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关键是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引导,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关键词】计算;课堂;提高;自主学习;参与编题;练习
How sharpens student’s computation ability
Jiang Xing Cao Yumei Ma Liang
【Abstract】The computation teaching is a long-term complex teaching process, must sharpen student’s computation ability is not truly the one day and one night matter, the key is depends upon the student own diligently with teacher’s guidance, only then our teacher and the student joint effort, perseveres, only then some possibilities see the result.
【Key words】Computation; Classroom; Enhancement; Independent study; Participation arranges the topic; Practice
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对计算板块提出的要求是: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我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尝试和探索:让学生做老师,让学生编题目。在“如何通过主动学习提高计算能力”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计算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课本第一单元是四则运算,这些内容学生已初步有所了解,鉴于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缺乏新鲜感,我想到了充分放手,以学生为主,给他们搭建一个平台,让一个个学生走上讲台,争当小老师,互帮互助。
在教学“四则运算”的内容时,以小组为单位,轮到上课的学生非常认真地进行准备,生怕输给其他同学。先是根据课本上的插图搜集资料,互相交流信息,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上课时通过介绍这部分的知识一下子就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设计了“过五关”的环节,做对一道计算题并讲出注意事项就算过一关,奖励一个小红星。把计算和生动的情景顺利结合了起来。并通过实践总结出三字诀:一看(看清数据、运算符号的特点和括号的位置),二想(想清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三算(算出结果)。整堂课学生投入,最后还加上了“查”这一环节。学生自己归纳出板书:“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异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再算括号外。”这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虽然学生的表现还显得非常稚嫩,需要老师的“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学习的能力,也表现了学生“会想”、会说“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自觉预习能力 ,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全体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及计算中的易混淆之处有了进一步辨认,相关的计算错误也就大为减少了。
2 让学生参与自主编题和整理归纳中提高计算能力
在执教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课本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教学时,发现学生在相关计算上错误不断,怎么办呢?我想让学生搜集自己平时做错过的题目,进行改编,以改错的形式进行一次复习,从而在整理归纳中提高计算能力。
如有的同学编的题目是“6.8+2=7”,突出了计算中最基本的相同数位对齐,不同数位上的数,其计数单位不一样;有的同学编的题目是“9.27-0.73=10”,这题强调审题要仔细,看清楚运算符号;有的同学编的题目是“1.86+8.24=10”,这题凸现了容易忽视的进位问题。学生编的这三题有个共同点即受“凑整”的思维定势影响。这提醒我们注意在巧算简算的学习中,不能片面强化“凑整”的训练,要防止其负面影响。
这样的一堂课,内容完全来自于学生本身,学生始终兴致勃勃,积极参与,争先恐后地去解决或是他人在计算中出现的种种错误,使他们在不断地改正、归纳整理中得到提高。“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对自己计算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清晰、整合的过程。
3 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计算能力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如果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学好,那么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就很难学会。因此说,计算教学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
(1)新授之前扫障碍,抓住难点反复练。例如:在不连续进位的加法27+45中,当十位上的2与4相加得6时,还要加上7+5进位得来的1,所以2+4+1这类口算练习,必须放在讲授不连续进位加法之前加以训练。
再如二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整数乘法与除法时,因为它们用到的计算口诀相同,学生受到干扰往往会分辨不清出现“坐错位”的现象,要走出这一误区关键在于如何确定乘除法各部分的位置。因此要针对这个难点让学生反复练习。像根据三四十二这一句口诀,说出3×4=12 4×3=12 12÷3=4 12÷4=3四个算式。根据3×4=12说出12÷3=4 12÷4=3这两个除法算式。
(2)知识靠日积月累,练习需少食多餐。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簇而就,因此加强平时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练”,即每天练3-5题的计算题,让学生做到天天有“点心”吃,又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3)练习形式多样化。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如通过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4)举一反三,提高实效。每讲完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应先集中练习新学内容,再练习与本节内容有联系的题目,最后把新旧知识串起来练习。
如:学习两位数乘法之后,出示练习题: 15×15= 25×25= 35×35= 先请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算,然后思考: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的十位个位数字有什么特点?积的高位数字与因数的十位数字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发现了规律,了解了数据的特征,很快掌握了快速计算方法,接着让学生比赛口算55×55= 65×65= 75×75= 85×85= 就会迎刃而解了。
再如:教学混合运算时先练习100÷5×4,让学生思考它的运算顺序,接着改为60+100÷5×4,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异同点,以便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5)练习题的设计要精心到位。练习的选题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而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
如:有关0、1试题的练习是首选。口算0÷256= 256÷1= 256÷256= 竖式计算时0的位置不同引发计算要点会相应变化,练习题设计就要到位:110×25= 250×50= 305×60= 360÷90= 360÷9=
另外,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横向知识与纵向知识的对比,切忌遗漏知识点,要以点带面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关键是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引导,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关键词】计算;课堂;提高;自主学习;参与编题;练习
How sharpens student’s computation ability
Jiang Xing Cao Yumei Ma Liang
【Abstract】The computation teaching is a long-term complex teaching process, must sharpen student’s computation ability is not truly the one day and one night matter, the key is depends upon the student own diligently with teacher’s guidance, only then our teacher and the student joint effort, perseveres, only then some possibilities see the result.
