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细节“丰满”历史人物形象

来源 :考试·理论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相当部分学生是喜欢历史的。他们喜欢看历史课外书,甚至自己购买一些与历史有关的书籍,特别是著名历史人物的传记,但他们却不太喜欢我们的历史课。笔者分析了造成学生兴趣不高的原因,发现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教材的编写方式。现在的历史教材由于篇幅,由于精心提炼等原因,只关注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国家大事,叙述方式按照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的套路,这样虽然保持了历史体系的完整,但却学生感觉有些空洞。有人说现在的历史变味了:历史人物的出现往往是“闪现的”,形象干瘪;历史情节如“剃光了肉的排骨”,啃不出什么味来,根本没有什么曲折生动、耐人寻味可言。
  其实历史都是人类的活动组成的,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有人物参与其中的,学生也喜欢关注历史人物,如果我们围绕历史人物展开教学,补充更多历史人物的细节,就会让历史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历史人物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图片细化人物形象
  图片是人物的第一个细节,一说到历史人物,学生首先想知道他的样子,这也是学生的第一个兴趣点。历史教材中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附有图片,这些图画从不同侧面展示了重要人物的形象和品格。我们可以借助这类图画,对人物外貌和心理特征进行描述,使人物形象立体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头脑里形成鲜明的印象。特别是古代人物的图片,一部分是当时的画作,但更多的是后人根据史料想象出来的画作,这也就给我们提供了描述的空间,也可以借助这一点来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当然最好让学生来观察和描述人物的形象。如讲七年级上册《秦帝国的兴亡》一课时,我们看秦始皇的图片时,我问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你对秦始皇的初步印象?”等学生描述完外貌之后,再让学生读李白的诗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再问学生:“你能感受到秦王怎样的气质?”经过这一番的观察,秦始皇那种虎视天下、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就印在了学生的心中。
  如果图片的效果还不够好的话,我们还可以利用视频影像资料来展示人物,让学生又更为直观的印象,对学习历史人物也就更感兴趣了。
  (二)细节深化人物形象。
  “细节产生美”。 有魅力的历史应该是历史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的。对历史人物可以补充一些人物活动的细节,特写历史人物,以此让人物性格鲜明、平易近人。学生也能对历史人物形成更深刻的印象,能够更好地感知历史人物的魅力。
  例如我们讲到司马迁与《史记》时,教材主要是介绍《史记》的相关内容,而对司马迁个人的情况、完成《史记》的过程等方面用了高度感慨性的语言,学生很难体会到司马迁完成《史记》的艰难,更难感受到司马迁的人格魅力了。 所以我们可以把这部分细节补充出来。
  第一个细节是司马迁为李凌的辩护是否在理:李陵,飞将军李广之孙。当时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孤军深入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迟迟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李陵兵败投降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汉武帝非常震怒,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满朝文武都附和武帝,认为李陵叛降,全家当诛。而在这时,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迁却为李陵辩护。
  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凤范。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司马迁这番表述却没有得到汉武帝的理解,汉武帝认为他批评自己用人不当,造成军事失利,再加上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内容有意贬损汉武帝的疙瘩,在大怒下将司马迁投入牢狱,以“诬罔”(欺骗皇帝)的罪名判处死刑。
  要补充的第二个细节是司马迁的宫刑。当时的死刑有两种方式可以充抵,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即阉割)。由于当时司马迁官小家贫,没有足够的金钱可以赎身,司马迁最后只得接受腐刑。对此他曾表示过“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
  宫刑对于任何一个男人都是奇耻大辱的事情,更何况对于满腹才华的司马迁。司马迁也想到过死,这可能是最容易的事情,也是最好的一种解脱方式。但他更想到了自己对父亲的承诺,对自己未竟事业的不舍,想到了历史上那些忍辱负重取得成功的人物。出狱后,司马迁改任中书令,发愤撰写史书,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这两个细节补充之后,司马迁的形象立刻丰满起来,学生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更感受到了这位伟大人物那种忍辱负重和坚毅的人格魅力,这比我们只是进行简单的思想说教要深刻多了。
  (三)细节提升人物品质
  要认识一个历史人物,我们首先要去认识该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认识该人物的重大举措及其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进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因为历史人物的每一个举动的背后,其实包含着许多丰富的内心活动,而这些内心活动往往是历史人物最生动的一面,是最能反映一个历史人物心理与品质的内容,而且往往是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的地方。
  例如我讲到鲁迅先生的时候,会问学生: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但为什么又说他是思想家和革命家呢?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弃医从文”呢?
