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业产业化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次经营体制的创新,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自我完善和向更高层次的一个飞跃。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区域化布局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现状与发展条件
农业产业化对于构建小农户经营与社会大市场之间的中介桥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生成聚合规模经济效益、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高效农业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都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主要表现在:产业化领域不断拓宽,龙头组织结构区域合理,近几年越来越体现出农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展现了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中西部地区整体跟进,整体发展水平提高;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日益完善,企业和农户建立起了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发展水平低、规模小、竞争力不强,这是产业化发展面临的紧迫话题;龙头企业规模小,在全国4.2万个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4.7%,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更屈指可数了;市场竞争力不强,开发农产品的能力离发达国家,如美国还有很大差距;利益连接机制不够完善;对农产品行业或产业的政策扶持不够,现有的一些政策的落实难度也比较大。
发展农业产业化,从政策上入手,要有良好的引导激励措施,并做好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和扶持工作是最重要的,这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1.切实加强农户的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政策。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2.明晰土地产权,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政策。在现有承包制下,农户并未授予对土地经常处置的权力(包括出租、出售、赠予、抵押),农户有地无权、集体则有权无地,由此导致了党政机关凭其权力乱征用农业用地搞开发和建设,非农业占用耕地问题严重。因此,保护耕地,明晰土地产权尤为重要和急迫。
3.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实行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政策。我国人多地少,所以应优先发展土地节约型的技术,如高效化肥、优良品种,并大规模推广。只有推广现代农业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加快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农户才会产生对产业化经营的强烈需求。
4.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农业的发展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农业灌溉、水电、通信、气象、水文等各个方面,这是农业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外部条件。
5.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政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与农村小城镇建设进程密切相关。一方面,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依托于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又必然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在构成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链中,主导产业、服务产业、信息产业、信用社和银行等金融业、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都需要依托农村小城镇的发展。
二、荆门市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途径分析
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经过五年来的发展,该市有4家企业先后获得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35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家。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目前该市已建成优质稻生产基地200万亩,优质油菜基地180万亩,优质棉花基地5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30万亩,优质林果基地28万亩,优质水产基地5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17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0万亩,畜牧养殖小区119个。全市以十大龙头企业为依托,初步形成了4个农产品加工业园区:一是以中粮祥瑞、新美香、金汉江为核心的钟祥农产品加工业园区,二是以国宝桥米为核心的京山农产品加工业园区,三是以洪森实业、楚玉食品为核心的沙洋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四以宝源木业、金龙泉、众和纺织、日月油脂为核心的中心城区东宝、掇刀农产品加工业园区。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向优质化、标准化迈进,催生了一批名优农产品品牌,提高了农产品档次和竞争力。流通和中介服务组织也获得了蓬勃发展,目前全市已有农民流通组织和各类中介服务组织109个,已吸收会员过2万人,销售收入近2亿元.农产品流通组织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专业化服务方面,强化了各级各部门的服务意识,通过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金融政策、信息服务、法律咨询等,形成一个严密的支持体系,让优势产业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依据产业择优扶强,努力创造产业聚集的环境。树立龙头企业的市场主体和法律主体地位,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合理布局,公平竞争。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目前该市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41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4.6%;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3.5万人。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的收入也不断增加,2008年,全市农户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收61500万元,户均增收近1500元。
根据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结合荆门市自然资源、土壤气候、区位优势等条件,加快荆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生产集约化。加快龙头企业建设,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农业产业化,首先就是要考虑发展壮大我们的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家庭经营、承包经营和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通过公司加农户、定单农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避免分散带来的盲目性、趋同性,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2.布局区域化。实现农业生产在地域上的分工,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专门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产品。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利用特定地域范围内资源优势或是土壤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规模效益,节省物资采购、生产以及销售物流方面的成本。按照种植业抓板块、畜牧业建小区、水产业抓片带的思路,重点发展壮大优质水稻、双低油菜、平原湖区优质棉花、速生丰产林、汉江沿岸及漳河库区优质水果、城郊公路沿线优质蔬菜、优质三元猪、湖库区优质水产品等八大优势产业和花生、食用菌、家禽、牛、羊、蜂产品、花卉苗木、板栗等八大特色产业。
3.作业机械化。马克思指出:“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在劳动资料中,机械性的劳动资料更能显示一个社会生产时代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农业机械化,无疑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和标志。随着拖拉机的大型化和通用化以及农业工作机具的性能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将会有很大提高。