【Key words】Computation; Classroom; Enhancement; Independent study; Participation arranges the topic; Practice
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对计算板块提出的要求是: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我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尝试和探索:让学生做老师,让学生编题目。在“如何通过主动学习提高计算能力”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计算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课本第一单元是四则运算,这些内容学生已初步有所了解,鉴于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缺乏新鲜感,我想到了充分放手,以学生为主,给他们搭建一个平台,让一个个学生走上讲台,争当小老师,互帮互助。
在教学“四则运算”的内容时,以小组为单位,轮到上课的学生非常认真地进行准备,生怕输给其他同学。先是根据课本上的插图搜集资料,互相交流信息,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上课时通过介绍这部分的知识一下子就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设计了“过五关”的环节,做对一道计算题并讲出注意事项就算过一关,奖励一个小红星。把计算和生动的情景顺利结合了起来。并通过实践总结出三字诀:一看(看清数据、运算符号的特点和括号的位置),二想(想清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三算(算出结果)。整堂课学生投入,最后还加上了“查”这一环节。学生自己归纳出板书:“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异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再算括号外。”这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虽然学生的表现还显得非常稚嫩,需要老师的“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学习的能力,也表现了学生“会想”、会说“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自觉预习能力 ,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全体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及计算中的易混淆之处有了进一步辨认,相关的计算错误也就大为减少了。
2 让学生参与自主编题和整理归纳中提高计算能力
在执教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课本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教学时,发现学生在相关计算上错误不断,怎么办呢?我想让学生搜集自己平时做错过的题目,进行改编,以改错的形式进行一次复习,从而在整理归纳中提高计算能力。
如有的同学编的题目是“6.8+2=7”,突出了计算中最基本的相同数位对齐,不同数位上的数,其计数单位不一样;有的同学编的题目是“9.27-0.73=10”,这题强调审题要仔细,看清楚运算符号;有的同学编的题目是“1.86+8.24=10”,这题凸现了容易忽视的进位问题。学生编的这三题有个共同点即受“凑整”的思维定势影响。这提醒我们注意在巧算简算的学习中,不能片面强化“凑整”的训练,要防止其负面影响。
这样的一堂课,内容完全来自于学生本身,学生始终兴致勃勃,积极参与,争先恐后地去解决或是他人在计算中出现的种种错误,使他们在不断地改正、归纳整理中得到提高。“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对自己计算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清晰、整合的过程。
3 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计算能力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如果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学好,那么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就很难学会。因此说,计算教学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
(1)新授之前扫障碍,抓住难点反复练。例如:在不连续进位的加法27+45中,当十位上的2与4相加得6时,还要加上7+5进位得来的1,所以2+4+1这类口算练习,必须放在讲授不连续进位加法之前加以训练。
再如二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整数乘法与除法时,因为它们用到的计算口诀相同,学生受到干扰往往会分辨不清出现“坐错位”的现象,要走出这一误区关键在于如何确定乘除法各部分的位置。因此要针对这个难点让学生反复练习。像根据三四十二这一句口诀,说出3×4=12 4×3=12 12÷3=4 12÷4=3四个算式。根据3×4=12说出12÷3=4 12÷4=3这两个除法算式。
(2)知识靠日积月累,练习需少食多餐。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簇而就,因此加强平时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练”,即每天练3-5题的计算题,让学生做到天天有“点心”吃,又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3)练习形式多样化。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如通过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4)举一反三,提高实效。每讲完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应先集中练习新学内容,再练习与本节内容有联系的题目,最后把新旧知识串起来练习。
如:学习两位数乘法之后,出示练习题: 15×15= 25×25= 35×35= 先请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算,然后思考: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的十位个位数字有什么特点?积的高位数字与因数的十位数字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发现了规律,了解了数据的特征,很快掌握了快速计算方法,接着让学生比赛口算55×55= 65×65= 75×75= 85×85= 就会迎刃而解了。
再如:教学混合运算时先练习100÷5×4,让学生思考它的运算顺序,接着改为60+100÷5×4,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异同点,以便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5)练习题的设计要精心到位。练习的选题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而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
如:有关0、1试题的练习是首选。口算0÷256= 256÷1= 256÷256= 竖式计算时0的位置不同引发计算要点会相应变化,练习题设计就要到位:110×25= 250×50= 305×60= 360÷90= 360÷9=
另外,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横向知识与纵向知识的对比,切忌遗漏知识点,要以点带面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关键是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引导,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