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禽排泄物治理与综合利用是保护环境、发展循环农业、打造文明示范城市的需要,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我市从2006年开始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以来,按照规模大小和牧场所处环境,制订相应的治理标准,落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因地制宜、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累计治理畜牧场22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现简要介绍我们的主要做法与先进工艺。
一、责任明确、组织有序
市畜牧局、生态办、能源办等职能部门明确责任,落实政策,适时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敦促治理对象密切配合、积极治理;要求治理后的牧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水排放达到行业标准。责令禁养区内和难以治理的养殖场户一律施行关、停、拆、迁,限养区内饲养数量不得扩大与发展;责成适养区新建、扩建、迁建的规模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估和“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制度。
二、模式科学、方式合理
1. 改变饲养方式,加快健康示范场建设
坚持“总量控制,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治理原则。合理布置规模场和畜牧生态养殖小区;积极转变饲养方式,改变传统的粗放饲养为工厂化分阶段饲养、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改善畜牧生产的环境条件,改进牲畜结构和生产设施,并建立科学的防疫灭病制度;施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的治理技术,从硬件设施和治理工艺上尽可能减少污水浓度和排放量;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工程,最终实现规模化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切实加快健康示范畜牧场建设的步伐。
2. 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治理模式
一是农牧生态循环模式:周边有相当面积农田、茶山和果园的养殖场,采用种养结合的零排放生态型模式,通过将污水三隔化污后导入贮液池,发酵完毕直接灌施于农田、茶山和果园,让排泄物就地消纳,既消除了污物,又充分改善了土壤有机肥力。二是能源环保型模式:污水经厌氧发酵后,再进行适当的好氧与物化处理,使污水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环排标准。三是推行工艺适用技术:应用有关厌氧消化工艺,开发或引进生物发酵制肥技术,臭气控制技术,并根据不同条件将相关技术有机连接,配套建设方便适用、造价低廉、运行简单的沼气工程模式。治理场所制定具体治理方案时,采取过程控制与终端设施建设两手抓的治理方法,加大清洁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强化过程调控,减轻未端治理压力;设计上坚持以农为本,依据规模大小以尽量减轻经济负担为前提,建设合情、合理、合法、合格的排泄物治理工程。
三、方案清淅、工艺实用
采用“生态资源回收处理循环利用技术——污水零排放型”方案(简称甲方案)与生物发酵舍养猪技术方案(简称乙方案)。具体要求畜禽排泄物及其冲洗液达到“减量排放、无害处理、资源利用”标准,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干粪堆积发酵或制成有机肥料后综合利用,污水治理达标后应用于周边农田、茶山与果园,剩余的用槽罐车运至异地使用。
甲方案采用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技术,干粪收进堆放场,粪污、尿及冲洗液经多级深沉厌氧发酵。乙方案采取垫料发酵,加入生物酶,生猪进栏。待垫料更换时制成有机肥料。
四、按部就班,建设规范
1. 干粪堆放场建设
单独在猪场西首建一间干粪堆放场,采用砖瓦结构,先砌好墙脚,再用五孔板铺平,四周墙垛要防漏防渗,排污水沟汇入专用沉淀池。建成的堆放场要求四面通风,方便干粪堆运。
说明:①房间长8米、宽7米、高3米,总容积168米3。②墙体和隔断墙用C10砂浆和20厘米×20厘米水泥砖砌成,屋面用木梁、椽、青瓦盖铺。基础由45厘米×60厘米石块砌成。
2. 污水排流专用渠道建设
根据治理场的实际情况,要求建造深0.5米、宽0.5米、总长100米的排流渠,上盖100厘米×60厘米×5厘米钢筋水泥板,两边用水泥砂浆砌筑,底部用水泥板4~6片夯实,用细石铺平,再用C20混凝土浇筑成半圆形,使渠流通畅,既方便疏通,又防渗、防漏、防臭,也可直接埋设排污管。
3. 格栅式沉淀池建造
建造三格式深沉厌氧发酵池,每格17米3。采用地平下挖2.5米,地面砌墙0.8米,底部C20混凝土,四周用水泥砖、M5.0水泥砂浆砌筑,上部用现浇预制板盖顶。
4. 贮液池(氧化池)建设
