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众多幼儿教育方法中,绘本教育一直被老师和家长们所喜爱,因其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而又不失知识含量,一直为幼儿园教师所使用。但绘本教育通常需要老师的及时引导,绘本本质上也是图书,绘本教学其实就是阅读教学,所以如何让幼儿乐于阅读,善于阅读就成了幼儿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绘本阅读,中班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042
引言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语文教育。而绘本阅读作为新生的幼儿语文教育方式,体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利用图画声音、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对于知识的理解和阅读兴趣,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背景下,绘本阅读教育方式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一、传统幼儿阅读教育的弊端
我们往往会想到几个关键词:“填鸭式”,枯燥。现实也确实如此,我们一直反感刻意地进行知识灌输,这给学生和老师都带来了麻烦。我们在“润物细无声”的感受下完成对知识的传授。诚然,教学方式的的抽象性和深度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拥有较多文本内容的阅读训练中很多幼儿都体现出了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为此,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合作学习方法,并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以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对知识的传授。挑选按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使用融合日常的教学方式,少一些枯燥的论调,多一些生活的溫情,不论从那种方向来看,绘本阅读都不失为一种良策。
二、乐读、善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形式急需改变,幼儿教学也要顺应潮流,积极变革,促进教学模式与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并融入创新教育。在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在进行较大篇幅的文章阅读时,切记不可进行“填鸭式”教育,就幼儿经典阅读作品而言,多有借物喻人,动物拟人化的表现手法,绘本阅读在这方面则有着天然的教学优势,通过灵活运用图片,文字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故事以形象的面貌展现在幼儿面前。
(一)悦读,会读,享受绘本阅读的乐趣
选择教学绘本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理解能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图片文字的感知能力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简单的绘本故事《小熊很忙》就很适合刚刚入学的小班孩子,而对与有了一定基础常识的大班孩子,《创意大师洞洞书》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同时教师应注重学习过程的设计,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从最基础的文章内角色人物的对话,到对一些复杂事物进行语文表达,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抓住侧重点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表述流程。在第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内外的学习结合起来,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不断的调整,以此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在更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要有按部就班的制定计划:首先,在阅读完文章后,让学生合上书本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旨,积极培养阅读习惯,并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读书心得体会。注意了解其他人的想法,久而久之养成不耻下问的习惯。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的。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敢思敢想,并勇于表达自己。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即便是一封简短的书信,一句小诗也能锻炼语文素养。适当参与进孩子的讨论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欣赏一部影片,画一幅山水画,教育永远离不开交流二字。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
对于幼儿来说课堂学习与实际运用常常无法联系到一起,很多老师担心类似情况的发生,但其实这并非坏事,如果教师能及时调整策略,那么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应抓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时而应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去,体察每个幼儿的情绪与行为,并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时而也应该成为一名旁观者,让孩子自由发挥,充分给予学生表达空间,结合语言创作让外向开朗的孩子发挥自己的才能,让内向的孩子敞开心扉。
三、悦读,会读,享受绘本阅读的乐趣
绘本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选择一个能激发兴趣点的话题。对于传统语文教育,教师常常忽略对学生情感上的培养,通常充满乐趣的教学总能引人入胜,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选择一些独特的方式,如结合班级里发生的大事小情,了解幼儿圈子里的热点话题,并以此作为讨论素材。这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空间与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抒发自己的情绪,张扬不同的个性。其次,教师也可自行制作一些绘本教材,将班级里的每个小朋友都变成书中的角色人物,让孩子们走进书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绘本所带来的乐趣。
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基,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努力,我们既要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意识的冲突,也要大胆突破创新教育方式,吸收优秀的创意文化,创造出属于我们独特教育方式,绘本阅读只是众多新型教育的缩影,尊重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每个教师的一小步都是教育方式变革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林秀艳.西藏幼儿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2]于梦洋,柳世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幼儿绘本的价值及策略[J].林区教学,2019,06:122-124.
[3]赵磊,赵菲.数字媒体发展背景下对幼儿绘本图书的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9,514:103-104.
关键词:绘本阅读,中班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042
引言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语文教育。而绘本阅读作为新生的幼儿语文教育方式,体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利用图画声音、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对于知识的理解和阅读兴趣,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背景下,绘本阅读教育方式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一、传统幼儿阅读教育的弊端
我们往往会想到几个关键词:“填鸭式”,枯燥。现实也确实如此,我们一直反感刻意地进行知识灌输,这给学生和老师都带来了麻烦。我们在“润物细无声”的感受下完成对知识的传授。诚然,教学方式的的抽象性和深度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拥有较多文本内容的阅读训练中很多幼儿都体现出了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为此,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合作学习方法,并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以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对知识的传授。挑选按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使用融合日常的教学方式,少一些枯燥的论调,多一些生活的溫情,不论从那种方向来看,绘本阅读都不失为一种良策。
二、乐读、善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形式急需改变,幼儿教学也要顺应潮流,积极变革,促进教学模式与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并融入创新教育。在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在进行较大篇幅的文章阅读时,切记不可进行“填鸭式”教育,就幼儿经典阅读作品而言,多有借物喻人,动物拟人化的表现手法,绘本阅读在这方面则有着天然的教学优势,通过灵活运用图片,文字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故事以形象的面貌展现在幼儿面前。
(一)悦读,会读,享受绘本阅读的乐趣
选择教学绘本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理解能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图片文字的感知能力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简单的绘本故事《小熊很忙》就很适合刚刚入学的小班孩子,而对与有了一定基础常识的大班孩子,《创意大师洞洞书》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同时教师应注重学习过程的设计,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从最基础的文章内角色人物的对话,到对一些复杂事物进行语文表达,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抓住侧重点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表述流程。在第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内外的学习结合起来,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不断的调整,以此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在更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要有按部就班的制定计划:首先,在阅读完文章后,让学生合上书本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旨,积极培养阅读习惯,并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读书心得体会。注意了解其他人的想法,久而久之养成不耻下问的习惯。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的。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敢思敢想,并勇于表达自己。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即便是一封简短的书信,一句小诗也能锻炼语文素养。适当参与进孩子的讨论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欣赏一部影片,画一幅山水画,教育永远离不开交流二字。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
对于幼儿来说课堂学习与实际运用常常无法联系到一起,很多老师担心类似情况的发生,但其实这并非坏事,如果教师能及时调整策略,那么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应抓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时而应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去,体察每个幼儿的情绪与行为,并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时而也应该成为一名旁观者,让孩子自由发挥,充分给予学生表达空间,结合语言创作让外向开朗的孩子发挥自己的才能,让内向的孩子敞开心扉。
三、悦读,会读,享受绘本阅读的乐趣
绘本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选择一个能激发兴趣点的话题。对于传统语文教育,教师常常忽略对学生情感上的培养,通常充满乐趣的教学总能引人入胜,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选择一些独特的方式,如结合班级里发生的大事小情,了解幼儿圈子里的热点话题,并以此作为讨论素材。这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空间与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抒发自己的情绪,张扬不同的个性。其次,教师也可自行制作一些绘本教材,将班级里的每个小朋友都变成书中的角色人物,让孩子们走进书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绘本所带来的乐趣。
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基,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努力,我们既要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意识的冲突,也要大胆突破创新教育方式,吸收优秀的创意文化,创造出属于我们独特教育方式,绘本阅读只是众多新型教育的缩影,尊重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每个教师的一小步都是教育方式变革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林秀艳.西藏幼儿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2]于梦洋,柳世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幼儿绘本的价值及策略[J].林区教学,2019,06:122-124.
[3]赵磊,赵菲.数字媒体发展背景下对幼儿绘本图书的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9,51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