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对音乐欣赏教学更为重视,小学音乐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之中、这为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指明了方向,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对音乐教学中鉴赏能力的培养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音乐鉴赏
一、何谓音乐艺术中的崇高美和欢乐美
崇高美和欢乐美是音乐美中的两个方面,音乐是最适于表现崇高美的艺术形态之一,音乐的崇高美总是和赞美、歌颂、崇拜、敬仰、爱慕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并且和祖国、英雄、正义、理想、信仰等不平凡的对象相联系。崇高美与优美、壮美虽有相通之处,但比优美更壮丽,比壮美更深刻、更富于哲理。欢乐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形态之一。高尔基曾说过,人民生来就是乐观的,人们在获得胜利时或通过辛苦劳动喜获丰收成果时,都会感到欢乐,在审视自己的创造成果时感到的喜悦,都是构成欢乐美的现实源泉,所以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和高于生活的,劳动人民通过音乐艺术这一表现形式来创作歌曲并表达着人们的欢乐情怀,所以音乐艺术又是远高于生活之上的艺术,它始终体现着人们的崇高美和欢乐美。
二、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方法及理论研究音乐与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规律的科学。音乐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大致如下:音乐对心理的剌激及其效果、音乐感、音乐记忆、音乐与感情的关系、音乐才能的定义及分类、音乐才能的测定、音乐创造及表演的心理过程、音乐天资的遗传、音乐对社会心理的影响、音乐对疾病的作用等等。音乐感或称音乐质,泛指对音乐能欣赏、理解、表现或进行创造的特性。但此术语概念很广,含义模糊,音乐心理学家尚未能提出一个被公认的定义。音乐感包括两类要素:一是与生理条件有密切关系的,如音高感、节奏感、音色感、和声感等。二是综合的要素,如音乐记忆力、音乐想象力、音乐形式感、音乐审美感等。同样受到重视的是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问题,西方乐心理学家所着重研究的是将音乐作为一种物理刺激,通过实验来测定人们的各种生理以及心理反应,求出一般的规律,以及因个一去的不^^而产生的差异。由于渉及美学的领域心理学家所得出的结论颇不一致。音乐记忆指能记忆所听过的音乐的能力,包括对绝对音高、相对音高的记忆,对节奏、旋律、和声、复调、音色甚至整部乐曲的记忆能力。分析音乐记忆的特殊性,音乐记忆的过程,找出培养、加强音乐记忆的方法与原则,对学习音乐和掌握音乐有很大帮助。因此,音乐心理学与音乐教育学都将它作为一项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运用肢体语言辅助表达
音乐新课标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需长期训练体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最终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直叩人的心灵、在音乐欣赏中,我们也不必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更多地可以让学生用肢体语言,也就是说运用丰富的表情与动作来表达。正如高尔基所说的“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生活积累不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是他们对音乐有着很强的感受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用各种动作、表情、表演等表现音乐,在无声的动作与有声的语言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让学生手脑耳口并用,这样更能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音乐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四、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拔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五、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龄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能够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其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应该充分认识音乐鉴赏的作用,立足课堂教学,拓展课外教学,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从中准确的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鉴别真假丑恶的能力。另外,还能帮助小学生掌握必要的乐理知识和音乐表演技能,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张前,刘清华.音乐鉴赏[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6.
[2]冯丽红.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做法[J].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2011,(02).
【关键词】小学音乐鉴赏
一、何谓音乐艺术中的崇高美和欢乐美
崇高美和欢乐美是音乐美中的两个方面,音乐是最适于表现崇高美的艺术形态之一,音乐的崇高美总是和赞美、歌颂、崇拜、敬仰、爱慕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并且和祖国、英雄、正义、理想、信仰等不平凡的对象相联系。崇高美与优美、壮美虽有相通之处,但比优美更壮丽,比壮美更深刻、更富于哲理。欢乐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形态之一。高尔基曾说过,人民生来就是乐观的,人们在获得胜利时或通过辛苦劳动喜获丰收成果时,都会感到欢乐,在审视自己的创造成果时感到的喜悦,都是构成欢乐美的现实源泉,所以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和高于生活的,劳动人民通过音乐艺术这一表现形式来创作歌曲并表达着人们的欢乐情怀,所以音乐艺术又是远高于生活之上的艺术,它始终体现着人们的崇高美和欢乐美。
二、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方法及理论研究音乐与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规律的科学。音乐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大致如下:音乐对心理的剌激及其效果、音乐感、音乐记忆、音乐与感情的关系、音乐才能的定义及分类、音乐才能的测定、音乐创造及表演的心理过程、音乐天资的遗传、音乐对社会心理的影响、音乐对疾病的作用等等。音乐感或称音乐质,泛指对音乐能欣赏、理解、表现或进行创造的特性。但此术语概念很广,含义模糊,音乐心理学家尚未能提出一个被公认的定义。音乐感包括两类要素:一是与生理条件有密切关系的,如音高感、节奏感、音色感、和声感等。二是综合的要素,如音乐记忆力、音乐想象力、音乐形式感、音乐审美感等。同样受到重视的是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问题,西方乐心理学家所着重研究的是将音乐作为一种物理刺激,通过实验来测定人们的各种生理以及心理反应,求出一般的规律,以及因个一去的不^^而产生的差异。由于渉及美学的领域心理学家所得出的结论颇不一致。音乐记忆指能记忆所听过的音乐的能力,包括对绝对音高、相对音高的记忆,对节奏、旋律、和声、复调、音色甚至整部乐曲的记忆能力。分析音乐记忆的特殊性,音乐记忆的过程,找出培养、加强音乐记忆的方法与原则,对学习音乐和掌握音乐有很大帮助。因此,音乐心理学与音乐教育学都将它作为一项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运用肢体语言辅助表达
音乐新课标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需长期训练体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最终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直叩人的心灵、在音乐欣赏中,我们也不必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更多地可以让学生用肢体语言,也就是说运用丰富的表情与动作来表达。正如高尔基所说的“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生活积累不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是他们对音乐有着很强的感受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用各种动作、表情、表演等表现音乐,在无声的动作与有声的语言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让学生手脑耳口并用,这样更能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音乐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四、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拔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五、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龄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能够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其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应该充分认识音乐鉴赏的作用,立足课堂教学,拓展课外教学,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从中准确的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鉴别真假丑恶的能力。另外,还能帮助小学生掌握必要的乐理知识和音乐表演技能,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张前,刘清华.音乐鉴赏[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6.
[2]冯丽红.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做法[J].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