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有一定的影响,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比拒绝型、过度保护型、偏爱型更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应更多地提倡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因素;大学生人格
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的群体,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关注重点是其心理状况和人格的发展动态,近年来被媒体和各大门户网站关注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所引起的不良影响,已经严重干扰了大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据湖南某高校心理普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中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达33%[1],种种迹象表明,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是各大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重点。
一、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有研究指出,不仅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会影响人格的动态发展[2],外界诸多因素均会影响人格的发展,其中家庭是密切关注的因素之,行为主义认为原生家庭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3]。从个体出生延续至成长的各个时期都充斥着家庭教育,甚至影响到子女选择对下一代的教育方式。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相处模式等都显示出家庭对个体发展的作用[4]。
国外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结论多种多样: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支持与学生的作业成绩呈正相关;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学业成绩有积极的影响,放纵和专制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学业表现有负面影响。父母养育模式会影响子女的婚姻观,比如权威型父母的子女婚姻和谐指数高于专制型和放纵型。国内借鉴和吸收国外研究经验,衍生出多种研究理论和流派交融后的新思路,影响着学者研究父母养育模式的内容转变,国内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逐年上升,包括:父母养育模式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父母养育方式和成就动机的关系;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如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核子将体验到更多的亲密关系,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如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可能导致儿童的负面情绪体验,缺乏与父母的亲密关系;积极的教养方式中母亲的关爱、鼓励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这表明母亲对子女的温暖、理解、鼓励、支持是子女重要的情感支持,有利于他们形成独立、乐观、自信、自尊的良好心理素质。
二、创建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
(一)父母应注重自我成长
作为父母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不断学习的过程,有人把这一过程形象地比喻为“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修行”。另外,父母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倔强、温顺、急躁、敏感等性格,都与父母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作为父母平时应注意适度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把生活压力、工作不顺带来的烦恼和怨恨随便向孩子发泄,以免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
(二)父母应尊重子女,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
父亲如果态度和善,多与子女进行情感沟通,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最易得到子女情感上的应答,使子女的性格朝着外向特征发展。如果在父亲长期严厉和惩罚中,子女大多会失去自我和自信,永远难以成熟,诚实平静,老实被动,不会掩饰自身行为。母亲多与子女发生细致而琐碎的交往。大学生对母亲的情感要求较高,渴求得到母亲的慈爱和理解,如果母亲不能满足子女潜意识中的温暖和理解,接纳、肯定和参与,经常面孔冷峻,独断专行,过多表达负性情感,易使大学生形成倔强的性格特征。
(三)父母应创造机会让子女体验成功,培养其自信心
对于孩子来说,被表扬和肯定会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成为他们充满自信和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所以,家长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其得以强化。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作为家长只要客观地看待孩子,把孩子放到他的年龄背景里去,放到他的成长环境里去,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就不难发现孩子每天都在进步。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若能让父母看见,他们将获得极大的激励,这样有利于融洽亲子关系,拉近父母与子女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四)父母应培养大学生抗挫折心理
父母要培养大学生善于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事物。当子女面对较大压力时,其心理上会产生十分强烈的消极情緒反应,这时父母可以给他们倾诉的机会,引导他们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父母应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抱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积极正向的心理品质,提高他们对挫折的承受力。
总之,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产生重要影响,家庭环境良好与否,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行为修养、职业以及兴趣、爱好等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40.
[2]何玉琼,刘剑波,龚靖波,等.有创伤史大学生的儿童期创伤和分裂人格特质与安全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4):721-729.
[3]高长青,张轶杰,雷杰鹏.受虐初中生的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6):202-205.
[4]张用,陈衍,曾佳佳,等.B簇人格障碍中的冲动性特质表现述评[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6(1):47-51.
福建工程学院学生工作部 骆素萍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因素;大学生人格
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的群体,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关注重点是其心理状况和人格的发展动态,近年来被媒体和各大门户网站关注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所引起的不良影响,已经严重干扰了大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据湖南某高校心理普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中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达33%[1],种种迹象表明,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是各大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重点。
一、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有研究指出,不仅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会影响人格的动态发展[2],外界诸多因素均会影响人格的发展,其中家庭是密切关注的因素之,行为主义认为原生家庭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3]。从个体出生延续至成长的各个时期都充斥着家庭教育,甚至影响到子女选择对下一代的教育方式。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相处模式等都显示出家庭对个体发展的作用[4]。
国外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结论多种多样: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支持与学生的作业成绩呈正相关;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学业成绩有积极的影响,放纵和专制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学业表现有负面影响。父母养育模式会影响子女的婚姻观,比如权威型父母的子女婚姻和谐指数高于专制型和放纵型。国内借鉴和吸收国外研究经验,衍生出多种研究理论和流派交融后的新思路,影响着学者研究父母养育模式的内容转变,国内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逐年上升,包括:父母养育模式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父母养育方式和成就动机的关系;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如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核子将体验到更多的亲密关系,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如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可能导致儿童的负面情绪体验,缺乏与父母的亲密关系;积极的教养方式中母亲的关爱、鼓励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这表明母亲对子女的温暖、理解、鼓励、支持是子女重要的情感支持,有利于他们形成独立、乐观、自信、自尊的良好心理素质。
二、创建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
(一)父母应注重自我成长
作为父母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不断学习的过程,有人把这一过程形象地比喻为“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修行”。另外,父母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倔强、温顺、急躁、敏感等性格,都与父母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作为父母平时应注意适度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把生活压力、工作不顺带来的烦恼和怨恨随便向孩子发泄,以免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
(二)父母应尊重子女,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
父亲如果态度和善,多与子女进行情感沟通,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最易得到子女情感上的应答,使子女的性格朝着外向特征发展。如果在父亲长期严厉和惩罚中,子女大多会失去自我和自信,永远难以成熟,诚实平静,老实被动,不会掩饰自身行为。母亲多与子女发生细致而琐碎的交往。大学生对母亲的情感要求较高,渴求得到母亲的慈爱和理解,如果母亲不能满足子女潜意识中的温暖和理解,接纳、肯定和参与,经常面孔冷峻,独断专行,过多表达负性情感,易使大学生形成倔强的性格特征。
(三)父母应创造机会让子女体验成功,培养其自信心
对于孩子来说,被表扬和肯定会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成为他们充满自信和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所以,家长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其得以强化。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作为家长只要客观地看待孩子,把孩子放到他的年龄背景里去,放到他的成长环境里去,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就不难发现孩子每天都在进步。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若能让父母看见,他们将获得极大的激励,这样有利于融洽亲子关系,拉近父母与子女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四)父母应培养大学生抗挫折心理
父母要培养大学生善于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事物。当子女面对较大压力时,其心理上会产生十分强烈的消极情緒反应,这时父母可以给他们倾诉的机会,引导他们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父母应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抱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积极正向的心理品质,提高他们对挫折的承受力。
总之,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产生重要影响,家庭环境良好与否,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行为修养、职业以及兴趣、爱好等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40.
[2]何玉琼,刘剑波,龚靖波,等.有创伤史大学生的儿童期创伤和分裂人格特质与安全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4):721-729.
[3]高长青,张轶杰,雷杰鹏.受虐初中生的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6):202-205.
[4]张用,陈衍,曾佳佳,等.B簇人格障碍中的冲动性特质表现述评[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6(1):47-51.
福建工程学院学生工作部 骆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