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的进步离不开语言的发展与研究。而档案作为社会活动的活化石,是在特定社会背景的影响下产生的,尤其它受到语言文化各领域深刻的制约作用。根据语言在某个具体的时期对档案文化影响进行细致研究,我们就能深入理解档案文化特性的真正深层结构。本文通过对秦皇岛耀华玻璃厂民国时期外文董事会档案整理与分析,深刻理解到中国文化中所使用的档案语言的独特的要求和功能,对完善档案文化价值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语言发展 档案文化 耀华玻璃厂 民国时期
外文档案在我国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因为档案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同时也是因为社会各个机构及普通大众通过有意识的借助语言的文化性和发展性,逐步积累和保存下来维系和促进人类历史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财富,它包含了人类社会、民族的特殊标志和特殊成果。
一、耀华玻璃厂民国时期外文档案整理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民族企业开始艰难起步与发展,当时的民族企业家周学熙先生排除万难与比利时财团合资创办了秦皇岛耀华玻璃厂。当时世界领先的弗克法玻璃制造技术得以引进到中国,而耀华工厂也是中国民族资本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典范案例。在整个艰难的创业中,工厂的董事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次董事会议的内容也对公司的决策及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对民国期间外文董事会议记录的档案整理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为当代企业引进世界高端技术,在与外国的协商谈判中维护好自身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对档案馆里外文文件的整理,本文清晰的研究了自1921年开始第一次董事会外文会议资料至1949年民国结束时的外文档案资料。本次档案搜集工作以民国期间的年度为单位,董事会会议次数累计的方式,具体记录了每次会议的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参会人员,列席者名单及监察人和记录人等;特别记录了英文翻译后会议的内容与各议题精确地表述。例子如下:
1.档案抬头:耀华玻璃公司第XXX次董事会议事录
2.记录时间:中华民国XX年(公元XXX年)三月二十五日星期四下午二时半,在本公司总事务所开第XXX次董事会,列席者为XXX君等几人,其中XX君(代表XX及XXX两君)。在座者为XXX君等几人。
遂散会。
记录人:XXX
众所周知,档案是文化的结晶,因此这种文化就一定有清晰确切的记载和准确的表述。通过对耀华外文及中文档案内容的对比,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就可以反映社会价值的不同。这种文化表述就是体现了社会组织管理活动,欧洲国家当时对中国的压制在语言中体现的非常清晰。经过对两种语言档案记录完整的分析,我们发现民族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对各种不利及压迫条件进行整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完善自我,不断发展。
二、耀华玻璃厂民国时期外文档案语言分析
档案的语言是文件形成者和档案管理者通过努力而根据定年代的不同而使用的一系列有积极意义的创造性劳动,档案作为人类社会自身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耀华玻璃厂在民国时期大量的使用了文言形式,同时也适当的使用了与白话文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概括性强,言简意赅。每次董事会会议内容的字数平均为420词左右。语言符号是与内容联系联系在一起的。档案语言的存在促进了人类文明与进步,留给人类独一无二的财富,而且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我们理解了一套无意识但又极其复杂的规则和设计构成体系,包含了人类对某个时代的更深认知和行为准则的探析。耀华玻璃厂在民国时期的外文档案经过翻译和归类让我们清晰的理解了中西语言文化在民族资本运营的特殊时期所体现的共性与个性。在外文档案的中文翻译方面,文言和白话相结合。议事的部分中“遂”,“君”,“之”和“鄙人”重复率非常高,分别排在出现频率的前四位。既客观尊重当时社会的由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语言变化的特点,又能简单明了的表达外文翻译的时代性,具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在外文档案的保存和分析方面,耀华玻璃厂注重了客观和实际相结合,把董事会会议的西方国家的外文资料认真保留下来。学术界对其档案语言本身的个案研究非常薄弱,对于当时西方比较苛刻的强势的语言分析的比较匮乏,本文希望能引起大家对民族企业家成长中付出艰辛的重视。
三、耀华玻璃厂民国时期外文档案语言整理小结
虽然人们对语言发展对档案影响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其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这保留、提炼、强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正是由于语言对于档案文化产生的积极性的表现。耀华玻璃厂外文档案资料的英汉语言差异说明在人们描述文化时,都与事物、事物的过程和事物的结发展起有重要的关系,所以理应引起我们对传统民族企业发展的重视,并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王英玮.档案文化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吕鸿.档案学通[J].丽水师范学报,2002.
