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价改良新式剖宫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5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A组210例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式,B组242例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比较两组切口两侧角部筋膜下出血率、缝合腹膜时间、术后疼痛(中重度)、术后病率、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结果:切口两侧角部筋膜下出血率、缝合腹膜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病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组均优于B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该术式具有损伤少、术后疼痛轻、病率低、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等优点。
关键词 新式剖宫产 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4年6月~2005年6月行剖宫手术者452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共210例为新式剖宫产方式,B组共242例为改良新式剖宫产横切口方式。两组在年龄、手术指征及麻醉方法选择上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
方法:①新式剖宫产横切口开腹方法:选择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为切口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在切口部位做横直切口,长12~15cm,横行直切开皮肤全层,正中切开皮下脂肪2~3cm,向两侧钝性分离脂肪层,横行剪开腹直肌前鞘与皮肤等长。用血管钳自正中分开腹直肌,术者与助手各用双手食、中指重叠后向两侧拉开松解腹直肌,提起腹膜用刀切开小口,用手上下撕开扩大腹膜切口,暴露子宫下段[1]。 ②改良新式剖宫产横切口开腹方法:选择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为切口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在切口部位做横直切口,长11~13cm,横行直切开皮肤全层,正中切开皮下脂肪2~3cm,术者助手分别两手食指重叠向两侧钝性分离脂肪层与皮肤等长。横行切开两侧腹直肌前鞘长2~3cm后术者与助手各用两手食指重叠向两侧钝性撕开筋膜层,与皮肤等长。用血管钳自正中分开腹直肌,术者与助手各用双手食、中指重叠后向两侧拉开松解腹直肌,提起腹膜用剪刀剪小口,推薄腹膜后向两侧剪开腹膜,暴露子宫下段。
观察指标:①切口长度;②切口两侧角部筋膜下出血率;③缝合腹膜时间;④术后疼痛(中重度);⑤术后病率;⑥手术时间。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结 果
切口两侧角部筋膜下出血率A组25.7%,B组15.7%;缝合腹膜时间A组60±36秒,B组40±25秒;术后疼痛A组12例,B组4例;术后病率A组24例,B组13例;以上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A组40±8分钟,B组36±6分钟;切口长度A组13±1.7cm,B组12±1.3cm;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讨 论
改良组剖宫产横切口开腹方式主要为两头为钝性撕开,使血管及神经破坏较少,使术后疼痛明显减轻[2]。筋膜层为撕开的方法,手指提起筋膜层,使切口周围的筋膜与腹直肌及腹外斜肌分离让切口更松弛,有利于胎头的娩出,故可缩短切口长度。筋膜两侧角部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机腱交会处,,钝性分离可减少出血,减少筋膜下血肿的发生。本改良法腹膜为推薄后横行剪开,既减少了出血,又使腹膜切口整齐,大大缩短了缝合腹膜的时间,减少了切口的机械性损伤,减少了粘连[3]。两组比较切口两侧角部筋膜下出血率及缝合腹膜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可缩短手术时间。经临床实践总结,证明该术式以筋膜下出血少,手术损伤减少,术后疼痛轻,术后病率低等诸多优点,易被该广大医患所接受。
参考文献
1 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2-44.
2 田冰.新式改良式剖宫产术的特殊并发症及其预防.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17):
3 乔宗旭.新式剖宫产缝合腹膜120例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5):28-38.
关键词 新式剖宫产 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4年6月~2005年6月行剖宫手术者452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共210例为新式剖宫产方式,B组共242例为改良新式剖宫产横切口方式。两组在年龄、手术指征及麻醉方法选择上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
方法:①新式剖宫产横切口开腹方法:选择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为切口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在切口部位做横直切口,长12~15cm,横行直切开皮肤全层,正中切开皮下脂肪2~3cm,向两侧钝性分离脂肪层,横行剪开腹直肌前鞘与皮肤等长。用血管钳自正中分开腹直肌,术者与助手各用双手食、中指重叠后向两侧拉开松解腹直肌,提起腹膜用刀切开小口,用手上下撕开扩大腹膜切口,暴露子宫下段[1]。 ②改良新式剖宫产横切口开腹方法:选择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为切口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在切口部位做横直切口,长11~13cm,横行直切开皮肤全层,正中切开皮下脂肪2~3cm,术者助手分别两手食指重叠向两侧钝性分离脂肪层与皮肤等长。横行切开两侧腹直肌前鞘长2~3cm后术者与助手各用两手食指重叠向两侧钝性撕开筋膜层,与皮肤等长。用血管钳自正中分开腹直肌,术者与助手各用双手食、中指重叠后向两侧拉开松解腹直肌,提起腹膜用剪刀剪小口,推薄腹膜后向两侧剪开腹膜,暴露子宫下段。
观察指标:①切口长度;②切口两侧角部筋膜下出血率;③缝合腹膜时间;④术后疼痛(中重度);⑤术后病率;⑥手术时间。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结 果
切口两侧角部筋膜下出血率A组25.7%,B组15.7%;缝合腹膜时间A组60±36秒,B组40±25秒;术后疼痛A组12例,B组4例;术后病率A组24例,B组13例;以上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A组40±8分钟,B组36±6分钟;切口长度A组13±1.7cm,B组12±1.3cm;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讨 论
改良组剖宫产横切口开腹方式主要为两头为钝性撕开,使血管及神经破坏较少,使术后疼痛明显减轻[2]。筋膜层为撕开的方法,手指提起筋膜层,使切口周围的筋膜与腹直肌及腹外斜肌分离让切口更松弛,有利于胎头的娩出,故可缩短切口长度。筋膜两侧角部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机腱交会处,,钝性分离可减少出血,减少筋膜下血肿的发生。本改良法腹膜为推薄后横行剪开,既减少了出血,又使腹膜切口整齐,大大缩短了缝合腹膜的时间,减少了切口的机械性损伤,减少了粘连[3]。两组比较切口两侧角部筋膜下出血率及缝合腹膜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可缩短手术时间。经临床实践总结,证明该术式以筋膜下出血少,手术损伤减少,术后疼痛轻,术后病率低等诸多优点,易被该广大医患所接受。
参考文献
1 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2-44.
2 田冰.新式改良式剖宫产术的特殊并发症及其预防.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17):
3 乔宗旭.新式剖宫产缝合腹膜120例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5):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