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教学倡导整体建构,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去学习知识,让每一知识都以系统中的知识的面貌出现,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融愉悦于教与学之中。现在,在农村中学很多学生不想去上体育课,对体育课学习失去了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体育教师要从兴趣入手,营造乐学的课堂氛围,积极转变固有观念,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时刻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课堂。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突出学生的个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可是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都不太喜欢上体育课,甚至想方设法逃避体育课,体育课已经失去了原本的魅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厌倦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课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1从兴趣入手,营造乐学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来说,过分的情绪压抑、紧张的师生关系、单调的学习过程,都会导致他们自我表现能力和兴趣爱好的抑制,情绪低下,在消极无奈中联系,甚至发展为恐惧。因此,在课堂上,我总是最大限度地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最大限制地组织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在这样愉悦的气氛中,首先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从而树立了自信心,形成练习兴趣,从而树立了自信心,形成各单项体育动作要灵巧和掌握。
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个性最为直接的体现。兴趣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性,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把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学生的个性不同表现形式也会不同。外向型的学生对每一项体育活动都会产生兴趣,但缺乏一定的纪律性;内向型的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不强烈,所以,学生就会仅凭自己的喜好参加一部分活动。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营造出一个乐学的课堂氛围,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上课时要注意内容的多样化,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生活实践,着重挑选一些能激起学生兴趣的上课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法加以相应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产生激情,融入于教师所营造的特定情境中,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体会体育活动给人带来的愉悦感。所以,体育教师要从兴趣入手,积极营造乐学的课堂氛围。
2转变固有观念,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整个认知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各项知识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进一步深化,进而内化成学生自身的东西。教师要转变固有观念,要明白在我们的教学中是没有所谓的“差生”,只有学生之间不同的差异。要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给予必要的关注、理解与支持,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完全依据学生的个人喜好进行教学,我们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体会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快感,把体育课堂学习当作一次愉悦的活动,从而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应的学习。例如:在一次体育练习课中,我先是确定好训练主题“利用轻巧物体趣味训练体能”。 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 体育课多数在室外进行,学生与教师接触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且还要练,倘若教师能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堂的室内理论课后,一旦走进体育课堂,就会如出笼的鸟一样感到无比的兴奋,跃跃欲试。教师若能安排好体育课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掌握好分寸,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整,师生的感情得以交流,学生各得其乐,师生关系就更为和谐、融洽。如果学生前一堂是理解性较强的课,那么接下来的体育课就应在准备活动部分适当地安排些游戏活动,轻松一下学生神经。如果学生前一堂课是音乐课或实验课,体育教师就应在接下来的体育课中首先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此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很多体育差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淡薄,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到底采用什么器材来完成训练呢?笔者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商议选择所需器材。学生一时间情绪高涨,纷纷献计献策,最终结果确定用很容易获得的塑料袋与报纸来进行训练。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放权于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适宜的训练方式,学生很快就商议出不同形式的游戏训练方式,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轻松地完成了训练任务。实际训练过程与训练结果大大超出我的预料,令人惊叹不已。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积极谋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时,要从有利于教学的角度出发,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整体发展,要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有一个整体的思路,不可采用“放羊”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3师生和谐相处,为学生发展构建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师生共同进行训练,共同付出辛劳,共同收获成功。学生永远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感受与评价是最中肯的。我们应该经常换位思考,以学生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自己的行为,就会明白学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进而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力求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会拥有正确的学生观,才会愿意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就会允许学生有独特的个人见解,进而激发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教师要积极现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创设一个融洽的环境。
课堂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基础。人际关系民主、融洽的班集体,必然洋溢着和谐、友爱的气氛,师生以舒畅、愉快的心理投入教和学,形成积极的体育教学心理气氛。课堂人际关系疏远或敌视,课堂心理气氛必然紧张、沉闷,造成消极或对抗的体育教学心理气氛。课堂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起主导作用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里其他的人际关系,影响着课堂心理气氛。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感情深厚、课堂上情感交流、信息反馈畅通,易产生共鸣效应,就能促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因此,体育教师应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4鼓励学生体育课堂上的创新意识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只有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创新能力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各有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但学生的创新性却往往为教师所忽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并辅以相应的鼓励,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在个性的充分发展中提高创新能力,反过来,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笔者在上排球课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设计课堂游戏,来体会排球的魅力,学生很快设计了七八种练习,花样繁多,笔者从中选择出几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游戏进行教学,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达到了这节课的训练效果。只要我们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的舞台,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总之,体育教师要从兴趣入手,营造乐学的课堂氛围,积极转变固有观念,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时刻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体育课堂的主角,从而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10第07期,2010第09期
