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配件“上线”啦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studybitc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殿外墙上的砖雕有什么作用呢?


  在宫殿的墙体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排列整齐的砖雕,这些有立体镂空雕花的砖其实是小窗户,它们有个形象的名字,叫作“透风”,你别看它们体积很小,但是功用可不小。
  我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特点就是“墙倒屋不塌”——意思是说房屋里起到承重作用的是柱子而不是墙。木结构建筑的建造方法是在打好地基以后,先把又粗又大的木柱立好用来支撑整座宫殿,再用砖墙把最外围的木柱围起来。这样一来,时间长了,被包裹在砖墙里的木柱就会受到地下湿气的侵害而慢慢腐朽,聪明的工匠们会在包砌木柱的时候留出一些空隙,并在木柱外墙的上下各设置一个通风口——透风,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让空气流通,大大延长了木柱的使用寿命。

木柱都是放在地上的吗?


  以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为例,宫殿建在台基上,而作为宫殿的重要承重材料,木柱又是被放在柱顶石(又名柱础)上的。

  那么木柱是直接“摆放”在柱顶石面上,还是被插进柱顶石里面的呢?
  你可以试着想想看,木柱根部如果常年被深埋地下,会不会受潮腐烂呢?如果这时候再发生地震,那木柱插在柱顶石里面其实是很容易随着剧烈的晃动而折断的,但是放在平整的柱顶石面上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反而在地震发生时靠着木柱底和石面之间的轻微摩擦力,能够将地震的破坏力大大削弱。因此,木柱是“平摆浮搁”在柱顶石面上的。
石别拉

  那么,这么高、这么粗的木柱平时会不会发生轻微滑动等不稳固的情况呢?并不会!因为木柱是用来支撑屋顶的,可以说整座宫殿的重量都压在这几根木柱上,从“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的原理中我们可以知道:木柱早就被压得纹丝不动了!

宫殿大门上金光闪闪的门钉是为了好看才有的吗?


  很多到过故宫的同学都会被宫殿门上那一排排整齐划一、金光闪闪的门钉吸引住,猜猜看,这里的每扇门上有多少颗门钉呢?

  故宫里大多数门上面的门钉都是横9排、竖9排,合起来一共有“九九八十一”颗。古人认为“9”这个数字很厉害,是最大的阳数,只要是用来形容“至多”“至尊”的含义,都喜欢用到数字9,比如“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等。皇帝家的东西肯定是最好的呀,数量也得是最多的,所以其他身份等级的王公、大臣家的门钉数是绝对不可以超越81这个数量的。
  当然啦,门钉并不仅是皇权与等级的象征,它们可是有着实际用处的——用来固定拼合的门板。故宫里的门都很高大,这些高大的木头宫门不可能用一整块木头做成,都是由多块木板拼接而成的。在制作大门时,工匠们要在门的背面使用穿带连接,加固木板,正面就需要把门钉砸进去继续固定木板,为了美观,人们才把钉帽制成了圆蘑菇帽形。
  穿带是门背后相互平行的、长度跟门一样宽的厚木条,起连接、加固木板的作用。

故宫里的报警器在哪里?


  故宫是明清两个朝代皇帝的“单位”和家,对于皇帝来说,故宫的安全尤为重要。所以在清代顺治年间,皇帝特意要求工匠们在主要宫殿附近安装了一种叫作“石别拉”的报警器。
  石别拉是由普通的望柱挖空改造而成的。据记载,每当发生敌情的时候,守卫的士兵就会把一种形似牛角的小喇叭插入石别拉顶端的圆孔内,然后吹喇叭,石别拉就会发出浑厚的“呜呜”声,因为这聲音很像吹海螺发出的声音,所以石别拉也被叫作“石海哨”。当石别拉的声音依次传到各宫各院,再传遍整个故宫,各部门的侍卫就立刻进入紧急状态了。
  今天,我们能在太和门广场旁的协和门和熙和门附近找到石别拉。遗憾的是,专家们也只能通过文献记载还原出石别拉的使用方法,但是现在并没有人能成功吹响石别拉。

听说在故宫的地面上能找到钱?


