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处处皆学问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we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养成在生活中阅读与观察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从茫然的应试教育的漩涡中发现自我、发现自然、发现世界、发现生活,找出写好作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教育;作文;阅读;思考;生活。
  【中图分类号】H193.4 【文献标识码】A
  当孩子写出了自己随心所欲的生活乐趣,这应该是他最成功的作文。如果被强迫写出一些无法理解、言不由衷的文章,只能是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封闭。所以,我相信写作必须是学生的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化零为整、合二为一。否则语文教学中的写作价值与学习性质大大值得家长、老师与社会的怀疑。一个孩子思想的精髓,是足够地想象去描述自己和这个世界中的人、事、情、礼,那种自然与人生中得到的相似感觉,才是写作的最佳状态。换一种思路,即写作是人思想的传递,脱离了充满想象力的自由思想,写作显得毫无意义。从古到今,无数的作家、诗人写下不朽的著作,都与他快乐独特、悲伤难忘的儿时记忆有直接的关系。童年生活决定终生创作。所有再现与表现,恍如读者回到了他的生活中,与他娓娓而谈,是讨论写作,更是谈论这个世界与人生的起承转折。
  总有家长带着孩子满面愁容地对我说:“我的孩子在家写作文就知道发呆,坐了一个小时,一句话也写不出来。”还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一看作文题目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不知道怎么写。”他们问我是什么原因,我基本上都是同样的回答:“主要是应试教育惹的祸。”
  在大量习题和考试的压力下,在学生们“三点一线”的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很少有机会接触。几乎每一个从事过语文教育的老师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现在的中小学生,甚至是大学生,他们写作时表达的内容显得眼界狭小,平时除去上网,可供阅读的书籍异常匮乏。有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思,可谓煞费苦心。每次在学生作文前,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节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還是收效平平。看到学生这些干巴巴、令人沮丧的文字。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
  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而导致的。所以,在我的作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作文的生活化和生活的作文化。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此话告诉我们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而有些学生因忙于“学习”,缺少机会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再加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就形成了作文与生活联系不紧的现象。
  是的,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写作的资源,关键是靠什么引导学生去仔细揣摩和捕捉。那就需要“作文的生活化与生活的作文化”。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注重对生活实践的积累
  作文要讲究“真实”。但目前小学生的写作内容却不尽人意,他们往往胡编乱造,严重脱离生活,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漏洞百出,笑话连篇。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观看图书电影、电视网络,参加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等活动,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认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讨论国内外的重要事件,重视学生对家庭生活进行的相互交流,发现日常生活中有趣的话题等都可以成为孩子写作的资源。通过多种渠道积累培养对生活的敏感度,多参与各种人文活动并且及时把内容与感想写下来,教师要及时面批和进行讨论评价。
  二、关注课内外的精典美文的阅读和积累
  根据写作的规律和词汇积累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连的思想,把阅读教学贯穿作文教学,在作文与阅读练习相结合的过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看图写话、用词造句,还是中高年级的美文朗诵、连句成段和写一整篇作文,都要与阅读紧密结合。在阅读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与写作有关的知识与现场作文有效、合理地整合应用,通过导、读、说、写、背这五个环节进行训练,把学生的作文知识与写作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
  为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丰富词汇,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就无法忽视。教师采取以下的做法:积极鼓励学生借阅图书。阅读之前,为避免学生盲目读书,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疏导学生选好书,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这些读书方法使学生进行有目的地广泛阅读。对于课外读物中的名人名言、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文言古诗,对文中主人公的褒贬评价及读完后的感受,可以“当堂”写出来,并由老师当面批改评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语言、修辞、句式、名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名词丽句犹如泉水般涌出,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下笔千言,水到渠成。
  三、坚持以“口头”促“书面”,按部就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为孩子主动创造演讲的机会。学生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轮流上台“自我陶醉、自由发挥”。“演讲陶醉”时间由短到长,演讲内容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然后把说的写下来,就是很好的一篇作文。
  只要老师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细心感受与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人和事时,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无限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包容每个学生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会写作文的局面。当每个学生乐于写作,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感觉生活、体验生活的一部分,那他真正做到了“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大大小小的作文”。
  (编辑:董 娇)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改革,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组织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然而当前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教学的过程中,效果不是很理想。实际教学过程,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作文中需要“写什么”,并对学生的写作结果进行评价,而对于“怎么写”这一问题却没有过多的涉及,即教师总是缺乏对写作过程的有效指导。对于出现的这一现象,本文以苏教版
【摘要】要写好记叙文,关键是注意适当增添文章亮点,在“真”、“细”、“巧”上下功夫,把握好说真话与诉真情、拘小节与抓细节、巧情节与起波澜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学语文教材提供了许多良好的典范,可从中仔细揣摩、学习借鉴。  【关键词】亮点;真情;细节;情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的高考考场作文,虽每年都有不错的记叙文脱颖而出,但大多数文章存在大而空的问题,多是一些类型化的选材,
【摘要】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针对那些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做法:加大识字教学力度;以测代练,牢固完成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古诗成语、名言谚语的积累;强化三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实效性;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描写美的瞬间,轻松完成习作。  【关键词】加大识字力度;语言积累;阅读实效性;片段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难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任教师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指导,到学生那儿仍是不见起色,收效甚微。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心是前进的动力,当学生有了这两样东西,当他们用快乐的心情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时,蓦然发现,原来作文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原来他们也可以做作文的主人而不是被迫者。  【关键词】作文;兴趣;真情实感;分类教学;自
【摘要】本文针对高一语文教学中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现象,探寻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高一语文;服务学生;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不是初中的简单继续,而是一种转折和爬坡。高一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有的学生踌躇满志的来到新学校,希望能展现自我风采,但在这个新集体里人才济济,以前出色的自己不再
摘 要  学校作为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主体,其发展离不开各级各类组织机构的支持,由此也构成了学校的外部社会公共关系网络。本文主要分析了学校社会公共关系中的三个主要结点,即三类主要组织,包括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中介机构、社会性支持组织,其职能定位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脉络。学校与这些组织发生经常性的联系,希望结合其功能定位及合作关系,进一步厘清相互之间的关联,以期实现协同增效的愿景。  关键词  社会公共关系
【摘要】本文以《二泉映月》这节课的教学为例,论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知识传授和激励学生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二泉映月》;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生命课堂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笔者有幸听了一节语文 课—《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以文本的形式再现了乐曲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真正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容量增大了,色彩丰富了,生动性提高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为语文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当21世纪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却对此嗤之以鼻,始终认为作为教师,是否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满腔的激情
【摘要】本人执教了高中新课程的一节诗歌教学课《雨巷》,引发了对生成性教学作用的反思,这节课课后反思的共同点是要善于引导,激活课堂,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课堂教学轻松快乐的气氛。以往课堂教学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忽视了教师导的作用,忽视了学生
【摘要】作为传播汉语言文化和培养学生情感以及高尚人格品质的一门学科,高中语文必须注重体现其人文性的基本特征。培养高中生人文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有效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是目前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利于人文素养培养的因素和问题,对此,本文从几个方面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素养;氛围;教材;互动;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