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学习单,促进数学问题教学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83999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在第三个五年——教学方式变革的深度学习校本化实践中,问题解决学习成为我校深度学习校本化的基本模式。在经历了五年的“课例一一课型一一课理”的不断摸索与实践之后,确定践行“活化教材、问题主线、思维本位:”。
  以向题为主线的教学,“问题”是教师基于教材凝练的,学习内容紧扣教材,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的三大环节: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在这里我们将学什么指向问题,怎么学指向问题探究,学得如何指向问题解决。以《质数和合数》一课为例:这节课要学什么,该怎么学,学生又学得如何?
  一、华什么
  首先,这节课要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这是.个知识点,该怎样将这个知识点转化为间题呢?质数和合数实质上是我们以一个数所含因数个数为标准对数进行的分类。核心在于因数个数,于是将什么是质数改为因数的个数有什么特征?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因数和倍数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先通过学生熟知的找2、7、12的因数,到数它们因数的个数,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因数的个数有多有少,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因数的个数到底有什么特征?”。
  二、怎么学
  在明确学什么以后,学生应该怎么学呢?我们要对本原性问题“因数的个数有什么特征?”进行分解,质数和合数的内容比较抽象,很难结合学生生活实例去进行诠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问题串的设计上,我们可以加强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我们先来看一下人教版教材是如何编排的,它首先是找1~20各数的因数,再观察因数个数的规律,然后进行分类,最后揭示概念;再来看北师大版的教材,它是通过拼长方形的活动,来找因数,然后观察数据,让学生得到因数个数的特征,最后揭示概念并运用。结合两版教材发现,都是先 “找因数”,再观察因数个数的特征,然后揭示概念。基于这两版教材,再结合学生通过前段的学习和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并且积累了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这些都为他们自主探索“质数、合数”的概念,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于是在这个环节设计这样的三个问题,你能写出1-12各数的因数吗?你能根据它们因数个数的特点分分类吗?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台数?1-20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这三个向题属于进阶式探究问题串,整体指向学什么,也就是对质数和合数概念的理解;逐个指向怎么学:以找因数出发,再根据因数的个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最后揭示概念,再运用概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从而理解记忆。在有了学习路径后,还要给学生提示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具体该如何操作,比如如第一个问题的写一写,提示学生要做好数据的记录,方便下一环节的观察比较;第二个问题的比一比、分一分,提示学生要观察比较,再根据因数的个数的规律进行分类;第三个问题的看看书、找一找,则是提示学生要看书揭示概念,再根据概念分别找出1-20中的质数和合数,进一步巩固概念。在问题串的基础加上操作提示作为台阶,学生在探究时‘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三、学科如何
  最后学生学得如何?我们可以看学生是否理解質数和合数的概念,能否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本节课设计的问题是你会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制作一个质数表吗?这个问题来源于人教版教材的例1,在探究环节学生已经找出了1-20的质数和合数,在这里则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找出10。以内的质数,在制作质数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建模。
  整节课,将教材呈现的知识进行分析,整合,提炼出问题和问题串,以问题的提出为学习的开始,以问题的解决为学习的结束。问题主线有了,如何呈现既方便老师教,也方便学生学呢?我们设计了一个特别的载体——学习单!
  四、载体一一学习单
  学习单分三个栏目,问题引发栏目指向学什么,填写的内容是引发的问题和问题凝练的路径;探究活动指向怎么学,填写的内容是由本原性问题分解的的3个左右子问题组成的问题串,为探究提供路径或支架,凸显结构化思维;问题解决指向学得如何,填写的内容是建立的模型、解决的问题和无边界。实质上是教师和学生的自评,检验问题解决得如何。纵观整张学习单,问题贯穿于一节课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凸显知识建构,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
  教师单是在学生单的基础上加人建立的模型和操作要点,里面是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与课堂实施的脚手架,方便教师在课堂上实施。
  数学间题教学借助学习单,促进学生在本原性问题的驱动下,通过主动探究形成知识的问题结构和认知框架,变碎片化学习为结构化学习,变模糊的学习为可见的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吏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格,促使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化。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中,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锻炼学生解答省考综合题的思路,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科针对性思维是重中之重,教师通过自己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精心教学,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是行之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学;思维教学;途径  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一般都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在此过程中,学生约12-15岁时会出现“飞跃”或“质变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现阶段我国课程教学理念开始进行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大量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涌现,为高效课堂教学实现提供了重要帮助。在眾多教学模式中的情境教学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认可,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等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基于传统教学模式革新的基础上,促使
【摘要】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不同层次的知识网络,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综合题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考查,教师要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进行有效教学。思维导图可贯穿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本文主要总结出了在高三地理复习课堂中如何应用思维导图,以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答题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三地理教学;知识网络体系  高三地理教学过程中通常存在如下问题:知识碎片化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可见,在幼儿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在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爱玩游戏,尤其是户外自主游戏。以户外自主游戏为抓手,不仅能让幼儿开心地玩,还能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快乐、自主地学习各种行为规范,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户外自主游戏;行为习惯  习
【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这使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许多非预见性的各种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动态的课堂,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如何促进课堂有效生成?本文从预设“四点”,处理“一点”两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围绕文本的“思维点、动情点、交锋点、疑难点”这四个点进行巧妙预设,孕育生成;二是智慧处理“生发点”,通过巧利用、善点拨,促进有效生成,必要时进行冷处理,让生成不断,精
【摘要】语文离不开“听、说、读、思、写”五个基本要素,“写”是最棘手的环节,而“写作”又是块难啃的“骨头”。紫金县大部分的小学生没有写作劲头,教师应在三年级起步作文这一关键时期,借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减少我们目前所遇见的学生害怕写作、缺乏写作思路、空洞无物、记流水账等疑难杂症,使起步习作变得轻松有趣。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生;起步作文   “啊……又要写作文……”相信老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现代幼儿教育相关专家、学者认为,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要对课程游戏所具有的价值进行深层次剖析,并挖掘相关教学策略,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针对此,幼儿园要紧随该教育理念,开展课程游戏化教学,将游戏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寓教于乐。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尊重幼儿
【摘要】针对目前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课堂的现状,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环节与教学环环相扣,通过游戏的合理设置,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断提升教师的各项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游戏设置;学习兴趣;教师能力提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取得怎么样的效果是当前每一个学生家长、学校、教师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传统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能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知识,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其健康成长,还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他们的人生打好底色,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什么东西最应该被重视和保护起来?那就是兴趣。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会主动努力地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
【摘要】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家时事政治等多方面内容,对初中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基本的法律意识以及公民意识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中考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并且影响着学生的升学。但是在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中,却出现学生对备考不重视、备考效果较差等严重问题。基于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针对“提升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