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探究学习意愿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niao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巧妙地寓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起学习愿望。教学中教师创设出某种问题情境,引发出探究的问题,使学生面临欲罢不能的“愤”、“悱”的状态,能促使学生有效去探究、思考。下面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快乐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求知欲望
  
  我在教学中经常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作为认识背景,能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并以此作为生长点,能引发新的问题,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和故事情节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中引出问题;从直观演示或实际操作引出问题;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从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出问题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快乐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概率帮你做估计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的情境:袋中装有红球白球共20个,估计袋中白球红球的数目。问题有新意,具有吸引力,易激起学生研究的兴趣,因问题的思维空间大,应引导学生对此问题展开讨论,获得一定的方案。为此,教师在授课时创设情境,设计悬念,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径。又如:学习“等可能事件”时,让学生“掷骰子”、“抛硬币”,在一次、二次、……多次的游戏中寻求规律,探求新知。
  
  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从所熟悉的情景中,渴望发现、渴望知识、渴望解决问题,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中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教学中从有趣的现象、生动的故事、活泼的游戏中引出问题,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促使他们去探究新方法。如可以选取商品打折、银行计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题,这些情景新颖的应用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教学“复习实数”时,以贴近人们生活的商品销售“折扣”为情景,设计一系列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某商场在黄金周推出了所有商品八折优惠,付现满200再返还20的促销活动。两位妈妈去购物,刘明的妈妈买了原价240元的商品,王杰的妈妈买了原价250元的商品。请你帮忙算一算,两位妈妈各应付款多少元?”该问题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情不自禁地展开学习交流,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
  
  三、创设故事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学习欲望
  
  我在教学中感到,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依托教材内容,创设一种能吸引学生使其对新知产生兴趣的氛围。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讲数学名家的故事,提一些生活实际的小问题由学生来解决等,总之要以新颖的模式来吸住每位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讲述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很喜欢,为了对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大臣所提出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一直到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只要这么一些米。”这时候,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有这么多的米吗?这个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认知冲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四、创设悬念问题情境,诱发探究学习兴趣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可以通过创设悬念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善于思考,勤钻研,要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上,只要我们从每一堂课、每一个提问扎扎实实地做起,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不断的进行探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就能把我们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有用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新课引入是课堂教学的序曲,如果序曲演奏的成功,就会妙趣横生、先声夺人,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准确全面的理解老师讲授的知识,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现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新课引入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新旧知识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学生积极思
期刊
功是力对空间的积累,力与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摩擦力做功应是摩擦力对空间的积累,摩擦力做功与其它“场力”如重力、电场力做功有相似之处,但因摩擦力为耗散力而决定了它做功与其它“场力”做功又有不同之处,下面就摩擦力做功作以分析总结。    一、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吗    设在具体问题中,摩擦力为恒力,摩擦力做功用Wf表示,则有wf=fscosa,表达式中s应分两种情况讨
期刊
数学是一门严密性、逻辑性、科学性要求较高的学科之一。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本身也是比较枯燥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仅要依赖教师的教学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我们更多的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不要一味的去教,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
期刊
数列是高中代数的主要内容,它与数学课程的其它内容(函数、三角、不等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是今后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所以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学习数列,要经常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还要综合运用前面的知识解决数列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期刊
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之间按照教学理念要求进行知识传输、能力培养、技能训练的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学生、课堂作为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为教学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各自在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深人实施和广泛运用的今天,实现教学要素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和能力提高,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根本性的要求。高中新课程
期刊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作为基本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频繁出现在高考中,其常见的考点有以下四个:1.对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进行考查;2.对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比较进行考查;3.对守恒定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利用进行考查;4.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近两年,随着高考的改革,沉寂多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又重新出现在了高考舞台上,希望能引起同学们注意,本文摘选几道近年高考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试题进行分
期刊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阶段基础知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思维能力作为学生应具有的三大学习能力之一,它包括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和数学探索能力等方面。但长期以来,学生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课堂学习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只是对一些“死”知识的学习,没有对问题的“为什么”、“怎样解”等内容有一个清晰和准确的认识,导致学生思维能动性和实效性得
期刊
心理学对人的注意规律研究表明:人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更能清晰地、完整地、迅速地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因此,成功的导入犹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的涟漪,它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迅速使学生进人“角色”,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教学随之进入最佳境界。高超的课堂导入是一种创造,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它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
期刊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这两个分运动具有等时性,通过时间就可以与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上抛和匀速圆周运动等综合起来,形成平抛运动的相遇问题。解决这类相遇问题的基本思路是:①根据题意判定物体的运动性质,把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②根据物体运动性质,选用适当的规律列方程;③抓住运动过程中两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联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和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