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推进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重要性浅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MrF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高效地促进产业发展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如何整合有效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影响
  首先,信息技术革新了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向。随着网络的普及,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使职业教育课程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许多旧的知识、旧的学习观念被彻底打破。
  其次,信息技术引导了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传统的结构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然而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充分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将信息技术与各门课程相结合,才能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其完全融入职业教育当中。
  最后,信息技术提供了崭新的收集资源的渠道和方法。无论是抽象的数学,还是枯燥乏味的语文、英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生对许多课程都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更有利于职校学生的发展。
  二、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离不开课程资源开发与信息技术整合
  首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离不开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信息技术整合。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规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必须更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整合资源,从而让整个职业教育课程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课程组织的改革,以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其次,职业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需要课程资源开发与信息技术整合。信息技术以其自身的优势,使职业教育课程资源以“采集—分散—完善—成型”的方式得以顺利进行,从而使职业课程资源的利用得以实现效益最大化。这种形式使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得以广泛交流和资源共享,将信息的采集、处理、传递、应用、储存以及检索等实现程序化,并进行统筹解决,突破了职业教育课程资源整合中遇到的各种限制,更有利于职业教育统筹发展。
  最后,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是课程资源开发与信息技术整合。职校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为了就业实践,这就说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中,主要注重实际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理解理论知识。多媒体信息技术把信息资源和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充分结合起来,让职校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门课的课程任务,从而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符合岗位需求的各项技能。
  三、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首先,职业教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单纯地将信息技术简单地应用于职业课程资源之中,它们不是简单的技术手段或工具,而是一个新的整体。将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合到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整个过程,并用于职业教育的课堂中,可以为实现国家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促进职业教育完善发展、培养技术型蓝领人才、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资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实现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课程资源整合方面的真正价值。如果只把环境中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和信息技术整合停留在单一层面,就等于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内容僵硬,生搬硬套,达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只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方法来辅助教学,就不能体现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真正价值。而深层次整合是在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时将信息技术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到课程的内容、结构、方法之中,“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纬度都产生变革作用,进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最后,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是全方位的整合。课程开发是一个重大而长久的过程,如何实现职校课程体系的不断创新,需要更多的资源;如何获取更多的资源,需要我们不断地整合资源。而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全方位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实现课程体系的构建,让职校学生更快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利用信息技术建构数字化、信息化的学习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1] 傅敏.试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4(4).
  [2] 张际平,高丹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层次实质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3] 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2).
  (责任编辑袁妮)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对智能发展的决定作用,说明发展智能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始。现代科学证明:大脑从视觉渠道吸收外界信息率为85%,而从听觉渠道的吸收率仅为11%。从历史教学的角度看,注重学生阅读书本知识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掌握的内容就会更多更为持久,教学效果就能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应当是我们历史教师的首要任务。  现行的历史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且“体验”一词在新课标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可见“体验”对学生的发展是多么重要。作为新课标的直接实践者,我们如何去理解“体验,”实施“体验”,进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获得实质性的突破,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十分迫切的。语文具有很强地“体验性”,语文教学要从学生体验出发。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回归经验,诱发学生体验  新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恙虫病呈现发病率上升、疫区不断扩大的趋势。新发疫区医务人员往往对该病缺乏认识,误诊误治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从病原学、流行
分析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教学模式单一等;综述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改革措施,如开展综合设计式教学,重视学生实验素质的培养,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加强绿
一、课堂探究学习概述课堂探究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口,以激励评价为动力,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学习过程。二、课堂探究学习流程1.自探——设计教学。“自探”即自主探索,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知识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最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呈现——创设情境。采用小组讨论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呈现“自主探
高效课堂一直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比比皆是。物理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进入高中以后,很多初中阶段物理成绩还不错的学生突然出现了成绩下滑。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除了因为高中物理知识,在难度和深度上相较于初中物理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还因为进入高中以后,很多学生没有及时转变学习方式,依然沿用传统的学习方式,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