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作文教学途径——作文训练三条线
1、日常“练笔线”(日记、周记、随笔等)
2、结合课文“训练线”(仿写、缩写、扩写、改写、写读书笔记等)
3、大作文——自由表达线
如学完《桂林山水》,可让学生试着吟一首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亦可选当地一处风景,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仿造课文二、三段的句式写一段话。再如,教学《荔枝》时可在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以课文结尾“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开头,补写几句作者没有说出来的话。
又如,《凡卡》一课的教学,根据课文言尽而意未尽的语言,设置疑问:凡卡的爷爷能收到信吗?他的信如果落到鞋店老板手里,其命运又会怎样?凡卡如果逃了出来,是流浪还是找到了爷爷?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的多种结局,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作文指导还要鼓励学生摆脱“程式”、“方法”的束缚,做到“读中悟法、写时无法”。如,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之后,我让学生“不拘形式”写一篇关于水果的作文,有的写成了关于水果的小故事,有的写成了由水果展开的联想,也有的写成了介绍水果的文章……真可谓“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
开放作文时间与空间——丰富作文内容
作文如果局限于每周的两节作文课,拘泥于在学校教室里进行训练,则远远不够。作文训练的时间与空间应该是开放的,要抓住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1、校内外结合。
就训练的空间而言,除了要在校内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外,尤其要重视让学生走出校门,亲身去观察、感受、体验生活,继而自由表达。
2、课内外统一。
作文教学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比如写“家乡的变迁”,就要求学生课后去调查访问;写“环境保护”方面的作文,就要求学生查找资料。
3、学科间互动。
我们要重视学科间的互动,把作文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一节精彩的自然实验课,一堂难忘的手工劳动课,一场激烈的球赛,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都是作文的好题材。语文教师要善于与各科老师协调,让学生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得到作文的训练。
讲究命题形式——利于自由作文
作文就是倾吐胸中的积蓄。但就目前的小学作文选题来看,如,“一件难忘的事”、“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两个题目,其中的“难忘”、“最敬佩”不仅不利于学生展开思路,而且会成为学生的思想负担,什么样的事称得上“难忘”?让人敬佩到何种程度才算“最敬佩”?学生对这些问题常常一筹莫展,无所适从。这种形式的作文题目,束缚了学生们的自由表达。所以,教师要创造条件,改革作文选题的形式,注意灵活多样。
1、半命题式。
教师提出一个大致范围,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如,《和 聊聊天》这是我们六年级这次毕业考试的作文题,这一命题至少有三个优点:
①可供选材的聊天对象广泛,可以是爸爸、妈妈、市长、教育局长、环保局长、校长、老师、传达室大伯……也可以是太阳、月亮、春风、小草等……还可以是孙悟空、诸葛亮、外星人……
②用聊天的方式便于学生说真话、吐真情。
③文体不限,便于学生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
这样的文题,学生不但选材广泛,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而且敢说真话,善吐真情。
2、多题选择式。
多题在内容上可以有一定联系,也可没有联系,但所出的题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启发性,便于学生展开思路,一吐为快。
3、自由命题。
这种形式的作文训练易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提出作文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独立命题,文题不拘一格。有时也可以不做任何限制,完全由学生自己命题,但要注意文题的新、活、小。
四、创新评改方式——激发作文兴趣
教师要全面总结学生本次作文的优缺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讲评课上重点指导。再者,在讲评过程中要留出大部分时间宣读写得较好的学生作文,宣读的作用比任何形式的奖励更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对学生作文最好的嘉奖,我就是这方面的受益者。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这一目的出发,进行高年级学生作文自批自改及互批互改的尝试,我体会到,这样一方面使教师解脱了繁重的批改作文的枷锁,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益;另一方面,学生初步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使思维更加缜密,语言文字更加完整确切,想象力更加丰富,辨别能力大大加强,从而使作文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责任编辑王波
1、日常“练笔线”(日记、周记、随笔等)
2、结合课文“训练线”(仿写、缩写、扩写、改写、写读书笔记等)
3、大作文——自由表达线
如学完《桂林山水》,可让学生试着吟一首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亦可选当地一处风景,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仿造课文二、三段的句式写一段话。再如,教学《荔枝》时可在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以课文结尾“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开头,补写几句作者没有说出来的话。
又如,《凡卡》一课的教学,根据课文言尽而意未尽的语言,设置疑问:凡卡的爷爷能收到信吗?他的信如果落到鞋店老板手里,其命运又会怎样?凡卡如果逃了出来,是流浪还是找到了爷爷?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的多种结局,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作文指导还要鼓励学生摆脱“程式”、“方法”的束缚,做到“读中悟法、写时无法”。如,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之后,我让学生“不拘形式”写一篇关于水果的作文,有的写成了关于水果的小故事,有的写成了由水果展开的联想,也有的写成了介绍水果的文章……真可谓“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
开放作文时间与空间——丰富作文内容
作文如果局限于每周的两节作文课,拘泥于在学校教室里进行训练,则远远不够。作文训练的时间与空间应该是开放的,要抓住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1、校内外结合。
就训练的空间而言,除了要在校内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外,尤其要重视让学生走出校门,亲身去观察、感受、体验生活,继而自由表达。
2、课内外统一。
作文教学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比如写“家乡的变迁”,就要求学生课后去调查访问;写“环境保护”方面的作文,就要求学生查找资料。
3、学科间互动。
我们要重视学科间的互动,把作文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一节精彩的自然实验课,一堂难忘的手工劳动课,一场激烈的球赛,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都是作文的好题材。语文教师要善于与各科老师协调,让学生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得到作文的训练。
讲究命题形式——利于自由作文
作文就是倾吐胸中的积蓄。但就目前的小学作文选题来看,如,“一件难忘的事”、“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两个题目,其中的“难忘”、“最敬佩”不仅不利于学生展开思路,而且会成为学生的思想负担,什么样的事称得上“难忘”?让人敬佩到何种程度才算“最敬佩”?学生对这些问题常常一筹莫展,无所适从。这种形式的作文题目,束缚了学生们的自由表达。所以,教师要创造条件,改革作文选题的形式,注意灵活多样。
1、半命题式。
教师提出一个大致范围,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如,《和 聊聊天》这是我们六年级这次毕业考试的作文题,这一命题至少有三个优点:
①可供选材的聊天对象广泛,可以是爸爸、妈妈、市长、教育局长、环保局长、校长、老师、传达室大伯……也可以是太阳、月亮、春风、小草等……还可以是孙悟空、诸葛亮、外星人……
②用聊天的方式便于学生说真话、吐真情。
③文体不限,便于学生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
这样的文题,学生不但选材广泛,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而且敢说真话,善吐真情。
2、多题选择式。
多题在内容上可以有一定联系,也可没有联系,但所出的题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启发性,便于学生展开思路,一吐为快。
3、自由命题。
这种形式的作文训练易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提出作文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独立命题,文题不拘一格。有时也可以不做任何限制,完全由学生自己命题,但要注意文题的新、活、小。
四、创新评改方式——激发作文兴趣
教师要全面总结学生本次作文的优缺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讲评课上重点指导。再者,在讲评过程中要留出大部分时间宣读写得较好的学生作文,宣读的作用比任何形式的奖励更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对学生作文最好的嘉奖,我就是这方面的受益者。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这一目的出发,进行高年级学生作文自批自改及互批互改的尝试,我体会到,这样一方面使教师解脱了繁重的批改作文的枷锁,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益;另一方面,学生初步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使思维更加缜密,语言文字更加完整确切,想象力更加丰富,辨别能力大大加强,从而使作文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