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群殴事件在今天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的背景下频频发生,已成为高校的治安隐患之一,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群殴事件的特征、原因、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以便有效遏制其发生和蔓延,进一步促进高校校园安全稳定。
【关键词】大学校园及周边 群殴事件 思考
近年来,高校校园及周边频频发生群殴事件,甚至出现刑事案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校的正常秩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为什么群殴事件在高校及周边会经常发生,值得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为了寻找群殴事件的原因及其共性,有效遏制群殴事件的发生,我们应从群殴事件的原因、特征、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防群殴事件的再度发生,确保高校及其周边安全稳定。
1.群殴事件的特征
大学生群殴事件一般发生在高校校园或者校园周边环境,有学生双方或者学生和校外人员相互参杂实施的有规模的针对对方身体和精神造成某种伤害的侵害行为。群殴事件特征一般可归纳以下几点:(1)起因简单;(2)个性思维偏执;(3)情绪激动,行为失控;(4)场面混乱,危害较大;(5)取证较难,惩处有限;(6)一时消除双方怨恨较难。
2.群殴事件一般形成的原因
大学生群殴事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综合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等诸多因素,因此,解决好大学生群殴事件需要我们认真深入细致的去工作。一般形成原因如下:
2.1 学校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散。现在很多高校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一校多区,学生人数成倍增长,治安环境更加复杂等诸多新特点。造成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投入管理力度不够,形成处罚无依据,主体责任感不强,学生思想教育滞后等现象。
2.2 家庭教育引导的缺陷。社会发展使某些家庭出现结构性缺陷,造成了家庭教育“先天不足”,对子女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使个别学生思维偏执,很容易因某种挫折而产生过激行为,甚至后果不堪设想。
2.3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社会发展日渐加大贫富差距,再加上各种媒体对暴力恐怖传播和犯罪分子作案细节渲染以及较差的校园周边环境等都可侵蚀学生的心理健康。
2.4 “自我中心观”的意识障碍。有些学生在特定的家庭环境、狭窄的交际群体和背离大学生生活模式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孤僻、自卑、冷漠、自负的性格缺陷,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伤害时,很容易超越现实过分强调自我,将自己压抑已久的苦闷和不满情绪向对方发泄出来,以造成群殴事件的悲剧发生。
3.群殴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一般情况下,群殴事件的发生要经过诱因、酝酿、聚集、爆发等阶段,很显然,预防和控制会随着事态的升级而难度增大,最有效的办法是控制在萌芽状态,越早越好,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3.1 建立健全预警和预案机制。学校要提供必要的经费,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落实专门的人员机构,建立健全校园网络信息收集情报,在第一时间内将可能发生群殴事件的情报信息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形成全方位的预警机制。群殴事件来势凶猛,在爆发阶段即使是使用学校的正常保安力量也难以得到控制,所以预警机制的建立与落实必不可少。要落实好预警和预案机制,控制好群殴事件发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保障:一是要坚持值班执勤校园巡逻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二是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把群殴事件力争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要提供必要的器材和装备,以便联系及时组织力量处置群殴事件;四是要制定预案定期组织演习,增强对群体事件的有效处置能力。
3.2 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群殴事件使人的一种攻击性行为所导致的,但理智的人是完全可以抑制这种本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是抑制这种行为的有效途径,加强法制意识宣传,可以使那些频临犯罪边缘的大学生远离犯罪,减少甚至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其次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改掉思维狭隘、情感忧郁、对领导和老师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等心理疾病。
3.3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学校要将责任感教育、爱心教育、挫折教育、成功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陶冶学生思想情操,磨练学生坚强意志,增进学生情感交流。对那些思维狭窄、情绪低落偏离正常发展轨道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一起做好帮教、疏导工作,采取各种方式贴近他们,以生活和学习为切入点,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真正做到人性化和情感化教育,以达到理智的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效果。只有充分发挥以学校为主导作用的管理教育,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严格执行学校管理制度,才能将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学生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
3.4 一旦群殴事件在发生之前没有预兆造成双方伤害,事后要严密监视防止再度发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找出根源,高校保卫部门和家长与当地的公安部门共同说服教育,做好双方思想工作,在各自多做自我批评的情况下,对于肇事者,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惩处,彻底消除心里积怨,以防死灰复燃,再次群殴,造成双方更严重的伤害,甚至形成刑事案件。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3.5 净化校园环境,及时惩处违法行为。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好坏与群殴事件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学校保卫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要加大治安管理力度,公安、工商、文化、城管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对周边的餐饮和娱乐场所的有效治理。学校保卫处、学生处、后勤部门、各系要加强对学生活动区域的管理,净化校园环境,对违法行为必须严肃处理,警钟长鸣。
4.尾声
改革开放后,各高校招生人数急剧增加,大学生群殴事件也在频频发生,已成为高校的治安隐患之一,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保卫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要响应党的号召,执行党的政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治安管理力度,减少或者杜绝群殴事件发生,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给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定有序、文明和谐的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主办的《公安研究》.