  材料:鲁迅在日本仙台学习的第二年碰到了一件事情,使他改变了学医的志向。一次上细菌学课,需要用“电影”(幻灯片)来显示细菌的形状和活动情况。有一次教师放了几段时事幻灯片子,映出的是不久前刚结束的日俄战争的故事:日军抓了一个中国人要枪毙,说他做了俄国间谍,刑场四周围了很多身强力壮的中国人在看热闹……这时,有的日本学生狂呼“万岁”,议论说:“看看中国人这样子,中国一定会灭亡。”面对此情此景鲁迅被深深触动了,他想: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肮脏的战争,是对中国主权的蹂躏。腐败的清王朝丧权辱国,人民又不觉醒,这才是中国落后的根源。看来,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情,如果中国人思想不能觉醒,即使体格如何强壮,还不是被帝国主义者抓去杀头?还不是只能成为示众的材料和麻木的看客?病死多少人倒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在于改变人们的精神,要唤醒人们,中国才能有希望。
  鲁迅先生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认为救国先要改变国民的精神,所以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以笔为枪,用文章启发人们的思想,激发人们的革命热情,由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他感受到了时代的需要,主动担负起了历史使命,当然鲁迅先生能有此转变,根本点还是在于他的民族和国家热爱。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让人感动!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仅是可以让历史人物不再干瘪,而且还可以让历史人物穿越时空的隧道,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让学生和历史人物同悲喜,由此融入历史,既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又能更好地体会和感悟历史。
  再如进行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教材只介绍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过程,后面提到林则徐被撤职查办,之后的情况就没写了。林则徐禁烟成功固然可贵,但被撤职查办之后的事情更能彰显林则徐的人格魅力。林则徐本来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面对如此境遇,很多人可能是抱怨和仇恨,但林则徐却是忍辱负重,在赴新疆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到新疆后,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这才是完整的林则徐,这样的忍辱负重、这样的爱国情怀,怎能不让人感动?学生从中感受到的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不是更深刻吗?
  对历史人物学习的核心就是让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其他文献
【摘 要】注重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培养、重视学生的身心特点,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本文从教师在指导训练方向上要有个性;教师在指导作文训练的方式上要有个性;教师在指导积累素材方面要有个性;教师在作文的批改上要有个性;这几方面论述了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高考作文 个性 培养 学生    新课程标准提出“珍视个人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期刊
【摘 要】徐迟的《黄山记》被评论家孙光萱先生推崇为写黄山的大手笔之作,无愧于黄山、及其无数热爱黄山的读者和游客。教学之余,心生追念徐霞客再读其大作《黄山日记》之意,两两比较,怎能言不由衷?  【关键词】比较探究 独出机杼    孔子云: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云: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元稹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徐霞客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
期刊
【摘 要】为使教学一线教师能更好的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新教材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创新教育贯穿整个教学始终;信息技术在新教材教学中的应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中学生数学教学实效;注意新旧教材差别,准确把握新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这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新教材 教法 创新 信息技术    从2009年9月开始,河北省高级中学启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
期刊
【摘 要】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本文讨论当前生物实验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这些能力。  【关键词】提高 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解决实验材料等问题,完成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观察、实验等各项要求。  一、生物实验教
期刊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成绩,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审美修养,加强语言感染力量,其次要求学生先掌握写人记事的扎实基本功,再在此基础上加入议论抒情,谋篇布局等技巧,逐步提高写作兴趣,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同时改进作文批改和讲评的方式和方法,再巧妙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再是空谈。  【关键词】审美修养 循序渐进 互改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本文以英语教学为例,采用了新课标教学理念,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拓展与补充,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采用“自主型”和“任务型”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学情分析 设计理念 学习目标 教学流程 合作学习  一、学情分析  笔者授课班级为理科普
期刊
【摘 要】随着职教办学方针的确立,许多学校和老师都在研究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相结合,并提出数学教学要为专业课服务。本文对此提出了另一种思考,中职数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专业课服务。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数学教学 专业课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原则,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其中的数学教学,既要为学生继续学习、未来发展提
期刊
【摘 要】生态保护是当今面临的一大难题。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态平衡,要做好这一切,须增强每个公民的生态意识。而作为未来幼儿教师,如不能把保护大自然这种意识渗透给我们的下一代是很可怕的。所以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幼师学生的生态意识。让这种意识通过他们以后引领幼儿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的意识。   【关键词】生态保护 生态意识 幼儿认知  如今的生物教材突破了传统的
期刊
【摘 要】情感在学生的培养教育、塑造引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的动力功能、德育功能、调节功能,会使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情感功能 德育效果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情感在学生的培养教育、塑造引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德育功能、调节功能,充分发挥情感这三
期刊
从2009年起,教改就是教育领域最热的词汇——2009年,是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年份;2010年,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并宣传的重要年头;2011到2012,教育系统与社会各界,都在期待教育规划纲要所确定的改革措施落地;而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再次重申教育规划纲要提到的多项改革,进一步展现改革的决心。  毫无疑问,教改依旧会是2014年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