  故宫的地面上确实有“钱”,不过这个“钱”是“钱眼儿”的“钱”,指的是排水口,它可不能用来买东西呢!
  2012年7月21日,北京下了一场特大暴雨,城区内很多地方都发生了严重的积水现象,可是故宫里面却并没有明显的积水,这可全靠宫内“钱眼儿”发挥作用啦!
  故宫地势的总体情况是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下雨后城墙上的积水会从每隔一段设置的排水槽中流下,而地面积水会迅速流到东西两侧,然后经历一段奇妙的旅程:明沟、暗沟,再一路向南到达“泄洪渠”——内金水河,最后流入宫外的筒子河。
  在这段旅程中,积水进入暗沟的关卡就是“钱眼儿”,这是排水口的俗称,因为长得像外圆内方的铜钱而得名,大家在每一个院子里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哟!当然,光有排水的设施还是不够的,工匠们还会定期对暗沟、河道进行淘挖、疏浚和养护,这才造就了600年故宫良好的排水系统。
“钱眼儿”排水口
其他文献
何祚庥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近年来一直对伪科学、邪教的口诛笔伐,上世纪90年代,何祚庥曾经和一些学者与当时最有名的气功大师张宝胜进行过面对面的较量,他们请来四个魔术师,东南西北在外面看张宝胜怎么做气功表演,结果张宝胜当场被揭穿。最后何祚庥他们写了一篇名为《张宝胜败走麦城记》长文。1994年,中央下达了《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点明要破除伪科学,气功才在讨伐下渐渐“偃旗息鼓”。  司马南
期刊
天津市 晚鹭(10岁)  爸爸告诉我,无论是历史、艺术方面的知識,还是科学技术、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我们都可以从博物馆中找到答案。每天爸爸开车送我上学,汽车上的雨刮器吸引了我,为什么它在下雨天时动一动,玻璃就干净了呢?它是怎么工作的呢?这也可以在博物馆中找到答案吗?  当然可以,在天津科学技术馆里,有一组叫“精巧连杆”的展品,它们是由同—平面内的几根连杆组成的,叫平面连杆机构。  其中有个近似直线
期刊
你一定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画面:一位老者坐于桌前,桌上铺开一张白纸,老人手握毛笔写字,身旁的侍女或书童在砚台上缓缓研磨,漆黑油亮的墨汁就汩汩生出。看上去是不是很神奇?这砚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磨出墨汁呢?  砚是中国传统的研墨工具,虽然它看上去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兄弟中排行老四,但因为它质地坚硬,能传世百代而不毁,所以又有“‘四宝’砚为首”的说法。  通过前文的介绍我们知道,墨汁是由墨与水混合成
期刊
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学习都是一件“苦差事”,同学们学习累了是不是会看看小说、玩玩游戏呢?这时候,没有时间观念、自觉性差的同学的家长有可能会大吼一声:“呔,想想你刚學完的故事‘头悬梁,锥刺股’,还不赶紧学习去!”哈哈,其实古代文人也并不都是夜以继日勤学苦读、一刻也不敢懈怠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小玩具”,他们会在自己的书房里摆放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在休息时喝一杯清茶,再拿起心爱的物件欣赏把玩一番,也是
期刊
馆长推荐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我国传统的书写用具,为传承中华文化、促进世界文明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安徽是宣笔、徽墨、宣纸、歙(shè)砚的故乡,自古以“四宝”俱全著称于世。文房四宝作为安徽博物院的特色藏品之一,既展现出无数能工巧匠的创作智慧,更承载着古代文人的情感志趣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安徽博物院院长 胡敏谜语  一物也不大,  走路头朝下,  不读孔孟书,  光说文气话。  (猜一
期刊
宋代也有春節联欢晚会吗?不太严格地说,有的。因为按照惯例,那时的每年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不同于现在所说的阳历1月1日的元旦),朝廷都要举行国宴。参与宴会的有皇帝和文武百官,以及辽国、西夏、高丽、大理等派来的“贺正旦使”。席间,照例有教坊的伶人(演员)表演歌舞、百戏、杂剧等文娱节目。这一套在元旦国宴上表演的文娱节目,我们不妨称之为宋代的“春晚”。  宋代的“春晚”不但有文娱表演,还有节目主持人,或
期刊
宣笔的制作一向以选料严格、精工细作而著称。据考证,只有采用成年雄兔脊背上那一小撮最有弹性的毛才能制成上等的宣笔,这样的毛笔才能达到“尖、齐、圆、健”的要求。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毛笔和名人大家的趣事,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做过一个梦,他在梦中看见一支巨大的毛笔飘在云海之中,笔尖上有鲜花盛开,非常美丽。他想要去触摸这支“生花”的妙笔,刚一碰到,一下子就醒了。
期刊
在现代社会,航空航天领域绝对算是“高精尖”科技的聚集地,而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也代表着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最高水平。这其中,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性更是非比寻常,可以说,人类航空史上的每一次重要变革都与航空发动机的技术进步密不可分,很多国家都将它比作“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国宝小档案  名字:云纹铜禁  出土地:河南省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  现藏地:河南博物院  材质:青铜  年龄:2500多岁  有意思的是,
期刊
玉璧玉瑗玉环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新中国第一部儿童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这首歌在20世纪50年代红遍了华夏大地,直到现在,那优美的旋律、歌词,依然陪伴着我们。这首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其中的“环绕”一词很常见,但你知道它其实和我们古代的圆形玉器密切相关吗?  我国古代有各种不同的圆形且中间有孔的玉器。由于中间的圆孔在整个玉器中所占比例不同,因而它们
期刊
一种纸,惊艳了时光  宣纸从何而来呢?传说有一名叫孔丹的造纸工人,他在师傅去世后用自己造的纸画了一张师傅的画像。可没过多久,纸张变黄了,画像也变得模糊。孔丹非常难过,便下定决心要制造出不会变黄的、经久耐用的纸。有一天,他来到安徽宣州一带,偶然发现一棵大树倒在了一条山沟里的小溪里,树皮被溪水沤烂了,能看到树皮上白白的木纤维柔软而结实。经过询问他才知道,这是一棵青檀树。于是他就用青檀树树皮为主料制作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