[2] 武汉大学保卫科学研究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的《学校安全管理》.
【关键词】大学校园及周边 群殴事件 思考
近年来,高校校园及周边频频发生群殴事件,甚至出现刑事案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校的正常秩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为什么群殴事件在高校及周边会经常发生,值得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为了寻找群殴事件的原因及其共性,有效遏制群殴事件的发生,我们应从群殴事件的原因、特征、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防群殴事件的再度发生,确保高校及其周边安全稳定。
1.群殴事件的特征
大学生群殴事件一般发生在高校校园或者校园周边环境,有学生双方或者学生和校外人员相互参杂实施的有规模的针对对方身体和精神造成某种伤害的侵害行为。群殴事件特征一般可归纳以下几点:(1)起因简单;(2)个性思维偏执;(3)情绪激动,行为失控;(4)场面混乱,危害较大;(5)取证较难,惩处有限;(6)一时消除双方怨恨较难。
2.群殴事件一般形成的原因
大学生群殴事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综合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等诸多因素,因此,解决好大学生群殴事件需要我们认真深入细致的去工作。一般形成原因如下:
2.1 学校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散。现在很多高校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一校多区,学生人数成倍增长,治安环境更加复杂等诸多新特点。造成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投入管理力度不够,形成处罚无依据,主体责任感不强,学生思想教育滞后等现象。
2.2 家庭教育引导的缺陷。社会发展使某些家庭出现结构性缺陷,造成了家庭教育“先天不足”,对子女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使个别学生思维偏执,很容易因某种挫折而产生过激行为,甚至后果不堪设想。
2.3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社会发展日渐加大贫富差距,再加上各种媒体对暴力恐怖传播和犯罪分子作案细节渲染以及较差的校园周边环境等都可侵蚀学生的心理健康。
2.4 “自我中心观”的意识障碍。有些学生在特定的家庭环境、狭窄的交际群体和背离大学生生活模式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孤僻、自卑、冷漠、自负的性格缺陷,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伤害时,很容易超越现实过分强调自我,将自己压抑已久的苦闷和不满情绪向对方发泄出来,以造成群殴事件的悲剧发生。
3.群殴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一般情况下,群殴事件的发生要经过诱因、酝酿、聚集、爆发等阶段,很显然,预防和控制会随着事态的升级而难度增大,最有效的办法是控制在萌芽状态,越早越好,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3.1 建立健全预警和预案机制。学校要提供必要的经费,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落实专门的人员机构,建立健全校园网络信息收集情报,在第一时间内将可能发生群殴事件的情报信息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形成全方位的预警机制。群殴事件来势凶猛,在爆发阶段即使是使用学校的正常保安力量也难以得到控制,所以预警机制的建立与落实必不可少。要落实好预警和预案机制,控制好群殴事件发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保障:一是要坚持值班执勤校园巡逻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二是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把群殴事件力争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要提供必要的器材和装备,以便联系及时组织力量处置群殴事件;四是要制定预案定期组织演习,增强对群体事件的有效处置能力。
3.2 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群殴事件使人的一种攻击性行为所导致的,但理智的人是完全可以抑制这种本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是抑制这种行为的有效途径,加强法制意识宣传,可以使那些频临犯罪边缘的大学生远离犯罪,减少甚至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其次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改掉思维狭隘、情感忧郁、对领导和老师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等心理疾病。
3.3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学校要将责任感教育、爱心教育、挫折教育、成功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陶冶学生思想情操,磨练学生坚强意志,增进学生情感交流。对那些思维狭窄、情绪低落偏离正常发展轨道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一起做好帮教、疏导工作,采取各种方式贴近他们,以生活和学习为切入点,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真正做到人性化和情感化教育,以达到理智的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效果。只有充分发挥以学校为主导作用的管理教育,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严格执行学校管理制度,才能将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学生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
3.4 一旦群殴事件在发生之前没有预兆造成双方伤害,事后要严密监视防止再度发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找出根源,高校保卫部门和家长与当地的公安部门共同说服教育,做好双方思想工作,在各自多做自我批评的情况下,对于肇事者,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惩处,彻底消除心里积怨,以防死灰复燃,再次群殴,造成双方更严重的伤害,甚至形成刑事案件。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3.5 净化校园环境,及时惩处违法行为。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好坏与群殴事件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学校保卫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要加大治安管理力度,公安、工商、文化、城管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对周边的餐饮和娱乐场所的有效治理。学校保卫处、学生处、后勤部门、各系要加强对学生活动区域的管理,净化校园环境,对违法行为必须严肃处理,警钟长鸣。
4.尾声
改革开放后,各高校招生人数急剧增加,大学生群殴事件也在频频发生,已成为高校的治安隐患之一,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保卫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要响应党的号召,执行党的政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治安管理力度,减少或者杜绝群殴事件发生,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给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定有序、文明和谐的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主办的《公安研究》.
[2] 武汉大学保卫科学研究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的《学校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