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临床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基本原因与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村镇卫生院收集到的560份血液标本,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对临床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基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再提出相关控制措施。结果: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四种,分别是患者本身因素、标本采集因素、标本送检因素以及标本检验因素等。结论:临床血液检验误差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因此在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中,必须规范标本的采集流程,通过提升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与职业素养,从根本上提升临床血液检验整体质量。
关键词: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有效措施
临床血液检验属于判断机体血液系统是否存在着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还是鉴别其他系统类疾病的辅助性手段,因此在临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就目前而言,临床血液检验还存在着明显的误差,除了检验结果和临床症状不相符之外,甚至存在着检测结果出现错误的情况,因此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已显得迫在眉睫[1]。笔者将560份血液标本当做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其误差因素进行回顾与分析,旨在探讨降低临床血液减压误差的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价值,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村镇卫生院收集到的血液标本560份,出现检验误差的有46份,误差情况分别如下:标本稀释有15份,标本凝血有20份,标本量不足有3份,标本污染有8份。
1.2方法
⑴根据申请项目的具体内容,安排检验人员对标本的溶血情况、采集量以及外观等进行严格核查;⑵查看血液采集部位、采集剂量、存放温度、采集体位、采集时间以及患者的基本情况等进行准确判断,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关要求;⑶检验人员标注出明确存在着误差的血液标本,并详细记录不合格的具体情况,再将其反馈给各临床科室。
2.结果
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本身因素、标本采集因素、标本送检因素以及标本检验因素等。
3.讨论
临床血液检验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疾病判断及治疗的有效性,因此降低临床学检验误差显得极其重要。由于检验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本身因素、标本采集因素、标本送检因素以及标本检验因素。为了防止各种误差的出现,可从以下环节实现:
⑴针对患者本身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可从情绪、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进行处理[2]。首先,在给予患者血液采集之前,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抚;其次,给予患者空腹采血,并将采血时间控制在治疗之前与检验之前;再次,当患者运动过后,应嘱咐其充分休息半小时,待其恢复至基本状态后,才能进行采血操作;最后,在采血检验之后的24h,嘱咐患者禁止饮酒,并防止出现输液采血等情况,在情况较为特殊的前提下,可给予患者输液患肢的对侧实施采血操作。
⑵针对标本采集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可从控制采血量、采集部位、体位与时间等方面进行处理。首先,根据项目要求,严格计算出所需采血量,并选择适合患者的试管和注射器;其次,在正式采血之前,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病情等一般情况进行认真咨询,再结合不同的检验要求,严格控制采血时间和地点。而在采血环节,还应注重采血体位的标准化,嘱咐患者静坐5min之后,才能实施采血操作,确保血液始终处于平稳状态;再次,选择合理的采血部位,患者输液的手臂不能进行采血操作,而应选择其对侧作为采血肢,以防静脉输液对血液浓度造成影响。此外,医护人员在选择试管和注射器时,必须保证其清洁度与干燥度,尽量选择一次性的采集设备,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最后,严格控制采血速度,待采血完成之后,及时将针头取下,并沿着试管壁将血液推注至试管内。
⑶针对标本送检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可从控制放置温度与时间等方面进行处理。通过控制标本的放置温度和放置时间,并将其及时送往检验科进行处理,从而确保送检血液达到既定的检验标准[3]。而在此过程当中,还需避免剧烈晃动标本,防止污染外溅、如光照射等问题的发生。
⑷针对标本检验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可从加强仪器校准与标本储存等方面进行处理。血液检测所需的主要仪器即为血细胞分析仪,在正式检测、使用仪器之前,都需对其进行必要的校准,这就需要检测人员选择正确的校准物。一般情况下,实验室检验应选择新鲜血液当作校准物,且该血液必须经过监测系统进行定值。如果实验室内参与血液检验操作的仪器较多,在校准时,首先需要随机选取一台作为参照物,待其完成校准操作之后,才能对其他的仪器进场校准,而校准物同样选择新鲜血液。一般情况下,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间隔期为半年。此外,针对抗凝的全血标本,其检验工作需在室温下进行,即将温度控制在8℃-25℃之间,以防血液浓度与收集时间不同的情况下,使血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检验质量。白细胞粒细胞的形态会在2h后发生改变,因此如果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检测操作,应迅速推制厚薄适宜的血涂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用显微镜复查血涂片即可。
参考文献:
[1]陈振茂.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以提高检验质量[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1(21):214-215.