4.经营一体化。在农业与其关联产业之间在深化分工基础上的协作或联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经营系统。经营一体化是实行“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综合经营,既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发挥专业协作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扩大生产批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交易成本,这不仅能够从总体上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而且能够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小农户获得应得份额的交易利润。因此,要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造区域性配送中心,扩充经营网点,新建或改造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5.管理企业化。农业企业要发展好,就要学习成熟的工业企业的运作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创立农产品品牌。一方面要实现农业企业经营范围的专业化,深化农业企业分工;另一方面,要实现从育种到最终产品全过程的工艺专业化。另外还要实施标准化生产,把品质做优。全市已制定各类农业生产地方标准23个;认证“三品”标志产品274个,其中有机食品8个,绿色食品122个,无公害食品144个。农业品牌建设也初见成效,“金龙泉”啤酒、“国宝”牌大米、“洋丰”牌过磷酸钙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玉树”牌一级菜籽油、“洪森”精制米等16个农产品荣获“湖北名牌”产品。
6.农民组织化。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仅是农民进入市场、驾驭市场的需要,而且是政府对农民及其经济活动更为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从而加强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关键在于依托现有的组织资源,加强农民之间、农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合作和联合,逐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在市场中的地位。各种类型的联合和合作组织作为连接农户与市场的中介,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提高生产和经营的规模效益,而且还有利于打破外部垄断,减少行政依附,实现平等竞争,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7.服务社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各级政府部门应主动参与、扶持和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达国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十分广泛,无论是育种、选种、准备各种农具、购买化肥和农药等产前环节,农产品收购、加工、分级包装、运销等产后环节,还是病虫害防治、飞机播种和施肥、收割等产中环节,都在社会化服务范围之内。发达的农业信贷服务体系和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服务体系更是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此外,政府还提供储运设施建设、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农村电讯事业等公益性高、利润率低的社会服务以及义务提供法律指导、农业生产、科技、商品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全市要进一步明确农村公益性服务内容、管理办法、考核机制,实行合同管理,形成了“服务中心 +专业协会”、“服务中心+龙头企业”、“服务中心+科技示范户”等新模式。组织专家开展“贴近大企业,服务产业化”活动,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建立农产品检测检验、植保和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农技远程教育中心,广泛开展“科技入户”活动,大力推进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的实施,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示范和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翔宇.农业经济管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54-55
[2]吴理财.农地制度改革:市场化.三农中国.2004年第1辑,64
[3]宋洪远.农村政策面临十大问题,三农中国.2004年第2辑,18
[4]A.J.雷纳,D.克尔曼.农业经济学前沿问题.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29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区域化布局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现状与发展条件
农业产业化对于构建小农户经营与社会大市场之间的中介桥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生成聚合规模经济效益、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高效农业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都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主要表现在:产业化领域不断拓宽,龙头组织结构区域合理,近几年越来越体现出农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展现了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中西部地区整体跟进,整体发展水平提高;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日益完善,企业和农户建立起了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发展水平低、规模小、竞争力不强,这是产业化发展面临的紧迫话题;龙头企业规模小,在全国4.2万个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4.7%,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更屈指可数了;市场竞争力不强,开发农产品的能力离发达国家,如美国还有很大差距;利益连接机制不够完善;对农产品行业或产业的政策扶持不够,现有的一些政策的落实难度也比较大。
发展农业产业化,从政策上入手,要有良好的引导激励措施,并做好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和扶持工作是最重要的,这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1.切实加强农户的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政策。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2.明晰土地产权,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政策。在现有承包制下,农户并未授予对土地经常处置的权力(包括出租、出售、赠予、抵押),农户有地无权、集体则有权无地,由此导致了党政机关凭其权力乱征用农业用地搞开发和建设,非农业占用耕地问题严重。因此,保护耕地,明晰土地产权尤为重要和急迫。
3.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实行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政策。我国人多地少,所以应优先发展土地节约型的技术,如高效化肥、优良品种,并大规模推广。只有推广现代农业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加快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农户才会产生对产业化经营的强烈需求。
4.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农业的发展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农业灌溉、水电、通信、气象、水文等各个方面,这是农业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外部条件。
5.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政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与农村小城镇建设进程密切相关。一方面,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依托于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又必然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在构成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链中,主导产业、服务产业、信息产业、信用社和银行等金融业、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都需要依托农村小城镇的发展。
二、荆门市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途径分析