砌筑粪池型开口贮液池1座,向栏舍四周的菜园、果园、稻田延伸排水管,再砌筑1座容量为20米3的贮液池。贮液池座底用C20混凝土浇灌,池四周用水泥砖砌筑。平面上砌0.8米防护墙,用预制板和竹木盖顶。
5. 配套种植牧草
治理场必需配套有效面积的农田(山园)用作牧草种植,主推春季种植皇竹草、冬初撒播黑麦草,充分提高排泄物综合利用率,给牲畜提供优质青绿饲料。
(作者联系地址:浙江省瑞安市畜牧兽医局 邮编:325200)
一、责任明确、组织有序
市畜牧局、生态办、能源办等职能部门明确责任,落实政策,适时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敦促治理对象密切配合、积极治理;要求治理后的牧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水排放达到行业标准。责令禁养区内和难以治理的养殖场户一律施行关、停、拆、迁,限养区内饲养数量不得扩大与发展;责成适养区新建、扩建、迁建的规模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估和“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制度。
二、模式科学、方式合理
1. 改变饲养方式,加快健康示范场建设
坚持“总量控制,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治理原则。合理布置规模场和畜牧生态养殖小区;积极转变饲养方式,改变传统的粗放饲养为工厂化分阶段饲养、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改善畜牧生产的环境条件,改进牲畜结构和生产设施,并建立科学的防疫灭病制度;施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的治理技术,从硬件设施和治理工艺上尽可能减少污水浓度和排放量;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工程,最终实现规模化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切实加快健康示范畜牧场建设的步伐。
2. 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治理模式
一是农牧生态循环模式:周边有相当面积农田、茶山和果园的养殖场,采用种养结合的零排放生态型模式,通过将污水三隔化污后导入贮液池,发酵完毕直接灌施于农田、茶山和果园,让排泄物就地消纳,既消除了污物,又充分改善了土壤有机肥力。二是能源环保型模式:污水经厌氧发酵后,再进行适当的好氧与物化处理,使污水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环排标准。三是推行工艺适用技术:应用有关厌氧消化工艺,开发或引进生物发酵制肥技术,臭气控制技术,并根据不同条件将相关技术有机连接,配套建设方便适用、造价低廉、运行简单的沼气工程模式。治理场所制定具体治理方案时,采取过程控制与终端设施建设两手抓的治理方法,加大清洁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强化过程调控,减轻未端治理压力;设计上坚持以农为本,依据规模大小以尽量减轻经济负担为前提,建设合情、合理、合法、合格的排泄物治理工程。
三、方案清淅、工艺实用
采用“生态资源回收处理循环利用技术——污水零排放型”方案(简称甲方案)与生物发酵舍养猪技术方案(简称乙方案)。具体要求畜禽排泄物及其冲洗液达到“减量排放、无害处理、资源利用”标准,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干粪堆积发酵或制成有机肥料后综合利用,污水治理达标后应用于周边农田、茶山与果园,剩余的用槽罐车运至异地使用。
甲方案采用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技术,干粪收进堆放场,粪污、尿及冲洗液经多级深沉厌氧发酵。乙方案采取垫料发酵,加入生物酶,生猪进栏。待垫料更换时制成有机肥料。
四、按部就班,建设规范
1. 干粪堆放场建设
单独在猪场西首建一间干粪堆放场,采用砖瓦结构,先砌好墙脚,再用五孔板铺平,四周墙垛要防漏防渗,排污水沟汇入专用沉淀池。建成的堆放场要求四面通风,方便干粪堆运。
说明:①房间长8米、宽7米、高3米,总容积168米3。②墙体和隔断墙用C10砂浆和20厘米×20厘米水泥砖砌成,屋面用木梁、椽、青瓦盖铺。基础由45厘米×60厘米石块砌成。
2. 污水排流专用渠道建设
根据治理场的实际情况,要求建造深0.5米、宽0.5米、总长100米的排流渠,上盖100厘米×60厘米×5厘米钢筋水泥板,两边用水泥砂浆砌筑,底部用水泥板4~6片夯实,用细石铺平,再用C20混凝土浇筑成半圆形,使渠流通畅,既方便疏通,又防渗、防漏、防臭,也可直接埋设排污管。
3. 格栅式沉淀池建造
建造三格式深沉厌氧发酵池,每格17米3。采用地平下挖2.5米,地面砌墙0.8米,底部C20混凝土,四周用水泥砖、M5.0水泥砂浆砌筑,上部用现浇预制板盖顶。
4. 贮液池(氧化池)建设
砌筑粪池型开口贮液池1座,向栏舍四周的菜园、果园、稻田延伸排水管,再砌筑1座容量为20米3的贮液池。贮液池座底用C20混凝土浇灌,池四周用水泥砖砌筑。平面上砌0.8米防护墙,用预制板和竹木盖顶。
5. 配套种植牧草
治理场必需配套有效面积的农田(山园)用作牧草种植,主推春季种植皇竹草、冬初撒播黑麦草,充分提高排泄物综合利用率,给牲畜提供优质青绿饲料。
(作者联系地址:浙江省瑞安市畜牧兽医局 邮编:3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