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店如家

来源 :家居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guo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athalie Assi的住所位于伦敦西区,在安静明亮的客厅里,她侧对着Pietro Russo创作的一组水仙花状镜面吊灯,它们如巨型胸针一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即便摆在当代设计博物馆里也不会显得违和的它们,却能自然地融入这个家的古董家具和生活物件,就像共同参加聚会的好友一样融洽。这是因为Nathalie与丈夫和三个孩子同住的这个空间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家,这一灰泥粉刷的房屋同時也是她开办的SEEDS艺廊的展厅,用于“在买家与当代设计师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Nathalie曾经从事金融业,2014年开始对这栋五层楼的房屋进行翻修,创办画廊的灵感便在当时产生。在建筑师Carole AsfourLin的帮助下,Nathalie利用玻璃划出了用餐和办公空间。这一空间与起居区之间隔着滑动门,灵活性的提升令她的工作与生活达到了独特的平衡。“当我关上客厅的门,它就变成了一个画廊,”Nathalie说,“下午孩子们回来后,我会把门打开,每天如此。”
  SEEDS的理念是直到Nathalie开始进行室内装修时才真正成形的。“那时我参加了一些艺术展和毕业展,突然意识到,我想在家里放满有意义的物件,”她表示,“有太多的创意需要我们支持。”她买的第一件作品是来自荷兰设计师AldoBakker的Tonus梧桐木凳,之后她开始不断寻觅独特的物件,并为客户和自己定制灯具、家具和陶瓷制品。她坦言:“有些作品颇具实验性,但如果把它们置于家居环境中,它们会显得比较平易近人。我们坐在这些椅子上,用陶瓷器具盛放食物;孩子们在咖啡桌上做作业。设计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定义并描述SEEDS季度展览中各个作品的特点,是一种新颖而极具启发性的创作方式。Nathalie解释道:“在了解制作者想法和技术的过程中,你会与产品建立起情感联系,这是无法在量产产品上实现的。”无论是明快有趣的物件,抑或是采用可持续材料和制作方式的作品,当它们与Nathalie收集的Pierre Jeanneret系列座椅、Leif Hansen沙发等中世纪标志性作品共处时,都显得尤其引人注目。
  “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传承或故事,”她说,“我觉得奢侈品的定义正在发生改变,如今我们追求的是能让我们思考和拥抱梦想的事物。”在我们所有人都开始质疑自身价值观的这一年,这是一个颇能引人共鸣的观念。



  “颇具实验性的作品置于家居环境中,会显得比较平易近人。设计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了解制作者想法和技术的过程中,你会与产品建立起情感联系,这是无法在量产产品上实现的。”



  推荐3处即逛即买家居空间将尖端设计融入生活
  巴黎Amelie Maison D’Art,一家与众不同的当代艺术画廊,由Amélie du Chalard创办。温馨宜人的空间展示着设计作品如何融入各类日常家居场景amelie-paris.com
  米兰Palermouno,创始人Sophie Wannenes在这处引领潮流、色彩缤纷的空间内展示着来自新锐设计师和设计品牌的灯具、家具和配饰palermouno.it
  哥本哈根The Apartment,在此,斯堪的纳维亚的标志性设计作品与Ilse Crawford等设计师创作的现代作品愉快地融为一体。该空间由TinaSeidenfaden Busck创立,除了出售家居物件,还提供住宿服务theapartment.dk



  “奢侈品的定义正在发生改变,如今我们追求的是能让我们思考和拥抱梦想的事物。”