[2]袁建明.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2):266-267.
[3]张艳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9):135-136.
关键词: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有效措施
临床血液检验属于判断机体血液系统是否存在着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还是鉴别其他系统类疾病的辅助性手段,因此在临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就目前而言,临床血液检验还存在着明显的误差,除了检验结果和临床症状不相符之外,甚至存在着检测结果出现错误的情况,因此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已显得迫在眉睫[1]。笔者将560份血液标本当做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其误差因素进行回顾与分析,旨在探讨降低临床血液减压误差的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价值,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村镇卫生院收集到的血液标本560份,出现检验误差的有46份,误差情况分别如下:标本稀释有15份,标本凝血有20份,标本量不足有3份,标本污染有8份。
1.2方法
⑴根据申请项目的具体内容,安排检验人员对标本的溶血情况、采集量以及外观等进行严格核查;⑵查看血液采集部位、采集剂量、存放温度、采集体位、采集时间以及患者的基本情况等进行准确判断,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关要求;⑶检验人员标注出明确存在着误差的血液标本,并详细记录不合格的具体情况,再将其反馈给各临床科室。
2.结果
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本身因素、标本采集因素、标本送检因素以及标本检验因素等。
3.讨论
临床血液检验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疾病判断及治疗的有效性,因此降低临床学检验误差显得极其重要。由于检验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本身因素、标本采集因素、标本送检因素以及标本检验因素。为了防止各种误差的出现,可从以下环节实现:
⑴针对患者本身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可从情绪、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进行处理[2]。首先,在给予患者血液采集之前,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抚;其次,给予患者空腹采血,并将采血时间控制在治疗之前与检验之前;再次,当患者运动过后,应嘱咐其充分休息半小时,待其恢复至基本状态后,才能进行采血操作;最后,在采血检验之后的24h,嘱咐患者禁止饮酒,并防止出现输液采血等情况,在情况较为特殊的前提下,可给予患者输液患肢的对侧实施采血操作。
⑵针对标本采集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可从控制采血量、采集部位、体位与时间等方面进行处理。首先,根据项目要求,严格计算出所需采血量,并选择适合患者的试管和注射器;其次,在正式采血之前,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病情等一般情况进行认真咨询,再结合不同的检验要求,严格控制采血时间和地点。而在采血环节,还应注重采血体位的标准化,嘱咐患者静坐5min之后,才能实施采血操作,确保血液始终处于平稳状态;再次,选择合理的采血部位,患者输液的手臂不能进行采血操作,而应选择其对侧作为采血肢,以防静脉输液对血液浓度造成影响。此外,医护人员在选择试管和注射器时,必须保证其清洁度与干燥度,尽量选择一次性的采集设备,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最后,严格控制采血速度,待采血完成之后,及时将针头取下,并沿着试管壁将血液推注至试管内。
⑶针对标本送检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可从控制放置温度与时间等方面进行处理。通过控制标本的放置温度和放置时间,并将其及时送往检验科进行处理,从而确保送检血液达到既定的检验标准[3]。而在此过程当中,还需避免剧烈晃动标本,防止污染外溅、如光照射等问题的发生。
⑷针对标本检验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可从加强仪器校准与标本储存等方面进行处理。血液检测所需的主要仪器即为血细胞分析仪,在正式检测、使用仪器之前,都需对其进行必要的校准,这就需要检测人员选择正确的校准物。一般情况下,实验室检验应选择新鲜血液当作校准物,且该血液必须经过监测系统进行定值。如果实验室内参与血液检验操作的仪器较多,在校准时,首先需要随机选取一台作为参照物,待其完成校准操作之后,才能对其他的仪器进场校准,而校准物同样选择新鲜血液。一般情况下,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间隔期为半年。此外,针对抗凝的全血标本,其检验工作需在室温下进行,即将温度控制在8℃-25℃之间,以防血液浓度与收集时间不同的情况下,使血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检验质量。白细胞粒细胞的形态会在2h后发生改变,因此如果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检测操作,应迅速推制厚薄适宜的血涂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用显微镜复查血涂片即可。
参考文献:
[1]陈振茂.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以提高检验质量[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1(21):214-215.
[2]袁建明.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2):266-267.
[3]张艳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9):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