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经过五年来的发展,该市有4家企业先后获得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35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家。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目前该市已建成优质稻生产基地200万亩,优质油菜基地180万亩,优质棉花基地5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30万亩,优质林果基地28万亩,优质水产基地5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17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0万亩,畜牧养殖小区119个。全市以十大龙头企业为依托,初步形成了4个农产品加工业园区:一是以中粮祥瑞、新美香、金汉江为核心的钟祥农产品加工业园区,二是以国宝桥米为核心的京山农产品加工业园区,三是以洪森实业、楚玉食品为核心的沙洋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四以宝源木业、金龙泉、众和纺织、日月油脂为核心的中心城区东宝、掇刀农产品加工业园区。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向优质化、标准化迈进,催生了一批名优农产品品牌,提高了农产品档次和竞争力。流通和中介服务组织也获得了蓬勃发展,目前全市已有农民流通组织和各类中介服务组织109个,已吸收会员过2万人,销售收入近2亿元.农产品流通组织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专业化服务方面,强化了各级各部门的服务意识,通过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金融政策、信息服务、法律咨询等,形成一个严密的支持体系,让优势产业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依据产业择优扶强,努力创造产业聚集的环境。树立龙头企业的市场主体和法律主体地位,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合理布局,公平竞争。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目前该市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41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4.6%;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3.5万人。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的收入也不断增加,2008年,全市农户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收61500万元,户均增收近1500元。
根据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结合荆门市自然资源、土壤气候、区位优势等条件,加快荆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生产集约化。加快龙头企业建设,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农业产业化,首先就是要考虑发展壮大我们的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家庭经营、承包经营和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通过公司加农户、定单农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避免分散带来的盲目性、趋同性,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2.布局区域化。实现农业生产在地域上的分工,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专门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产品。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利用特定地域范围内资源优势或是土壤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规模效益,节省物资采购、生产以及销售物流方面的成本。按照种植业抓板块、畜牧业建小区、水产业抓片带的思路,重点发展壮大优质水稻、双低油菜、平原湖区优质棉花、速生丰产林、汉江沿岸及漳河库区优质水果、城郊公路沿线优质蔬菜、优质三元猪、湖库区优质水产品等八大优势产业和花生、食用菌、家禽、牛、羊、蜂产品、花卉苗木、板栗等八大特色产业。
3.作业机械化。马克思指出:“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在劳动资料中,机械性的劳动资料更能显示一个社会生产时代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农业机械化,无疑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和标志。随着拖拉机的大型化和通用化以及农业工作机具的性能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将会有很大提高。
4.经营一体化。在农业与其关联产业之间在深化分工基础上的协作或联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经营系统。经营一体化是实行“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综合经营,既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发挥专业协作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扩大生产批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交易成本,这不仅能够从总体上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而且能够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小农户获得应得份额的交易利润。因此,要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造区域性配送中心,扩充经营网点,新建或改造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5.管理企业化。农业企业要发展好,就要学习成熟的工业企业的运作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创立农产品品牌。一方面要实现农业企业经营范围的专业化,深化农业企业分工;另一方面,要实现从育种到最终产品全过程的工艺专业化。另外还要实施标准化生产,把品质做优。全市已制定各类农业生产地方标准23个;认证“三品”标志产品274个,其中有机食品8个,绿色食品122个,无公害食品144个。农业品牌建设也初见成效,“金龙泉”啤酒、“国宝”牌大米、“洋丰”牌过磷酸钙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玉树”牌一级菜籽油、“洪森”精制米等16个农产品荣获“湖北名牌”产品。
6.农民组织化。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仅是农民进入市场、驾驭市场的需要,而且是政府对农民及其经济活动更为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从而加强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关键在于依托现有的组织资源,加强农民之间、农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合作和联合,逐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在市场中的地位。各种类型的联合和合作组织作为连接农户与市场的中介,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提高生产和经营的规模效益,而且还有利于打破外部垄断,减少行政依附,实现平等竞争,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7.服务社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各级政府部门应主动参与、扶持和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达国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十分广泛,无论是育种、选种、准备各种农具、购买化肥和农药等产前环节,农产品收购、加工、分级包装、运销等产后环节,还是病虫害防治、飞机播种和施肥、收割等产中环节,都在社会化服务范围之内。发达的农业信贷服务体系和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服务体系更是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此外,政府还提供储运设施建设、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农村电讯事业等公益性高、利润率低的社会服务以及义务提供法律指导、农业生产、科技、商品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全市要进一步明确农村公益性服务内容、管理办法、考核机制,实行合同管理,形成了“服务中心 +专业协会”、“服务中心+龙头企业”、“服务中心+科技示范户”等新模式。组织专家开展“贴近大企业,服务产业化”活动,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建立农产品检测检验、植保和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农技远程教育中心,广泛开展“科技入户”活动,大力推进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的实施,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示范和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翔宇.农业经济管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54-55
[2]吴理财.农地制度改革:市场化.三农中国.2004年第1辑,64
[3]宋洪远.农村政策面临十大问题,三农中国.2004年第2辑,18
[4]A.J.雷纳,D.克尔曼.农业经济学前沿问题.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