作者简介:闫柯菲,女,1983年10月生,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学,教学法、话语分析。
【关键词】语言发展 档案文化 耀华玻璃厂 民国时期
外文档案在我国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因为档案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同时也是因为社会各个机构及普通大众通过有意识的借助语言的文化性和发展性,逐步积累和保存下来维系和促进人类历史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财富,它包含了人类社会、民族的特殊标志和特殊成果。
一、耀华玻璃厂民国时期外文档案整理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民族企业开始艰难起步与发展,当时的民族企业家周学熙先生排除万难与比利时财团合资创办了秦皇岛耀华玻璃厂。当时世界领先的弗克法玻璃制造技术得以引进到中国,而耀华工厂也是中国民族资本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典范案例。在整个艰难的创业中,工厂的董事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次董事会议的内容也对公司的决策及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对民国期间外文董事会议记录的档案整理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为当代企业引进世界高端技术,在与外国的协商谈判中维护好自身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对档案馆里外文文件的整理,本文清晰的研究了自1921年开始第一次董事会外文会议资料至1949年民国结束时的外文档案资料。本次档案搜集工作以民国期间的年度为单位,董事会会议次数累计的方式,具体记录了每次会议的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参会人员,列席者名单及监察人和记录人等;特别记录了英文翻译后会议的内容与各议题精确地表述。例子如下:
1.档案抬头:耀华玻璃公司第XXX次董事会议事录
2.记录时间:中华民国XX年(公元XXX年)三月二十五日星期四下午二时半,在本公司总事务所开第XXX次董事会,列席者为XXX君等几人,其中XX君(代表XX及XXX两君)。在座者为XXX君等几人。
遂散会。
记录人:XXX
众所周知,档案是文化的结晶,因此这种文化就一定有清晰确切的记载和准确的表述。通过对耀华外文及中文档案内容的对比,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就可以反映社会价值的不同。这种文化表述就是体现了社会组织管理活动,欧洲国家当时对中国的压制在语言中体现的非常清晰。经过对两种语言档案记录完整的分析,我们发现民族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对各种不利及压迫条件进行整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完善自我,不断发展。
二、耀华玻璃厂民国时期外文档案语言分析
档案的语言是文件形成者和档案管理者通过努力而根据定年代的不同而使用的一系列有积极意义的创造性劳动,档案作为人类社会自身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耀华玻璃厂在民国时期大量的使用了文言形式,同时也适当的使用了与白话文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概括性强,言简意赅。每次董事会会议内容的字数平均为420词左右。语言符号是与内容联系联系在一起的。档案语言的存在促进了人类文明与进步,留给人类独一无二的财富,而且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我们理解了一套无意识但又极其复杂的规则和设计构成体系,包含了人类对某个时代的更深认知和行为准则的探析。耀华玻璃厂在民国时期的外文档案经过翻译和归类让我们清晰的理解了中西语言文化在民族资本运营的特殊时期所体现的共性与个性。在外文档案的中文翻译方面,文言和白话相结合。议事的部分中“遂”,“君”,“之”和“鄙人”重复率非常高,分别排在出现频率的前四位。既客观尊重当时社会的由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语言变化的特点,又能简单明了的表达外文翻译的时代性,具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在外文档案的保存和分析方面,耀华玻璃厂注重了客观和实际相结合,把董事会会议的西方国家的外文资料认真保留下来。学术界对其档案语言本身的个案研究非常薄弱,对于当时西方比较苛刻的强势的语言分析的比较匮乏,本文希望能引起大家对民族企业家成长中付出艰辛的重视。
三、耀华玻璃厂民国时期外文档案语言整理小结
虽然人们对语言发展对档案影响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其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这保留、提炼、强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正是由于语言对于档案文化产生的积极性的表现。耀华玻璃厂外文档案资料的英汉语言差异说明在人们描述文化时,都与事物、事物的过程和事物的结发展起有重要的关系,所以理应引起我们对传统民族企业发展的重视,并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王英玮.档案文化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吕鸿.档案学通[J].丽水师范学报,2002.
作者简介:闫柯菲,女,1983年10月生,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学,教学法、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