其他文献
集市,一個逐渐披上年代感的词,在近年爆发出新的号召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COMMON RARE凡几,在8月的上海掀起一阵热议。火爆的线下市集现场同时涌现一百多个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文创、独立印刷品牌,美食、演出、工作坊也颇具吸引力,让更多年轻人将视线拉回现实生活,去发现险些错过的精彩。很多年后,他们会用另一种态度和感情来诠释“集市”,异于传统,别有乐趣。  正因相信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值得去感受,“凡
期刊
位于巨鹿路758弄一个充满拱形建筑元素的空间,有着双重身份:白天,它是光线通透的咖啡店SmallCompany Coffee。夜幕降临后,灯光被重新接起,同一空间摇身一变成为沉稳、时髦的都市酒吧BarLotus。  这家有着高人气的店由Derek一手策划打造。2015年Derek从欧洲回国,与调酒师、空间设计师一道,在成都开了第一家店Bar Lotus,三年后,Bar Louts来到上海,今年,有
期刊
如果把这三个好朋友的各自学业职业背景拼加起来是一个很跨界的组合。林哞哞学习策展出身,热爱红酒、对餐饮和外贸行业很感兴趣;Jeffery学的是俄苏文学,在电视台工作过、做过厨师和品牌咨询工作;邱正学金融数学,工作之后做杂志、视觉创意,经营买手店。在踏葡TaP BaRà VIN之前,三个人分别有自己其他的创业项目,有接地气的一手经验。兼具文理商科的背景,让这三个人的小团队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以及如何做。
期刊
或许是出于对伦敦艺术店铺的怀念,两年前,嘟嘟和Mika想做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小馆子。“艺术能走进生活”一直是一个简单却难以实现的概念,所以对两位主理人来说,把艺术融入吃喝玩乐就是最直接的方式。而当时的愚园路正在经历一场城市更新规划,这个街边小小的空间因为艺术性的同时兼顾了咖啡厅、市集、活动场地等可能性,于是,Fiu Gallery和fiu Pump诞生了。  寻找愿意跟公众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建立联
期刊
在这个夏天结束之际,上海永丰村5号的老洋房里,一场关于生活与艺术的创造才刚刚开始。这个名为“Objective”的空间,从建筑、室内、艺术、家具等多个维度,寻求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在探索以情感为连接的家居生活之本。  踏入这幢墨绿色老洋房建筑的一层空间,沙发、茶几、灯具、艺术品......功能性和美学在這些单品的搭配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艺术家韩冰的《无题》是进门后的第一个展品,以这幅作品作为开场,既
期刊
从媒体人转向做实体经济,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对消费风向的敏锐度和前瞻性;但有时会因为过于超前而夭折。此外,再小的实体经济,作为经营者也需要考虑搭建供应链、市场推广与销售、每日运营管理、提升服务细节、处理各种琐碎而必须的事情,和媒体人的生活大不相同。  说到这里,王继涛有些佛系地说,当初做咖啡馆时没想这么多,就是机缘巧合开始了一切。日常运营确实超过他最初的理解。但一旦做起来,还是有一种朴素的责任感
期刊
2016年,张一芃和南杉在北京香饵胡同开了一间不足20平米的咖啡馆和15平米的客房。她们相信小空间可以有大作为,因而把咖啡馆取名为“大小咖啡”。两个人非常重视咖啡馆的空间体验和品牌视觉,聘请建筑事务所AIO、设计事务所Meat联合为品牌设计空间和视觉形象。设计师以自然软木和白色瓷墙,以及各种细腻细节让小空间融合安静与活泼气质。空间高颜值、好喝的咖啡以及合理的价格,让大小咖啡一问世就成了网红店,为品
期刊
大地野食的创始人蘑菇,从2015年品牌创立初始,就在思考如何让人们在城市中发现自然,让人们更好地聚在一起。在蘑菇看来,“野食”有比“野餐”更加宽广的想象,这意味着人们不仅只是带一块野餐布去公园,还有更多有关野外和食物的可能,包括食材上的,形式上的,场所上的。  去年年底,蘑菇和朋友在安福路的一栋洋房内,搭建起一个聚餐的空间。这栋老宅是由俄国贵族安德羅福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所建,以英国维多利亚鼎盛时期的
期刊
坐落在意大利北部的城市曼托瓦(Mantua)最为人所熟知的身份,可能就是莎士比亚为罗密欧所选择的流放之地。然而,抬头看看那美轮美奂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你很难把这种流放当作一种惩罚。事实上,对于档案保管员Sara Cozzoli和她从事法律工作的丈夫而言,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想要购买的居所。  Sara的日常工作就是保管历史档案,因此当她看到这间公寓中那精美绝伦的壁画时,立刻深深地被其吸引,流连忘返。
期刊
著名的经济学教授及城市研究专家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将城市称作“诞生奇迹之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是最健康、绿色、富裕且宜居的地方”。对城市生活的赞美与迷恋也是后疫情时代人们发自肺腑的心声。我们从城市的必要元素“街道”出发,纵观信息时代与全球化趋势下未来城市生活该如何发展与创新,并不斷为都市人提升幸福感、激发创造力与亲密之爱。  关于未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