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课改以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实施新课改的主旋律,如何提高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仅要靠外部的渗透,更多的还要靠我们内部的自我提高、自主发展。当前“校本培训”作为一种融学习、工作和培训于一体的教师行为和学校活动,已成为推进新课程实施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们认为:骨干教师引领和帮扶的校本培训模式能较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一.骨干教师引领和帮扶机制的必要性研究
大多数学校都能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年轻教师,而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际经验,是重要的校本培训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学科教学的引领、帮扶作用,对于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骨干教师有责任帮助青年教师打好基础,使他们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骨干教师有责任把合格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使他们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就可以带动更多教师一起奔跑。
二.骨干教师引领和帮扶机制的具体模式研究
骨干教师引领和帮扶的校本培训模式主要有四种:学术委员会指导、骨干教师观摩课活动、备课组帮教活动、师徒结对活动。
成立学术委员会,“以师训师”。学校可专门召开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并以学校红头文件的形式将学术委员会的成员名单及职责下发到了各年级组、处室。学校要求:委员会成员自己必须不断学习,每月负责向老师们推荐有关各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信息和经典文章,供老师们学习,参与;在学校每月一次的大型教研活动中,负责解答老师们在日常教学教研中遇到的问题、困惑等;学期末,负责对教研组及老师们的个人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学术委员会的成立,为实现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平台。
骨干教师观摩课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校本培训形式。学校按学科整体安排一学期的观摩课活动,各学科骨干教师每月轮流讲课,学期初下发活动安排表,保障活动的计划性;活动时按照“讲、说、评”的程序进行。这样既观摩了课堂教学,又能领会讲课者的授课意图,还实现了双方互动交流,使所有参与者的收获都很大,效果很好。
备课组帮教活动。帮教制主要是发挥备课组群体力量,由担任备课组长的骨干教师具体负责,通过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对青年教师在组内加以培养,指导。在教育教学的业务能力上骨干教师带着青年教师一起上,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师徒结对活动。学校要求: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即由一名骨干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负责带一个年轻教师,承担一对一的传、帮、带培养任务。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双向选择,学校宏观调控。教龄在三年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找一个指导教师给予帮扶。明确指导教师、帮扶对象的职责和具体任务。骨干教师先手把手地教,再放开手。骨干老师还要指导帮扶对象在达标课、公开课、竞赛课等活动中取得一定成绩,撰写有质量的学术论文或课题报告。这是经验的升华,也是对帮扶对象一次全面的学习质量的检验。
三.骨干教师引领和帮扶机制的新途径研究
校本培训的模式很多,这里主要探讨计算机网络下的培训新途径。
1、学校可以要求骨干教师开博客,积极发表教育日志,开展讨论交流,形成浓厚、活跃的网络教研氛围。通过博客平等、开放、共享的发布机制,可以在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开放的沟通社区,方便了教师们在不同时段进行学习。
2、学校可提供“点单”式培训。学校开设“同步教学课堂”专栏,由骨干教师撰写教案并进行授课,然后将课堂录像及有关资料上传到学校局域网,供全校同学科教师参考借鉴。经过几年的累积之后,各学科在每一章节或每一课都会有了最符合自己学校学生情况的示范课例。
四.骨干教师引领和帮扶机制的督促评价研究
学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教务处、科研处负责实施、督导和检查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及时通报引领、帮扶情况,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定期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表彰优秀骨干教师和被指导教师。开展青年教师公开课、竞赛课活动,全面检阅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完善激励机制,实行结对双方“捆绑式”评价。
总之,学校要充分利用骨干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优势,发挥其引领、帮扶作用。通过骨干教师对培养对象的指导帮助,促进他们迅速成长。同时增进骨干教师和培养对象间的业务交流,实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目标,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李世袭,赵红梅,教师,现居河北石家庄。
一.骨干教师引领和帮扶机制的必要性研究
大多数学校都能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年轻教师,而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际经验,是重要的校本培训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学科教学的引领、帮扶作用,对于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骨干教师有责任帮助青年教师打好基础,使他们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骨干教师有责任把合格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使他们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就可以带动更多教师一起奔跑。
二.骨干教师引领和帮扶机制的具体模式研究
骨干教师引领和帮扶的校本培训模式主要有四种:学术委员会指导、骨干教师观摩课活动、备课组帮教活动、师徒结对活动。
成立学术委员会,“以师训师”。学校可专门召开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并以学校红头文件的形式将学术委员会的成员名单及职责下发到了各年级组、处室。学校要求:委员会成员自己必须不断学习,每月负责向老师们推荐有关各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信息和经典文章,供老师们学习,参与;在学校每月一次的大型教研活动中,负责解答老师们在日常教学教研中遇到的问题、困惑等;学期末,负责对教研组及老师们的个人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学术委员会的成立,为实现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平台。
骨干教师观摩课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校本培训形式。学校按学科整体安排一学期的观摩课活动,各学科骨干教师每月轮流讲课,学期初下发活动安排表,保障活动的计划性;活动时按照“讲、说、评”的程序进行。这样既观摩了课堂教学,又能领会讲课者的授课意图,还实现了双方互动交流,使所有参与者的收获都很大,效果很好。
备课组帮教活动。帮教制主要是发挥备课组群体力量,由担任备课组长的骨干教师具体负责,通过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对青年教师在组内加以培养,指导。在教育教学的业务能力上骨干教师带着青年教师一起上,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师徒结对活动。学校要求: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即由一名骨干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负责带一个年轻教师,承担一对一的传、帮、带培养任务。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双向选择,学校宏观调控。教龄在三年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找一个指导教师给予帮扶。明确指导教师、帮扶对象的职责和具体任务。骨干教师先手把手地教,再放开手。骨干老师还要指导帮扶对象在达标课、公开课、竞赛课等活动中取得一定成绩,撰写有质量的学术论文或课题报告。这是经验的升华,也是对帮扶对象一次全面的学习质量的检验。
三.骨干教师引领和帮扶机制的新途径研究
校本培训的模式很多,这里主要探讨计算机网络下的培训新途径。
1、学校可以要求骨干教师开博客,积极发表教育日志,开展讨论交流,形成浓厚、活跃的网络教研氛围。通过博客平等、开放、共享的发布机制,可以在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开放的沟通社区,方便了教师们在不同时段进行学习。
2、学校可提供“点单”式培训。学校开设“同步教学课堂”专栏,由骨干教师撰写教案并进行授课,然后将课堂录像及有关资料上传到学校局域网,供全校同学科教师参考借鉴。经过几年的累积之后,各学科在每一章节或每一课都会有了最符合自己学校学生情况的示范课例。
四.骨干教师引领和帮扶机制的督促评价研究
学校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教务处、科研处负责实施、督导和检查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及时通报引领、帮扶情况,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定期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表彰优秀骨干教师和被指导教师。开展青年教师公开课、竞赛课活动,全面检阅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完善激励机制,实行结对双方“捆绑式”评价。
总之,学校要充分利用骨干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优势,发挥其引领、帮扶作用。通过骨干教师对培养对象的指导帮助,促进他们迅速成长。同时增进骨干教师和培养对象间的业务交流,实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目标,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李世袭,赵红梅,教师,现居河北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