[2]张福建、邱志钊编著.《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
[3]曾庆春编著.《跟随榜样成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突出学生的个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可是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都不太喜欢上体育课,甚至想方设法逃避体育课,体育课已经失去了原本的魅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厌倦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课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1从兴趣入手,营造乐学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来说,过分的情绪压抑、紧张的师生关系、单调的学习过程,都会导致他们自我表现能力和兴趣爱好的抑制,情绪低下,在消极无奈中联系,甚至发展为恐惧。因此,在课堂上,我总是最大限度地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最大限制地组织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在这样愉悦的气氛中,首先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从而树立了自信心,形成练习兴趣,从而树立了自信心,形成各单项体育动作要灵巧和掌握。
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个性最为直接的体现。兴趣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性,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把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学生的个性不同表现形式也会不同。外向型的学生对每一项体育活动都会产生兴趣,但缺乏一定的纪律性;内向型的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不强烈,所以,学生就会仅凭自己的喜好参加一部分活动。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营造出一个乐学的课堂氛围,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上课时要注意内容的多样化,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生活实践,着重挑选一些能激起学生兴趣的上课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法加以相应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产生激情,融入于教师所营造的特定情境中,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体会体育活动给人带来的愉悦感。所以,体育教师要从兴趣入手,积极营造乐学的课堂氛围。
2转变固有观念,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整个认知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各项知识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进一步深化,进而内化成学生自身的东西。教师要转变固有观念,要明白在我们的教学中是没有所谓的“差生”,只有学生之间不同的差异。要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给予必要的关注、理解与支持,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完全依据学生的个人喜好进行教学,我们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体会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快感,把体育课堂学习当作一次愉悦的活动,从而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应的学习。例如:在一次体育练习课中,我先是确定好训练主题“利用轻巧物体趣味训练体能”。 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 体育课多数在室外进行,学生与教师接触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且还要练,倘若教师能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堂的室内理论课后,一旦走进体育课堂,就会如出笼的鸟一样感到无比的兴奋,跃跃欲试。教师若能安排好体育课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掌握好分寸,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整,师生的感情得以交流,学生各得其乐,师生关系就更为和谐、融洽。如果学生前一堂是理解性较强的课,那么接下来的体育课就应在准备活动部分适当地安排些游戏活动,轻松一下学生神经。如果学生前一堂课是音乐课或实验课,体育教师就应在接下来的体育课中首先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此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很多体育差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淡薄,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到底采用什么器材来完成训练呢?笔者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商议选择所需器材。学生一时间情绪高涨,纷纷献计献策,最终结果确定用很容易获得的塑料袋与报纸来进行训练。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放权于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适宜的训练方式,学生很快就商议出不同形式的游戏训练方式,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轻松地完成了训练任务。实际训练过程与训练结果大大超出我的预料,令人惊叹不已。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积极谋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时,要从有利于教学的角度出发,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整体发展,要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有一个整体的思路,不可采用“放羊”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3师生和谐相处,为学生发展构建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师生共同进行训练,共同付出辛劳,共同收获成功。学生永远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感受与评价是最中肯的。我们应该经常换位思考,以学生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自己的行为,就会明白学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进而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力求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会拥有正确的学生观,才会愿意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就会允许学生有独特的个人见解,进而激发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教师要积极现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创设一个融洽的环境。
课堂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基础。人际关系民主、融洽的班集体,必然洋溢着和谐、友爱的气氛,师生以舒畅、愉快的心理投入教和学,形成积极的体育教学心理气氛。课堂人际关系疏远或敌视,课堂心理气氛必然紧张、沉闷,造成消极或对抗的体育教学心理气氛。课堂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起主导作用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里其他的人际关系,影响着课堂心理气氛。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感情深厚、课堂上情感交流、信息反馈畅通,易产生共鸣效应,就能促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因此,体育教师应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4鼓励学生体育课堂上的创新意识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只有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创新能力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各有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但学生的创新性却往往为教师所忽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并辅以相应的鼓励,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在个性的充分发展中提高创新能力,反过来,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笔者在上排球课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设计课堂游戏,来体会排球的魅力,学生很快设计了七八种练习,花样繁多,笔者从中选择出几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游戏进行教学,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达到了这节课的训练效果。只要我们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的舞台,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总之,体育教师要从兴趣入手,营造乐学的课堂氛围,积极转变固有观念,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时刻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体育课堂的主角,从而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10第07期,2010第09期
[2]张福建、邱志钊编著.《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
[3]曾庆春编著.《跟随榜样成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