情况严重;三是重活动轻归纳,甚至只活动不归纳,学生无法从课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和经验,无法及时形成相应语文能力;四是活动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监督指导,教师角色和作用存在一定的缺失。作为一门学科学习课程,教师的作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五是缺少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语文活动课形式多样,过程相对复杂,因此课程的评价就变得难以操作,不易科学化、系统化。
三、语文活动课的完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际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在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上,仍缺乏专业知识和理论的指导,也没有太多成功案例可以借鉴。语文教师们只有踏实地站在学科高度,遵循学科规律,理性选择、科学设计、有效实施,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活动课的作用和价值: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学条件的改善提高。“教师是发生在所有各级各类学校和课堂中并通过所有教育渠道进行教育变革的关键活动者。”[2]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与课程要求仍有差距。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专业水平的培训,为教师创设一个相互之间平等交流和对话的情境,力求教师教学能结合先进理念,有更多活动实践课色彩;
确立目标性、针对性、灵活性的课程设计原则。根据活动目标确定活动内容,预防活动盲目自流、高耗低效。课程内容的确定应以教材大纲为基,结合教学进度,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内容开放、形式多样,体现语文活动能力培养的系统性。活动课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避免加重学生及家长的经济负担。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因此应灵活选择组织形式,多种组织形式综合使用,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活动对象是全体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得有机会参与,提高自己。在突出参与普遍性的同時注意学生的特殊性,对个体和整体都要予以考虑。“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这包括两个要点:一是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二是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需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3];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吸引儿童参加活动还不足以保证教育的效果,只有从中获得评价的有益的结果才能满足并诱发今后的行动。对语文活动课进行评价时,不单单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还得对课程过程进行评价。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评价活动目标;评价活动内容;评价活动形式;评价活动过程;评价活动结果;评价活动中的师生素质。总体而言,可以从活动课本身和参与师生的素质两方面进行。采取的评价方法有:观察法、问卷法、学生自评法、师生民主评议法、家长评价法等。利用前置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不断获取反馈信息,检出问题并修正,从而使活动课始终围绕目标进行,保证课程顺利进行。
总之,语文活动课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际能力。语文活动课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贯彻了素质教育原则,体现了《语文课标》的教学精神,为语文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语文活动课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锻造和人文情懷的养成,将比单在课堂内的“坐而论道”更为有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获得能力,塑造人格,更好地在语文活动的天地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进.初中语文活动课与语文教育的关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赵中建主译:《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周明星主编.教育创新素质与方法[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