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新式剖宫产242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价改良新式剖宫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5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A组210例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式,B组242例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比较两组切口两侧角部筋膜下出血率、缝合腹膜时间、术后疼痛(中重度)、术后病率、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结果:切口两侧角部筋膜下出血率、缝合腹膜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病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组均优于B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该术式具有损伤少、术后疼痛轻、病率低、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等优点。
  关键词 新式剖宫产 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4年6月~2005年6月行剖宫手术者452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共210例为新式剖宫产方式,B组共242例为改良新式剖宫产横切口方式。两组在年龄、手术指征及麻醉方法选择上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
  方法:①新式剖宫产横切口开腹方法:选择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为切口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在切口部位做横直切口,长12~15cm,横行直切开皮肤全层,正中切开皮下脂肪2~3cm,向两侧钝性分离脂肪层,横行剪开腹直肌前鞘与皮肤等长。用血管钳自正中分开腹直肌,术者与助手各用双手食、中指重叠后向两侧拉开松解腹直肌,提起腹膜用刀切开小口,用手上下撕开扩大腹膜切口,暴露子宫下段[1]。 ②改良新式剖宫产横切口开腹方法:选择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为切口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在切口部位做横直切口,长11~13cm,横行直切开皮肤全层,正中切开皮下脂肪2~3cm,术者助手分别两手食指重叠向两侧钝性分离脂肪层与皮肤等长。横行切开两侧腹直肌前鞘长2~3cm后术者与助手各用两手食指重叠向两侧钝性撕开筋膜层,与皮肤等长。用血管钳自正中分开腹直肌,术者与助手各用双手食、中指重叠后向两侧拉开松解腹直肌,提起腹膜用剪刀剪小口,推薄腹膜后向两侧剪开腹膜,暴露子宫下段。
  观察指标:①切口长度;②切口两侧角部筋膜下出血率;③缝合腹膜时间;④术后疼痛(中重度);⑤术后病率;⑥手术时间。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结 果
  
  切口两侧角部筋膜下出血率A组25.7%,B组15.7%;缝合腹膜时间A组60±36秒,B组40±25秒;术后疼痛A组12例,B组4例;术后病率A组24例,B组13例;以上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A组40±8分钟,B组36±6分钟;切口长度A组13±1.7cm,B组12±1.3cm;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讨 论
  
  改良组剖宫产横切口开腹方式主要为两头为钝性撕开,使血管及神经破坏较少,使术后疼痛明显减轻[2]。筋膜层为撕开的方法,手指提起筋膜层,使切口周围的筋膜与腹直肌及腹外斜肌分离让切口更松弛,有利于胎头的娩出,故可缩短切口长度。筋膜两侧角部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机腱交会处,,钝性分离可减少出血,减少筋膜下血肿的发生。本改良法腹膜为推薄后横行剪开,既减少了出血,又使腹膜切口整齐,大大缩短了缝合腹膜的时间,减少了切口的机械性损伤,减少了粘连[3]。两组比较切口两侧角部筋膜下出血率及缝合腹膜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可缩短手术时间。经临床实践总结,证明该术式以筋膜下出血少,手术损伤减少,术后疼痛轻,术后病率低等诸多优点,易被该广大医患所接受。
  
  参考文献
  1 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2-44.
  2 田冰.新式改良式剖宫产术的特殊并发症及其预防.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17):
  3 乔宗旭.新式剖宫产缝合腹膜120例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5):28-38.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妊高征 心衰    妊高征并发心衰是在妊高征基础上发生的,以心肌损害为特征的急性左心衰征候群,是妊高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更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对我院1994年9月~2006年8月收治的妊高征并发心衰45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1994年9月~2006年8月我院共收治妊高征并发心衰45例,发病年龄20~39岁,平均28岁;发病季节在冬季32例,其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990~2005年我站共收治输卵管妊娠患者120例,其中失血性休克70例,年龄19~42岁,未婚2例,已婚68例;临床表现有停经(46例),腹痛(5例),阴道出血37例,昏厥20例。其中间质部4例(左3例,右1例),峡部8例(左3例,右5例),壶腹部54例(左侧30例,右侧24例),伞部4例(左右各2例);血压≥100/70mmHg 9例,99~90/69~60mmHg 11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子宫段剖宫产术中取胎儿的手法技巧。方法:对517例患者不同的病情做不同的麻醉选择,分别为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硬腰联合麻醉、局麻加强化,根据不同的先露采取不同的取胎儿方法。结果:517例胎儿均顺利取出,无1例母儿损伤及新生儿死亡发生。结论:掌握正确的手法技巧,可大大提高取胎成功率。  关键词 剖宫产 取胎儿 技巧    资料与方法    2001~2007年10月共收治子宫下
期刊
关键词 妊娠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0年以来收治孕妇456例,年龄18~40岁,身体健康,月经规律,停经10~14周,B超证实为正常宫内妊娠并自愿要求流产。无长期服药史、无烟酒嗜好,无使用米非司酮及(或)前列腺素禁忌证。1组226例,平均年龄26.15(17~40)岁,平均停经时间13.1(10~14)周,首次妊娠26例,2次妊娠118例,2次以上82
期刊
资料和方法    2001~2007年门诊及生殖健康检查中宫颈糜烂患者260例愿意接受随诊者为研究对象,均已婚,年龄27~56岁,病程2~13年。  诊断标准:根据高等医学院校妇产科学教材标准,轻度糜烂,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108例;中度糜烂,糜烂面占整个面积的1/3~2/3,84例;重度糜烂,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68例。  方法:理疗时间为月经干净后3~7天内,常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异丙酚配伍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愿行人工流产者随机分为三组,即异丙酚配伍芬太尼500例、利多卡因配伍阿托品500例、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500例。结果: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对人工流产手术引起的疼痛、人工流产反应综合征,宫颈扩张,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等情况,优于利多卡因配伍阿托品及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P﹤0.05)。结论:异丙酚配伍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应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秋季腹泻婴幼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更昔洛伟注射液静滴,观察组加用思密达保留灌肠1次/日。结果: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抗病毒基础上加思密达保留灌肠,疗效优于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2月~2007年12月共行纤维胃镜检查1400例,检出消化性溃疡147例,检出率10.5%。年龄13个月~14岁,平均9.52±2.91岁。男97例,女50例;男∶女为1.94∶1。十二指肠溃疡128例(87.1%),胃溃疡17例(11.6%),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2例(1.4%)。  消化性溃疡的部位和形态:17例胃溃疡中单发12例,发生于胃窦部6例,胃角中段3例
期刊
摘 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93例输卵管端-端吻合术的方法及复通率。方法:对育龄妇女93例采用端-端吻合术,术后1~3个月,每月月经干净3~5天行子宫输卵管通液术。结果:复孕82例(88.17%),宫外孕3例(3.23%),失败4例(4.3%),失访4例(4.3%)。术后6~12个月妊娠43例(53%)。结论:绝育术后需行复通术的育龄妇女,均可实施吻合术,该手术方式易掌握,风险较小。  关键词 绝育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筋膜内全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将180例需行子宫切除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90例,采用筋膜内全宫切除术;对照组90例,采用传统腹式全宫切除术。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性生活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筋膜内全宫切除,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手术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